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4课 诗词五首《饮酒》《行路难》《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理解性默写: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 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2.用设问表现作者对超凡脱俗境界追求的诗句 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现陶渊明悠游自在的 隐居生活的名句 是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最后两句: “报君黄金台 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 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 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 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 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 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 心。
1、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 三幅画面? 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刻苦练兵; 中夜,奇袭敌营。
2、 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 开”所展示的画面。
后四句写支援部队的活动。“半 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 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 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 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 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 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支援部队 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 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 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 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 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 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 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一生 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 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 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 人物。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 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
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 《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 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 --是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 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 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 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 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 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4、“压”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压”字,把敌 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5、三、四句分别从 听觉 和 视觉 两方 面渲染了怎样的战地气氛?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请你用准确的语言对“角声满 天”“燕脂”“凝夜紫”进行解释, 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7、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 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 明。
这首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
壮的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 境。如在“黑云”“夜紫”的背 景下,点染以“金鳞”“燕 脂”“红旗”等,画面色彩斑斓, 显得奇异诡谲。
8、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Biblioteka Baidu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 诀别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 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 天下奇才的典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家人的音信断 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连三月”写出了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的难得与珍贵。真切的 表达了在战乱中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 念、担忧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 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强烈的忧国思家 之情。头发为之变白、稀疏,情境悲苦——满头的 白发越搔越短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头” 因愁而生,“搔”的动作是为了解愁,“更短”可 见愁的程度越来越深。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 增添一层悲愁。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 形势。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 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 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 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 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 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 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 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 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 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 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 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 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 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 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 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 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悠然:悠闲的样子。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说明作者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 遇。 • 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 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 然。
•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哲 理的启迪。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隐居 的怡然自得和快乐。
小结
望中 所见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国破山河在,
见中 所感
{恨别鸟惊心。
情 景 交 融
思念 亲人 夸张 写愁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烽火连三月,
{浑欲不胜簪。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沦陷的长安破败的景象,表达诗 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 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 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 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 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3、“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
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 成黑云压城和夸张的手法。, 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局势的危急。

“角声满天”就是号角的声 音震天。 “燕脂”就是胭脂。 “凝夜紫”在晚霞映衬下凝成 了紫色。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 了战斗的激烈。
6、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 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 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 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 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 态突现出来。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 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
写望中所见,勾画出战乱后首都的面貌。 “国破”和“城春”两意相反,诗人以之对举, 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无 限悲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 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心惊胆寒。(触景生情)还有 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 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 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诗句运用反衬手法移情于景,通过花与鸟这两种 具有特征性的春天的景物表明诗人对时事和离别的感 伤。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深沉的家国之思得到 了充分的表达。
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李清照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 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能理解默写这五首诗。
(小组齐读2遍,注意注音与重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 怎样表达。 •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
主题:
•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 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表达了 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军中所吹 的号角
凝聚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 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 了胭脂的色彩。
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救援的军队半卷红旗,向易水畔进 发,夜袭敌阵,夜里浓重的寒霜, 连战鼓也擂不响。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 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 溅落
抵( dǐ )—— 值得 搔(sāo )—— 用指甲挠
hún 浑( ) —— 简直
shèng 胜( )——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朗读节奏划分
春望
(杜甫)
• • •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写作背景: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 后所写,但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有关, 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饮酒》组诗 共20 首, 本诗便是其中的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 “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车马喧”指奔逐于 仕宦之途的喧嚣。 • 心远:心志高远。“远”:远离,远离官场,远离名利, 远离尘俗。 • 由此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 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 田园中一样。 • 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 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 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 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 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垣,城垣就要被 毁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
提起
指宝剑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 用,我们愿提起宝剑, 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漫山遍野的敌军好像乌云一样,围住城池,似 乎要把城墙摧垮; 城头上,战士的铠甲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鱼鳞 一般金光闪闪。 秋色中,军营中的号角之声响彻整个天空; 边塞之上的泥土,在夜色中,犹如胭脂凝成, 发出浓艳的紫色。 救援部队的红旗在寒风中半卷,在夜色中悄悄 靠近了易水; 浓霜打湿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我愿手操宝剑为 国君血战到死!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 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 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 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 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 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 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 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 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 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 渊 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 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 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 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 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 记》《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 多忤,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 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他29岁开始人 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 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