贷款信用保险在小额贷款中的作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信用保险在小额贷款中的作用分析
陆洋
[摘要]:小微贷款缺少担保是金融业相当挠头的问题,考虑相对高的收益率以及潜在的增长性,银行业对小微企业放贷颇为纠结。因此在个人或小微企业融资难尚待解决的大背景下,开发贷款保证保险既有助于巩固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业已存在的合作关系,也为保险公司打开了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但无抵押贷保证险的愿景虽好,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贷款保证险进行探讨。
一、引言
2012年温州金改方案的实行及随后出台的放宽小微贷款信贷约条件的措施;随着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逐步关注小贷领域,小额贷款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但其结构性矛盾却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解决小微贷款的结构性矛盾,必须了解小微贷的前世今生。与一般信贷不同的是,小额贷款产生于金融抑制时代的特定融资需求;具体而言,小额贷额拥有非常模糊的身份,在农村,小贷以促进农业精耕细作的名义被允许,在城市,小额贷仅能以半公开的身份活动状态。可以形象地说,小额贷款是金融领域的“农民工”。
考虑到小额贷款的发放具有资金使用临时性和客户培育长期性的双重任务。根据小额贷款的放款规律一般是第一笔贷款额度小、利率高,随着合作的深入,逐步放大额度、降低利率,但利率管理的差异化造成了小额贷款发放时利率确定人为因素过多不利于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并不利于稳定客户群的培育。加之目前社会普遍认为小额贷款放款时利率过高;且普遍存在着放“人情款”、“关系款”的现象。小贷信用保险通过设臵不同保费率实现小贷风险转移,能有效地规避小贷领域中的道德风险,应是小贷发展的“护身符”。
为此,本文将通过分析贷款信用保险与小额贷款的关系出发,通过贷款信用保险的风险转移机制缓解小微贷款缺少实物担保而引发的金融体系不稳定性的担忧,促使我国小微贷款效率的提高。
一、小微信贷发展状况
1、小微贷款资金渠道多元化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民间的小额贷款公司逐步进入小微贷款领域;2008年5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颁布实施后,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增长迅速。以宁波地区为例,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96.79亿元,比年初增加469.25亿元,高于上年增量165.8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速14.54%,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2.5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量538.8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3.39个百分点。
2、信贷创新日趋活跃为适应小微贷款由营运性资金需求向发展性资金需求的转变,有的金融机构推出了贷投联动和股债联动新的信贷模式。为解决小微贷款潜在风险过大,缺少实物担保的问题,有的金融机构偿试用大数法则、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来确定贷款利率的放贷模式,更多的小贷机构则将注意力在短期融资市场需求上,推出了应收账款担保放款模式、仓单担保等新的放款模式。
3、。小微贷款需求分化明显小微贷款市场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企业规模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有关统计表明,60.54%的客户近期需要借款,有61.61%的客户需要1至3年期的借款,有36.61%的客户需要超过三年期的借款。60.11%的客户希望从银行中取得贷款。
自2012年银行业增加了对小微贷领域的关注度后,小微贷市场中长期融资需求非但没有出现满足的迹象,由于银行信贷的介入,降低了整个小微贷市场的融资成本,诱发了小微信贷用户的过度融资需求,由于新增小微信贷的政府推手,使得信贷配给机制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出现了强化,与地方政府关系亲近的地方经济体能够便利地获得低成本融资,小微融资的道德风险增加。与此同时形成对比的是,小额贷的短期融资市场开拓却因借款人背景复杂、信用调查难度大造成的高成本而进展缓慢。
二、目前贷款保证险存在的问题
1、金融体制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贷款保证险发展
近年来我国保险、证券、信托发展尽管极为迅速,银行“独大”的局面短期难以发生改变,贷款保证险其核心是将缺少资产担保的借款人潜
在偿还风险由银行传递给保险公司,然而由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法则通过投资来分散掉;银行业“独大”,尤其是在我国二三线城市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因此银行为核心的超稳定地方金融市场;使得小微贷利率上下波动过窄,难以如实地反映小微贷融资成本;过小的利率波幅,迫使大量潜在的小微融资需求转向民间借贷领域,造成正常的小微贷款与民间融资的利率过大,因此正常渠道小微贷融资的风险更多地体现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风险而非缺少实物担保而引发无法偿还的风险,贷款保证险在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无能为力;银行的巨大规模使得银行自身即具备通过大数法则进行掩盖。只要银行的信誉不受损,只要储户的资金仍源源不断地流入,只要政府的支持不减,就有足够财力和消化风险波动所带来的损失,相反贷款保证险可能产生的对客户产生银行承担风险能力弱化心理暗示,使得银行尤其是股份银行忧心冲冲。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推动下的贷款保证险已由转移、利用市场风险异化为银行、地方政府逃避自身违约责任的工具。
小贷机构以其放贷的灵活性成为一般性贷款保证险最为活跃的领域,由于小贷机构亦正亦邪的身份及其自身管理缺少规范使得保险公司在面对商业小贷用户时,普遍高估风险;不敢轻易降低费率,考虑到正式金融领域与民间借贷市场之间存在的巨额息差,高额保费率亦有其存在的土壤,,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势必使小微贷用户在格雷欣法则的作用下,出现分化,贷款保证险用户选择范围过于集中在那些高风险、信誉较差的客户群中,违约现象时常发生,这将倒逼保险公司提高费率,信誉差、资信状况差的小微贷款用户将充斥整个贷款保证险市场,非但起不了规避利用小微贷市场的目的,进一步抬高小微贷的融资成本。更有甚者部分小贷机构将贷款保证险作为小贷机构套现转入民间集资进行身份转换的工具。
2、政府干预过多,贷款保证险缺少灵活性
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小微信贷的持续关注,使得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大中型企业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缓解。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分配的发言权较小。贷款保证险的推出赋予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