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近球小管,Na+的重吸收量等于主动重吸收量减去回漏 量,即泵漏模式
髓袢:20%
降支: 钠泵活性低,对Na+不通透 升支: 对Na+、Cl-通透, 升支粗段是NaCl在髓袢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Na+:2Cl-:K+协同转运
远曲小管:继发性主动转运
Na+重吸收量少,重吸收受醛固酮调节
☺ 紧密连接对Na+通透性低 ☺ 管内外浓度差大 20mEq/L : 140mEq/L
重吸收部位:
近球小管 髓袢 远球小管 集合管
一、重吸收的方式
1.被动转运: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依借电化学差通过
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细胞外液的过程。
水----借渗透压之差被动重吸收,渗透压差是其动力。 溶质----浓度差和电位差(电化学差)是其被动重吸收
的动力。(尿素,Cl-)
浓度差 Na → Na 主动 H2O →
意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Na+ - H+ 交换(Na+泵依赖性) 方向相反 --逆向交换 H+分泌到小和集合管的上皮C在代谢过程中产生NH3 谷氨酰胺(脱氨基): NH3 NH3+H+ NH4+ 扩散到小管液
体内代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 (泌H+↑, 泌NH3↑) NH3 + H+ → NH4+ + 强酸盐的负离子→酸性铵盐→排出 作用: 排酸; 维持血浆的NaHCO3浓度; 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近球小管后半段: Na+、Cl- ——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
近球小管——泵漏模式
☺ 小管腔Na+顺浓度差扩散入小管细胞内 ☺ 细胞侧膜的钠泵将其泵入细胞间隙 ☺ 水因渗膜压被吸引到间隙, 造成间隙内静水压升高 ☺ 静水压升高引起Na+ 和水通过基膜进入细胞间隙和相邻毛细 血管,并有回漏现象 ☺ 在Na+被重吸收时,尚有相当量的负离子(HCO3- 或Cl-)顺 Na+被重吸收时造成的电位差而被重吸收。
滤液的重吸收率 球管平衡: 肾小球滤过率 球管平衡的生理意义: 终尿量不至于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 幅度的变化. = 65 ~ 70 %
球管平衡: 机制: a.近球小管对Na+ 的定比重吸收,对Na+ 重 吸收量是滤过量的65—70%. b.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对GFR的影响。
重吸收 ——小管内压 ——滤过 球管平衡在渗透性利尿时会被打乱,<65—70% 充血性心力衰竭>65—70%——水肿 ——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血浆、滤液、尿成份的比较
超滤液量 180L
尿量 1.5L
终尿浓度/血浆浓度 u/p: 物质被重吸收或分泌的情况 因为水的重吸收量达99%,流量缩小了100倍 u/p=100:物质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和排泄:肌酐 /p<100 :被不同程度地重吸收:尿素、钠等 u/p>100:肾小管还有分泌和排泄功能:氨等
氨基酸——同葡萄糖 HPO4 、SO4与Na+伴联 经载体蛋白, 与Na+同向转运而吸收
第四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 的分泌和排泄
肾小管分泌:指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 将它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去的过程。 肾小管排泄: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 物质直接排到小管中去的过程。
1.H+的分泌
H+的产生: CO2+H2O H2CO3 HCO3 - +H+
☺进入细胞后, Na+经Na+泵泵到组织间液 Cl-顺浓度差经管周膜扩散到组织间液 K+由于浓度差经管腔膜返回管腔内 ☺ 由于Cl- 进入组织间液多,K+ 返回管腔内 液多,造成管腔内正电位 ☺特点:Na+主动转运,Cl-继发性主动转运
3.水的重吸收:
99%重吸收,1%排出体外 水的重吸收: ①在近球小管重吸收,伴溶质而重吸收,与 体内是否缺少无关 ②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吸收,吸收量受调 节,体内缺少水时重吸收多,体内不缺水 时重吸收少。
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近球小管管腔内-4mV,K+重吸收逆电位差主动重吸收。 远曲小管后段 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 分泌K+ 。
6.葡萄糖的重吸收:
☺逆浓度差主动重吸收 ☺ 借助Na+的主动重吸收而继发主动重吸收 ☺ 与刷状缘载体蛋白有关,协同转运 ☺ 胞内葡萄糖通过管周膜进入组织间液的过程 是易化扩散。
肾小管各段小管液渗透压和流量的变化
机体缺水: 尿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高渗尿, 尿浓缩; 饮水过多: 尿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低渗尿, 尿稀释; 尿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等渗尿
5.影响肾小管与集合管泌尿机能的 因素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溶质浓度 ,渗透压 ,重吸收 。 渗透性利尿——提高小管液溶质浓度,达到利尿
(2)肾小球滤过率
球管平衡:
在近球小管中:GFR ,重吸收率 ;反之亦然 即不管GFR升高或降低,滤液的重吸收率始终占 GFR的65—70%左右(重吸收率为65—70%)
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1. Na+的重吸收:
方式──主动重吸收
原尿 Na+ 500g /日, 终尿 Na+ 3~5g /日 99%回收
地点和吸收比例:
近球小管:占滤过量65~70% 远曲小管:10% 髓袢及集合管:20%
各段小管重吸收Na+ 的机制:
近球小管 70%
近球小管前半段: Na+与GS、氨基酸同向转运 主动重吸收 Na +与H + 逆向转运
+
+
电位差 Na − Cl Cl−
+
尿素 ↑ →尿素被动扩散
→ Na + → Na Na+ →
+
特点:顺电化学差进行,不需耗能
2.主动重吸收: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逆电化学 差,将小管内溶质主动转运到小管外组织 间液的过程。 逆浓度差 逆电位差
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泵 H+泵 钙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 Na+-葡萄糖、Na+-氨基酸 K+- Na+-2ClNa+- H+ Na+- K+ 特点:逆电化学差 耗能
正电位依赖Cl-、K+存在: 代替Na2SO4 代替NaCl 正电位消失; 无K+ 正电位消失 提示Na+ 、 Cl-、K+由同一载体协同转运。 用哇巴因(-) 钠泵,转运受阻,提示Na+泵 参与此过程,机制可能如下:
☺升支粗段上皮细胞管周膜的Na+泵将Na+由胞内 泵向组织间液 ☺ Na+被泵出后,细胞内Na+ ,出现管腔内与细 胞内Na+浓度差 ☺管腔内Na+ 顺此浓度差扩散到细胞内,但须与 Cl-、K+由同一载体协同转运。Na+:2Cl-:K+
肾糖阈:当血中葡萄糖浓度>160~180mg%时, 超过部分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出现尿糖。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令全部肾 小管对糖重吸收的能力到达极限时,此值叫~。 (男375mg/min,女300mg/min)
☺ 如近球小管对Na+重吸收 ,葡萄糖吸收极 限量也 。
7.其它物质重吸收:
近球小管65~70% 水在各段小管 重吸收比例 髓袢 10% 10% 远曲小管
集合管 10~20% 近球小管管壁对水通透性高,高远曲小管3~4 倍是一种等渗重吸收。 远曲小管、髓袢、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受抗利 尿激素调节。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水份在这里的吸收量是按机体水平衡需要而加以 调节的: 如果不存在抗利尿激素ADH,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和 髓袢升支粗段相同, 对水的通透性很小 机体缺水→AD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 透性↑→水回收入血量↑(保水); 机体摄水过多→AD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水回收入血量↓ (排水).
3.K+的分泌
来源:尿K+来自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原尿 中的K+在近球小管已被重吸收入血。 特点: A. K+的分泌是一种被动分泌过程,与Na+- K+交换 B. Na+主动重吸收,造成管腔内-10~-45mV,促使 K+从组织液扩散入管腔内液。
4.其它物质排泄:
肌酐、对氨基马尿酸——既滤过又排泄 青霉素、酚红——主要是排泄
①近球小管:
☺Na+ 的主动重吸收形成小管内外电位差,管 内-4mV ☺ 负离子HCO3-、Cl-顺电位差被动重吸收 ☺ HCO3- 比Cl- 优先重吸收,加上渗透压差导 致水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Cl-浓度 ☺ Cl-的管内外浓度差又造成Cl-被动重吸收
②髓袢升支粗段,管腔内正电位(+2~+10mV)
管内电位差:-10~- 45 mV ☺ 前段:伴有负离子重吸收和Na+ -Cl+同向转运体 ☺ 后段: Na+不与其它物质耦联,通过管腔膜上的Na+ 通道进入细胞,管腔膜和管周膜分布有Na+泵,可将 Na+泵到细胞外液和毛细血管内
2. Cl-的重吸收:
大部分是伴随Na+的主动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 各段小管重吸收Cl-的机制: ①近球小管: 管内负电位是Na+依赖性
4. HCO3-的 重吸收
特点:肾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CO2的形式而非直接 以HCO3- 的形式进行,回到血中的HCO3- 是由细胞产 生,并非小管液中的HCO3-。 HCO3-比Cl-优先重吸收,是因为CO2能迅速透过管腔 膜。
5.K+的重吸收:
滤过液35克/日,终尿2~4克/日 特点: 滤过液中的K+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在近球小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