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龙尾爷”信仰考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2期2018年4月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Vol.39No.2Apr.2018收稿日期:2017-09-20
作者简介:黄悦标(1988-),男,广东潮州人,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教师,硕士。
潮汕“龙尾爷”信仰考论
黄悦标
(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广东佛山510850)
摘要:潮汕“龙尾爷”信仰由来已久,在潮汕各地均有供奉“龙尾爷”的庙宇。“龙尾爷”是民间的
尊称,其自称“何野云”。潮汕民间传说何野云是元末明初陈友谅的军师因兵败流落潮汕,后来得到潮汕人
的崇奉。民间流传的“虱母仙”传说促进“龙尾爷”信仰的传播。“龙尾爷”信仰的特点包括:潮汕人对异
乡人的同情、“龙尾爷”神像的武将形象和“虱母仙”的邋遢形象。
关键词:潮汕;民间;信仰;龙尾爷
中图分类号:B 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8)02-0016-06
“潮汕”不单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地理上的潮汕指今潮汕平原上的三个地级市,即潮州、汕头和揭阳;文化意义上的潮汕则指以“潮汕话”为母语的汉族民系及其文化。本文所指潮汕,指潮汕三市,研究对象为潮
汕地区的龙尾爷信仰。潮汕文化素以民间信仰繁多著称,有潮汕地
区特有的民间信仰,也有全国性的民间传统俗神和宗教。龙尾爷信仰是潮汕地区众多民间信仰之一,但有其独特性。它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民间信仰,但却不像“三山国王”信仰土生土长于潮汕。传说龙尾爷本是一位元末明初跟随陈友谅打天下的军师,因兵败来到潮汕,为当地人惩奸除恶,且精通风水堪舆,仙逝后受到潮汕人民的崇奉。“龙尾爷”作为一个落魄的“异乡人”,去世后却得到潮汕人崇拜并发展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信仰,这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虽然“龙尾爷”信仰在潮汕地区广泛流传,但其主要影响并未超过粤东,而不像同样流行于该区域的“妈祖”信仰遍及华南沿海及日本韩国。正是因为“龙尾爷”信仰的独特性,使其研究对探索潮汕文化,特别是潮汕民间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潮汕地区地处我国粤东沿海边陲,这里依山傍海,物产丰盛,优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众多人口。历史上潮汕地区百越共处,汉越杂居,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生活繁衍。移民的迁入,使潮汕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随着唐末宋元时期汉族移民大量迁入潮汕地区,该地的民间信仰渐渐定型下来,可以说,移民潮推动下的‘三化’过程(即人口福佬化、地区国家化和土著人的汉化)促成了这一结果”[1]95。“这一结果”便是潮汕地区丰富而多元的民间信仰。在潮汕地区,民间信仰既包括汉族的传统神明,也融合了百越族群的巫神;既有道教、佛教的神佛,也有地方神
一、潮汕龙尾爷信仰
明。潮汕地区民间信仰的神灵之多,在全省乃至全国皆属罕见。“龙尾爷”便是潮汕地区众多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龙尾爷”跟“三山国王”一样,是潮汕地区特有或主要为潮汕人信仰祭祀的地方神明。据饶平县紫云村族谱载:“我乡‘龙尾王爷’于清乾隆年间,锦房、三进、坦易三股建立水帽市场,请来奠基。”①由此可见,民间祭祀“龙尾爷”的活动最迟应在清朝乾隆年间,此时就已在潮汕地区的饶平一带有一定影响。今汕头澄海区港口村“龙尾爷”庙外的石刻碑文记:“清朝嘉庆年间(1706年),港口乡遭逢天灾,适逢汕头岐山龙尾圣王云游至此,大发慈悲,驱散邪气庇佑乡民平安。我乡民为答谢神恩,按龙尾圣王显圣物头巾落地如于东社凌角池旁一民宅基地建庙宇”,该庙门外对联“岐山分庙宇,港口显神功”,村民也称本村“龙尾爷”是清朝时从汕头岐山请过来的。据此则“龙尾爷”信仰及其祭祀活动应该更早。汕头市岐山街道的“岐山古庙”是目前所知潮汕地区最早的祭祀“龙尾
爷”的庙宇,无奈缺乏史料,“岐山古庙”的建庙时间不得而知。“龙尾爷”信仰主要以潮汕各地的“龙尾爷”庙为中心,在潮汕地区呈点状辐射分布。潮汕地区供奉“龙尾爷”的主要宫庙有:潮阳区贵屿何仙陵、仙湖福天宫、潮南区峡山龙尾庙、揭西黄山王公庙、潮州市鳌头龙尾庙、汕头市岐山古庙、金港龙尾庙、南畔寮龙尾庙、高埕古庙、佳和善社、合仔墘庙、东墩龙尾庙、五香溪龙爷宫、渔州龙尾庙、澄海区港口村龙尾爷庙、饶平县紫云村岐山古庙等。关于“龙尾爷”信仰及其身世的相关研究,笔者在“知网”上通过多个关键词查找,均没有符合的结果。查阅出版物如《潮阳半天佛》《潮南文史》等,虽有所载,但仅略作备记介绍,并无学术性的深入研究。2007年由广东省揭阳市民俗博物馆出版的《虱母仙的传说》,文后附录作者曾秀斌《浅谈虱母仙何野云的身世》论文一篇,该文在广泛收集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第一次较深入地探讨了“龙尾爷”的身世,笔者下文将在其基础上,根据进一步的史料发现,对
“龙尾爷”历史上的人物原型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先理清“龙尾爷”一名的来历。潮汕各地祭祀何野云的庙宇大多称为“龙尾爷庙”,民间也尊称其为“龙尾老爷”,其名当为“陇尾爷”之误。相传明朝时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异士“虱母仙”曾帮潮阳陇尾村建造寨门和围墙,村民感其恩德,尊其为“陇尾老爷”并“虱母仙归仙后,村民为纪念其大德,在村里专门为其建了‘陇尾老爷’古庙,香火供奉”[2]40。因“陇”与“龙”的潮汕话发音相近,且后者更显尊贵,“龙尾爷”之名便渐次传开。“虱母仙”显然不是真名,那么这位“虱母仙”又是谁呢?目前比较确切的历史资料是记载于光绪十年(1884)的《潮阳县志》卷十三杂录篇:这段简短的文字描述成为史书中仅存的一段关于“虱母仙”的记载。“虱母仙”即“何野云”,文中提到凤港卢家有“何野云”的墓葬,如今朝阳区贵屿镇风港村正有一座“何仙陵”,
所葬之人据说就是“何野云”,由此可见,县志
记载或非虚。我们从上文可简单归纳“何野云”
其人的一些信息:
一是“精于青乌之术”:“青乌术”是古代“风水学”的别称,说明他懂风水玄学之术;二是“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他曾经跟随陈友谅随军打仗。
此外,关于何野云的身份,民间还流传他是
二、“龙尾爷”的身世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阳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矢
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累然,传为所葬处。[3]
①见黄皆雄主编《紫云谱史初记》第一章“龙尾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