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延续

综述: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延续
综述: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延续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延续

许欣

(105010202710 应用心理学B班)

摘要阿斯伯格综合症(AS,Asperger Syndrome),也称为高功能自闭症(HFA),被看作是与自闭症程度不同的另一种症状。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狭隘兴趣和局限的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DD,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corder)的一种。相比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许多研究支持遗传论点,患病几率为0.07%,且男性患病几率比女性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AS进行探讨。

关键词:阿斯伯格综合症 AS 自闭症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社交困难沟通困难

1.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症

1.1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概念

阿斯伯格综合症(AS)一般定义为“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是根据奥地利儿科医生汉斯·亚斯伯格而命名的。他在1944年首度记录了具有缺乏非言语沟通技巧,在同伴间表现低度同理心,肢体不灵活等情形的儿童。AS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但发病率高于典型的自闭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一人口研究预计每10000个孩子中便有36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而每10000个孩子中只有5个患有自闭症(Ehlers & Gillberg, 1993)。直至目前,学界对AS了解非常有限,对其症状的界定仍存在争议,大部分人把AS等同于高功能自闭症(HFA),即没有智能障碍,自闭倾向不明显的自闭症。但有部分人则认为AS是没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在自闭症光谱中,AS是介于健全人与低能自闭症之间。

1.2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表现

被诊断为AS的儿童,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表现:

1.社会交往困难

2.与人沟通困难

3.狭隘兴趣和局限行为模式

具体的临床表现:

1.无法理解日常规则或僵化规则

2.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3.执着于一种或多种特定且不具功能性的行为

4.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5.呆板单调的语言

6.非言语交流匮乏

7.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至少机械的记忆,不具备理解

8.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9.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1.3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AS和自闭症同处一个自闭症谱系,通常被称为自闭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自闭症。大部分自闭症专家认为,AS和自闭症是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中两种程度轻重不同的障碍。AS 患病率比自闭症高,但程度较轻。二者存在差别。

AS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相似的地方,是他们都有社交障碍,人际关系往往处于封闭隔绝的状态,不能理解常人的表情,因而不能据此来调节自身行为。在社交活动中拘泥于不必要的细节,缺乏必要灵活性。很多AS和自闭症的儿童都会在后期发展处其他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AS和自闭症都可以出现狭隘兴趣、刻板动作的现象。自闭症的儿童往往更专注于机械式摆弄物体、对图像反应强烈,倾听音乐等行为表现。而AS的儿童则倾向表现在对数字的记忆,以及对某些学科知识的强烈兴趣。AS儿童有时会给人留下记忆力过人甚至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学识过人的印象,但他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一些事实数据,而对这些事实数据之间的相关联系和背后的真实意义不存在理解。在他们不感兴趣的方面他们的知识显得相当匮缺。

AS儿童说话时往往会出现只有表达没有解释的现象,讲话内容缺乏连贯性,重复多但表达意思极少,给人冗长之感。有时还会出现较差的节奏和音调,在事实的申述、幽默的评论中缺乏仰扬顿挫,但在自发性语言和对谈上没有问题。而自闭症儿童自发性语言非常少,不会流畅表达。相比于自闭症儿童,AS儿童有较高的语法水平和较多的词汇量,其智商也高于一般的自闭症儿童。

相比于自闭症儿童,AS另一典型的特质在于笨拙的运动。AS在运动中通常表现为不灵活,步态僵化,姿势古怪,操作技能差,在视觉-运动协调能力上有显著缺陷。

1.4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其他特点

诊断出患有AS的个体可能会出现影响个体自身或家庭成员的迹象或症状。包括认知、动作技能、领悟能力、睡眠状态、对情感的理解能力都与常人有所不同。

患有AS的个体对一些事物细节的知觉能力(如整理物品或公知的图像)上往往具有良好的听觉和视觉感受。相反,在一些特定的任务上面,许多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体却报告出其他不寻常的感觉经验,这种感觉经验可以是对光、声音或是其他刺激表现出异常敏感或是异常不敏感。这种症状在其他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如未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中也有出现。

汉斯·阿斯伯格最初对其诊断的描述包括:肢体笨拙(运动障碍)。患有AS的儿童可能会延迟获得需要灵巧使用的技能,如骑自行车,或打开一个罐子。患者容易有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夜间频繁觉醒、早醒等。而用于应对的措施有缓释褪黑激素、增加被子提供压力感,按摩和固定的程序。AS也伴随着高水平的述情障碍,包括识别一个人的情感和描述。尽管AS患者出现消化不良、低睡眠质量、述情障碍看似有关联的症状,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清楚。

2.导致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原因

罹患AS的实际原因依然不明。许多研究支持遗传论点;但神经成像技术尚未找到共同明确的病因。

汉斯?阿斯描述了他的病人家庭成员的相同症状,特别是父亲。研究支持这一发现并表明AS的遗传机率。如果双胞胎研究得到证实,相关性机率或许高达 80%。虽然尚未查明出特定的基因,但是鉴于在这群孩子中看到的表现变异,很多因素相信可以导致自闭症。遗传的链接发现是倾向在家庭的激烈行为和发现家庭成员有高发病率的行为症状类似于AS,但有更限制的能力。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所有自闭症谱系障碍有共同的遗传机制,但AS可能

具有比自闭症更强的遗传病体。有可能是一组常见基因的特定的等位基因的其中一个易被侵害,使得发展成AS ;如果在这种情况,特定的等位基因组合将决定伯格综合症患者的每个人症状的严重性。在两个父母在他们家族中患有AS,可能会约四分之一的孩子们能患有AS。如果只有一个父母患有此病,就有八分之一的机率患有此病(John Greally,2009)。

3.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诊断

汉斯·阿斯伯格在描述AS时并没有提出诊断标准,因此人们对于AS的了解仍然模糊。直到1981年,洛娜·温的一篇文章(Lorna Wing in 1981)正式定义了AS。一些学者随后建议制定诊断标准,但最接近阿斯伯格的原描述综合症的可以上说是吉尔伯格(1991)提出的诊断标准。列入在国际诊断系统综合症(ICD-10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的DSM -IV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1994年)也引发了广泛的临床诊断认识,但也是处于混乱的状态中。这两个标准都被用来诊断AS。DSM -IV诊断是基于减值,要求症状在3岁之前发生,但不包括语言、认知或其他方面的技能延误。这和ICD-10的研究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1993年)几乎是一致的。而在非言语和言语障碍上,DSM的定义是比较狭窄的,希望能在未来修改DSM-IV来纠正这种不足。事实上,语言没有发生显著的延迟并不意味着AS的人都没有沟通问题(美国精神病学协会, 2000年,第80页)。

除了上述诊断标准所提到的,一些评估工具可用于帮助人们鉴定AS。这些评估工具包括阿斯伯格综合症筛选问卷(ASSQ; Ehlers et al, 1999),广泛性发育障碍问卷(PDD–Q; Baron-Cohen et al, 1996)。其中ASSQ问卷是专门设计来帮助家长或老师排除适龄儿童的其他的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PDD-Q一共有18项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专门设计用于确定AS的临床特点。

每个评估工具的使用都是用于筛查,而不能区分AS和其他高功能自闭症,因此每个评估工具的使用都需要进一步开展工作.自闭症的诊断在用于AS的诊断上可能是有用的,但该评估工具判断三个尺度即社交、沟通和行为障碍上,都是基于家长报告的。一个标准化的诊断和观察评估或许会对诊断有所帮助,但在准确诊断年幼儿童(2岁以下)是困难的,尽管神经科对自闭症幼儿的检查清单证明在诊断孩子是否患病上是有效的(CHAT ,贝尔德等人,2000)。

霍林在2000年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评估工具,更全面的评估AS。评估应包括:医生检查排除医疗原因,例如感觉障碍;实验室处理后(例如,排除脆性X综合征);精神科评估合并症心理评估(包括IQ评估);语音和语言评估。

4.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治疗

引起AS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基因遗传,这是不可治愈的。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患有AS 的人是正常人的变异,因此没有单一的治疗推荐,.现已提出的各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也是有限的,往往达不到预想的价值数据。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和功能。

4.1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在医学治疗方面尚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也就是说,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普遍的持续的疗效.所有的临床治疗都处在试验中,但它们都只是对部分AS患者在某个方面有改善的功效。但药物可以有效的结合行为干预治疗伴发症状,如焦虑症,抑郁症,注意力不集中和攻击性行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已证明可以用于减少AS相关联的症状,如重复和自我伤害行为。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治疗对限制和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有效。通常规定用于AS的药物要谨慎使用,此类药

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4.2行为干预

对AS的干预在世界各国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目前一般认为,干预的重点应放在对社会意识技能的训练,对实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行为问题的控制几个方面。社会意识技能的训练的目的是使他们慢慢地从封闭圈子里跳出来,逐渐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和他人的立场。教育的方法不是讲大道理式的,而是引导他们从具体问题人手,通过对问题的认识增进人与人关系的意识及学到必要的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运用所学到的社会意识和技能。

5.对阿斯伯格症的研究的发展

5.1预后

目前尚未有对患有AS的个体进行长期跟踪的研究,也没有系统的随访研究。AS患者寿命与正常人相近,但其伴发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和抑郁症,可能会影响对AS预后,因为他们有可能会出现自杀或企图自杀的行为。虽然大多数患AS的儿童对数字只有机械的记忆能力,他们的一般数学测试比平均水平略差,但不排除有个别患者具有积极的数学天赋,部分AS患者可以独立工作和结婚,AS并不会阻碍一些成年人取得重大成就。在早期阶段对儿童进行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预后。在成年之后进行干预也是有价值的,但效果明显差了许多。

目前的研究对于如何改善AS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往这方面发展。

5.2阿斯伯格综合症是残疾吗?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AS可以被看作是不同的认知风格,而不是一种疾病或残疾。西蒙·拜伦·科恩在2002年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虽然那些患AS的人在社会世界无法起到很大作用,但在数学、语言学、音乐学、工程学等方面却有可能取得成功。但他列举了两个原因解释为什么学界仍然认同AS是残疾,一的为了确保提供法律要求的特别支持,二是为了承认情绪问题从而减少示范性换位思考。在对于AS是否属于残疾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也有人对此作出研究,但一直没有确切的结果出现。

5.3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社会脆弱性

AS儿童的智商在正常范围内,但在社会交往个与人沟通上存在障碍。研究表明,他们在学校里受到的欺负比正常发育的同龄人更多。证据表明,AS儿童可能不明白什么是欺凌,也因此更容易受到欺凌,这使得他们会因为欺凌而更与社会隔绝。Kate Sofronoff和Elizabeth Dark、Valerie Stone在2011年就对受欺凌的AS儿童和其社会脆弱性进行研究,通过社会脆弱性量表 (SVS; Stone and Sofronoff, 2006),结合家长报告和童年阿斯伯格综合症测试(CAST Scott等人,2002)进行测试。进行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图确定预测中具有AS 儿童受欺负的因素,据此制定适当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问题。从目前的而研究来看,减少AS儿童受欺凌和社会脆弱性的关键是增加社会理解度。但该研究存在一定限制,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所以在未来的研究要尽可能收集更多的数据,包括AS儿童和正常发展的儿童及其父母队列。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断研究,这限制了因果关系的推断,我们很难知道是社会脆弱性导致了更高水平的焦虑、愤怒、行为问题和低社会技能水平,或是这些因素导致了社会脆弱性。若是采用纵向研究则有助于澄清这个问题( Kate Sofronoff、Elizabeth Dark、Valerie Stone,2011)。

6.参考文献

1.Social vulnerability and bullying in children wi t h Asperger syndrome(Kate Sofronoff、Elizabeth Dark、Valerie Stone,2011)

2.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sperger syndrome(APT 2001,.Michael Fitzgerald and Aiden Corvin)

3. What’s so special about Asperger Syndrome?(Brain and Cognition 61 (2006) 1–4)

4. Screening Adults for Asperger Syndrome Using the AQ: A Preliminary Study of its Diagnostic Validity in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Vol. 35, No. 3, June 2005)

5. What is Asperger’s Syndrome? (John Greally 2009)

6. Genetic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Sabine M Klauck 2006)

7.Is Asperger’s syndrome necessarily a disability? ( Simon Baron-Cohen)

8.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case records of ‘autistic psychopaths’ diagnosed by Hans Asperger and his team at the University Children’s Hospi t al, Vienna

中国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与现状报告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概要) 意义: 这是一份汇聚国内外自闭症有关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前沿信息报告,从自闭症最新的定义、诊断标准、权威的诊断工具、当前的病因研究、有关法律政策、科学教育服务、患儿家庭情况,到美国自闭症研究发展概况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自闭症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难”之所在、“世纪之谜”的“谜”之所思,也提醒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自闭症的认识、关注、支持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以促进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五彩鹿积累了十年的行业实践经验,集合国内外专家,几经探讨和修改,最终促成这一报告的发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拓荒者,我们期望此报告能对中国自闭症行业的发展起到回顾总结历史、分析思考现状和发展推动未来的作用。 谨借此次大会机遇,发布报告中的一些相关梗概,望业内的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教: 第一章综述 一、自闭症概述 (一)自闭症的定义及核心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

碍。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简称DSM-Ⅴ),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 (二)自闭症的研究与发展 国外自闭症的研究历史起源于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发表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而我国自闭症的研究始于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陶国泰教授发表的题为《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其中报道了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的自闭症儿童病例。 我国自闭症的研究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涌现出一大批自闭症研究的专家学者。而媒体的大量宣传,使自闭症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但总体还是落后于西方。报告对国外和国内自闭症的研究发展史进行了简介。 (三)自闭症的发病率 自闭症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原因还不能确定。 2014年,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统计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1/68,男孩患病率为1/54。 我国尚未开展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有部分省市和地区进行过此类调查:2004年北京抽样调查结果为1.53‰;2012年深圳报道18-24月龄婴幼儿自闭症患病率为2.76‰;2013年广州开

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永骏 (石河子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新疆,832000)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由美国临床学家Kanner提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研究者对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自闭症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从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自闭症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和分析了自闭症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对自闭症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发表第一篇研究论文的学者是美 国的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1]他将一组行为特异的儿童命名为“early infantile autism”(早期婴儿自闭症)。他发现这些儿童有着极度的孤立,强烈的要求保持同一性,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对刺激的过度敏感,自发性活动类型的局限性。但是却有着超常的记忆水平,良好的认知能力。[2]但是仅凭对11个儿童的临床观察就得出自闭症的特点是不科学的。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自闭症诊断标准列为如下4项:1.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2.行为方式、兴

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3.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出现。4.所有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3]对自闭症更精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但是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依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1自闭症的病因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多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因此诸多早期研究聚焦于社会认知来寻找自闭症的病因[4],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医学,生物学等角度开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2.1生物学因素 2.1.1神经生物学因素 研究者通过MRI,ERP和HC(超声)的技术检验发现2到4岁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患儿多个脑区灰白质局限性异常肥厚(比正常肥大20%),额叶肥大最重,从额到枕肥大度渐小,枕叶与正常人无差别.[5]Courchesne等人通过研究推测自闭症儿童脑区的过度增长可能与脑神经元数目过多有关,而过多的神经元可能会阻碍各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脑区之间的所构成的网络是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功能基础,自闭症儿童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能与此相关。[6] 1.1.2遗传因素 自从Folstein等(1991)认为自闭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 %, 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 %[7],一些学者也随之做了相似的研究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因此自闭症可能有一定的家庭遗传因素。 2.2营养因素

关于自闭症患者言语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自闭症患者言语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主要从自闭症的涵义概述、语言发展障碍及其成因、相关的言语发展理论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对自闭症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 自闭症患者语言发展障碍研究成果整合归纳 1、引言 1943年堪纳首次提出“自闭症”这一名称,至今自闭症仍然是一种病因不明、无治愈方法的广泛性发展障碍。自闭症的两大典型缺陷是语言和人际交往障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发展障碍这一方面。自闭症对儿童的语言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引起了多方专家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将其进行整合归纳。 2、研究成果 自闭症的涵义概述 基本定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一般出现在3岁前,显著干扰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以及社会交往的一种发展性障碍,对学习成就产生负

面影响。经常伴随出现的其他特点有重复行为和刻板活动,抗拒环境的变化或日常琐事的改变,以及对感觉经验的异常反应。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给自闭症的明确定义为:自闭症症状通常皆在出生至30个月内出现,是一种症候群。自闭症儿童对视、听觉刺激有异常反应,语言发展迟缓或语言正常但有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反转、文法结构混乱现象,在抽象语言使用和语言理解上存在困难。人际关系的障碍在5岁以前最为严重。智能分布范围相当广,由极低至正常或正常以上。 “自闭症”这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ner在1911年提出。自闭症不是指正常的儿童闭门不出或退缩在某种“壳”的状态中,而是在社会性、沟通和想象方面表现出严重障碍,因此借用了精神病学中“自闭”一词来命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中的“自闭”指患者自己主动从外部世界中退回丰富的内心想象中,但我们这里所说的自闭症患者并不是主动“退缩”,而是因为缺乏形象力,无法“进入”外部世界,所以自闭症与精神分裂症中的“自闭”症状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他定义 最早对自闭症进行了临床研究的是美国精神学家堪纳,他于1943年的学术论文《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中发表临床研究的成果。在论文中他指出自闭症儿童的障碍是天生的,在成年期也会持续不变。[1]同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会有以下特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病症吧,但是真正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阿斯伯格综合征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病症,我们周边也很少有人会出现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症状,但是由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 1.总体治疗目标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总体治疗目标是管理患者的不良症状,教育训练其获得与年龄相符的社交、交流和职业技能,以弥补阿斯伯格患者发育过程中未曾自然获得的技能;同时通过对患者多方面评估,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理想的治疗着重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核心症状的改善,包括改善交流技能或刻板的行为模式。越早治疗,总体预后越好。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包括: (1)社交技能训练是增强人际交流最有效的方式。

(2)认知行为训练可以增强对疾病相关的焦虑和爆发性情绪 的压力管理,减少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3)药物治疗,对于存在的共病如重症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进行相应治疗 (4)职业治疗或物理治疗改善感觉整合障碍和运动协调障碍。 (5)社交干预,着重语言治疗,促进患者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6)对家长进行训练和支持,尤其是在家中经常使用的行为 技巧。 2.药物治疗 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治疗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核心症状。尽管如此,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共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药物治疗联合行为干预和环境适应可以有效改善焦虑障碍、重症抑郁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激越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可以减少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利培酮可以减少重复、

刻板和自伤行为、突然爆发的激越和冲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氟伏沙明和舍曲林对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治疗有效。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那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了,我们知道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大家都应该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自闭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孤独症研究的若干进展(上) 王红怡,温晓梅综述,杨健审校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海南海口570102) ·综述.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重复等异 常行为。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国外近60年的研 究,包括孤独症的病因学从神经免疫学、感染、自身免疫、细胞活素、胃肠和免疫遗传学等发生、发展以及孤独症 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进行全面综述。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病因;医学免疫;遗传;临床特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11)01-105-09 1943年Leo Kanner首先报道一个综合征,这组 11例患者除强迫性兴趣和行为刻板外,还表现为群 居相互接触和沟通的严重缺陷。 在随后的60多年研究中,医学工作者对孤独症 在医学免疫学、解剖学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进行了大 量的探索,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概念的界定 (1)社会交往(Social communition)降碍; (2)不变的语言及刻板的行为; (3)重复的感觉运动; (4)脑电图常提示大脑皮质纤维的减少。 2 常用的孤独症筛查表或检查表 (1)发育标准及诊断的精神检查(Developmental Dimensional and Diagnostic interview); (2)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utism Behavior check- list); (3)孤独症诊断的精神检查(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 (4)孤独症诊断精神检查的修正(Autism Diagnos- tic Interview-Revised); (5)孤独症诊断观察一览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 (6)孤独症诊断观察一览表(同类的)(Autism Di- 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 Generrc); (7)孤独症疾病谱的诊断(Autism Spectrum Dis- orders-Diagnosis); (8)行为功能一览表(Behavior Function Invento- ry); (9)行为观察量表(Behavior doservation Scale); (10)幼儿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 ing Scale);

阿斯伯格儿童日常行为控制训练个案

阿斯伯格儿童日常行为控制训练个案 一、观察情况 小杰,男,12岁,情绪易激动,自言自语,重复提问,自我控制能力差,独立完成任务速度慢,做事拖拉,不懂得自我合理分配时间,且注意力易分散,对他人的指示反应慢,需他人重复多次发指令,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和遇到困难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爱大喊大叫。 二、训练注意事项及原则 训练过程中,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可随意更改的,要求做到的事情必需要做到,奖惩要分明,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和做得对的地方训练者的表情和举措要有鲜明的对比性,该批评的要非常严肃的批评,该奖励的一定要立刻做到,但奖励也要有原则性,不可过于。 三、实施过程 1.动静结合,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训练时做适量的大运动和相关的能令其兴奋的活动,时间大约能进行15分钟左右,可适当的延长活动时间。完成以上活动后立刻让孩子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放在膝盖上,抬头挺胸,坐端正,闭上嘴巴,心中默数15分钟,平稳呼吸,此间不允许做任何小动作和讲话,包括不可以睁开眼睛。完成以上项目之后,进行调控情绪训练,让孩子全身放松。 2.日常生活中情绪调整:在日常生活中,每件事情应提前给讲清楚,让他知道做每件事后的结果,让他知道在某个时间段应该要做什么,应制订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并在作息时间表上双方签名。因为更多时候小杰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果他不明白自己做完某件事的后果时,他会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很容易造成闹情绪的现象。 3.3.当出现闹情绪现象时的处理:首先不予理睬,也不要给他讲太多的话,只告诉他说:“你这样做令我非常生气”,然后离开他,让他以亲身经历的体验知道闹情绪后会有一个让他自己有很不好的后果,比如说会受到某个惩罚或是某项活动被取消。当情绪稳定后再给他讲道理,然后教给他正确的方式,也可事先与他以文字形式列出闹情绪时的处罚清单,但同时也需要列有表现好时的奖励清单。当他出现闹情绪的现象时,应按照清单列出的处罚规则进行处罚,不该满足的条件坚决不给予满足。 4.4.自言自语和重复话语的控制:至于小杰的自言自语现象我的观察是这样的,当他接收到新的内容和当他接触到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时(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更多的是游戏类),自言自语现象就会增多。在这里我是这样做的:当他接收到新的内容时,我在他接收到后立即和他一起“消化”,跟他在固定时间里一起来说新的内容,把他重复说的话和他一起重复多说几遍,然后问他我们说了几遍,告诉他说过了的话不需要再说了,质问他“这样反复的说这些话好吗?”他会回答说不好的,然后再问他“那我们今天还需要再说吗?”他会说不需要,此时就和他将所说的内容记下来,并记录重复的次数,当他再次说重复的话语和反复问问题时就问他“我们今天说几遍了”,慢慢的让他自我监控,慢慢减少次数。至于令他兴奋的事情,自然是把他的游戏时间控制住,尽量减少和避免让他兴奋的事情发生。 5.行为习惯的监控: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平时激动时喜欢拍大腿,在这里我采用负性强化的方式进行,当他拍腿时我叫他到我身边,和他

中国残疾精神儿童现状

(一)孤独症儿童数量 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等行为方式。 根据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报告,我国0-6岁精神残疾儿童现患率为0.10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推算,全国约有精神残疾儿童10.4万。根据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目前我国0-6岁精神残疾现患率为0.110%,约有精神残疾儿童11万人。因此,我国精神残疾儿童数量在10万人左右,且现患率呈上升趋势。另据精神残疾儿童发现率推算,全国每年新增0-6岁精神残疾儿童约1.5万人。由于孤独症是儿童精神残疾致残的主要原-因,所以孤独症儿童在精神残疾儿童中应占据较大比例。 (二)中国残联所做的工作 为满足广大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的康复需求,探索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中国残联、教育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被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十一五”期间,中国残联将在全国选择31个试点城市,建立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发挥现有妇幼保健、特殊教育网络和相关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全国31个试点城市以及省级康复训练机构的筛选和认定工作,制定了《“十一五”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成立了全国专家技术指导组,召开了“十一五”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研讨会,组织目前国内孤独症教育与康复领域的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编写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一书,作为“十一五”期间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全国统一培训教材,同时举办了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骨干技术人员培训班。 二、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训练问题逐步引起政府、社会的重视,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孤独症儿童家长在康复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但是,到目前为止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 1、早期干预不足,影响康复效果。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诊断、干预的工作体系尚未建立,评估工具的研究不足,筛查队伍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转介,导致多数孤独症儿童得不到早期干预,影响后期康复效果。此外,孤独症是一种新的较为少见的精神疾病类型,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还不清楚,这也成为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的因素。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综述1

儿童异常心理学课程论文 论文名: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综述班级:09应用心理学 作者:姚梅芳 学号:091200041 指导老师:刘莹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问题是自闭症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本文试图综合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研究,从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特征、其发展的核心障碍,以及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治疗等方面展开而成。 关键字: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严重的发育性心理障碍。其障碍主要表现在言语发展与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以及情绪与行为模式异常等方面。语言障碍问题是自闭症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个人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工具,是许多其它能力得以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但是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因此,本文综合已有相关研究,尝试从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一般特征,其发展的核心障碍,以及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等方面展开。 二、一般概念 自闭症是一种大脑功能的发展性障碍,又称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特点是显著口语或非口语沟通困难,社会互动困难以及固定而有限的行为模式和兴趣。 三、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核心障碍 3.1自闭症儿童语音发展 在语音方面,自闭症儿童存在构音障碍和声音障碍!前者指说话时出现的音素的替代、歪曲、遗漏和添加的言语异常,后者指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量方面存在问题。如音调的高低分不清楚、语流不顺畅等。 3.2自闭症儿童语意发展 在语意方面,尽管自闭症儿童掌握的词汇不少,但由于其固定的思维模式,词汇的迁移很困难。例如他们学会了花园里的玫瑰花叫花,但他们往往弄不明白客厅花瓶里的玫瑰花或者花园里的喇叭花也都叫花。 3.3自闭症儿童语法发展 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语法发展地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结构与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的语言结构差别不大,只是其语言结构和语法发展较为缓慢而已。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结构进行研究时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颠倒句子中的词序和其语言的重复性。例如他们会把“我把花瓶打破了”说成“花瓶打破了我”;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性语言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重复性的话语并不具有针对性,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交流。 3.4自闭症儿童语用发展 在语用方面,尽管自闭症儿童能尽量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如食品、玩具等,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持续交谈,很难进行更高层次的社会人际交往。例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被球撞了,他就说“去医院”问他去医院干嘛,他却问“头破了,痛不痛苦”,因此旁人难以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迟雅 一、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 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中国公益研究院201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 2016年3月9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0~14岁儿童患病者达到200万。 二、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情况 目前,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65%以上的社会群体不能正确认识自闭症,75%以上自闭症儿童在6岁以前未能被及时确诊,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呢?因为他们在患上自闭症以后,精神发育就跟不上了,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再加上他们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流障碍,所以,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现在,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最先发现孩子问题的多数是家长,家长发现孩子不正常以后,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周围的人也不了解自闭症及其危害之大,也有些人虽然知道孩子不正常,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家长伤心,便挑好听的说,经常会说:孩子有早长也有晚长的,你们的孩子就属于晚长的那种,属于大器晚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正确,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爱因斯坦当年是四五岁才会说话之类。反正这样说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而且家长听得也顺耳。于是家长也认为似乎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自然也就无意于孩子的诊断与治疗。等到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于是,城市的自闭症患儿只能去特殊教育学校了,而农村的自闭者患儿一般都在家里散养。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孩子,一般只招收8周岁以上的。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3~6岁,8周岁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治疗与训练的最佳时期。这部分人将成为家庭和社会永久性的严重负担。 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行为训练、干预及个性教育,约有10%的自闭症儿童能够完全康复,约20%虽然达不到完全康复水平,但是可以完全自理,还有近25%的儿童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就是55%。如果能够实施“医教结合”,早发现,早实施心理干预,实行医教结合,将“开窍疗法+四环节行为训练”全面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当中去,前景会更好。尤其是那些属于“五软”、“五迟”的儿童,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我们曾经干预过一名小男孩,在28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倾向,30个月的时候再次复查,仍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在30个月的时候开始实施开窍疗法,从解决身体的一些不良症状入手,包括治疗肾积水、尿频尿急等症状,很快孩子的亲社会能力大大提高,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逐渐得到改善乃至最终消失。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比如全国妇联及其所属家庭教育学会,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通过各级组织,大力实施自闭症患儿普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实施开窍疗法和四环节心理训练,必将为自闭症问题的解决开创美好的前景。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实施情况 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学习环境、课程、教学策略、技术。 1、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环境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18页)DOC.doc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概要) 意义: 这是一份汇聚国内外自闭症有关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前沿信息报告,从自闭症最新的定义、诊断标准、权威的诊断工具、当前的病因研究、有关法律政策、科学教育服务、患儿家庭情况,到美国自闭症研究发展概况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自闭症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难”之所在、“世纪之谜”的“谜”之所思,也提醒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自闭症的认识、关注、支持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以促进中国自闭症康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五彩鹿积累了十年的行业实践经验,集合国内外专家,几经探讨和修改,最终促成这一报告的发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拓荒者,我们期望此报告能对中国自闭症行业的发展起到回顾总结历史、分析思考现状和发展推动未来的作用。 谨借此次大会机遇,发布报告中的一些相关梗概,望业内的同行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和专家批评指教: 第一章综述 一、自闭症概述 (一)自闭症的定义及核心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简称DSM-Ⅴ),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 (二)自闭症的研究与发展 国外自闭症的研究历史起源于1943年,美国霍布金斯医院的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发表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案例的正式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而我国自闭症的研究始于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陶国泰教授发表的题为《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其中报道了中国内地最早发现并确诊

【免费下载】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的报告

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的报告 (2012-04-12 09:23:37) 自闭症简介: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广泛性地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往往在3岁以前起病,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在4到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大约3/4的患儿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半数左右的患儿在青春期可能合并癫痫发作。由于患儿在社会交往、沟通,尤其是行为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父母往往只能在手足无措之余,添加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担忧。 我国对自闭症儿童关注现状: 2006年我国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自闭症者被纳入相关的保障体系。目前我国自闭症人数保守估计已经超过150万。现状1:起步晚。我国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比先进国家晚了将近40年。1938年,Leo Kanner 教授(美国)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儿童孤独症概念并做出系统研究,我国直到1982年才由南京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提出。国外早在60年代就已经对“行为与教育途径的干预(以下称‘干预’)”这一措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持科学研究的态度做出系统性报告;而我国仅仅在90年代中期以来才开始经验式地摸索与模仿。认识的落后,绝不仅仅限于对其医学知识方面的知之甚少,而是对整个体系性质的认识模糊,也就是说对孤独症的干预缺乏深度的理论理解与循证层面上的操作经验。现状2:患病率上升,对干预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大。不管是相关的专业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亦或是媒体,孤独症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的话题。其患病率由最初的极为罕见,到万分之几,到而今的千分之几,虽然从来没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公信的数据,但是患病率的一路走高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多数结论认为,ASD (孤独症普系障碍)在新生儿中的比例达 3/1000,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1000,以此推算,国内ASD (孤独症普系障碍)将不低于400万,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00万。虽然良莠不齐的训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却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现状3:患儿回归主流社会困难大。治疗自闭症的黄金阶段是1-3岁,错过了这个阶段,恢复健康的困难就很大,病情还极有可能反弹,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一旦他们失去父母的依靠,将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那些攻击意识强烈的患者,还可能造成社会危害。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自闭症综述汇编

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历代医学界把小儿自闭症描述为“语迟”、“呆病”、“无慧”、“胎弱”等。 历史发展 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1943年,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费雷斯特的一个名叫唐纳德的10岁孩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他被称为“第一病例”,简称“Donald T”。当年的一篇文章首先提到他,宣布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疾病”,“一种复杂的神经紊乱症”(如今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ASD)。 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最初,Kanner报道的这类患者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而未受重视。在20世纪40~60年代,又有数人描述了与Kanner报道相似的病例,并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学,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孤独症的发生。Kanner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学历的、事业心很强但又冷漠无情的人,这一观点在当时似乎很少有异议。 20世纪60~70年代,Rutter的研究指出,孤独症的行为如果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则更为合情合理。由此,逐渐把孤独症看作为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在此时期,Lotter发表了新的孤独症诊断标准,强调把社会交互作用、言语与交流和重复性活动三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并舍弃了Kanner诊断标准中关于“特殊技能和吸引人的外貌”等两项。以后,在Lotter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在所普遍接受的“孤独症发病率4~5/万”是当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关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人们开始抛弃所谓“父母抚养方式不当”的病因假说,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Kolvin的研究表明,孤独症同成年精神病性障碍,尤其是成年精神分裂症没有关系。1980年出版的《DSM-Ⅲ》首次将童年孤独症视为~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之后,随着对孤独症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从分子遗传到神经免疫、功能影像、神经解剖和神经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人们试图从这些研究中找到孤独症的致病原因。但直至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孤独症的病因。

儿童自闭症研究综述

XXXXXXXXXXXXXXXX 本科生专业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儿童异常心理学 论文题目:儿童自闭症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 系部:教育科学系 专业年级:应用心理学XX级 指导教师: XXX 评定成绩:

儿童自闭症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儿童自闭症的研究历史、定义、临床特征、病因与诊断和治疗、干预方案的研究,并简要分析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孤独症诊断治疗病因临床特征 1、引言 自闭性(Autism,又称孤独症)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uer于1911年提出并引入专业文献中.1943年,Kanner以“情绪接触的自闭性障碍”(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为题,报告了11个自闭性障碍的儿童病例,第二年,Kanner 又将这些病例命名为“早期幼儿自闭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起初人们对Kanner的研究结论兴趣不大,但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儿童自闭症作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简称PDD)的典型代表,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经过几十年深入研究,目前在儿童自闭症领域已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不仅继承了Kanner关于自闭症的经典性研究成果,也修正和补充了Kanner对自闭症的特征描述、对自闭症病因的不恰当的认识,诊断技术、治疗措施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扩充. 2、自闭症的定义及临床特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d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以及美国精神医学协会的《精神异常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APA,2000)认定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3岁前即有所表现的社交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缺陷,以及重复性的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定义性特征.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交往障碍.因自闭症儿童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他们不容易去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会“察言观色”: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无法表达情意或与其他人建立关系. 第二,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障碍.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各不相同,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的也因其发展轨迹的异常化而表现为鹦鹉式仿说、答非所问、声调缺乏变化等特征. 第三,限局性的必趣、重复刻板的行为方式.这种特征表现在自闭症儿童的整个身心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例如走路用同一步幅,路线固定刻板,玩具要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果这种顺序被打乱,他们的情绪马上会变得暴躁不安等. “三联征”不仅是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还是进行诊断时的重要依据.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特征,许多自闭症儿童还有明显的感知觉障碍,有些对感觉刺激如光、噪音、触觉或痛觉等反应过度迟钝,有些则反应过度敏感.或无法过滤整合有效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自闭症儿童也常存在运动障碍.包括体态的异常,脸部、头、身体、四肢的运动异常,眼腈的运动异常;重复性的手势和动作以及笨拙的走路姿态等.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都伴随有智力障碍.大约20%的自闭症儿童有正常智力,30%有轻度至中度智力障碍,42%有中度和极重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5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4 一、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小孩或成人,因为言谈举止不正常,被认为是精神病,其实,阿斯伯格综合征也叫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之所以大多数人叫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明显不同于自闭症,也明显不同于精神病,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个特别的大脑。主要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一种症状。大部分伴有多动、抽动、注意力缺陷。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一般要跟踪数年才能确诊。并无特效药。主要是靠平常的行为训练、教育引导、参与社交, 让小孩成长为有正确价值观和心态、健全人格和品格,学有所成的社会有用栋梁之才。 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1、80—100%小孩伴有多动症。 2、80—100%小孩伴有抽动症。 3、100%小孩上课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差、遵守秩序差、自控能力差。 4、100%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遭到家长、老师的许多投诉,应试教育阶段给人屡教不改的感觉。 5、80—100%小孩注意力缺陷,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除外。 6、80—100%小孩欠缺同理心、包容心、荣辱感、欠考虑别人的感受、社交差。长大后给人孤僻、另类、个性之感,团队合作差。 7、80—100%小孩抗挫折感、抗压能力差。但对自己兴趣的东西有坚韧不服输的毅力和钻研精神。 8、80—100%小孩智商正常,40%小孩智商超群,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 9、80—100%小孩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偏弱,只有40%小孩正常,10%超群。 10、80%小孩成人症状明显改善,可正常生活自理、结婚、工作、生子、参与社交、融入社会,但生活质量不太好。只有5%人才可以进入主流上层社会。 11、30--40%小孩在国外如美国、欧洲,长大可成为大学教授、科研专家、医生。。。 12、100%小孩长大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风吃醋、权力争斗的工作氛围中处于下风,只适合单纯的简单的宽容的工作环境。 13、顶尖的顶尖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小孩长大成为名人也有,如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陈景润、法国总统戴高乐、美国总统杰弗逊、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哲学家康德、作家威尔斯……

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大部分自闭症专家都认为,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同一系列中两种程度重轻不同的障碍;或者说阿斯伯格综合症是自闭症系列中程度较轻的一种,但两者间也有一些区别。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也像自闭症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处于封闭和隔绝状态,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并非完全漠不关心,他们也希望有社交或有朋友,但他们常常没有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基本社会技能。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其它人的表情,因而也不能据此而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极其正规,拘泥细节,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会发展出精神方面的种种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自闭症都可以有狭隘的兴趣和刻板的动作。但是,自闭症儿童往往专注于摆弄物体,倾听音乐,对图像反应比较强烈。相比之下,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狭隘兴趣则往往表现于对数字或日子的记忆,以及对某些学科知识的强烈兴趣。有时可以给人们以一个记忆力过人甚至在某一领域内堪称博学的印象。但是不久人们就会觉察到,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一些事实性的数据,而对这些事实之间的相关联系及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并无任何理解;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显得贫乏欠缺;他们可显得非常古怪,并且使得人们不愿与之交往。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说话时往往表现出较差的节奏和音调,在讲话的内容方面则显得没有连贯性,只有表达而没有解释等。与其狭隘兴趣相对应,这些儿

童在交谈中往往也是重复的话多而表达的意思极少。然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比自闭症儿童要有大得多的词汇量和较好的语法水平,智商一般也高于自闭症儿童。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的不同 一般而言,阿斯伯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小,通常被称为自闭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自闭症。因此,有些阿斯伯格症儿童,也常被误认为是自闭症,但其和自闭症之间仍存在着差异性,以下提供了几点比较: 语文智商的比较 语文流畅度的比较 动作协调的比较 社会互动的比较 攻击以及暴力行为 一般在定义阿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闭症,通常以智商七十以上来作为范围。一九九八年,调查330个个案研究中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语文智商方面,普遍低于阿斯伯格症儿童。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文智商平均为77,阿斯伯格症儿童则为98;在操作智商方面,阿斯伯格症儿童为九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为八十六。研究结论显示,语文智商是可以做为诊断阿斯伯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标准。 自闭症儿童对于某些事情大多有特殊的兴趣或特殊的天赋,例如机械性计数的能力、机械性音乐的能力、机械性的判断能力,比较不属于思考性能力;而阿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儿童自闭症者科教与关怀的提案 提案团队:星光小组 团队成员:杨小玉 学院:外语学院 联系方式: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儿童自闭症者科教与关怀案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等,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的重复同一种行为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其中,孤独性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较为常见。男女比例约为3:1到4:1,女孩症状一帮较男孩严重。 目前状况 一、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自闭症患儿约为164万人,20年数量上升百余倍,而全世界共有3000万自闭症患者。随着患者数据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它的严重性,但是,目前,国内训练机构大约只能满足全国十分之一的需求。有登记的各类型训练机构约700多家,有意愿和政府部门开办的寥寥无几,超过90%的机构有家长开办,这是一种被迫无奈的自我拯救。 二、由于自闭症者往往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行为习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不免被人们排挤在世界的边缘。对自闭症者,人们缺乏应有宽容和理解,导致他们在受到自身缺陷困扰的同时,还得忍受别人的歧视。很多学龄自闭症儿童不能进入普通学校,但是又没有一个像聋哑学校那样专门为自闭症者学习的学校。更多时候,家长承担了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压力。 三、在广大不发达的乡村地区,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自闭症,即使有爱心,也无处可施,他们更多的是可感叹命运的不公,没有及时将小孩送去医院治疗,导致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更有甚者,在得知小孩子患病之后,由于经济上担负不起,把孩子丢在荒野里,任其自生自灭。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家长对自闭症孩子有不平衡心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