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一诊模拟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蜀中学2020届“一诊”模拟测试卷
理综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伞藻的嫁接实验直接体现了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B. 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内膜的少,说明内膜的功能更复杂
C. 同一个生物体内,不可能具有两种无氧呼吸方式所需的一系列酶
D. 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肝细胞和皮肤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进行嫁接,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观察伞帽形态。

甲乙两组的伞帽形态都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似,说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

2、线粒体内膜因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含量和种类就越多。

3、代谢旺盛的细胞含线粒体较多。

【详解】A、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不能说明是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
B、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内膜的少,说明内膜的功能更复杂,B正确;
C、同一个生物体内可能具有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一系列酶,如马铃薯的块茎细胞存在含有催化产生乳酸的酶,叶肉细胞存在含有催化产生酒精的酶,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肝细胞和皮肤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不同,D错误。

故选B。

2.细胞一生要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清除的
B. 细胞在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过程中都涉及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同种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 若细胞内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即会发生癌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2.细胞分化是指起源相同的一种或一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一定是细胞分化,细胞分裂、衰老、凋亡、癌变过程都涉及细胞分化。

【详解】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维持内环境稳定,是通过细胞的凋亡完成的,A正确;
B、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癌变的过程中都涉及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与体细胞数目相同,C正确;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假说
B. 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生殖细胞的形成,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D. 格里菲斯是第一个通过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
【答案】A
【解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出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
B、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生殖细胞的形成,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艾弗里是第一个通过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D错误。

故选A。

4.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

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

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B. 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发育
C. 某人长期睡前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将少相关
D. 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答案】A
【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可知,通过“光周期信号→松果体→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

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说明褪黑素可以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从而影响免疫力。

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

褪黑素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抑制性腺的发育。

【详解】A、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致盲小鼠松果体内,褪黑素合成量多于正常小鼠,与褪黑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小鼠,A错误;
B、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可见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发育,B正确;
C、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某人长期睡前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C正确;
D、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要能够分析出褪黑素的调节机制和作用,在进行解答,识记下丘脑在人体中的调节功能。

5.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的受访者错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

其实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只有在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才可能有效。

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则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构可能有所不同
B. 经常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C.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髙
D.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里的一些菌群失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生素作用及使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则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构可能有所不同,A正确;
B.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不是抗生素导致的,而是变异本身就存在,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起选择作用,
B错误;
C.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C正确;
D.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里的一些菌群失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D正确。

故选B。

6.为了测定食性相似的甲、乙、丙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某同学进行了三组实验(每种动物初始数
量相等,培养液的体积为30mL且饲养条件相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1:甲、乙分别在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
组2:甲、乙在同一容器中饲养,数量变化分别如图曲线B、F
组3:乙、丙在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数量均较组1的少,曲线如图
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组1实验中,第40天时乙的种群密度为20只/mL
B. 组1实验中,甲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C. 甲、乙竞争的结果是甲占优势,乙处劣势,乙、丙竞争的结果未表现两者相互抑制
D. 自然界中类似于组3的生物分布状况,有利于动物充分利用食物等生活资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
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是B,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因食物
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

【详解】A、根据分析,组1中乙种群数量曲线应该是C,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3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20只/mL,A正确;
B、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B正确;
C、根据分析,组3乙、丙的曲线分别是
D、E,二者竞争结果表现相互抑制,因为3组条件下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的少,C错误;
D、动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动物充分利用食物等生活资源,D正确。

故选C。

7.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草原景观差异较大。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将组成生物的____________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而能量流动则在生物群落中沿着____________渠道进行。

(2)由于草原生态系统降雨稀少,草原上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但乔木非常少见;动物大多数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但兔群从草原植物中获得的能量
往往不足所有可食草本植物总能量的10%,导致这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草原生态系统中鼠害、虫害日益严重,需要人类及时防治。

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来分析,防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H、O、N、P、S等元素(或化学元素)(2). 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3). 共同进化(或协同进化)(4). 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般只有10%~20输入到第二营养级,但第二营养级包
括了多种食草动物,而兔群只是第二营养级的一部分,因此获得的能量不足10%(5).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同时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营养级。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而能量流动则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
(2)草原生态系统降雨稀少,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丛和乔木非常少见,导致动物大多数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共同进化(或协同进化);
(3)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般只有10%~20%输入到第二营养级,但第二营养级包括了多种食草动物,而兔群只是第二营养级的一部分,因此获得的能量不足10%;
(4)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来分析,防治的目的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8.北方香柏自然栖息地的温度为15~25℃,为研究干旱和温度对香柏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学家将生长状况相同的香柏幼苗分别在三种环境下,先用适宜的光照射12小时,随后是12小时的黑暗处理,
其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对呼吸作用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填“干旱”或“温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更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填“干旱”或“温度”),做出后者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温(35℃)、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约22%)条件下植株即达到了有机物零积累,植物可能通过哪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来达到有机物零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利用从叶片中提取的完整的叶绿体,如何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 2?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温度 (2). 干旱 (3). 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光合作用下降的速率快于呼吸作用下降的速率 (4). 较高的呼吸速率(或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以及较早关闭的气孔导致光合作用减少(或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5). 分别将离体的叶绿体置于适宜浓度的CO 2液和无CO 2溶液(或蒸馏水)中(给予光照),在其他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CO 2溶液这一组有氧气释放,而无CO 2溶液这组无氧气释放,则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 2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自变量为干旱程度与温度,因变量为中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由图可知: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细胞呼吸速率变化不大,而总光合作用下降明显;而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呼吸速率逐渐升高,而中光合速率变化不大。

【详解】(1)题图反映了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图示可知,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较大,因为随着温度变化细胞呼吸发生了明显改变,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即干旱情况,因为图中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光合作用下降速率快于呼吸作用下降速率;
(2)根据分析可知温度对呼吸影响较大,因此在高温(35
℃)条件下,植物通过较高的呼吸速率(呼吸作的
用)消耗有机物增多,同时高温、轻度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关闭使得光合作用减少,这样在高温(35℃)、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约22%)的条件下植株即达到了有机物零积累;
(3)根据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的有无,因变量可以观察有无氧气的释放,实验设计遵循对照性原则。

因此实验思路:分别将离体的叶绿体置于适宜浓度的CO2溶液和无CO2溶液(蒸馏水)中(给予光照),在其他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CO2溶液这一组有氧气释放,而无CO2溶液这组无氧气释放,则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激活类药物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通过免疫抑制类药物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1)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明显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药物的使用_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让病人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

(2)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其浓度急剧升高,但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的HIV,请从T细胞数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随着HIV浓度的急剧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消灭大多数的HIV。

(3)吞噬细胞中1蛋白能促进溶酶体中蛋白酶的合成,导致肿瘤细胞上的抗原性物质被分解,影响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抑制了T细胞的免疫活性。

①将大小相同的某组织肿瘤块分别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身上。

结果发现,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身上的肿瘤块____________(填“远大于”或“远小于”)接种到野生型小鼠身上的肿瘤块。

②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处理野生型小鼠,可以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

【答案】(1).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能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迟钝,对外来器官排斥反应减弱,使移植的器官更易于成活)(2). 容易(3). 机体内T细胞的数量也增多,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4). 远小于(5). 增强
【解析】
【分析】
1.人体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一部分造血干细胞的子细胞在骨髓内直接发育成B淋巴细胞,另一部分子细胞随血液流入胸腺并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3.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主要是由T细胞引起的。

【详解】(1)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明显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原因是免疫抑制类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迟钝,对外来器官排斥反应减弱,使移植器官更易于成活,但这类药物由于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其使用容易让病人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

(2)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其浓度急剧升高,但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的HIV,从T细胞数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随着HIV浓度的急剧升高,机体内T细胞的数量也增多,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从而消灭大多数的HIV。

(3)①将大小相同的某组织肿瘤块分别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身上。

结果发现,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身上的肿瘤块远小于接种到野生型小鼠身上的肿瘤块,这是因为YTHDF1基因敲除,不能表达YTHDF1,从而解除了对T细胞的抑制,使细胞免疫作用增强,排斥反应使肿瘤块远小于接种到野生型小鼠身上的肿瘤块。

②由题意可知,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处理野生型小鼠,可以增强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明确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主要是由T细胞引起的,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

10.果蝇的眼色由A、a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A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睛呈白色;D基因使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时眼色为红色。

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纯系果蝇杂交,结果如下:
(1)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D、d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若将F2中的红眼果蝇进行随机交配,则F3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实验前亲本中的一只白眼雄果蝇不小心受到X射线的辐射,继续将其与多只亲本红眼雌果蝇杂交,得到F1全为红眼果蝇,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的原因有(不考虑变异致死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再进行杂交实验的基础上,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判断具体是上述哪种原因。

【答案】(1). 常(2). X(3). 红眼:白眼=8:1(4). 白眼雄果蝇发生基因突变,X D突变为X d (5). 白眼雄果蝇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6). 光镜下观察F1中红眼雌果蝇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分析,果蝇的眼色为紫色必须具备A和D基因,即A-D-,眼色为红色基因型为A-dd,白色的基因型为aa- -。

【详解】(1)分析F1可知,果蝇的眼色与性别有关,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基因型为ddX A X A,和DDX a Y,后代的表现型与题图不符,因此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将F2中的红眼果蝇(1/16AAX d X d,1/16AAX d Y,1/8AaX d X d,1/8AaX d Y)进行随机交配,产生的雌配子:2/3AX d,1/3aX d.产生的雄配子:1/3AX d,1/3AY,1/6aX d,1/6a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F3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白眼=(1-1/3×1/3):(1/3×1/3=8:1。

(3)由于亲本中的一只白眼雄果蝇受到X射线的辐射,将其与多只亲本红眼雌果蝇杂交,得到F1全为红眼
果蝇,F1中不再出现紫眼果蝇,说明F1不再含有X D基因,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的原因有亲本白眼雄果蝇发生基因突变,X D突变为X d;亲本白眼雄果蝇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以上两种变异分别属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来加以判断。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遗传图解判断性状的遗传方式及显隐性,再推断出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近年来,生物催化为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提供了一种绿色的生产方式,其中酶的固定化技术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成本。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的酶固定化方式最可能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结合法”或“包埋法”);当所需反应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时,多采用固定化____________技术,若工业生产中希望反复使用该固定化技术,就要避免杂菌污染,所以其固定化过程需在严格的____________条件中进行。

图中B显示的是酶的定向固定化,根据示意图,此法比A所示的酶的随意固定化的效果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酶与载体在特定位点连接,使酶的活性位点一致朝外排列,利于反应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提高了酶的____________;二是提高了酶的定量。

(2)我国科学家利用我国特色物质陶瓷作为载体进行物理吸附固定化脂肪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析原因是陶瓷相对于某些载体其内部孔径较大,大孔径一方面利于酶与反应物结合,另一方面酶可以更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能与芝士媲美的食物,根据腐乳制作的原理,脂肪酶主要通过培养____________等生物获取,它可将脂肪水解为____________,且制作时因豆腐含水量不同,发酵条件不同,____________的不同可以制成近百种不同风味的腐乳。

【答案】(1). 化学结合法(2). 细胞(3). 无菌(4). 催化效率(或活性)(5). 进入并固定在大孔径内,提高了单位载体上的酶的固定量(6). 毛霉(7). 甘油和脂肪酸(8). 装罐时加入辅料
【解析】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