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GDP、人口及人均GDP
年份 1820 1850 1870 1890 1900 1913 1929 1936 1938 1950 GDP总量(百万1990G人口(千人) 人均(1990GGDP总量(百万1990G-K元) 人口(千人) 人均(1990G-K元) 总量 1990G
228600 247200 189740 205379 218154 241413 274090 303433 288653 244985
1949 189.48 541670 34.98
千人) 人口数 (千人) 414699 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元) 时期 年均增长% 年均增长% 43.8
18501850-1887 -0.38 0.54) (-0.54)
19141914-1936 0.92
19361936-1949 -2.87
资料来源:1.国民收入数字来自上表。 资料来源:1.国民收入数字来自上表。 国民收入数字来自上表 2.人口数 1850年据 清文宗实录》 24;1887年据 人口数: 年据《 年据《 2.人口数:1850年据《清文宗实录》卷24;1887年据《光绪会 17;1914年和1936年 据章有义: 年和1936 典》卷17;1914年和1936年,据章有义:《近代中国人口耕地的再估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 年第1 其中1914 1914年的数字是章先 计》,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其中1914年的数字是章先 估计的1912年的数字。1949年数字来自 中国经济年鉴》1983年 1912年的数字 年数字来自《 估计的1912年的数字。1949年数字来自《中国经济年鉴》1983年,第5 来自表1 页,来自表1。括号内的数字是根据笔者认为较为符合历史实际的人口 数字推算出来的人均收入和年均增长率。 数字推算出来的人均收入和年均增长率。
143. 257. 1.21 377. 43 98 636
0.62 38.0 0 1.18 47.0 4
18.0 149. 4.32 3843 6924 8 95 7 0
中日两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和人均拥有量(1936年)
中国 钢 产量( 产量(t) 414315 日本 522300 0 75.43 200800 0 29.0 418030 00 604 487600 0 70.42 棉 纱 电 力 碱 硫 酸 产量( 产量(t) 中国 5220 日本 180700 2.60 531000 7.66 27315 394.49 673000 9.71
年份 国民收入(亿元) 国民收入(亿元)
1850 181.64
1887 143.43 377636 400000) (400000) 38.0 35.9) (35.9) 18871887-1914 0.30 0.51) (0.51)
1914 187.64 455243 41.22
1936 257.98 510789 50.51
资料来源:刘克自、黄国枢: 年以来大陆中国的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 资料来源:刘克自、黄国枢:《1400年以来大陆中国的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 年以来大陆中国的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
二、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代表性研究: 巫宝三:1933年中国国民所得的调查 刘大中: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战前国民收入 的估算 刘大中、叶孔嘉:《中国大陆经济:国民收 入和经济发展,1933-1959》 张仲礼:《19世纪80年代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的粗略估计》
19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已经突破4亿;1850年 为414689899人,世界全部人口估计约为 11.71亿,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超过了 35%。 1949年底时中国人口共计为54167万人 人地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1850—1949年间,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为 2.7‰,同期欧美和大洋洲地区人口年增长率 为10‰,1872-1942年间日本人口年增长率为 11‰。1850—1949年间的人口年增长率,也 低于清中期100年(1750—1850年)的增长速 度(6%)。
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820-1930) 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820-1930)
年份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出生率% 出生率% 40.57 39.43 39.53 38.06 37.54 37.78 38.89 39.83 40.11 40.88 40.74 41.17 死亡率% 死亡率% 32.23 35.26 35.02 38.93 40.31 39.66 36.72 34.22 33.46 31.40 31.78 30.64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8.34 4.17 4.51 -0.87 -2.77 -1.88 2.17 5.61 6.65 9.48 8.96 10.53
年份 农业 工矿交通业 服务业 总计 时期 年均增长% 年均增长%
1850
1887 99.87 14.49 29.07
1914 128.01 24.8 34.72
1936 166.41 40.06 51.51
1949 98.00 23.20 68.28
181.64 143.43 187.64 257.98 189.48 1850—1887 1887—1914 1914—1936 1936—1949 1850 1887 1887 1914 1914 1936 1936 1949 -0.64 1.00 1.45 -2.40
381000 412000 358000 380000 400000 437140 487273 507959 513336 546815
600 600 530 540 545 552 562 597 562 448
资料来源:安格斯 麦迪森 麦迪森: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 公元960-2030年》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公元 年
第八讲 近代中国的经济增 长与周期波动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一、人口的变动
人口的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又受到经 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人口增长的加速 是近代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缺乏系统的国民收入统计的情况下,一些 经济史学家认为可以用人口增长的速度来衡 量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国际比较研究
三、中国与日本经济增长的比较
国民收入 (亿元) 年 增 1880 1930 长 年代 年代 率 人口(千人) 年 增 1880 1930 长 年代 年代 率 5107 89 人均收入 (元) 年 增 1880 1930 长 年代 年代 率 50.5 0.5 1 8 216. 3.1 56 0
中 国 日 本
人均(kg) 人均(kg) 0.81 生 铁 煤 产量( 产量(t) 809996
人均(kg) 人均(kg) 0.01 产量( 产量(t) 66000
人均(kg) 人均(kg) 1.59 产量( 产量(t) 399029 85 421.59 6
人均(kg) 人均(kg) 0.13 产量( 产量(百万 1724 度) 人均( 人均(度) 3.38 产量( 产量(t) 399260
1887 1917 1922-1925 1926 1927-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资料来源:国民收入:1850年、1887年、1914年的数字估算方法参见刘佛丁、 资料来源:国民收入:1850年 1887年 1914年的数字估算方法参见刘佛丁、 年的数字估算方法参见刘佛丁 王玉茹、于建玮: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玉茹、于建玮:《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五 年版 章附录二、 章附录二、三、四。1936年数字根据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1933年>修正》 1936年数字根据巫宝三: 年数字根据巫宝三 中国国民所得,1933年 修正》 (反文简称《修正》),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科杂志》9卷2期, 反文简称《修正》),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社会科杂志》 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 1947年 1949年农业、工矿交通业数字根据1984年 1947年。1949年农业、工矿交通业数字根据1984年,《中国统计年鉴》第20页。 年农业 1984 中国统计年鉴》 20页 按照《中国国民所得,1933》 按照《中国国民所得,1933》及《修正》中有关各业总产值和净产值的比例,将 修正》中有关各业总产值和净产值的比例, 总产值折算为净产值,然后安2.5: 换算为1936年币值。 总产值折算为净产值,然后安2.5:1换算为1源自文库36年币值。服力业收入根据珀金斯 2.5 1936年币值 《中国近代经济的历史透视》一书中1952年的数字折算为1936年币值,所以偏高。 中国近代经济的历史透视》一书中1952年的数字折算为1936年币值,所以偏高。 1952年的数字折算为1936年币值
2、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的收入 差距明显缩小 1887年占全国人口2%的高收入阶层人均年收 入为其余98%的中低收入阶层的平均年收入的 13.2倍;1933年占全国1%的最富有者人均年 收入为其余99%的中低收入者人均年收入的 4.8倍。
3、富有阶层的年均收入的绝对值明显下降 将1887年数据折算为1933年币值,则1887年 富有阶层的人均年收入约为397元,为1933年 全国人口1%的最高收入者人均收入的1.8倍, 为占全国6.5%的高收入阶层人均年收入的 2.28倍;1887年普通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933 年占全国人口99%的中低收入阶层人均年收入 的65%,或为占全国人口93.5%的中的收入者 人均年收入的77%。 讨论:原因? 讨论:原因?
人均(kg) 人均(kg) 78.12 水 泥 产量( 产量(t)
人均(kg) 人均(kg) 0.83
人均(kg) 人均(kg) 0.78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和消费需求的变动
一、国民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
1、富有阶层的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 份额明显缩小。 1887年时占全国人口2%的富有阶层的收入占 全部国民收入的比例高达21%,而1933年时占 全国人口1%的最富有阶层的收入只占全部国 民收入的4.7%,如果计算占全国人口6.5%的 富有阶层(包括非农业区的上中户)的收入, 也仅占全部国民收入的23.6%。
二、消费需求的变动 1、总体不断上升趋势 2、消费需求变动并非直线,在曲折中波动上 涨 3、消费结构变化,食物占总消费的比重下降 4、城乡有别 讨论: 影响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分析?
近代中国国民消费需求的长期变动
单位:亿元(1933年币值 年币值) 单位:亿元(1933年币值)
年份 消费需 求总额 131.94 132.45 166.96 216.53 224.96 238.25 218.33 265.90 273.90 273.20 252.90 267.60 279.80 消费需求各项内容总额 食品 —— 98.47 107.94 136.41 132.89 144.29 127.14 169.20 176.80 175.20 157.80 168.10 177.40 衣服 —— 9.00 28.54 16.02 15.66 14.34 15.24 22.10 21.00 21.70 21.40 23.10 23.70 房租 —— 10.76 6.67 17.88 25.93 19.40 20.33 13.50 13.60 13.70 13.90 14.10 14.30 燃料灯火 —— 8.23 13.90 21.52 19.20 12.56 15.24 21.20 21.40 21.60 21.90 22.20 22.40 杂项 —— 5.99 9.91 24.70 31.28 47.64 40.38 39.30 41.10 41.00 37.90 40.10 4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