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知识的形成成过程,建构“倍”的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建构“倍”的数学模型

-----“倍的认识”磨课实践与思考

《倍的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提供“小兔拔萝卜”的童话情景,让学生分清三种萝卜的名称和数量后,教材分四个层次教学。首先,通过比较红萝卜(6根)与胡萝卜(2根)的数量,教材引导学生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活动,根据红萝卜有3个2根,引出了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让学生初步感知“倍”。其次,通过圈一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根数的关系,根据“白萝卜有5个2根,得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第三,通过例题的对比,让学生发现:求“白萝卜(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都是以胡萝卜的根数为标准,把白萝卜(或红萝卜)每2根圈起来,再看白萝卜(或红萝卜)里包含了几个2,白萝卜(或红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第四,通过做一做、练习,提供圆片、小棒、水果等活动,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理解倍的本质特征。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看、摆、圈活动,在情景中获得“倍”的直观体验,建立倍的概念;(2)在观察、比较、变化中进一步加深对“倍”本质的理解。(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第一次试教】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出示主题图)

黑兔2只,白兔4只;红萝卜3根;白萝卜6根;

师:根据“2只黑兔,4只白兔”,提出数学问题?

师:两个数量之间,除了有“比多与少”的相差关系,其实两个数之间还有一种-----“倍数”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倍”

2.初步感知“倍”

通过4只白兔与2只黑兔比,把2只黑兔看成1份,白兔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2倍。

3. 模仿表述“倍”。

(1)生摆小棒,自主探索,自己研究红萝卜的根数是白萝卜的( 2 )倍。(第一行摆3根白萝卜,第二行摆6根红萝卜)

(2)看图说一说,三角形的个数与五角星( 2 )倍

4.通过比较,抽象出“倍”的模型

师:刚才研究的三幅图数量不同、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说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2倍呢?(同桌交流)

师:无论第一行有几个,只要以第一行的数量为标准,在第二行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几,我们就说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2倍。(抽象模型)

5.在变化中,加深“倍”的认识,凸显倍的本质

(1)标准不变,改变倍数。

摆小棒。第一行摆4根,第二行摆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个(),第二行摆几根?摆3倍、4倍、5倍呢,怎么摆?

对比:有什么发现?

(2)改变标准,倍数改变。

圈一圈。第二行有12根小棒,第一行小棒分别有6、3、4、1根,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对比:又有什么发现?

(3)倍数不变,标准改变。

画一画,第二行图形的数量是第一行的3倍.

(4)拍手游戏,认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6.用“倍”的模型,解决问题。

(1)桃子:

梨:

推想梨有几个?

(2)如果梨有4个,你又能推想出什么呢?

桃子:?

梨:

?个

(3)如果这样呢,你能推想出桃子有几个吗?

桃子:?

梨:

27个

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倍数关系的题目,老师希望你们先想到这样的关系图,然后再列式这样解决问题就非常方便了。

7.课堂小结。

【试教感受】

1. 改主题图不合理。教学中为了绕开拗口的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我

把主题图进行了修改,只出现白萝卜的根数(6根)是红萝卜(3根)的2倍;黑图(4只)是白兔(2只)的2倍,且它们之间都是2倍的关系,想从两倍入手,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这样修改虽然避免了各种说各种萝卜,但是学生在“2倍”和“两倍”之间表述时,也是绕来绕去,妨碍了学生课堂语言的表达,影响教学效果。

2.“倍”的表达,描述模糊。我是引导学生从“1份”、“几份”的角度去描述的,如“4只白兔与2只黑兔比,把2只黑兔看成1份,白兔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2倍。”这样的描述,在引入新知时似乎降低了难度,学生只是从“形”去关注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没有从“数”的角度去关注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如果脱离图,学生很难联想到两个数量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教学“倍的认识”时需要数形结合,尊重学生已有的只是基础,要通过“几个几的关系”把两个数量之间联系起来,才能跟好的研究它们的倍数关系。

3.“倍”的模型,抽象太早。学生只是从“白萝卜的根数(6根)是红萝卜(3根)的2倍;黑兔(4只)是白兔(2只)的2倍;三角形的个数与五角星( 2 )倍”这三次经历中,很难抽象出“倍”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没有多层次的活动,没有充分的感知,让学生充分经历只是的形成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倍的概念,所以导致学生对“倍的认识”表述不清,对倍的本质更是一无所知。【教学亮点剖析】

1.数形结合抽象倍模型。对于“倍的认识”,教学中运用模型思想让学生认识倍的概念,建立倍的直观模型,表达出倍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2.注重几何直观,解释倍模型。练习中设计用倍的模型解决问题,注重几何

直观,帮助学生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后面两个课时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使本课的教学起到种子课的辐射作用。

3.在变化中,加深对倍本质的认识。针对倍数关系的变化,利用摆小棒的资源,通过设计连续的情景,不断改变两个比较的量的数量,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首先是增减连续量的变化;然后时改变标准量;让学生在感受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

【团队质疑】

1.教学中要不要使用主题图,主题图能不能改?

2.教学中用“1份、几份”来认识倍,还是用“几个几”来认识倍

3.教学中如何突出“标准量”,要不要强调“谁和谁比?”

4.练习设计既要有坡度,又要少而精,怎么设计更合理?

【教后思考】

1. “倍”的上位知识是什么?“倍”是小学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倍”代表着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在认识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几个几”,教材主题图也是通过3个2根和5个2根的关系,引出倍的含义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所以教学中,我还是要用好主题图,抓住“几个几”与新知“几倍”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授课。

2. “倍”的本质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展开更合理?“倍”的本质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而非一个量。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将“比较”贯穿与整个教学之中。首先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让学生体会“倍”的变化-,有这样的几个几,就是有这样的几倍。第二,改变标准量,通过对比,异中求同,抽象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