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本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课题组

(课题组主要成员:周丽、曾玉英、朱丽、陈莲花、黄纪东、阮凤霞、汤秀文)

一、课题背景的提出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的教学。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我校语文教师敢于和善于突破已经形成的误区,正视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积极寻求写作教学改革的出路。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从文本语言入手,利用文本语言教会学生阅读、写作,学会做人。通过对文本的欣赏、仿写,渐渐根除学生对作文选的依赖。利用文本语言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成为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成为自我生命的不堪承受的负担。

二、概念的界定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什么是文本呢?《简明牛津英语字典》说:“文本是任何书写或印刷品的文字形式。”文本是我们关于人类生活知识的主要源泉。从大教学观上讲,文本不仅仅是指课文,它还包括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等等。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是指以文本语言为阅读积累点,围绕文本语言、新课标要求,通过吸收、消化、运用文本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学生我手写我心,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

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其研究目标如下:

1、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的理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并内化为写作能力。

4、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得到培养,校园良好的写作风气得以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于写作,《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

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知识的教学办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标准》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第一学段只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进而要求“积极习作素材”。

《标准》关于习作评价的建议中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实施课题实验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

2、语感训练的理论

叶圣陶提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并解释语感的训练“要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达到“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

叶老还指出:“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经常实践”。

因此,对儿童的语感训练,是要让他们懂得利用文本语言,运用语言文字语声美、达意美,传情美去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真切地表达感受。

3、小学生认知规律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的运算阶段,即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种发展是分年龄逐步过渡的。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主要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想像来感知和理解世界。我们则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像能力,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联系起来。

中年级——儿童的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走向平衡,学生的观察不限于知觉,并与分析、综合、抽像、概括、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观察力的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的提高。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在客观世界中交流信息和表现自我的语言能力。

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是抽像逻辑思维。人际交往为主导活动,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多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展开对事物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和相应的语言活动。他们较多使用抽象的词汇、复杂的句式和结构严密的文本,采用修辞、说明、抒情、议论的方式为表现自我的审美意识和社会实践服务。我们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学作文与学做人,把作文与生活,把语言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五、课题实验原则:

1、依托文本的原则

文本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心灵对话的媒介。立足文本,将写作与具体的语言文字紧密结合,深化文本、拓宽文本,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写作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2、有的放矢的原则

充分利用文本语言,选择有效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项语言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文本语言进行习作。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实验须遵循知识系统及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夯实词汇的基础,保证学生流畅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