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态课堂回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生态课堂的回归
有人说:“如果学校是一方池塘,那么区域就应该是一片森林。
在这片森林里,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低矮的灌木,有遍地的花草,也有穿梭的鸟兽,他们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共同组建起一方自然的生态景象——这是我们所向往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回归到教育本身,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正像一片森林一样。
”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在实践领域,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特别是语文的人文性受到了积极有效的关注,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显得轻松愉快,尤其是公开课,“活而不实”的课堂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教育的回归是那么得迫切。
1.生态的课堂,因动态生成而更精彩
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情感、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表性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要带着自己的知识、情感、经验、灵感去引导课堂活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乐园。
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时,我充分设计教案,创造了一个生态的课堂。
首先,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
通过录音范读,自由朗读,孩子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这基础上他们还发现了这首诗押“ao”韵,其实押韵就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
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孩子在反复诵读中对“染””产生了浓
厚兴趣。
其实这也是本诗在遣词造句上的一大亮点,一个“染”字写活了整个春天,写活了漫山遍野的绿色,写活了少年儿童的勤劳与汗水,更写活了诗人的主旨思想。
其次,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
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
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
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
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
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面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2.生态的课堂,因学生好学而更完美
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等孜孜以求。
曾经对一节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给予热烈的掌声;曾经对一节课教师讲完结束语正好响起下课的铃声赞不绝口;曾经对一节课的板书工整得像一首小诗格外看好。
的确,这样的课很中看、很精彩、很“完美”,但深究下去,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精彩不实在”、“中看不中用”的所谓“完美”的课,是以牺牲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代价的,是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遗失,是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弱化。
它使课堂失去了生命,成了工厂的操作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不知所措,“沉默是金”,常常“不懂装懂”、“懂装不
懂”,常常答非所问,词不达意,常常不说自己想说的话,尽说老师想要的话,提出的不是“真的问题”,而是“假的问题”,是摸着教师的心理、脾气、照着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假问”。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是怎样学到的?而是自己,是自己的教学“预设”。
是的,我们要追求“完美”,但我们更要追求教学的本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需求,我们的视线焦点必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要“忘我”地为学生服务,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变成我们的教学践行。
力求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学”,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独特个性的人对待,还课堂以真实,唯此,才是教育的本真。
那么,如何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想关键在于教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心中装着的是谁?是学生?是自己?还是听课的老师?在于教
者关注的是学生感受了多少?收获了多少?还是有自己的教案、自己的“预设”完成了多少?
3.生态的课堂,因自然、朴实而更有生命
生交流问题的平台,真真切切从文本重点出发,从学生立场出发,让他们学有所获。
课堂教学不同于舞台,教师不同于演员。
课堂教学重在看过程,看教师怎样启发、怎样引入、怎样过渡、怎样激趣、怎样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会读到会读到读好那种省略复杂的训练过程,只呈现精彩的学习结
果的语文课,那种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的语文课,那种以脱离文本的煽情代替潜心感悟语言内涵的语文课失去了真实与深刻,捧出的是一束束”塑料花”,艳是艳得很,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
求一种自然,自然得就像在自己的房间里,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穿多少就穿多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唱就唱,站着、躺着、蹲着、趴着都行。
当环境和谐,生态平衡,生命便能自由生长,健康成长——这种成长,是一种自然而然,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