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大黄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药材新鲜断面于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浓棕色荧光。 – 粉末的稀乙醇(40%)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 散后呈黄色或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棕色或棕红 色荧光,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
• 检查羟基蒽醌衍生物:
– 粉末用稀盐酸与乙醚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 碱液层显红色。
薄层鉴别:
来 源
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
•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 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 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1. 的干燥根及根茎。 注:Rheum(大黄属)由Reuma“河”而来,示在伏 尔加河的Rha地方有产。
采收加工
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在秋季上冻 之前或春季大黄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 切去茎或细根,刮去粗皮,横切成段或片, 纵切成瓣,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进行干 燥。
晒黄— 晒后发汗,再晒,反复进行至干。 炕黄— 微火炕成5至6成干,发汗,凉干。 阴黄— 切片后用绳子穿起,挂在屋檐下通风处阴干。
性状鉴别
由上可见,大黄在历史上就在欧洲享有盛誉。
历 史
•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根大而色黄而故名。以 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 吴普谓:“生蜀郡(今四川)北部或陇西(今甘肃)。八月采根, 根有黄汁。” • 苏颂谓:“以蜀川锦纹者佳。……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 尺。……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者(与 今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相符)。 综上所述: • 在植物来源方面:历代本草所载的大黄主要是掌叶组的大黄,结合 本草附图,可认为与现今药用的正品大黄相符。 • 在质量方面:古本草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的大黄为好。 • 关于混淆品:在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正品大黄不同,与现在河 北产商品“山大黄” (原植物为华北大黄 Rheum franzanbachii Munt.)相当。
质量评价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直立,粗大,中空。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
唐 古 特 大 黄
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 每裂片具粗齿,圆锥花序顶生, 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
掌叶大黄横向切断面
名词术语:
锦纹:指药材表面或横切面上 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 及星点交互排列形成的织锦状 纹理,习称锦纹,如大黄。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上髓 部的异形维管束呈暗红色的星 芒状小点,习称星点。
星点
皮部
显微鉴别
• 根茎及横切面:
–偶有残存的木栓层
–皮层窄
–韧皮部宽广,粘液腔外大内小 –木质部导管非木化 –髓部宽广,有内韧式的异型维管束;根无髓部,无 异型维管束 –薄壁组织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带紫红色。
唐古特大黄——极似掌叶大黄, 但其叶片掌状深裂,裂片再分 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 披针形或窄线形(呈鸡爪状, 故名鸡爪大黄)。 药用大黄——与掌叶大黄相近,
药 用 大 黄
但本种叶片浅裂,(一般仅达
1/4)浅裂片大齿形或宽三角 形,花较大,黄白色。
产 地
• 掌叶大黄 主产于甘、青、藏、川等地,多为栽培。 • 唐古特大黄 主产于青、甘、藏、川等地,野生或栽培。 • 药用大黄 主产于川、贵、云、鄂、陕等省,栽培或野生。 前2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 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 较少。
• 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甙。具一定的泻下作用。
鞣质类
– 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为收敛成分,具收敛止 血的作用。
尚含四种大黄酸甙(rheinosides)A、B、C、D。亦为泻下成分。
理化鉴别
• 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 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蒽醌类成分) • 荧光鉴别:
对照品:大黄酸、大黄药材 吸附剂:硅胶H薄层板 展开剂: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供 试 品 色 谱 中
wk.baidu.com
– 在与大黄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 上, 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 点变为红色。) –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
1.掌叶大黄 2.唐古特大黄 3.药用大黄 4.商品药材 5.混合对照品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
• 圆柱形、圆锥形、块片状、马蹄形。 • 表面黄棕色(未去粗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蛋结表面光 滑,有类白色网状纹理(有的形容为槟榔花纹,又称锦纹大黄)。 • 断面黄棕色;根茎髓部有星点(异型维管束),根无星点,有放射状 纹理。 • 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以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 粉末特征:
–大型的草酸钙簇晶,直径可达190um,棱角大多 短钝。 –大型的网纹导管多,非木化,亦有具缘纹孔及 螺纹导管。 –淀粉粒众多,单粒圆球形、长圆形,脐点大多 星状。
成 分
蒽醌衍生物
– 游离型:为抗菌成分。 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 素、大黄素甲醚等。 – 结合型:为主要泻下成分。 • 双蒽酮甙:番泻甙(sennoside)A、B、C、D。泻下作用最强。
中药鉴定学
卫莹芳、马逾英、李敏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 两千多年前,大黄就作为我国特产的药材而 闻名于中外,成为国际性生药。据记载:
– 我国在公元前2700年已有大黄应用。 – 公元前114年已经陕西运往欧洲。 – 马可波罗(1250~1323年)旅游东方时记载: “中国凉州(今甘肃)产大黄甚丰” 。 – 17世纪英国所用大黄为中国经印度运往英国。 – 1687~1762年间,俄国政府以中国大黄为专卖 品,鉴别甚严,并以本品为主制订了“莫斯科 标准”,凡不适于该标准的尽行剔去。
• 检查羟基蒽醌衍生物:
– 粉末用稀盐酸与乙醚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 碱液层显红色。
薄层鉴别:
来 源
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
•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 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 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1. 的干燥根及根茎。 注:Rheum(大黄属)由Reuma“河”而来,示在伏 尔加河的Rha地方有产。
采收加工
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在秋季上冻 之前或春季大黄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 切去茎或细根,刮去粗皮,横切成段或片, 纵切成瓣,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进行干 燥。
晒黄— 晒后发汗,再晒,反复进行至干。 炕黄— 微火炕成5至6成干,发汗,凉干。 阴黄— 切片后用绳子穿起,挂在屋檐下通风处阴干。
性状鉴别
由上可见,大黄在历史上就在欧洲享有盛誉。
历 史
•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根大而色黄而故名。以 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 吴普谓:“生蜀郡(今四川)北部或陇西(今甘肃)。八月采根, 根有黄汁。” • 苏颂谓:“以蜀川锦纹者佳。……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 尺。……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者(与 今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相符)。 综上所述: • 在植物来源方面:历代本草所载的大黄主要是掌叶组的大黄,结合 本草附图,可认为与现今药用的正品大黄相符。 • 在质量方面:古本草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的大黄为好。 • 关于混淆品:在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正品大黄不同,与现在河 北产商品“山大黄” (原植物为华北大黄 Rheum franzanbachii Munt.)相当。
质量评价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直立,粗大,中空。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
唐 古 特 大 黄
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 每裂片具粗齿,圆锥花序顶生, 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
掌叶大黄横向切断面
名词术语:
锦纹:指药材表面或横切面上 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 及星点交互排列形成的织锦状 纹理,习称锦纹,如大黄。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上髓 部的异形维管束呈暗红色的星 芒状小点,习称星点。
星点
皮部
显微鉴别
• 根茎及横切面:
–偶有残存的木栓层
–皮层窄
–韧皮部宽广,粘液腔外大内小 –木质部导管非木化 –髓部宽广,有内韧式的异型维管束;根无髓部,无 异型维管束 –薄壁组织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带紫红色。
唐古特大黄——极似掌叶大黄, 但其叶片掌状深裂,裂片再分 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 披针形或窄线形(呈鸡爪状, 故名鸡爪大黄)。 药用大黄——与掌叶大黄相近,
药 用 大 黄
但本种叶片浅裂,(一般仅达
1/4)浅裂片大齿形或宽三角 形,花较大,黄白色。
产 地
• 掌叶大黄 主产于甘、青、藏、川等地,多为栽培。 • 唐古特大黄 主产于青、甘、藏、川等地,野生或栽培。 • 药用大黄 主产于川、贵、云、鄂、陕等省,栽培或野生。 前2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 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 较少。
• 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甙。具一定的泻下作用。
鞣质类
– 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为收敛成分,具收敛止 血的作用。
尚含四种大黄酸甙(rheinosides)A、B、C、D。亦为泻下成分。
理化鉴别
• 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 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蒽醌类成分) • 荧光鉴别:
对照品:大黄酸、大黄药材 吸附剂:硅胶H薄层板 展开剂: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供 试 品 色 谱 中
wk.baidu.com
– 在与大黄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 上, 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 点变为红色。) –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
1.掌叶大黄 2.唐古特大黄 3.药用大黄 4.商品药材 5.混合对照品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
• 圆柱形、圆锥形、块片状、马蹄形。 • 表面黄棕色(未去粗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蛋结表面光 滑,有类白色网状纹理(有的形容为槟榔花纹,又称锦纹大黄)。 • 断面黄棕色;根茎髓部有星点(异型维管束),根无星点,有放射状 纹理。 • 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以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 粉末特征:
–大型的草酸钙簇晶,直径可达190um,棱角大多 短钝。 –大型的网纹导管多,非木化,亦有具缘纹孔及 螺纹导管。 –淀粉粒众多,单粒圆球形、长圆形,脐点大多 星状。
成 分
蒽醌衍生物
– 游离型:为抗菌成分。 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 素、大黄素甲醚等。 – 结合型:为主要泻下成分。 • 双蒽酮甙:番泻甙(sennoside)A、B、C、D。泻下作用最强。
中药鉴定学
卫莹芳、马逾英、李敏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 两千多年前,大黄就作为我国特产的药材而 闻名于中外,成为国际性生药。据记载:
– 我国在公元前2700年已有大黄应用。 – 公元前114年已经陕西运往欧洲。 – 马可波罗(1250~1323年)旅游东方时记载: “中国凉州(今甘肃)产大黄甚丰” 。 – 17世纪英国所用大黄为中国经印度运往英国。 – 1687~1762年间,俄国政府以中国大黄为专卖 品,鉴别甚严,并以本品为主制订了“莫斯科 标准”,凡不适于该标准的尽行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