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二十五章 皮肤肿瘤 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陈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囊壁与皮脂腺导管结构相同,为复层鳞状上皮。
内腔面有一薄层致密均一红染的角质层,并向腔
内呈城墙垛样突起。
囊壁上或其周围常有变小的皮脂腺小叶和毛囊。

内容物大部分为皮脂、角质物,有时可有毳毛。
96
97
98
治疗
一般不需要治疗
单发或皮疹较少时可手术切除
99
皮肤纤维瘤
100
概 述
又称组织细胞瘤、结节性表皮下纤维化或硬化性 血管瘤。 是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种真 皮内的良性肿瘤。
30
治疗和预防
本病青春期后有恶变可能,故应在青春期前去除。 皮损较小者可行冷冻或激光,较大者应手术切除。
31
线状表皮痣
32
概 述

又称线状表皮痣、疣状痣。 以角化性丘疹、疣状增生为特点。
33
临床表现
一般出生时或幼年发病。


男性多见。
皮损随年龄逐渐增大,至成年后基本停止发展。
瘤体下缘与正常表皮平齐伴角化亢进,可见假性
角囊肿。
67
68
69
70
鉴别诊断
寻常疣


表皮痣
日光性角化症
71
治疗
大多数损害不需要治疗,可以用冷冻、激光等方
法治疗,必要时可以切除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72
汗 管 瘤
73
概 述
是一种来源于末端汗管或真皮内小汗腺导管的常
见良性皮肤肿瘤。
74
临床表现
22
23
组织病理~婴儿期


表皮轻度的棘层增厚和乳头瘤样增生。
真皮可见不成熟的、形态异常的毛囊皮脂腺单位, 其数目可减少。
24
组织病理--儿童期


表皮增厚,呈明显乳头瘤样增生。
有时表皮呈脂溢性角化病样、表皮痣或黑棘皮病样 改变。

皮脂腺增大,数目增多,其结构成熟或近于成熟。 50%病例见异位大汗腺结构。
是一种复杂的错构瘤


表现为向毛囊皮脂腺分化
也可以向表皮和其它附属器分化
21
临床表现
常出生即有或儿童早期发病。 好发于头面部。 皮损通常单发。 为略高出皮面的黄色或蜡样斑块。 表面光滑、疣状或颗粒状,无毛发。 儿童期皮损隆起不明显。 青春期在性激素作用下,皮损明显增大、隆起。 成人期皮损变成疣状或乳头瘤状,质地坚实。
51
组织病理
位于网状层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 不规则的大血管腔,内衬单层内皮细胞,外周包绕 结缔组织; 管壁肌层不厚,内皮细胞一般不增生; 也可见增生的内皮细胞形成乳头状结构突入管腔; 管腔内常可见血栓形成和机化。
52
诊断和治疗 根据临床病史及皮疹可确诊。
脉冲染料激光对鲜红斑痣有较好效果。 对于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来说皮损内注射 硬化剂,放疗、激光治疗等均可试用,也可以口 服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较大的肿瘤 也可手术切除。
53
瘢痕疙瘩
54
概 述
由于皮肤损伤后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 良性皮肤肿瘤,常超出原有的损害范围。 患者具有特异性素质,可以呈常染色显性或隐形 遗传。
55
临床表现
表现为形状不一、色红、质硬、一定弹性的肿块,
境界清楚。

皮损与原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轻微外伤即
可形成瘢痕疙瘩,损害范围常常超过原创伤区域。


临床上大多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的隆起性损害。
近皮色及淡褐色丘疹,斑块,境界清楚,表面粗 糙坚硬,呈疣状。
34
临床表现
局限型:单发,一般位于身体的一侧。 炎症型:皮疹单侧分布,常表现为境界较清楚的 线状红斑、鳞屑和结痂,常有明显瘙痒。 系统型:皮疹广泛、大面积分布,常常伴有其它 先天畸形、如牙齿、骨骼、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 常,称为表皮痣综合征。
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
1
组织病理--交界痣
2
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
3
• 颅压增高的危害: • 1.脑血流量减少—正常时 1200 ml/分,进入颅内 。 • 脑血流量=平均A压- 颅内压(灌注压)/脑血管 阻力 • 当灌注压<40mmHg(70-90mmHg)时,自动调节 失效; • 当分子约=1时,颅内血流几停,造影剂不显影 。 • 2.脑疝: 颅腔分隔为三个相通的分腔,即 • 幕上--- 左,右大脑半球 • 幕下--- 小脑,脑桥,延髓 • 概念—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病变时,其压4
35
炎症性线状表皮痣
36
系统性线状表皮痣
37
组织病理
表皮乳头瘤状增生,角化亢进,棘层肥厚,表皮突 下延,基底层色素增多。 炎症型表现为角化不全、角化亢进间断出现,颗粒 层变薄、增厚间断出现,棘层肥厚。 系统型可出现灶性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
38
组织病理
39
鉴别诊断
线状扁平苔癣 线状银屑病 线状汗孔角化症 线状苔癣
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是一线治疗。
早期皮损可以放疗。
手术切除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及时配合放
射治疗。
61
脂溢性角化症
62
概 述
又称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老年人
好发的良性表皮性肿瘤。
63
临床表现
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面部曝光部位
皮损无自觉症状


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
难以自行消退,很少恶变


好发于面颈部。
单个或多个鲜红色或紫色的柔软肿物。

高出皮肤,表面草莓状,约1~3cm。
47
48
组织病理
进展期:可见毛细血管增生,内皮细胞增生明显 ,胞体较大,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内皮细胞 在毛细血管周围排列成数层,在增生明显区域,
可见内皮细胞呈实性索状或团块状,管腔很小而
不清楚。


成熟期: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内皮细胞变平。
64
临床表现
淡褐至深褐色,境界清楚,隆起皮面的肿物。 表面粗糙或光滑,皮损常有明显的毛囊角栓且覆 有一层油腻性鳞屑。 皮损突然发生并迅速增多,要警惕是否存在内脏 恶性肿瘤(Leser~trelat征)。
65
66
组织病理
瘤体由鳞状和基底样细胞构成。 瘤体向外生长。


棘层肥厚及乳头瘤样增生。
12
组织病理--皮内痣
细胞无异形性,显示成熟现象,即病变从上到
下,由大变小。

上部的痣细胞大呈立方型,多含色素,下部的
痣细胞较小,色素不明显。
13
组织病理--皮内痣
14
组织病理--复合痣


表皮内和真皮均出现明显黑素细胞增生。
表皮内成分和真皮内成分分别类似交界痣和
皮内痣改变。
15
组织病理--复合痣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少年,常在青春期前后出现。


好发于前胸上部、上臂近腋窝处和前臂屈侧 ,也可泛发全身。 皮疹多发,自数十个至数百个。
0.3~0.5厘米皮色或淡黄色。 囊性结节,无自觉症状。 受挤压或感染后可有疼痛感。 愈后可形成瘢痕。
94
95
组织病理
囊肿位于真皮,囊壁成多层反折状。
16
组织病理--复合痣
17
鉴别诊断
恶性黑素瘤 脂溢性角化症 神经纤维瘤
18
治疗和预防
一般不需治疗,以下情况应该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非典型性即颜色不均匀、皮损不对称、 边界不清楚、近期生长较快,直径大于6mm。 反复刺激的皮损。 美容需要。
19
皮脂腺痣
20
概 述


又称器官样痣
7
复合痣
8
交界痣
9
组织病理--交界痣
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增生形成细胞巢。


病变边缘均为黑素细胞巢。
无明显的单个黑素细胞增生现象。

黑素细胞大小均一,无异形性,无明显核丝分裂
相。
10
组织病理--交界痣
11
组织病理--皮内痣


表皮内黑素细胞不明显成巢。
肿瘤位于真皮,与表皮形成无浸润带。 增生的黑素细胞边界清晰,底部通常水平或V形。
第二十五章 皮肤肿瘤
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陈 浩
5
临床表现
痣 细 胞 痣 , 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2~6mm,表面光滑,扁平或隆起。 也可呈结节状、乳头瘤状或带蒂状。 可分为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
6
临床表现
痣 细 胞 痣 , 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2~6mm,表面光滑,扁平或隆起。 也可呈结节状、乳头瘤状或带蒂状。 可分为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


Down综合征患者易患此病。
也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76
77
组织病理
肿瘤位于真皮上部,由嗜碱性上皮细胞团块和导管 样结构构成,呈圆形、卵圆形、蝌蚪状或逗号状。 嵌于纤维性或透明样变的基质内。 管壁由两层上皮细胞构成。 腔内含有无定形的嗜伊红性物质。
78
79
80
81
鉴别诊断
好发于面、颈和头皮,有时累及黏膜。


表现为鲜红或暗红色斑片。
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压之退色。 大多数为单侧性,偶可见双侧皮损。
44源自文库
45
组织病理


真皮上、中部可见群集扩张的毛细血管。
可累及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

不伴有内皮细胞增生。
46
临床表现--毛细血管瘤


又称为草莓状血管瘤。
多见于儿童,出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
扁平疣 毛发上皮瘤
82
诊断和治疗
电解 冷冻
激光
83
粟 丘 疹
84
概 述
又称为白色痤疮,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 潴留性囊肿。 本病有两种类型。


原发性:病因不明,自行发生,可自然消退。
继发性:常见于外伤后或一些水疱性皮肤病。
85
临床表现
常见于女性。 黄白色的实性小丘疹,约1~2mm。 表面光滑,顶部尖,不融合。 用针易挑出角质性的内容物。 原发性常见于眼睑周围、面部、外阴等。 继发性出现在外伤部位或一些皮肤病如迟发性
皮脂腺痣
40
治疗
进展期可使用维A酸软膏、水杨酸软膏。 较小的皮损可以用激光或冷冻治疗。 手术治疗是根治方法。
41
皮肤血管瘤
42
概 述
分为血管畸形和肿瘤两大类。 前者最常见的疾病是鲜红斑痣。 后者分为良性、中间性和恶性肿瘤。
43
临床表现--鲜红斑痣


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


主要见于女性,青春期或成人早期。
皮损通常为多发的、皮色或淡黄色的小丘疹
,直径1~2mm,无自觉症状。
多数皮损局限于下眼睑。

其它好发部位包括面颊部、大腿、腋窝、腹
部和外阴。
75
临床表现
少见的临床类型有单发型、巨大型、斑块
型、粟丘疹样、发疹型和播散型。
其中透明细胞型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原因不明,可自然发生,约20%患者有外伤或昆虫
叮咬病史。
101
临床表现
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多见于四肢伸侧,常为单个偶为多个
生长缓慢,长期存在,极少自行消退


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
直径约1cm,不超过2cm 表面平滑或粗糙呈疣状,质地坚实 上方与表皮粘连,下方可自由移动
102
皮肤卟啉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愈后区域。
86
87
组织病理
与表皮样囊肿结构相同,但体积很小,位于真皮 浅中层。
88
89
鉴别诊断
扁平疣 毛发上皮瘤
90
治疗
消毒后用针挑破丘疹表面的皮肤,剔除黄白色
小颗粒即可。
91
多发性脂囊瘤
92
概 述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囊肿

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93
成交织吻合的条索,纤维间可见胞核狭长的成纤
维细胞。
细胞型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少量胶原纤维构成, 细胞内可含脂质呈泡沫状或有含铁血黄素。 肿瘤周围常常可见正常胶原被增生的肿瘤分割的 现象。
消退期:管壁透明变性,管腔渐变窄、甚至闭塞
,最终纤维化。
49
50
临床表现--海绵状血管瘤
本病发病年龄、性别及部位与毛细血管瘤相似, 但本病有不断增大及扩散的趋势,无消退倾向。 皮损表现为浅紫色或蓝紫色的结节状肿块,柔软 而有弹性,边界不清,质软,受压后可缩小。 好发于头颈部,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
103
104
组织病理
表皮明显增生,表皮突规则延长,基底层色 素增加。 病变位于真皮,与其上表皮常有一狭窄的正 常胶原纤维带相隔。 病变由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内皮
细胞和胶原纤维组织构成。
105
组织病理
根据肿瘤成分分为纤维型和细胞型。

纤维型由散在的幼稚胶原纤维组成,不规则排列
25
组织病理--成人期
损害内可出现多种良恶性肿瘤。

其中乳头状汗腺囊腺瘤和毛母细胞瘤最常见,其
次是毛鞘瘤和皮脂腺瘤。
也可合并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皮脂腺癌和汗孔癌等

26
27
28
皮脂腺痣合并毛母细胞瘤
29
鉴别诊断
幼年黄色肉芽肿
单发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好发于前胸、头皮、颈部和耳部。
有不同程度瘙痒和疼痛感 。
56
57
组织病理
成纤维细胞增生,细小的胶原纤维增生形成结 节状,胶原纤维杂乱排列。 后期胶原纤维增多且透明样变,血管减少,病 变处弹性纤维缺如,有丰富的粘液基质。
58
59
鉴别诊断
肥厚性瘢痕
60
治疗
本病易激惹,容易复发,治疗较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