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健身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健身风口:“超级猩猩”加速起飞 (4)

1. 居民健身意愿凸显,多层次个性需求涌现 (4)

1.1全民健身时代,人均健身支出增长 (4)

1.2健身人群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5)

2. 新型健身模式多样,竞争格局分散 (5)

2.1健身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5)

2.2市场占有率分散,互联网模式引领创新 (6)

2.3超级猩猩:主打团课,按次付费 (7)

二、超级猩猩崛起本质:健身对赌困境下,按次付费对会员付费的颠覆 (8)

1. 传统健身房存在较多超卖现象 (8)

2. 按次付费模式是经济型用户的首选 (9)

三、超级猩猩加快门店扩张,增长空间巨大 (11)

1. 超级猩猩收入拆分 (11)

1.1课程价位:各城市间差异较小,均值约为80元左右 (11)

1.2课程周转:日均课程量约8节 (12)

1.3点位分布:上海、深圳门店数量较多,其他城市扩张空间大 (13)

1.4收入测算:预计收入2~6亿,坪效或高于2万/平米/年 (13)

2. 从自身和友商两个维度看超级猩猩增长空间 (14)

四、风险提示 (16)

图1:各年龄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 (4)

图2:各年龄组不同持续时间体育锻炼人数占比 (4)

图3:2015~2017中国人均健身年支出(单位:元) (4)

图4:大众健身目的中提高身体素质占比最高 (5)

图5:2001~2015年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情况 (6)

图6:2016-2022年我国健身俱乐部市场产值规模预测 (6)

图7:超级猩猩约课界面 (7)

图8:超级猩猩的主要课程 (8)

图9:全国俱乐部活跃用户比例 (9)

图10:健身用户场馆选择偏好 (11)

图11:健身顾客最反感强压式销售 (11)

图12:超级猩猩城市课程价格统计雷达图 (12)

图13:各超级猩猩门店数量地域分布 (13)

图14:各城市中每千万人拥有的超级猩猩数量 (15)

图15:各城市的超级猩猩密度与深圳超级猩猩的密度比较 (15)

图16:超级猩猩门店数量占当地龙头健身房的比例 (16)

表1:健身人群分类及其群体性目标 (5)

表2:健身行业运营模式对比 (6)

表3:中游平台健身服务品牌 (6)

表4:传统健身房占地面积、人均客单价及单店投资额 (8)

表5:超级猩猩各城市课程均价约80元 (11)

表6:超级猩猩各地日均课程数量统计 (12)

表7:超级猩猩南京艾尚天地全能店课时数据 (12)

表8:超级猩猩各城市收入测算及坪效分析 (14)

表9:超级猩猩覆盖区域城市的人口情况与健身房情况 (14)

表10:主要城市地区性健身房龙头健身房数量统计(截止2018年10月11日) (15)

一、健身风口:“超级猩猩”加速起飞

1.居民健身意愿凸显,多层次个性需求涌现

1.1全民健身时代,人均健身支出增长

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消费水平增长的经济驱动下,人均健身支出逐年增长,健身运动呈现全民化趋势。国家体育局数据显示,各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可观,其中20-60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均超过40%。持续30至6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行为可达50%左右,高于不足30分钟与多于60分钟的人数。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预测,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将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理财APP挖财《2018健身支出报告》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17年,人均健身年支出从1077元增长至1502元。

1.2健身人群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从年龄阶段和健身目的看:健身人群个性化需求分类明显。从年龄层面看,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具有不同健身需求,70后人群希望通过适当强度的健身缓解压力、增强体质,预防运动性损伤;80后人群追求塑身形,拼颜值,健康生活;90后人群更加注重个性,追求自我喜欢的健身方式,热衷于在健身过程中发展社交关系。根据尼尔森的分析,从健身目的层面看,可将健身人群划分为经济型用户、健身爱好者和高净值用户三类。经济型用户:以减脂为目的,喜欢大众运动,追求增强体质;健身爱好者:以塑形为目的,习惯经济投入,热爱户外运动;高净值用户:则喜欢休闲类运动,追求社交和减压。随着人们对健康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娱乐、塑形、减压、社交等个性化复合型需求明显,商家需针对不同需求制定独家健身计划。

2.新型健身模式多样,竞争格局分散

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新零售思维健身工作室、线上健身APP 等模式。目前整体健身市场份额分配相对分散,未形成大型龙头企业,行业整体前景广阔。

2.1健身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健身行业市场产值规模增长迅猛,互联网背景下的零售式健身预计成为未来趋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力量型健身需求明显,市场建立起一批强调体型塑造的健身俱乐部,虽

投资规模巨大,但参与人较少;到上世纪90年代,国外兴起的有氧运动带动国内有氧健身俱乐部全国范围内扩张,会员制的健身概念逐步流行。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6至2022年的健身市场规模逐步上升,从2016年的157.7亿元,可增至2022年的299.9亿元。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从2001年的300家增至2013年的5500家,但从2013年至2015年,仅增长440家,认为健身俱乐部数量由快速增长趋于稳步增长。

2.2市场占有率分散,互联网模式引领创新

健身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内容与工具供应商(健身器材市场)--中游平台服务商(健身

俱乐部)--下游用户服务商(内容社区、周边服装等)。中游平台服务商方面,主要分为传统健身房、小型迷你健身房和线上健身 APP 三种。传统健身房:行业主流模式,采用会员年卡制度,并提供付费私教服务;新型健身俱乐部:采用按次付费模式,降低入会门槛,提供标准化服务,以小型连锁经营为导向发展;健身APP :为用户提供线上交流讨论场所,方便用户可在家根据视频学习锻炼。 资料来源:界面,长城证券研究所整理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报告,2015年行业前十大健身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6.4%,连锁品牌多在总部所在地区域配置,余下的健身俱乐部中的66.8%以非连锁小型俱乐部为主,整体市场相对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