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生态区规划建设(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浐灞河生态区总体规划》及其绿地系统规划 1) 浐灞生态区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通过对现有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和科学技术发
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区。形成以 滨水生态住宅及旅游度假产业为主,综合现代商 贸、会展、物流、教育及科技型产业的生态型滨 水城市副中心。
2)浐灞生态区绿地规划结构布局: “一心三翼” •一心:以浐灞三角洲、广运潭生态景区为主 的浐灞核心区域。该区内以休闲度假旅游、国际 会议会展、高级商务办公、省市级行政管理、高 品质多层次滨水居住等功能为主。 •北翼:为绕城高速路以北至灞河入渭口的灞 河下游段。该区以高等教育、旅游度假和生态湿 地等功能为主。 •南翼:为陇海铁路华清路以南至三环与绕城 立交的浐河段。该区以高品质居住和生态绿地等 功能为主。 •东南翼:为陇海铁路至西康铁路的灞河段。 该区以科技产业园和生态居住区等功能为主。
c) 构建“八水五塬六岗”的自然空间格局. 依据唐长安城“八水五塬六岗”自然山水空间格局构 成的特征,保护并恢复“八水”的生态廊道和公共游憩功能空间,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和现状条件, 保护和恢复“五塬”、“六岗”地貌形态,成为城市开放性公共绿地空间,特别是注意保护、改 造和恢复视线通达的廊道空间控制。构架西安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在自然形态上的空间格局和景象。
护区;在北部沿渭河及塬坡建设泾渭林带;在东部临潼以北、渭河以南建设渭河林带;在南部建 设神禾塬生态保护区;形成“依山抱水”的良好生态基质。
b)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西安地区的地貌特点,结合城郊旅游业、都市农业的 发展,在区域内建立以水源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各类大中型公园、绿地、农田、林地等为主的 面状绿地;在主要河流、公路、铁路等沿线开辟带状绿地;完善城、镇、村内部的绿地系统,形 成区域的点状绿地。将郊区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点、线、 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网络。
大基地。 •扩大开放,额度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金融、商贸、信息、物流等区域
功能,建设中国西部经济中心。
2)西安总体结构布局形态:“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 九宫格局中确定浐灞生态区的城市目标功能是:依托流域水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
尽快成为新的生态、旅游、会展、居住新区。 3)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目标: •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绿化系统,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景观。 •建立外围生态区,加速秦岭北麓绿化,逐步建设秦岭生态区。 •加强河湖水系周192.168.0.190边的绿化带建设,结合八条水系建设绿色廊道,形成城市
道路
灞柳西路下穿陇海铁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工程横穿陇海铁路,长度425米、红线宽度25 米,总投资1076万元人民币;建成后将彻底解决灞柳西路与华清路的行车瓶颈问题。
赵围东路(浐灞一路—灞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长度300米,红线宽32米,同步建 设雨污水、电力管沟等配套设施;总投资300万来自百度文库人民币。
b) 构筑主城区绿色廊道网络 从西安城市形态结构出发,确定“三环八带”的廊道绿化骨架。 三环——指西安市的一环、二环和正在建设的三环绿化景观带,是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八带——指依托围绕西安城区八条河流建设的生态林带。在水源保护的基础上,使河岸绿
化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形成一条条既保留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又具有现代城市化风貌,同时 富有历史、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廊道。
•市区绿地系统 以城市三条环路、八条主要河流、十条对外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
绿地为主,形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在主城区与各 新区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建设以唐城绿带,为标志的城市园林绿 地系统。 规划根据西安市区地形条件以及不同的功能要求,将整个区域划分 为风景绝对保护区、风景协调区、城镇建设区、水源涵养区以及绿 色生态控制区、历史空间保护区。
浐灞一路(北辰路—广运潭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1700米,红线宽40米;总投资 4000万元人民币。
灞河西路(红旗路—北三环)、欧亚三路路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工程共设计安装210套 灯具,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
北郊路(浐灞大道—欧亚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长 度1650米,红线宽32米;总投资2800万元人民币。
生态区对外交通主要由铁路、高速路和公路构成。带状防护绿地沿其两侧延伸,以及对立交的重点绿 化,是绿地系统与其结合的主要方式。这不仅降低了大量交通带来的噪声污染,同样也驾乘交通工具 的安全及对视觉景观效果的需求。带状防护绿地的延伸、交织也构成生态区绿地系统的网络结构特征。 生态区轨道交通主要形式为地铁,是规划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点。高效率、大人流是其特征之一。 地铁站点成为重要的人流集聚点,将其附属绿地和周边其它用地的附属绿地结合成片,改善市民的乘 车环境。 生态区城市道路按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通路、生活性道路和游览性线路。交通性道路,包括快速路 (东二环、东三环、北二环),主干路(凤城三路、华清路、长乐路、泾未路等),次干路(北程路、 新寺路、香西路、学府路、北效路等)。车流量大带来的噪声和废气污染是其附属绿地和两侧防护绿 地所要解决的首要对象。通过合理满足交通需求,突出生态特色的道路断面设计和科学合理的植物种 类选择,实现降低污染的效果。生活性道路和景观游览性线路,更多体现出对市民和游客的安全性, 附属绿地按高标准规划建设。
浐灞生态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多级阶地,地 形相对平坦开阔。生态区东南部的白鹿塬、铜人塬,以及西南部的龙首塬、少 陵塬、杜陵塬对整个生态区形成半围合态势。西北为浐灞河河谷和渭河冲积平 原。浐河、灞河在本区内交汇,向北注入渭河,该区亦是西安市重要水源地。 其中,浐河流经本区的河段长度约为16公里,灞河流经本区的河段长度约为21 公里。 浐灞生态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夏 温差大。区内年均气温13.4℃, 极端最低气温为-20.6℃,极端最高气温 45.2℃。多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多东北向。无霜期20天,最大冻土深45 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70.5毫米,最大降水为903.2毫米(1983年),最小降水 量312.2毫米(1995年)。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8、9、10四个月。该区多年平 均日间蒸发量为904.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983-2267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 111.4千卡/平方厘米。地震烈度为8度。
绿色生态保护环。 •加强市区公园绿地建设,将文物古迹保护和绿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自然空间格局和历
史遗址空间两个体系,凸现古城特色,以多种形式增加绿地景观。 •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形成绿色区域生态廊道的建设。
4)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包含“市域—市区—主城区”三个层次构架 •市域绿化网: a ) 依托占市域面积45%的南部秦岭山地绿色生态保护区,在主要河流的交汇处划定湿地生态保
中长期规划
规划内容 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在安排各期规划目
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生态区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 1.近期规划(2006-2010) 到2010年,绿化及景观规划的建设范围覆盖了浐、灞河水系及河流两岸的带
状生态防护绿地、三角洲区域、广运潭一期、以陇海铁路防护带为中心向两侧 扩展区域,东三环北部、以及北二环的东部区域。
c) 依托主城区整体景观格局,开辟绿地斑块 依托主城区的整体景观格局,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形成遍布城市的“内小外大、内密外疏” 的绿地斑块系统。包括12片风景公园、5个市级公园、若干区级公园以及居住区公园、街头 绿地、广场、小游园和专用绿地等,共同构成“珠落玉盘”的大地格局。同时绿地斑块系统 与绿色廊道系统相互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间体系。
浐灞生态区内及周边交通 条件较好。北二环延伸线、东 三环及过境高速与绕城高速部 分经过区内或紧邻本区,且西 侧各级城市道路与本区联系紧 密。从空间区位上看,浐灞河 生态区离市中心(钟鼓楼)仅7公 里。陇海铁路东西向穿越本区, 西康铁路与本区东部相接。此 外,紧邻本区的西潼高速、绕 城高速、西阎高速、西蓝高速 为交通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灞河西路(红旗路—北三环)、欧亚三路路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
工程,工程共设计安装210套灯具,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
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绿地系统规划 1)西安城市发展目标: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营造文化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提
升生态环境品质,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 •依托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提
——2010年美丽的浐灞生态区
西安市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9月。成立5年多 来,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统筹区域发展,坚持实施“生态优先、规划立 区”、“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新区建设工作实 现了高点起步,进展迅速,亮点纷呈。
近期建设范围内的大型公园绿地项目包括:浐河、灞河防护绿地、三角洲中 心公园、动感水世界(广运潭一期)、米家崖景区、国际商务休闲公园、灞桥 遗址公园以及沿东三环、北二环的部分防护绿地。
•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 从西安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山、水”地貌,塑造主城区外围
的绿色生态空间;主城区内以唐城林带和环城绿带为框架,以水道、绿道组成的绿色廊 道为纽带,将主城区区域的公园、游园、林荫道、专用绿地等绿地斑块(面)串联起来, 共同构成主城区 “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板块”的复合型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在城市 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以绿化带隔离。从而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有序发展,为形成合理的城 市发展框架提供生态建设依据。具体措施如下:
a) 依托城市自然山水,营造绿色生态基质 依托城市自然山水,建设“依山傍水”的良好生态基质,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景观, 构筑主城区宏观的绿色生态背景;针对主城区边缘及外部的生态敏感区,包括河流水系、 滨水地区、山地土丘、生物栖息地等,通过发展滨水绿化、生态林、生态观光农业、游 憩绿地,营造与体育、文化(会展)大型娱乐设施等附属绿地,构造主城区外围连续且 不断的绿色生态背景。
玄武路(酒十路—浐河西岸滨河路)工程:该工程为通往桃花潭景区的便捷 通道之一,总投资838万元人民币;道路走向总体呈西高东低,长度500米, 道路中心设置4个绿化隔离岛,通过四季不同植物的色彩变化,使上下行形 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浐灞半岛中水管道工程(浐灞大道—长乐路) 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 程,工程总长度4.8公里,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
城市篇
焕然一新 打造宜居新城
昨天,这里是西安城市东北部一片待开发“保留地”;今天,这里成为新
一轮城市扩张的发展高地。 2009年浐灞生态区大力增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完成在建道路15公里,管线51.7公里,城市广场2个,完 成浐河河道治理约2.1公里。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区东部,北到渭河,南到 绕城高速,包括浐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状区 域,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 89平方公里。整个生态区区域呈“一心三翼”的 布局。
供创业最佳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城市。 •保护保全生态资源,结合山、塬、河、林自然地貌,建设依山抱水、创造环境优美的,
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依托区位优势,构建高效、便捷的过境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的枢纽城市。 •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地区辐射能力,建设国防科技、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研 发和生产三
在遵循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环境 承载力,通过重点发展物流、金融、旅游、商贸、会展、文化教育产业 以及房地产与生态环保产业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化新型城 区。通过兴办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体现区位优势和专业化分工优 势。生态区产业培育突出特色,策略上突出生态经济、总部经济、休闲 经济和循环经济四大概念。
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区。形成以 滨水生态住宅及旅游度假产业为主,综合现代商 贸、会展、物流、教育及科技型产业的生态型滨 水城市副中心。
2)浐灞生态区绿地规划结构布局: “一心三翼” •一心:以浐灞三角洲、广运潭生态景区为主 的浐灞核心区域。该区内以休闲度假旅游、国际 会议会展、高级商务办公、省市级行政管理、高 品质多层次滨水居住等功能为主。 •北翼:为绕城高速路以北至灞河入渭口的灞 河下游段。该区以高等教育、旅游度假和生态湿 地等功能为主。 •南翼:为陇海铁路华清路以南至三环与绕城 立交的浐河段。该区以高品质居住和生态绿地等 功能为主。 •东南翼:为陇海铁路至西康铁路的灞河段。 该区以科技产业园和生态居住区等功能为主。
c) 构建“八水五塬六岗”的自然空间格局. 依据唐长安城“八水五塬六岗”自然山水空间格局构 成的特征,保护并恢复“八水”的生态廊道和公共游憩功能空间,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和现状条件, 保护和恢复“五塬”、“六岗”地貌形态,成为城市开放性公共绿地空间,特别是注意保护、改 造和恢复视线通达的廊道空间控制。构架西安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在自然形态上的空间格局和景象。
护区;在北部沿渭河及塬坡建设泾渭林带;在东部临潼以北、渭河以南建设渭河林带;在南部建 设神禾塬生态保护区;形成“依山抱水”的良好生态基质。
b)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西安地区的地貌特点,结合城郊旅游业、都市农业的 发展,在区域内建立以水源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各类大中型公园、绿地、农田、林地等为主的 面状绿地;在主要河流、公路、铁路等沿线开辟带状绿地;完善城、镇、村内部的绿地系统,形 成区域的点状绿地。将郊区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点、线、 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网络。
大基地。 •扩大开放,额度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金融、商贸、信息、物流等区域
功能,建设中国西部经济中心。
2)西安总体结构布局形态:“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 九宫格局中确定浐灞生态区的城市目标功能是:依托流域水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
尽快成为新的生态、旅游、会展、居住新区。 3)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目标: •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绿化系统,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景观。 •建立外围生态区,加速秦岭北麓绿化,逐步建设秦岭生态区。 •加强河湖水系周192.168.0.190边的绿化带建设,结合八条水系建设绿色廊道,形成城市
道路
灞柳西路下穿陇海铁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工程横穿陇海铁路,长度425米、红线宽度25 米,总投资1076万元人民币;建成后将彻底解决灞柳西路与华清路的行车瓶颈问题。
赵围东路(浐灞一路—灞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长度300米,红线宽32米,同步建 设雨污水、电力管沟等配套设施;总投资300万来自百度文库人民币。
b) 构筑主城区绿色廊道网络 从西安城市形态结构出发,确定“三环八带”的廊道绿化骨架。 三环——指西安市的一环、二环和正在建设的三环绿化景观带,是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八带——指依托围绕西安城区八条河流建设的生态林带。在水源保护的基础上,使河岸绿
化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形成一条条既保留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又具有现代城市化风貌,同时 富有历史、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廊道。
•市区绿地系统 以城市三条环路、八条主要河流、十条对外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
绿地为主,形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在主城区与各 新区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建设以唐城绿带,为标志的城市园林绿 地系统。 规划根据西安市区地形条件以及不同的功能要求,将整个区域划分 为风景绝对保护区、风景协调区、城镇建设区、水源涵养区以及绿 色生态控制区、历史空间保护区。
浐灞一路(北辰路—广运潭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1700米,红线宽40米;总投资 4000万元人民币。
灞河西路(红旗路—北三环)、欧亚三路路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工程共设计安装210套 灯具,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
北郊路(浐灞大道—欧亚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长 度1650米,红线宽32米;总投资2800万元人民币。
生态区对外交通主要由铁路、高速路和公路构成。带状防护绿地沿其两侧延伸,以及对立交的重点绿 化,是绿地系统与其结合的主要方式。这不仅降低了大量交通带来的噪声污染,同样也驾乘交通工具 的安全及对视觉景观效果的需求。带状防护绿地的延伸、交织也构成生态区绿地系统的网络结构特征。 生态区轨道交通主要形式为地铁,是规划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点。高效率、大人流是其特征之一。 地铁站点成为重要的人流集聚点,将其附属绿地和周边其它用地的附属绿地结合成片,改善市民的乘 车环境。 生态区城市道路按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通路、生活性道路和游览性线路。交通性道路,包括快速路 (东二环、东三环、北二环),主干路(凤城三路、华清路、长乐路、泾未路等),次干路(北程路、 新寺路、香西路、学府路、北效路等)。车流量大带来的噪声和废气污染是其附属绿地和两侧防护绿 地所要解决的首要对象。通过合理满足交通需求,突出生态特色的道路断面设计和科学合理的植物种 类选择,实现降低污染的效果。生活性道路和景观游览性线路,更多体现出对市民和游客的安全性, 附属绿地按高标准规划建设。
浐灞生态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多级阶地,地 形相对平坦开阔。生态区东南部的白鹿塬、铜人塬,以及西南部的龙首塬、少 陵塬、杜陵塬对整个生态区形成半围合态势。西北为浐灞河河谷和渭河冲积平 原。浐河、灞河在本区内交汇,向北注入渭河,该区亦是西安市重要水源地。 其中,浐河流经本区的河段长度约为16公里,灞河流经本区的河段长度约为21 公里。 浐灞生态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夏 温差大。区内年均气温13.4℃, 极端最低气温为-20.6℃,极端最高气温 45.2℃。多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多东北向。无霜期20天,最大冻土深45 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70.5毫米,最大降水为903.2毫米(1983年),最小降水 量312.2毫米(1995年)。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8、9、10四个月。该区多年平 均日间蒸发量为904.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983-2267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 111.4千卡/平方厘米。地震烈度为8度。
绿色生态保护环。 •加强市区公园绿地建设,将文物古迹保护和绿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自然空间格局和历
史遗址空间两个体系,凸现古城特色,以多种形式增加绿地景观。 •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形成绿色区域生态廊道的建设。
4)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包含“市域—市区—主城区”三个层次构架 •市域绿化网: a ) 依托占市域面积45%的南部秦岭山地绿色生态保护区,在主要河流的交汇处划定湿地生态保
中长期规划
规划内容 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在安排各期规划目
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生态区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 1.近期规划(2006-2010) 到2010年,绿化及景观规划的建设范围覆盖了浐、灞河水系及河流两岸的带
状生态防护绿地、三角洲区域、广运潭一期、以陇海铁路防护带为中心向两侧 扩展区域,东三环北部、以及北二环的东部区域。
c) 依托主城区整体景观格局,开辟绿地斑块 依托主城区的整体景观格局,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形成遍布城市的“内小外大、内密外疏” 的绿地斑块系统。包括12片风景公园、5个市级公园、若干区级公园以及居住区公园、街头 绿地、广场、小游园和专用绿地等,共同构成“珠落玉盘”的大地格局。同时绿地斑块系统 与绿色廊道系统相互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间体系。
浐灞生态区内及周边交通 条件较好。北二环延伸线、东 三环及过境高速与绕城高速部 分经过区内或紧邻本区,且西 侧各级城市道路与本区联系紧 密。从空间区位上看,浐灞河 生态区离市中心(钟鼓楼)仅7公 里。陇海铁路东西向穿越本区, 西康铁路与本区东部相接。此 外,紧邻本区的西潼高速、绕 城高速、西阎高速、西蓝高速 为交通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灞河西路(红旗路—北三环)、欧亚三路路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
工程,工程共设计安装210套灯具,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
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绿地系统规划 1)西安城市发展目标: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营造文化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提
升生态环境品质,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 •依托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提
——2010年美丽的浐灞生态区
西安市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9月。成立5年多 来,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统筹区域发展,坚持实施“生态优先、规划立 区”、“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新区建设工作实 现了高点起步,进展迅速,亮点纷呈。
近期建设范围内的大型公园绿地项目包括:浐河、灞河防护绿地、三角洲中 心公园、动感水世界(广运潭一期)、米家崖景区、国际商务休闲公园、灞桥 遗址公园以及沿东三环、北二环的部分防护绿地。
•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 从西安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山、水”地貌,塑造主城区外围
的绿色生态空间;主城区内以唐城林带和环城绿带为框架,以水道、绿道组成的绿色廊 道为纽带,将主城区区域的公园、游园、林荫道、专用绿地等绿地斑块(面)串联起来, 共同构成主城区 “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板块”的复合型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在城市 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以绿化带隔离。从而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有序发展,为形成合理的城 市发展框架提供生态建设依据。具体措施如下:
a) 依托城市自然山水,营造绿色生态基质 依托城市自然山水,建设“依山傍水”的良好生态基质,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景观, 构筑主城区宏观的绿色生态背景;针对主城区边缘及外部的生态敏感区,包括河流水系、 滨水地区、山地土丘、生物栖息地等,通过发展滨水绿化、生态林、生态观光农业、游 憩绿地,营造与体育、文化(会展)大型娱乐设施等附属绿地,构造主城区外围连续且 不断的绿色生态背景。
玄武路(酒十路—浐河西岸滨河路)工程:该工程为通往桃花潭景区的便捷 通道之一,总投资838万元人民币;道路走向总体呈西高东低,长度500米, 道路中心设置4个绿化隔离岛,通过四季不同植物的色彩变化,使上下行形 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浐灞半岛中水管道工程(浐灞大道—长乐路) 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 程,工程总长度4.8公里,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
城市篇
焕然一新 打造宜居新城
昨天,这里是西安城市东北部一片待开发“保留地”;今天,这里成为新
一轮城市扩张的发展高地。 2009年浐灞生态区大力增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完成在建道路15公里,管线51.7公里,城市广场2个,完 成浐河河道治理约2.1公里。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区东部,北到渭河,南到 绕城高速,包括浐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状区 域,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 89平方公里。整个生态区区域呈“一心三翼”的 布局。
供创业最佳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城市。 •保护保全生态资源,结合山、塬、河、林自然地貌,建设依山抱水、创造环境优美的,
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依托区位优势,构建高效、便捷的过境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的枢纽城市。 •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地区辐射能力,建设国防科技、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研 发和生产三
在遵循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环境 承载力,通过重点发展物流、金融、旅游、商贸、会展、文化教育产业 以及房地产与生态环保产业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化新型城 区。通过兴办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体现区位优势和专业化分工优 势。生态区产业培育突出特色,策略上突出生态经济、总部经济、休闲 经济和循环经济四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