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实习笔记(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实习笔记
时间、天气环境:2014.3.9~2014.3.19 天气时好时坏心情指数:★★★★★
操作人数、操作者:每次二人
操作前器械清点:
操作前器械清点
持针钳 1
刀柄 2
尖手术剪 1
钝手术剪 1
弯止血钳 3
直止血钳 3
尖镊 3
无齿镊 2
有齿镊 2
刀片 2
【本次目标】:
一.面部的解剖
1.观察面部的体表及骨性标志;
2.解剖面部的浅层结构,观察皮肤与浅筋膜,面肌及其浅层的血管及神经;
3.解剖面侧区,暴露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的结构,观察其内的血管和神经;二.颅部的解剖
1.解剖颅顶部软组织,观察头皮的五层结构;
【本次实验操作完成过程情况】:
可见:
解剖面肌:面部的浅筋膜、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枕额肌额腹、滑车上神经、面动脉、上唇动脉、面静脉、眶上血管与神经、颏神经、眶下动脉和神经;
解剖腮腺区:腮腺咬肌筋膜、咬肌、颞浅动脉和静脉、面神经颊支、下颌后静脉、面横动脉、腮腺管;
解剖颅部浅层软组织: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操作后器械清点:
操作前器械清点
持针钳 1
刀柄 2
尖手术剪 1
钝手术剪
1 弯止血钳 3 直止血钳 3 尖镊 3 无齿镊
2 有齿镊 2 刀片
2
【本次实验操作截图及说明】:
说明:
面部的皮肤薄而松软,在操作剥离皮肤的过程中,可感觉眼睑部与鼻翼等部位的皮肤较容易剥离,而额部的皮肤较薄,很容易伤及皮肤的下层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部皮肤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
说明:
如图可见面部浅筋膜上布满大量的黄色脂肪组织。
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颊酯体。
由于本组的尸体脸部的脂肪组织较多及第一次操作的不熟练,在去除浅筋膜过程中,浅筋膜下的结构遭到了破坏。
说明:
将皮肤和面浅部的浅筋膜去除后,可见眼轮匝肌的大致形态。
但由于眼部修剪未修剪完成,眼眶部和眼睑部未能明确地辨认出来。
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分为眶部、睑部和泪囊部。睑部纤维收缩时可眨眼,与眶部纤维共同收缩可眼裂闭合。
说明:
如图可见颏动脉和颏神经。操作的过程中怕将其弄断,没有将这两个结构较清晰地分离出来。
观察其在面部的位置,可见颏神经和颏动脉都出自于颏孔。
颏神经为下颌神经的分支,其下的分支分布于下唇和颏区皮肤。
颏动脉为下牙槽动脉的分支。
说明:
该图截图于眶下部,可见眶下动脉和神经。
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分支,与同名血管伴行,穿出眶下孔,在提上唇肌的深面下行,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说明:
如图所示,怀疑是面动脉的分支上唇动脉。操作时由于后部的血管已断,没有沿着该血管探查该血管的走行。
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在咬肌止点前缘处,出现于面部,斜向上前行,到内眦处改成内眦动脉。面动脉的分支有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
说明:
截图显示为面静脉。
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位置较浅,至下颌角后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与海绵窦相交通。
说明:
如图镊子夹起部分为腮腺咬肌筋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可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
说明:
箭头所标示的肌肉为咬肌。
与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共同组成咀嚼肌,其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纤维斜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收缩时上提下颌骨,并使其向前牵引下颌骨。
说明:
如图所示可见的结构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面横动脉、腮腺管、面神经颊支和下颌后静脉。
由于切除浅筋膜的过程中伤及了浅筋膜下的血管和神经,部分神经难以找到,除了面神经的颊支之外,未找到面神经颞支、颧支、下颌缘支,而颈支由于皮肤未暴露出来,且腮腺下的结构已经修剪得模糊不清,故也难以找到。
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在外耳门的前方上行,越颧弓的根部至颞部皮下,分支布于腮腺和额、颞、顶部的软组织。活体时可摸到该动脉的波动,头皮出血时可在此处压迫止血。
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腮腺内可汇合成下颌后静脉,后者前支注入面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
面神经颞支出腮腺的上缘,行向上前方,分布至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的上份及耳部肌。
颅顶的五层结构(学生实验)
帽状腱膜
颅骨外膜浅筋膜
皮肤
颅顶的五层结构(老师实验)
帽状腱膜
颅骨外膜
浅筋膜
皮肤
说明:
学生实验标本中操作的过程处理不当将浅筋膜除去了,可见皮肤、帽状腱膜和颅骨外膜三层。此外操作中应将这四层膜向同一方向翻开,便于辨别和确认。观察老师制作的颅顶的四层结构的标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头皮及皮下组织。
需注意的是帽状腱膜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难以分开。
【本次实验操作小结】:
1.本次面颅部的操作是学生第一次解剖实验操作,操作起来不太熟练,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面部的皮下脂肪过多,需要小心翼翼地去掉皮下的脂肪又要不伤及浅筋膜下的组织结构,因此在剥离皮肤这步操作中用了很多的时间。尽管我们小心翼翼地去除皮下脂肪,但最终还是伤及了下面的结构,损坏了面部的部分血管和神经,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观察不到一些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比如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颧支。
2.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要求我们要尊重尸体,珍惜每一次解剖的机会,认真做好预习,规范解剖操作,仔细地观察辨认。本次操作过程中错误地将尸体标本的面部整块皮肤取下,再接下来的操作中应注意维持尸体的完整性。虽然过程中有种种的不足,但是主刀手都有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周围的同学也在旁边有指导和讲解,使实验过程不仅仅是主刀手自己的事情,也让每位同学都跟随着主导手的操作思路一起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难题。
3.去除面部的脂肪组织,应如履薄冰,切勿伤及取下的血管和神经。主刀手是用手术刀直接一片片割去脂肪组织,我认为可以用镊子将脂肪组织轻轻抬起后再小心地去除。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说明:
猜测此处为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此层又称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出血,容易广泛蔓延,形成较大的血肿,瘀斑可出现于鼻根及上眼睑皮下。此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此层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层”。
说明:
截图中清晰可见在颅骨顶部走行的黑色血管,该血管往颞上走行后发出两条分支,疑为颞浅动脉的额支和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