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旅游英语翻译课件--第13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文化遗产的牌示解说——故宫博物院 文化遗产的牌示解说 故宫博物院
图13-1 故宫交泰殿的中英文牌示解说 两个牌示的语言相对而言,中文的牌示对读者的语言功底有较高的要 求,不仅语言结构工整,用词精确,且很多句子和用词略带文言文的 特色,例如,“单檐四角攒尖顶”,但是,交泰殿的英文牌示解说的 语言能做到适合不同英语水平的外国旅游者阅读,译文在翻译时保证 了信息内容的传递,但采用了“拆分”和“组合”的译法,把一句话 分成了两句。“殿平面呈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 为一句,“上置铜镀金宝顶,形式与中和殿相同,但规模较小”为另 一句。
第十三章 景点牌示解说的翻译
第一节 景点解说系统和牌示解说
景点解说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向导式解说 也称为导游解说,即由专门的导游人员对旅游者进行主动的信息传递 ,并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做到因人而异,提供动态 的个性化服务。自导式解说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语音等无生命设施或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它的 形式多样,包括解说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语音解说、录像带和 幻灯片等。在景点解说中,牌示解说因其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很 好的引导、服务和教育的作用,成为最主要的,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 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表达方式。 牌示解说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文字、数字和各种图形符号。为了提高 游客的识别能力,标示牌也会采用各种颜色;而为了保证标示牌与景 点的不同文化价值和文化氛围相和谐,现在的旅游景点会选择各种质 地的标示牌,如石质、木质、金属(青铜或亚光不锈钢) 材料、合金材 料、钢化塑料以及电子显示屏等。
Newmark认为,语言有三种功能: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根据语言的不同功能,语篇可分为表达功能型语篇(如诗歌、小说、 散文、自传、私人通信等)、信息功能型语篇(以科技、工商、经济为 主题)和呼唤功能型语篇(感染读者,在引起读者注意的前提下将信息 传达给读者,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继而让读者采取行动)。在 语篇类型上,景点牌示的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有关自然、地理、 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景点牌示属于信息型语篇。 英文牌示解说在文体风格上具有说明文的特点,风格简约,结构严 谨而不复杂,语言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 性和语言的实用性。以中英双语制作的景点牌示解说在语言的表达 和使用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以说明文文体出现的中文景 点牌示解说的语言使用和英语景点牌示解说的风格接近,文字简约 ,就事论事,信息型文本功能突出,不太注重情感诱导。但是,有 的景点牌示(尤其是介绍自然、风俗、文化的牌示)多以汉语语言文学 风格出现,因此语句言辞优美,内容突出修饰性的细节。
一、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馆的牌示解说
图13-6 大英博物馆有关中国整体形象的牌示解说
二、景泰蓝陈列的牌示解说
图13-7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馆景泰蓝陈列牌示解说
三、文化遗产的牌示解说——牛津大学城 文化遗产的牌示解说 牛津大学城
图13-8 牛津城宽街的牌示解说
图13-2 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故居中英文解说
三、香港天文馆的中英文双语牌示解说
图13-3 香港天文馆的中英文双语牌示
四、首都博物馆牌示解说与英国大英博物馆 牌示解说的对比
图13-4 北京首都博物馆“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之250年藏品”的展览牌示解说
图13-5是设置于大英博物馆最著名馆藏——埃及馆外的牌示解说。整 个解说从左至右分为四个部分。最左边的部分对古埃及做了全面的介 绍;中间靠左的部分是两张地图,分别表示了埃及、亚述和希腊的地 域分布以及古埃及全图;中间靠右的部分是馆中藏品的分布;而最右 边的部分是有关埃及雕塑的介绍。以下的英文内容是关于古埃及的整 体介绍。
第三节 英语牌示解说范例
景点牌示属于信息型语篇。在文体风格上,英文牌示解说具有说明 文的特点,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语言用字简洁明了,表 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在句法上英语景 点牌示多使用由be作系动词的句子。在讲解具体实物的制作过程时 ,多使用被动语态和祈使句。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系统、语言结构和文化上的差异,在制作中 英双语牌示,将中文内容翻译成英语时,我们要多借鉴有代表性的 英语牌示解说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定性、定量地深入了解它们 的需求。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Sociocultural Background),对译文的期待(Expectations),感应力或 社会知识(Sensitivity or World Knowledge)以及交际需要 (Communicative Need)等,生产出符合译文习惯、符合读者期待的译 文来。 贾文波认为,在进行信息型语篇的翻译时,可以用“关联论”作理论 指导。关联论把翻译过程看做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 中,译者既要充分利用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信息知识,从原文的语 言形式(包括语音、句法层次)到内容(语义、语用层次)等各个层面推导 出隐于原文明示信息后的暗含意义(或交际意图),找到原文信息与语境 假设的最佳关联,继而获取相应的语境效果,又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认 知能力和期待,对译文进行最佳关联性的取舍,在译文中为读者提供 最佳语境效果(Offer Optional Contextual Effect),将原文的意图和相关 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也就是说,为了与译文读者达成最佳关联,在 原作与译文读者之间,译者应根据关联论“最小最大”原则(以最小的 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对译文进行相应处理和取舍,使译文读 者从译文语境中获得最佳语境效果。因此,在进行景点牌示解说中英 互译时,为有效地传递信息,实现景点解说的教育功能,中文景点牌 示的英译应顾及国外旅游者的认知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译文以传达 信息内容和突出解说功能为主,并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
根据景点解说的主要目的和功能,牌示解说通常可以分为具有导向、 服务和警示功能的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服务牌示和忠告牌示,以及 体现教育和传播知识功能的景点牌示五大类。在这五大类牌示中,景 点牌示因其对内容和语言的要求,在制作上更强调质量和品位。在内 容上,景点牌示要向普通游客提供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 方面知识;在语言表达上,景点牌示要力求准确、通俗、明了,富有 吸引力,便于不同层面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景点牌示解说根据旅游景点的不同类型形式和文化价值,可以分为不 同的类别。旅游景点通常可包括名人故居、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 产、自然遗产和纪念地等。因此,景点牌示解说根据不同景点可以分 为名人故居内的牌示、博物馆内的牌示、美术馆内的牌示、文化遗产 地的牌示、自然遗产地的牌示和纪念地处的牌示等。同样,根据不同 的文化价值,景点牌示解说也可以分为生态自然牌示解说、历史牌示 解说、考古牌示解说、植物牌示解说、地质牌示解说、博物馆牌示解 说、艺术品牌示解说、人类学种族学的人文牌示解说等。 但是,无论将牌示解说按何种方式进行细分,景点解说的最主要和终 极目的是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务,教育、导引和传播知识,促使旅游者 获得更多的旅游价值。因此,从景点解说的最终目的出发,制作、翻 译牌示解说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充分地了解旅游景点,从而使旅游景点 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
根据“关联论”,由于不同语言间文化上的差异,同一文化语境中 的人一般不会和盘托出有关图示的所有信息,对于那些交际双方都 能不言自明的信息成分往往都隐去而不予明说,这就构成了语义暗 含。这种暗含意义对同一文化语境下的读者不会产生认知上的差异 ,而对于译语环境下的受众则会因“文化缺损”(Cultural Default)而 产生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从原文明示 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原作者暗含的交际意图和相关功能,得出 自己正确的语境假设,继而在译文中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将 原文隐于明示之后的暗含意义采用恰当的译文形式予以明说,为译 文读者提供最充分的语境效果,尽可能明白无误地表达原文。 根据功能翻译论和关联论,在进行景点牌示的中英互译时,通常可 以采用“增译”和“减译”及“拆分”和“组合”等译法。
图13-5 大英博物馆埃及馆的牌示解说
将首都博物馆牌示解说的中文内容与大英博物馆的英文内容相比较 可以发现,大英博物馆更多地从事实的角度强调了埃及的文化、地 域分布和文明历史,因而其语篇更具信息功能。虽然首都博物馆牌 示的中文部分从篇章上不太注重情感诱导而突出信息,在语言上仍 显文学化,且用词华美。将两则解说的英文相比较可以发现,语言 风格接 近——风格简单,用词简洁。大英博物馆运用了形容词和 副词来赞叹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解说中也运用了不同的语言结构, 如长句,并在长句中使用并列句、同位语、插入语和分词结构等。 首都博物馆的译文中有三个be结构的被动语态。在五句话中,第一 、第三句为简单句,第二句为并列句,最后两句为复合句。 将首都博物馆牌示解说的中英文进行对比可以看到,译文在原文基 础上进行了增译,使译文信息更加完整。例如,原文中“人们只能 依水而居,古埃及文明就发祥于尼罗河两岸”在英文中变成了因果 关系,因此在译文中出现了“that’s why”的结构。同样,“尼罗河 定期的泛滥”在译文中被翻译为“The regular spring floods”,加了 “spring”(春天)一词,告诉读者尼罗河的泛滥主要发生在春季。
第二节 牌示解说的翻译
根据现代翻译理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系统、语言结构和文 化上的不同,英汉翻译活动的本质就是改写。翻译不是一种语言向 另一种语言的直译转换,而是依托语言,实现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 化的“转化”(Transformation)、“阐释”(Interpretation)和“再现 ”(Representation)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翻译是一种交际互动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与翻译行为的参与者 紧密相关。翻译参与者包括翻译的发起者、委托人、原文作者、读 者及译文读者,这几者之间的交际互动的结果便形成了翻译。因此 ,作为一种多元互动的交际过程,景点牌示的翻译应具备以下几个 方面的表现:①翻译策略,从文本功能出发;②篇章布局,按“翻 译要求”行事;③译文效果与读者期待吻合。
在年代翻译上采用了公元和朝代两种方式,既便于海外参观者了解、 比对,又介绍了中国特色的纪年方式。 在译文中还可以看到其采用了“减译”的手法。
二、名人故居的牌示解说
图13-2是来自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在广东珠海唐家湾故居的一则中 英文景点牌示解说。这则牌示的中文部分为说明文文体,用简洁的语 言详述了唐绍仪的生平事迹。将这则牌示的英语译文和中文原文相比 较可以发现,英语译文在翻译时采用了“增译”和“减译”及“拆分 ”和“组合”的翻译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