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症患者:“强迫我做个正常人是最要不得的”

阿斯伯格症患者:“强迫我做个正常人是最要不得的”
阿斯伯格症患者:“强迫我做个正常人是最要不得的”

Paula Tilli is a lecturer and language enthusiast. She does not know how to clean her house or when the Second World War took place. She believes that forcing one into norms is the worst.

Paula Tilli是个演讲者、语言爱好者。她不会打扫屋子,也不清楚二战发生的时间。她认为,最要不得的做法就是把常规模式强加在某人身上。

Snap, open the tomato sauce jar and boil the spaghetti!

啪的一声打开番茄酱罐,开始煮意大利面条。

Paula Tilli, who works as a nanny for an Austrian family, has announced that she is unable to cook but she will do her best.

Paula Tilli是澳大利亚一户家庭的保姆。她说了她不会做饭,但她会尽全力。

As long as the lady of the house first reveals how to open the jar. Are its contents poured into boiling water? Or cold on the spaghetti? And how do you know when the spaghetti is ready? How does the stove work?

只要女主人示范一下怎么打开罐子。番茄酱是要倒进沸水里?还是只需直接倒在面上?怎么知道面煮好了没有?灶具怎么用?

The instructions seem arduously complicated. She misses half of it, despite straining herself.

操作讲解似乎复杂得要命,Paula Tilli累个半死,才记住一半。

"A 20-something should be able to do this. How odd," madam snaps, and prepares the food herself.

“二十岁上下的小姑娘都能搞定啊。真奇怪。”女主人边自己给自己做吃的,边指责到。Tilli considers it odd too. Why are things that are easy for some so difficult for her? Paula Tilli 也觉得很奇怪:对别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对自己怎么就这么难?

Four years later Tilli is provided with an answer. She has dropped out of university and is so tired from working part-time that she has not brushed her hair for weeks. The psychologist does not deem this entirely normal.

这个问题四年后有了答案。她已经从大学退学了,从事着兼职工作,却累得好几个星期都没梳头了。心理学家觉得这根本不正常。

Asperger syndrome, i.e. mild autism, and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 This is

the diagnosis that Tilli received in 2003 at age 24.

阿斯伯格综合症,也就是轻度自闭症、注意力缺失紊乱症(ADD)。这是2003年Tilli24岁时拿到的诊断结果。

The characteristics matched. Limited routines, exceptionally strong interest in certain subjects, but also difficulty in learning other things and problems with communication – these are the Asperger features the psychologist listed.

症状吻合:日常生活受限,对有些事情有着超常的兴趣,但学别的东西却很难,有沟通方

面的障碍——这些都是心理学家们列出的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症状。

"I had consulted a psychologist because I wanted advice on how to become normal. I was desperate," Tilli says.

Tilli 说:“我咨询过心理医生,希望能得到指导,了解如何才能跟常人一样。我很绝望。”Once again everything had gone awry.

所有的努力又一次失败了。

After Austria, Tilli had moved to Stockholm to study to become a teacher of German and French. She enjoyed being abroad. There her quirky habits were

often equated with being foreign: the Finn likes to be on her own and eats the same take-out food every day. She probably just misses home.

离开澳大利亚后,Tilli 去了斯德哥尔摩,想通过学习成为德语和法语老师。她喜欢呆在国外,因为周围人都会把她的古怪行为归结为她是外国人的缘故:那个芬兰人喜欢独自呆着,每天叫同样的外买。她可能想家了。

Behaviour overlooked

被忽略的行为

Tilli decided that life in Sweden would be different. She would no longer be lazy. She would focus in class, get good grades in subjects other than languages, and learn how to pay the bills and clean. If you try enough you will succeed. This was what teachers since elementary school had said.

Tilli决心在瑞典过不一样的生活。她要不懒惰,专心上课,在语言之外的科目上也要取得

好成绩,要学会付帐和搞清洁。有耕耘就有收获,这是老师从小学起就告诉她的。

Six months after beginning her studies, Tilli was so tired that she could not get dressed for university in the morning. Her home was a mess because she could

not figure out where each object was supposed to go. She ate popcorn and crisp bread because they lasted. Sometimes even planning a shopping list was so exhausting that Tilli had to go to bed.

上了6个月学之后,Tilli累得早上都无法穿衣去学校了。家里一团糟,因为她搞不清楚每

样东西该放哪里。她吃的是爆米花和脆皮面包,因为这两样存放时间长。有时,列个购物

清单都会觉得累,只能去睡觉。

She told the university that she would not continue her studies.

她告诉学校自己无法继续上学了。

"I was hugely disappointed that I could not perform normal tasks at an adult age. I figured that this was no way to live," Tilli says.

Tilli说:“成人了,却无法做一般性的事务,这让我无比失望。我觉得决不能这样过日子”。

The psychologist agreed. Yet unlike Tilli had hoped, the psychologist did not give advice on how Tilli could adjust to work or studies. She suspected that regular work might not be possible at all. No one was supposed to get so intensely tired. 心理医生同意她的说法,却并没有像她所希望的那样,在如何适应工作或学习方面给她建议。她怀疑她根本无法做常规的工作。人不应该会累到如此地步。

The psychologist sent Tilli for Asperger tests.

心理医生送Tilli去接受阿斯伯格症检测。

"I had imagined that everyone gets tired from work. And no one likes to clean! Then I was told that there are varying degrees. Yet others are still able to brush their hair even if they claim to be tired. And that cleaning did in fact strain my brains more than grammar. I do certain things manually that others do automatically. Cleaning involves a thousand stages and decisions: whether to choose a mop or vacuum, where to start, where to put things. I have to figure them out one by one."

“我原本以为,每个人工作都会感到累,没人会喜欢打扫卫生。后来我了解到程度会有轻重。不过,别人再累,也没到梳不了头的地步。而打扫卫生确实比语法还让我头疼。有些别人用机器干的活我得用手干。清洁工作需要有无数的工序和决定:用拖把还是吸尘器?从哪儿下手?东西放哪里?这些我都得一项项去想清楚。”

Tilli received a diagnosis and soon a pension ruling.

Tilli拿到了诊断结果,很快又领到了救济金。

"It was wonderful to hear that I was not dumb or lazy, but everything had a reason. Asperger is not a disease, but a different way to perceive and experience things." “知道自己不呆不懒很开心,但是,一切都事出有因啊。阿斯伯格不是病,只是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Soon Tilli became angry, though. Why does it take a diagnosis for others to understand being different?

尽管如此,Tilli很快还是觉得很生气。为什么必须用一纸诊断书才能让别人明白跟常人不一样?

"I met a boy with Asperger who studied maps at home during the weekends, but friends and parents kept pushing him to go for football practice and evening activities. That is when I lost my temper. Is it more acceptable to drink during the weekend than study maps? I decided to write a book on Asperger and how I perceive the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a person with Asperger."

“我认识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症的男孩子。他喜欢周末呆在家里看地图,而他的朋友和家长

不停地逼他出去练足球或参加夜间活动。我这时发火了:周末喝酒比看地图更容易接受吗?我决定写一本书,讲讲阿斯伯格症以及自己作为阿斯伯格症患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In Tilli's world no one should be forced to do things simply because it has been customary. One should not have to play with others if being alone is more enjoyable. They also should not be forced to eat at the table if it makes the child anxious. It is only a habit someone came up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eat.

在Tilli看来,不能只因为有些事是大家通常都会做的,就去强迫一个人也去做;如果他觉得独处更开心,那就不必一定要跟大家一起玩。如果上桌吃饭会让孩子焦虑,就别逼他。

上桌吃饭不过是个人的习惯,重要的是把饭吃了。

Bread for bullies

给欺负人者拿面包

"Why are the classmates laughing?" the 11-year-old Tilli wondered.

“同学们为什么会笑?”11岁的Tilli想不明白。

The boys had hit her during recess and called her ugly. At the cafeteria, bullies

told Tilli to fetch them bread. She did. The whole table burst out laughing.

课间休息时,几个男孩打了她,还叫她丑八怪。自助餐厅里,欺负她的男孩让她给他们拿

面包,她照办了,而整桌的人哄堂大笑。

The teacher thought Tilli was too kind. Learn to defend yourself, the teacher instructed.

老师觉得Tilli太软弱了,告诉她要学会保护自己。

"I did not deem it odd that I would get bread for my bullies. The teacher had previously said that it is friendly to help others. According to my logic I would have been mean if I had not helped. I did not perceive the irony of my bullies," Tilli says.

Tilli 说“我不觉得给欺负我的人拿面包有什么不对。老师以前说过帮助别人是友好的表现。按我的逻辑,不帮他们就是我的错。我不清楚他们是讽刺我。”

Following rules was important to Tilli even as a child. She took everything literally. Now Tilli was confused: how does one know when to help? Why was she told to

be kind, but when she did so it was suddenly wrong?

小时候,Tilli 认为遵守规定很重要,别人说什么她就信什么。如今,她糊涂了:怎么才能

知道什么时候该帮助别人?为什么告诉她要对别人好,而她照办了却告诉她这样做不对?Tilli's book contains dozens of similar examples.

Tilli 的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People's opinions, modes of behaviour and body language are strange, and I could not fathom the thoughts behind them. It was as if I was in a strange country and I struggled to interpret others."

“人的观点、行为模式、身体语言都很奇怪,我搞不清楚背后的含义。这就好比身在一个

奇怪的国度里,我努力去猜大家的话是什么意思。”

This is what the grown-ups missed. The teacher and school social worker instructed Tilli to join in on dodgeball and watch the same TV shows as the rest.

这是大人们疏忽的地方。老师和学校的社工让Tilli 玩躲避球,跟别的孩子看一样的电视节目。

"Adults kindly thought that if I turned out like the others I would not be bullied any longer. I was an easy victim. I did not know who Madonna was or laugh at jokes."

“大人们是好意,觉得只要我跟大家一样,就不会受欺负了。而我很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因为我不知道麦当娜,也听不懂笑话。”

Tilli considered watching TV boring and she did not understand the point of group games. She liked to spend recesses alone, and this concerned the teacher. To please the teacher, Tilli began to stand near a group of girls during breaks.

Tilli 觉得看电视很无聊,也搞不清楚集体活动有什么好。休息时,她喜欢自己呆着,而这

让老师很忧心。为了让老师开心,Tilli 开始在休息时站在一群女孩子附近。

Emerging difficulties

新的难题

There were also problems in class. Tilli had learned to read and write at three years old. Based on this, the teachers thought she should have also learnt art and history.

课堂上也出了问题。因为Tilli3岁时就开始学看书写字,所以老师认为她应该也学了美术

和历史。

"When I did not, I was considered lazy. At times the teacher got angry and yelled

at me for not being able to insert the thread in the sewing machine. It made me feel bad because I often tried my best. I was told that if bothered to try I would be able to do it. I started to believe it myself."

“当我不会时,老师觉得我就是懒。好几次,老师因为我不会给缝纫机穿针而冲我发脾气。我很难过,因为我常常是尽了全力的。他们告诉我,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做到。我自己也

开始相信这种说法。”

The same continued in lower and upper secondary school. Tilli was good at languages – in high school she studied seven languages – but the events of the World Wars escaped her. Before an exam she would memorise facts. It often yielded a six. This was not good, but not bad enough to make someone question whether there was another reason behind her poor grades than laziness.

初高中阶段情况依然没什么变化。Tilli 很擅长语言学习——高中学了7门语言——但却记不住世界大战中的历史事件。考试前,她背的那些东西让她通常考个6分。这个成绩虽然不好,但没坏到让别人疑心她考不好有除懒之外别的原因。

Many years were wasted. This is what Tilli thinks of school now.

好多年就这样浪费掉了。这是如今Tilli 对学校的看法。

"I learned nothing at school that I could not have learnt at home faster."

“我在学校学到的,没有一样是我在家学不会的,而且会学得更快。”

Tilli does not want to generalise on how schools should approach Asperger children. They are all different.

Tilli 不想笼统地讲学校该如何对待阿斯伯格症孩子。这些孩子情况都不一样。Homeschooling would have been most appropriate for her, for others it may not work.

在家接受教育可能是最适合她的,但对别的孩子不一定有效。

If it were up to Tilli, she would increase the flexibility of comprehensive school.

如果Tilli能做主的话,她会选择增加综合学校的灵活性。

"The strengths and interests of people should be better taken into account. Different subjects could be taught extensively in elementary school but it is worth questioning whether everyone should study everything. I studied history, physics and chemistry for years, but I still do not have knowledge of them. Instead I could have focused on the subjects I was good at and could have improved in."

“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优势和兴趣。小学可以普遍开设各种课程,但是否所有学生每门课都值得学就值得商榷了。我学了好多年的历史、物理和化学,但我还是一窍不通。相反,我原本可以集中精力去学我擅长的课程,而且可能学得很好。”

At this point Tilli is often told that schools cannot be tailored to suit everyone's needs. Besides, one enters school to learn to be sociable.

在这一点上,Tilli 经常听到的说法是学校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何况,上学也要学习交际能力。

"Why do people need to learn to be normal? I did not become normal at school. I learned that I am not normal."

“人为什么需要学习如何做个正常人?学校没有让我变正常,而是让我知道自己不是正常人。”

Tilli is not bitter, though. She believes that she has received the best help she could get.

尽管如此,Tilli并不心存怨念。她相信自己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帮助。

"Back then, neuropsychological diagnoses were not recognised. My psychologist worked hard to assure me that no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the details of the World Wars. The idea of me being fine the way I am seemed even provocative at first."

“那个时候,神经心理学诊断结果是不被承认的。我的心理医生努力让我相信并非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世界大战的细节。我那个状况‘没什么不妥’这个观点起初是很激进的。”

Tilli saw a psychologist for two years.

Tilli看了两年的心理医生。

"These days I understand others through logic, but not emotion. I have learned that someone may get angry if I tell them straight away that I do not want them

to visit because I do not have the energy to be with them for the entire weekend. Yet I still do not understand why being honest is worse than lying to my friends about being busy. Is it not fairer to be direct? The same applies vice versa. My friends know that a planned routine is important to me so that my plan for the day does not collapse. They understand logically why I burst into tears if my home assistant is replaced by another assistant. But they cannot identify with this feeling," Tilli says.

“如今,我对别人的理解靠的是逻辑,而不是情感。我已经知道,如果直接告诉别人,我没有精力整个周末都陪着他们,所以不希望他们来我家,别人会生气。但是,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向朋友撒谎会胜过诚实地告诉他们自己很忙?有话直说不是更好吗?反过来也是如此。朋友们知道日程表对我来说很重要,能让我当天的计划不泡汤。从逻辑上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家里换了佣人我会放声大哭,但从情感上来说,他们不认同。

Visible awareness

切实的理解

She has often wondered if it would be easier if Asperger were visible to others.

她经常想,如果大家了解阿斯伯格症,接受起来可能会容易一些。“

"I am often expected to know more things than I do. How do you explain to someone new that a normal looking and talkative woman such as myself is on pension and cannot clean her home, but needs an assistant? This provokes people.

I am told I am well off for having an assistant to clean my house."

别人经常对我有超出我能力的期许。你怎么向刚认识的人解释,像我这样看起来正常又健谈的人竟然在吃救济,不会打扫屋子,要靠佣人?人们对我的事很不忿,说我有钱,雇得起佣人打扫卫生。”

Since last April, Tilli has not explained her pension. She went back to working then. Tilli gives lectures on Asperger two to three times a week. Her audiences include doctors, psychologists, teachers, people diagnosed with Asperger and their close ones.

去年四月以来,Tilli 不再解释领救济金的事了。她那时开始重新工作,每周做两三场有关阿斯伯格症的报告,听众有医生、心理学家、教师、阿斯伯格症患者及其家人。Someone always asks the same question: what should one do with an Asperger child?

有些人总问同样的问题:该拿患阿斯伯格症的孩子怎么办?

"Accept them for who they are," Tilli says.

“接受他们并认可他们的情况。”Tilli 说。

"Forcing one into a norm is the worst. Allow the child to read timetables at home if they enjoy it more than football. It is always worth trying, how else will you know what you will be passionate about? But no one should be forced."

“用常规标准强迫是最要不得的。如果孩子喜欢呆在家里看时刻表胜过去踢足球,那么随他吧。尝试总没坏处,人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呢?但是,任何人都不应该受强迫。”

Tilli no longer forces herself to conform to so-called normal behaviour, so that others would perceive her as normal. After class she collects herself by spending days at home by herself, eating the same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every day, walking the same way in the park nearby and relaxing by reading grammar books. And she still does not care about not remembering how to prepare the tomato sauce.

Tilli 不再用所谓的‘规范行为”来勉强自己,让别人觉得她“正常”。演讲结束后,她会好多天独自呆在家里沉淀自己,每天早、中、晚都吃同样的东西,到附近的公园沿相同的路线散步,看语法书来放松身心。对于不记得如何做番茄酱这一点,她至今还是不在乎。

企业英语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e617934797.html,

教你做到森田疗法顺其自然的强迫症治疗方法 很多强迫症患者在寻求森田疗法救治的道路上受阻,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森田疗法的核心思想“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在强迫症的自救和治疗过程中,如能将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精髓转化为更具实操性的方法,那么强迫症的治愈就不是问题,在这点“亦止法”做到了! 亦止法,“亦”是“就是”的意思,“止”是“不动、不变、停住、平静”的意思。简单来说“亦止法”,就是老子所倡导的“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的思想,而亦止法“亦是如此”的练习方法,就是教你如何做到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实操方法。 了解强迫症患者的强迫难耐 强迫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感、意向或者行为的存在,患者认识到,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断的观念或者穷思竭虑,都是不恰当的或毫无意义的,这些强迫性欲望或者挂念是同他的人格不相容的,但又是被迫出于自己内心的,为了排除这些令人不快的思想、观念或者欲望,导致内心

的斗争并伴随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为了减轻焦虑而做出一些近似于仪式性的动作,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动极度痛苦,这些痛苦感受是非强迫症患者很难理解的。 做到顺其自然,需身体力行 “顺其自然”……对于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我们都会脱口而出这句话。只有强迫症患者本人懂得,正是做不到、做不到、做不到顺其自然!!!不然怎么叫强迫症呢!!!要做到顺其自然,非理论说教,需身体力行。那么,下面就教给你几个方法,让你能够学会如何做到顺其自然! 身体力行-做到森田疗法顺其自然的强迫症治疗方法之一:亦止法 亦止法“亦是如此”的练习。它是观息法(后面会有观息法的详细介绍)的延伸练习,针对就是强迫症患者的治疗。 具体练习步骤: 1、身体感官(耳、眼、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所经验到的一切,无论是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闻到、尝到、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对其进行描述,并在后面加上“亦是如此”。 2、练习时可以是心中默诵,也可以说出声音。 3、只对当下经验到的后面加上“亦是如此”,不是上一刻的也不是下一秒的。 4、练习中不刻意寻求效果,对当下的感受不做任何的控制、改变、寻找、消除。 5、练习是融入到生活中的、随时随地的。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只要如实地对身心所经验到的无论是感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病症吧,但是真正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阿斯伯格综合征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病症,我们周边也很少有人会出现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症状,但是由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 1.总体治疗目标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总体治疗目标是管理患者的不良症状,教育训练其获得与年龄相符的社交、交流和职业技能,以弥补阿斯伯格患者发育过程中未曾自然获得的技能;同时通过对患者多方面评估,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理想的治疗着重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核心症状的改善,包括改善交流技能或刻板的行为模式。越早治疗,总体预后越好。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包括: (1)社交技能训练是增强人际交流最有效的方式。

(2)认知行为训练可以增强对疾病相关的焦虑和爆发性情绪 的压力管理,减少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3)药物治疗,对于存在的共病如重症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进行相应治疗 (4)职业治疗或物理治疗改善感觉整合障碍和运动协调障碍。 (5)社交干预,着重语言治疗,促进患者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6)对家长进行训练和支持,尤其是在家中经常使用的行为 技巧。 2.药物治疗 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治疗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核心症状。尽管如此,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共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药物治疗联合行为干预和环境适应可以有效改善焦虑障碍、重症抑郁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激越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可以减少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利培酮可以减少重复、

刻板和自伤行为、突然爆发的激越和冲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氟伏沙明和舍曲林对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治疗有效。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那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了,我们知道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大家都应该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四种有关治疗强迫症的方法 有关治疗强迫症的方法,精神健康网专家指出,针对不同类型患者,需要有相应的应对原则,即使是同一种疗法,可用手段也很多样,需要患者和治疗者慎重选择。 行为疗法 治疗强迫症的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它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其可用手段主要包括满灌或冲击疗法、阳性强化疗法、阴性强化疗法、发泄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逆转意图疗法、模枋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可能看到行为疗法所包含的内容,患者开始犯晕了,但正是这一疗法涵盖的手段足够广泛,其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尽快帮助恢复健康。 家庭心理干预 这一有关治疗强迫症的方法,精神健康网专家介绍说,比较适合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应用。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而父母的这些表现均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不利于其消除病态观念和行为,有时反而强化其行为和观念。所以家庭心理干预对于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强迫症是十分必要的。治疗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多接触患者的家属,同样对他们做好心理健康宣教,使患者父母对子女强迫症发病的病因、病程、治疗、护理和预防有较清醒的认识,解除他们因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的疑虑、恐惧、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处在恢复期的强迫症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这一心理护理方法能全面提升即将回归正常生活的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使患者自觉克服病态心理,消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利早日康复。

阿斯伯格儿童日常行为控制训练个案 一、观察情况 小杰,男,12岁,情绪易激动,自言自语,重复提问,自我控制能力差,独立完成任务速度慢,做事拖拉,不懂得自我合理分配时间,且注意力易分散,对他人的指示反应慢,需他人重复多次发指令,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和遇到困难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爱大喊大叫。 二、训练注意事项及原则 训练过程中,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可随意更改的,要求做到的事情必需要做到,奖惩要分明,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和做得对的地方训练者的表情和举措要有鲜明的对比性,该批评的要非常严肃的批评,该奖励的一定要立刻做到,但奖励也要有原则性,不可过于。 三、实施过程 1.动静结合,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训练时做适量的大运动和相关的能令其兴奋的活动,时间大约能进行15分钟左右,可适当的延长活动时间。完成以上活动后立刻让孩子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放在膝盖上,抬头挺胸,坐端正,闭上嘴巴,心中默数15分钟,平稳呼吸,此间不允许做任何小动作和讲话,包括不可以睁开眼睛。完成以上项目之后,进行调控情绪训练,让孩子全身放松。 2.日常生活中情绪调整:在日常生活中,每件事情应提前给讲清楚,让他知道做每件事后的结果,让他知道在某个时间段应该要做什么,应制订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并在作息时间表上双方签名。因为更多时候小杰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果他不明白自己做完某件事的后果时,他会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很容易造成闹情绪的现象。 3.3.当出现闹情绪现象时的处理:首先不予理睬,也不要给他讲太多的话,只告诉他说:“你这样做令我非常生气”,然后离开他,让他以亲身经历的体验知道闹情绪后会有一个让他自己有很不好的后果,比如说会受到某个惩罚或是某项活动被取消。当情绪稳定后再给他讲道理,然后教给他正确的方式,也可事先与他以文字形式列出闹情绪时的处罚清单,但同时也需要列有表现好时的奖励清单。当他出现闹情绪的现象时,应按照清单列出的处罚规则进行处罚,不该满足的条件坚决不给予满足。 4.4.自言自语和重复话语的控制:至于小杰的自言自语现象我的观察是这样的,当他接收到新的内容和当他接触到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时(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更多的是游戏类),自言自语现象就会增多。在这里我是这样做的:当他接收到新的内容时,我在他接收到后立即和他一起“消化”,跟他在固定时间里一起来说新的内容,把他重复说的话和他一起重复多说几遍,然后问他我们说了几遍,告诉他说过了的话不需要再说了,质问他“这样反复的说这些话好吗?”他会回答说不好的,然后再问他“那我们今天还需要再说吗?”他会说不需要,此时就和他将所说的内容记下来,并记录重复的次数,当他再次说重复的话语和反复问问题时就问他“我们今天说几遍了”,慢慢的让他自我监控,慢慢减少次数。至于令他兴奋的事情,自然是把他的游戏时间控制住,尽量减少和避免让他兴奋的事情发生。 5.行为习惯的监控: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平时激动时喜欢拍大腿,在这里我采用负性强化的方式进行,当他拍腿时我叫他到我身边,和他

怎样进行强迫症的自我治疗 作者:河北新世纪医院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617934797.html,/qpz/qpzzlx/14264.html 怎样进行强迫症的自我治疗呢?河北新世纪医院专家指出:强迫症的治疗没有那么难的,真的让人觉得难的是求助者不相信自己会好的信念!一方面为摆脱痛苦寻求帮助寻求治疗,一方面又深信自己好不了,在作用治疗的同时有在抵触医生的医生的正常治疗!下面就由我院专家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根据我院专家多年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经验,把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方法分析总结为以下方面: 1、不要把强迫症当成“病” 强迫症不是器品质性疾病,目前心理学所采用的是医学的疾病诊断模式,喜欢把心理问题命名为这个病,那个症的,这样会使很多的朋友一看到自己有所谓的相似症状就给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觉得自己得了这个病,然后拼命的找一些“证据”来印证。一旦认为自己有“病”那就要治疗,不然会更加严重的。 2、与普通人一样去做你能做的事 虽然不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强迫症,但我相信大部分人对困扰强迫症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怖、抑郁等情绪都有深切体会。我自己对此也有深切体会。实际上真正困扰强迫症患者的也正是这些负面情绪。正常人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可以去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强迫症患者也依然可以做到。当你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生活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正常人,那些困扰你的负面情绪会自然慢慢淡化!强迫症康复

第二步——与普通人一样做你能做的事情! 3、不要把自己的原因总是归结到重要他人身上 大凡强迫症患者独立性比较差,倾向于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于环境或者重要他人,期望通过大环境或者重要他人的改变来带动自己的改变。在咨询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咨客把自己现在的问题归因到重要他人身上,认为自己的问题都是他人造成的(主要是父母),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认定只有他们(主要是父母)做出改变,自己才能好转,如果他们(主要指父母)不做出改变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好转,并据此强烈要求心理咨询师给他们父母做心理咨询调整。有时候一些持精神分析挖掘童年创伤经历的心理咨询在做问题归因时候也把咨客现在的问题完全归因到咨客重要他人身上,造成咨客走出心理咨询室就和父母争吵,我在咨询过程中遇到不少这样受持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归因影响的咨客。受此归因影响的咨客对于改变自己持消极态度,心理调整相对也比较费时费力。 4、解决问题不是陷入不良情绪 陷入心理困扰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好转,特别是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咨客,他们的求助欲望和动机很强。有些人在心理咨询师协助下能够很快从心理困扰里面走出来,但是也有一些人却需要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二者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积极关注自己,对自己的好转能及时给予自我肯定;而后者一般忽视自己症状的减轻,或者在肯定自己好转的同时,注意力更多的去关注自己不好的一面,而陷入一种不良情绪之中。

得了强迫症怎么办 强迫症能认识到这些观念、意向或行为是不恰当的,又或毫无意义,有时也跟自己的个性互不相容,但是又难以将它们排除。也就是说,强迫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又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越是试图努力去抵制它,自我就越是感到紧张和痛苦。实际上,如果不加以有意识的去抵抗他,自我就不会有强烈的痛苦体验产生。 强迫现象有三个特点: ①自我感觉有受强迫的体验; ②自己有意识地去加以抵抗; ③自己知道自己的症状以及在做什么自知力。如果这三个特点同时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是强迫症;如果这三个特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那么就不是强迫症。 要改变您的症状,首先要进行一些自身性格和生活上的调节: ①认知调整。强迫症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相搏斗,调治关键是对强迫症有正确的认识,以个人意志战胜恐惧心理。这就要了解有关强迫症的知识,包括产生的原因、性质、结果及治疗的各种措施,这样就会消除顾虑,树立战胜强迫症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 ②换个角度去思考。强迫症的症状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真

正起作用的是我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因此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敏感、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认死理、钻牛角尖,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同时树立信心,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 ③不做完美主义者。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同时在看问题时不可太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④转移注意力。当反复进行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时,思维会专注于一点,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旦处于“担心自己的强迫症治不好”的情景时,马上去做感兴趣的事或听音乐,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感兴趣的事或音乐上,就可能会忘掉所联想的“担心……”。 ⑤调整生活状态。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每天晚上入睡前或出现症状时,可以深呼吸放松情绪,在缓缓地吸气和呼气的同时,在心理进行默数次数,即“数息”,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 ⑥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强迫症的表现 8种“忍不住”的轻度强迫症症状 *导读:强迫症这一无伤大雅的小小心理疾病近年来似乎成为了全民疾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强迫”一族的行列。那么你真的有强迫症吗?强迫症的症状是什么?强迫症要如何治愈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可能现在很多人会发现,有时候自己出门了,总是怀疑门有没有上锁,屋里的煤气,电什么的有没有关好,总是忍不住回去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才能安心,这就是潜在的强迫症。 *【职场总有那么多“忍不住”】 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的卢小姐“忍不住”转发了一条几乎是为她度身定制的微博——“忍不住”这个短语,概括了她的行为特点:隔几分钟总“忍不住”看一下手机,生怕漏掉了短信或电话;出门后老是怀疑煤气没关,走到小区门口了还是“忍不住”折回家检查;明明已经很困了,第二天上午还有任务,却还是不肯上床睡觉,美剧看完一集总“忍不住”再看一集……“我知道这些行为和担忧都无意义,但就是忍不住!”卢小姐几近抓狂。 一项名为《办公室一族,你是否有强迫症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成参与者“经常强迫自己做一些非必要的事情”。而在“你认为哪个行业最容易出现强迫症状”中,24.6%的参与者选择了销售,排在其后的分别为设计、公关、人力资源、媒体等行业。

*【*芝麻*小事也“亚历山大”】 种种“忍不住”只是冰山一角。医学上,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而受此困扰的上班族不计其数。在一家美资企业担任行政工作的Emily自嘲为“邮件焦虑症”患者。她的工作邮箱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邮件,每当看到刷屏的“未读邮件”,除了涌起瞬间把它们消灭掉的冲动,Emily还有更深的忧虑。她不但检查收件箱,连订阅邮件、垃圾邮件、广告邮件都会时不时查收一番。“就怕丢邮件,万一重要邮件被邮箱自动归类到垃圾邮件或广告邮件就惨啦!”Emily坚信,自己产生“邮件焦虑”的根源,是学生时代因漏收一封面试通知而致错失良机的往事留下的阴影。 *【轻度强迫症的8种征兆】 1、戴耳机的时候必须看清了左右才戴; 2、定闹钟5分钟一次,但还是不肯起; 3、怀疑门没锁; 4、发呆时一次次右击刷新页面; 5、调音量一定要调到自己顺眼的数字; 6、看到别人没把黑板擦干净就觉得别扭; 7、喜欢咬吸管,纸杯; 8、考试成绩出来后不敢查。 【*晚睡强迫症*怎么办】 *抛开强迫症,跟自己对话 到了夜晚,明明应该上床睡觉时,你的大脑却通知你说:不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有心理社会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遗传因素。 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被称为强迫性障碍它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临床以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那么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1、心理社会因素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一种诱发因素,在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只有在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才持续存在,如工作环境的变化、重大责任、过分要求严格、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家庭不和、性生活困难、怀孕、分娩造成的紧张,加上患者谨小慎微、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忧心忡忡,而促法强迫症状。 2、器质性因素 临床上昏睡性脑炎、颞叶挫伤、癫痫的病人可见强迫症状。而外科治疗显示切除尾神经束边缘脑白质对改善强迫症状有效,提示与上述部位的功能有关。此外,个性特征在发病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着类病人往往有做事古板、井井有条、过于严肃等特点 3、遗传因素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该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作为一种遗传特征的红细胞(ABO)血型,与强迫症关联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有较高的A 型发生率和较低的O型发生率。

以上这些因素就是为什么会得强迫症的答案,希望大家能引起重视,多一份警惕,多一份安心。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患者我们多给及一些安慰,照顾。 那么,强迫症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强迫症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反复想,而且反复做,如反复洗手、洗衣被、点数、关煤气、锁门、整理物品等都是强迫症表现,有的反复纠缠于一些毫无意义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1+1为什么等于2”,“人为什么不长角”,有的出现做下流不道德行为的念头,或怕自己做出伤人害己的行为,但这些行为都没有发生,如看到剪刀就出现要刺某人喉咙的念头,并害怕真的会干出这种事,有的脑中总要出现与耳闻目睹相对立的语物,如听到说"好",脑中就想到"坏",见到红色,脑中却要想到黑色。强迫症持续时间长,发生次数频繁,自知不合理却又无法摆脱,给自身带来严重的痛苦,使日常生活行为遭到干扰和破坏,所以一旦得病,不能轻视,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综合性治疗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治疗能帮助解决痛苦。 强迫症表现为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没有现实意义、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患者为减轻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患者会作出强迫行为;反复检查;不断地洗手;为了使自己放心,不断的向别人询问要求得到保证;做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出门必须先迈左脚,否则就不吉利;看书时,需反复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4 一、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小孩或成人,因为言谈举止不正常,被认为是精神病,其实,阿斯伯格综合征也叫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之所以大多数人叫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明显不同于自闭症,也明显不同于精神病,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个特别的大脑。主要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一种症状。大部分伴有多动、抽动、注意力缺陷。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一般要跟踪数年才能确诊。并无特效药。主要是靠平常的行为训练、教育引导、参与社交, 让小孩成长为有正确价值观和心态、健全人格和品格,学有所成的社会有用栋梁之才。 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1、80—100%小孩伴有多动症。 2、80—100%小孩伴有抽动症。 3、100%小孩上课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差、遵守秩序差、自控能力差。 4、100%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遭到家长、老师的许多投诉,应试教育阶段给人屡教不改的感觉。 5、80—100%小孩注意力缺陷,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除外。 6、80—100%小孩欠缺同理心、包容心、荣辱感、欠考虑别人的感受、社交差。长大后给人孤僻、另类、个性之感,团队合作差。 7、80—100%小孩抗挫折感、抗压能力差。但对自己兴趣的东西有坚韧不服输的毅力和钻研精神。 8、80—100%小孩智商正常,40%小孩智商超群,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 9、80—100%小孩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偏弱,只有40%小孩正常,10%超群。 10、80%小孩成人症状明显改善,可正常生活自理、结婚、工作、生子、参与社交、融入社会,但生活质量不太好。只有5%人才可以进入主流上层社会。 11、30--40%小孩在国外如美国、欧洲,长大可成为大学教授、科研专家、医生。。。 12、100%小孩长大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风吃醋、权力争斗的工作氛围中处于下风,只适合单纯的简单的宽容的工作环境。 13、顶尖的顶尖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小孩长大成为名人也有,如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陈景润、法国总统戴高乐、美国总统杰弗逊、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哲学家康德、作家威尔斯……

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大部分自闭症专家都认为,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同一系列中两种程度重轻不同的障碍;或者说阿斯伯格综合症是自闭症系列中程度较轻的一种,但两者间也有一些区别。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也像自闭症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处于封闭和隔绝状态,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并非完全漠不关心,他们也希望有社交或有朋友,但他们常常没有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基本社会技能。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其它人的表情,因而也不能据此而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极其正规,拘泥细节,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会发展出精神方面的种种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自闭症都可以有狭隘的兴趣和刻板的动作。但是,自闭症儿童往往专注于摆弄物体,倾听音乐,对图像反应比较强烈。相比之下,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狭隘兴趣则往往表现于对数字或日子的记忆,以及对某些学科知识的强烈兴趣。有时可以给人们以一个记忆力过人甚至在某一领域内堪称博学的印象。但是不久人们就会觉察到,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一些事实性的数据,而对这些事实之间的相关联系及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并无任何理解;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显得贫乏欠缺;他们可显得非常古怪,并且使得人们不愿与之交往。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说话时往往表现出较差的节奏和音调,在讲话的内容方面则显得没有连贯性,只有表达而没有解释等。与其狭隘兴趣相对应,这些儿

童在交谈中往往也是重复的话多而表达的意思极少。然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比自闭症儿童要有大得多的词汇量和较好的语法水平,智商一般也高于自闭症儿童。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的不同 一般而言,阿斯伯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小,通常被称为自闭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自闭症。因此,有些阿斯伯格症儿童,也常被误认为是自闭症,但其和自闭症之间仍存在着差异性,以下提供了几点比较: 语文智商的比较 语文流畅度的比较 动作协调的比较 社会互动的比较 攻击以及暴力行为 一般在定义阿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闭症,通常以智商七十以上来作为范围。一九九八年,调查330个个案研究中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语文智商方面,普遍低于阿斯伯格症儿童。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文智商平均为77,阿斯伯格症儿童则为98;在操作智商方面,阿斯伯格症儿童为九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为八十六。研究结论显示,语文智商是可以做为诊断阿斯伯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标准。 自闭症儿童对于某些事情大多有特殊的兴趣或特殊的天赋,例如机械性计数的能力、机械性音乐的能力、机械性的判断能力,比较不属于思考性能力;而阿

强迫症怎样才能好(强迫症治疗的方法) 作者:心理咨询专家韩美龄美龄老师专业从事各种疑难严重心理障碍心理调整十二年,现将强迫症治疗的心得发出来,以供强迫症朋友们参考自救。 强迫怎样才能好? 首先说强迫症不是不治之症,不管多么严重,多少年,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不会走向死亡。你之所以还没好。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强迫症本人的原因。1、你拒绝良好的感知。2、你已不相信心理咨询师或医生能心理调整好你的病。3、你根本上就不接受自己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思维行为模式。4、你已不相信自己会好了。第二:还没遇到和你相匹配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 再说强迫症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调整的心理障碍。之所以说好调整,是我们多年的经验,这个经验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第一,强迫症本人的基础:1、坚信自己会好,2,努力寻找良好的感知,并强化它,泛化它。3,重建新的思维行为反应模式。第二,寻找和你相匹配的心理咨询师,积极和心理咨询师相配合。 强迫症产生的原因: 所有的强迫症都有最基本的共性。不管是哪类强迫,他们大都是聪明才智之人。因在生活环境中或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人际关系里,受到非预期能承受的严重挫伤,而产生的自我挫败感。从此心理固着在自我挫败感上,迷失了自我前进的方向,生活在心灵自煎的炼狱里,痛苦不堪。强迫症者因为强迫影响了学业事业婚恋家庭;因为强迫导

致脱离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四肢健全却什么事情都作不好,严重者什么也作不成;因为强迫头脑发达却用不到建设自己的好生活里,整天纠缠在那里让他们痛苦想摆脱却天天死緾在一起的无聊的思维行为里。强迫症者大多有这样的性格基础:很高的道德标准,但又以自我感觉为中心,患得患失;遇到不良剌激后,便刻意于安全检验和安全设置;为人处事深思熟虑,谨慎细微,希望所有人的对他的态度和在人群中的位置如他所想,也就是说期望值过高追求完美完整,总是过份地严格要求环境或自己,作事喜欢有秩序,有条理。 强迫症等神经症患者和郁躁狂、轻躁狂等心境障碍患者,受到严重挫伤后,就把自己包裹起来,时时处在严密的戒备下,在正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感知各种可能性,并为这种可能性去焦虑恐惧。而自己以往的经验又让自己对自己的这种状态非常不满,知道自己在作些无益的事情,不甘白白耗费时光,因而也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在这多重的压力下,体验不到轻松快乐,享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因而沉浸于自我反复锤炼所体验出来的痛苦感觉中,用心理学专业的术语叫不断地强化。深陷其中,形成思维和情绪的自动化,最终不能自拔。 美龄老师经过十年的心理调整探索,独创自然享受主义综合疗法。在实案中验证,只有让他们感知到一种新的建设性思维行为反应模式给他们带来了轻松与战胜感,并帮助他助切断自动化思维,才能让强迫症患者彻底从强迫症中走出来。心理调整的契机是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最为直接和强烈的生存发展本能:那就是追求活得尊严、自由、享受生活!正是因为人类有这种最为直接和强烈的追求发展本能,才

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都经历过这种事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了锁、总觉得煤气是不是没关好,其实这些都是强迫的现象,但是症状轻微,并不足以构成强迫症,但是如果长时间存在这些问题,就会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强迫症。 那么强迫症跟普通的强迫有什么区别呢? 强迫症是持续非理性的恐惧或者疑虑,通常总是感到要生病或者身上很脏;着迷于一种按秩序或以某种特定方式安排事物;总担心您的想法或者行为会损害自己或者别人;无意义地囤积物体;非理性地怀疑或者担心你会伤害到别人;反复清洗自己的身体或打扫房间;反复检查东西,如门是否锁紧等;不断地说同样的话或者不停地计数;习惯反复说一句话或同一个名字,或者在同一地点以同一方式反复散步。 为什么人们会患上强迫症? 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DA(多巴胺)、Sigma(西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 强迫症要怎么样治疗? 1、强调正面观点,减轻负面看法。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敏感、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认死理、钻牛角尖,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 2、将成功的转移注意力的行为记录下来。因为你可以回溯去看何种行为对于你转移注意力最有帮助,当列出来的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帮助你建立信心。记录可以帮助你在强迫症状严重时"换档",并且训练自己记得过去曾做些什么。当成功的经验越多时,自己就越受到鼓励。只记录成功的经验,而不纪录失败的经验。你必须学习自己支持自己,给自己一些鼓励,这对自信心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 3、完美型的人不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计划上。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 4、放松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有时候遇到明明知道不会发生的事,还总要去担心,还要不停的想这种情况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自己陷进去,多找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之上时,莫名其妙、烦躁不安的心理自然就会从您的身上悄无声息的溜走,如参加文体活动、写作、画画、制作工艺品等。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导读】随着近年来国内自闭症(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的逐渐关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摘要】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利于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教育康复,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认识,有利于对这些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问题引起的疾病[ 1 ]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是神经性广泛发育障碍疾病(世界报道此类疾病至今才60多年,我国首次报道此疾病至今才20多年) ,至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且预后差,是目前世界医疗、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2 ] 。而智力障碍多为基因问题或因脑缺氧造成的脑损伤而致成的疾病,很早就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对智力障碍人群的教育康复研究已比较成熟、系统。 随着近年来国内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的逐渐关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缺乏系统研究,而且方法不多,教育康复的效果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进入学龄期后的教育康复问题,不仅令家长们头痛,即使培智学校的老师们也是一筹莫展。根据调查,目前特殊学校的教师中(主要是培智学校)系统学习过关于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教育康复理论的几乎是零。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殊学校(主要是培智学校)中许多教师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不了解,把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当作为智力障碍儿童来进行教育康复,效果非常不好,甚至一些进行过早期教育康复的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出现功能倒退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状况,现将有关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定义、特征以及他们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作简单表述。 一、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 儿童自闭症(简称自闭症,或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 (二)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典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3 ] 。 (三)儿童自闭症的特征及其表现 儿童自闭症的特征: (1)社会性交往障碍明显,不能建立情感联系。(2)语言表达和理解困难,缺乏沟通和交流功能。(3)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4)起病于儿童早期(30个月内或3岁) ,且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约70% ) 。(5)心理年龄明显低于同龄儿童。(6) 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具有极强的敏感性。(7)成年后常伴有癫痫疾病的发生。

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又不同于孤独症,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病因 目前该病病因不明。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环境问题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原因。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率为0.07%,即平均每一万名新生儿会有7名是患者。 2临床表现 1.人际交往困难 患者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采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因此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与孤独症患儿的表现区别在于孤独症患者是退缩的,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不感兴趣,不主动与同伴建立联系,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经常渴望甚至尽力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却缺乏技能做到这一点。 2.语言交流困难 尽管患者的语言发育正常、表达流畅,但是使用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能力差,在交谈过程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差,不关注对方的反应,不管对方对所谈内容是否感兴趣,也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交谈中使用较多的书面语言,咬文嚼字,给人以古板、生硬、夸张的感觉。对于对方的谈话,患者只能理解简短、清晰明了的语句,难以领会幽默、隐喻、双关意义的语句。 3.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局限特殊 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表现为固执地保持日常活动的程序,如上学必须走相同的路线,若当天的课程有变动、交通堵塞耽误了时间等均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也有的患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解大小便,定时上床睡觉,只用同样的被子和枕头,入睡时必须将一个手帕盖住眼睛等。一旦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患者常常有某些特殊的爱好和收藏,如记忆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山或大厦的高度、收藏电话卡,显得比较怪癖。应当鼓励和利用患者的这些兴趣爱好,让他们成年后从事相关的职业或研究。4.笨拙的运动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有自身的局限性。那么除了药物还有其他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吗当然有,除了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心理治疗了。 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Purpose)、活在当下(InthePresent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 首先,正念意味着“有意识地觉察”。 其次改变我们与想法的关系 发展平等心,改变我们对恐惧和焦虑的态度 1、稳定的心(正念腹部)课程目标:使我们的心稳定下来,让心和身体感受在一起,暂时不去分析和解决任何问题,以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2、专注的心(正念呼吸) 课程目标:进一步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让心更加专注,了解到我们的心是如何散乱而忙碌的。 3、敏锐的心(正念感受) 课程目标:把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感受上,让心更加稳定而敏锐。了解到我们的念头是如何毫无理由和逻辑不断升起和消失的。 4、智慧的心1(躯体扫描1) 课程目标:将我们的注意力进一步集中于身体感受上,了解到身体感受以及情绪感受的变化规律。 5、智慧的心2(躯体扫描2)课程目标:培养平等心,在了解到感受变化无常的基础上,培养对任何感受都能不起习性反应,都能顺其自然的接纳和观察。 6、客观的心1(正念想法1)课程目标:开始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头脑里不断升起和消失的想法上,体证到想法不等于事实的道理,在面对想法时能够拥有跟多的自由和选择。 7、客观的心2(正念想法2)课程目标:继续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上,能够给想法分类,并且有能力选择安装哪些想法去行动,对哪些想法只是顺其自然不去理会。能够标识出强迫观念,并且不再对强迫观念信以为真。

邹小兵:黄沙淘尽见真金――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人种、肤色、长相、高矮、胖瘦、鼻子高低等外部显见的特征,其实更加体现在包括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情感和动机等诸多心理特征方面,对儿童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内向、有些外向;有些孩子善于交谈,有些孩子却不善言表;有些做事全神贯注,有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些智商很高,有些一般。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家长非常熟悉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上都能够根据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也在这样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然而,却也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从大约4岁--7岁的时候,家长以及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似乎行为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在幼儿园以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在上课的时候走出教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部分孩子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 如果仅仅就是上述情况,我们会很容易把这些孩子和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但是当我们继续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 ①这些孩子其实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 ②这些孩子可能有令人惊奇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 ③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整体不是很好,但是却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很深入 的了解(或具有这种潜能); ④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内心却是愿意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使交流总是 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因此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 ⑤孩子可能对很多日常的隐喻、笑话、讽刺等事情缺乏领悟能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 ⑥孩子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孩子语言能力是正常的, 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语言,但是语言往往表现为以叙述性或单向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性或交流性语言; ⑦孩子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⑧孩子往往课堂纪律较差,但是他(她)们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 义者的印象。 ⑨在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⑩此外,这些孩子大部分还存在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比较讨厌书写的作业,孩子可以口若悬河般地说出某件事情,但是却不能将他(她)所说的写在作业本上。 上述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各不一样。总体来说,这些孩子给家长和老师的感觉是:自我中心、行为幼稚、注意分散、情绪波动、聪明奇怪。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教师指南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这篇文章为教师们描述了阿斯伯格综合症七个主要特征,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症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根据作者对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教学经验,本文还提出了一些行为干预措施和学业干预措施。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在同学眼中,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古怪而又特别,其笨拙的社交技巧常使他成为替罪羔羊。举止的笨拙、对一些难于理解主题的沉迷,使其更形古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刻板和难于应付变化使其容易应激,情绪上十分脆弱。与此同时,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阿斯伯格综合症处于自闭症这一连续统的高端。范·Kelvelen指出,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其自己的世界里”,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但却是以其自己的方式生活”。 自然,并非所有的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正如每一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具有其独特的人格,“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在每一个体身上的表现也是独特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每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精确的课堂策略,正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于所有没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一样。 下面描述阿斯伯格综合症所具有的七个主要特征,然后提出一些在课堂如何处理这些症状的策略和建议。(课堂干预的策略以我本人在密歇根大学儿童和成人精神病医疗学校的教学经验为例子来进行解释)。这些建议只是广泛意义上的,要调整这些建议,使之适合于每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特殊需要。 一、坚持同一性 极小的变化也会使具有AS综合症的儿童受不了。他们对环境中的应激物高度敏感,有时会有仪式化行为。他们在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时,就会很焦虑,并有强迫性的担忧。应激、疲劳、和感觉超负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平衡。 提出的建议: 1、提供一个可预期的、安全的环境。 2、使过渡最小化。 3、提供一个前后一致的日常的例行程序。为了能够集中于手边的任务,具有AS综合症的儿童必须得理解每天的常规,理解所期望的事。 4、避免意外的事:在进行特定的活动之前、在改变日程之前、或者在对日常例行程序进行任何变化之前,必须为儿童作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一变化小到什么程度。 5、事先使孩子暴露于新的活动、新的教师、班级、学校、营地,以此来减轻孩子对未知之物的恐惧,并在其得知这一变化之后,尽可能防止其过分担忧。(例如,在具有AS的孩子转学时,应该让其在实际转学之前会见新老师,游览新学校,并告知例行的常规。在转学的最初几天,原来的学校应该继续为其布置作业,以便其能够熟悉新环境中的孩子。接收的教师应该在孩子来校的第一天就找到其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以及相关的书籍或活动。) 二、社会互动受损 具有AS的儿童不能理解社会互动中的复杂的线索,他们是天真的、极端自我中心,也可能不喜欢身体接触;他们向他人说话,而不是同他人说话;他们不能理解笑话、讽刺或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