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史》——各朝代篆刻特点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篆刻史》——各朝代篆刻特点和意义
第一章印章的起源
第二章古代的玺印
1、简答:战国古玺的特点?
答:战国时期印章都叫“玺”,写成“钅木”等。有官玺有私玺,有白文有朱文,有朱白相间,有字上配画,还有的纯属图画印。官玺和私玺没有严格规定,形式多样,朱文都出于铸造,白文有铸有凿。官玺多用鼻钮,钮上有小孔,便于佩戴,私玺的形式多样,有人形钮、柱钮、辟邪钮、亭钮等。
2、简答:战国官玺的特征?
答:白文:玺的面积大约2.5厘米左右,正方形,偶有不正方的,或圆形的。印文外多加边栏,或中间加一直线隔,或十字线隔。
朱文:玺的面积大约1.5厘米左右见方,也有长方形的,有阔边有细边。
3、简答:战国私玺的特征?
答:白文:多有边栏,少数是田字格,有的在姓氏下加动物或鸟类图案,形式甚多;朱文:线条很细,多数用铜,间有用银铸造。
5、简答:秦印的特点?
答:①从印形上看,方印都有边栏,或加直隔线,或田字格,长方形多用日字格,圆形印也多用边栏或隔线。
②从文字上看,多半与秦始皇诏版、权量文字风格相同。
③与战国玺相比,秦印易认。战国玺印字形不一,参差不齐;秦印渐趋方整。
④与汉印比较,汉印文字趋严整,印文排列较紧,秦印印文书写自然,有自己的风貌。
⑤有些私印还带有战国玺印的余风。
⑥根据现有资料,还未见朱文印。
6、简答:汉代的印制?
答:汉代的印制,汉初官私印基本上沿袭秦代的旧制。到了西汉中世以后,基本上取消了边栏、界格,自成面目。在汉武帝时订出等级体系,如名称上规定:诸侯王叫“玺”,列侯叫“印”,大将军叫“章”,御史大夫、匈奴单于、御史、二千石叫“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叫“印”。质料、钮制、绶色都有等级规定。
7、简答:西汉官印的特点?
答:西汉官印多数是铸造,将军印多出于凿。形制一般2.5厘米见方,多雕蛇钮,半通印雕鱼钮,后来多制龟钮、瓦钮。
8、简答:西汉私印的特点?
答:西汉私印多白文,多数为凿成,大小约1厘米见方,或略大,印文多加边界。中期铸印渐多,大到2到3厘米,印文渐不用界格,形式渐变。除铜质外有玉质、银质。印钮有鼻钮、坛钮、桥钮、龟钮。
10、简答:新莽官印的特点?
答:王莽时印制尺度复古,因而官印略小于西汉,多数为2.3厘米见方,印文多数为五字或六字。钮制有龟钮、瓦钮,雕作更加精美。
新莽私印与官印大小一样,比西汉私印要大,用五个字,姓名之后加“之印信”、“之信印”。
11、简答:东汉官印的特点?
答:东汉官印在文字上放宽了严谨性,但颇有写意性。凿印渐多,质地有金、银、铜、玉;钮有瓦钮、龟钮,半通印都是鼻钮、瓦钮。
12、简答:东汉私印的特点?
答:东汉私印形式多样,有方、长方、柿蒂形;有白文、朱文、朱白相间;有姓名外加“四灵”装饰的,有姓名下加吉语、籍贯、表字。钮有鼻钮、坛钮、龟钮、虎钮。还有两面印、套印。质地有金银铜玉牙琥珀玛瑙。
13、简答:曹魏印的特点?
答:曹魏官印继承东汉印制,文字颇有意趣。钮有龟钮、驼钮、鼻钮。
曹魏私颇有自己特色,显示书法意味,有的书体近似《三体石经》中的篆书,有的来自《天发神谶碑》。有套印和六面印。钮有龟、瓦钮,开始有辟邪钮。
第三章古代玺印的用途
第四章玺印从实用转向欣赏
1、简答:唐宋元阶段的篆刻为明代的篆刻艺术的兴盛做了哪些准备?
答:①由于书画的收藏与鉴赏,导致了印章由实用向欣赏的转化。一些收藏家和鉴赏家都要在书画上盖上自己的印章。
②印谱的编辑问世,引出了欣赏的兴趣。篆刻艺术来源于古印,而古印的广泛流传,得力于印谱。
③书法理论启导了印论的发展。
④篆书书法对篆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简答:汉代印章与明代篆刻这两座高峰,有什么区别?
答: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汉代的印章主要是实用的目的,明代的印章主要是为了欣赏的。前者是工人制作的,后者是文人刻制的。这种性质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渐变。
第五章篆刻艺术的发轫
7、简答:篆刻艺术的发轫?
答:在元代,吾丘衍在印学基础上提出了开宗明义的纲领,赵孟頫进一步在理论上高举汉魏典型质朴的旗帜,并把圆朱文印定型,而王冕却为文人篆刻开拓了以石材为表现形式,并在创作上为继承汉印优秀传统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第六章明代篆刻艺术在文人中的普及与发展
1、简答:谈谈明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三个时期?
答:明代篆刻艺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兴起时期,二是开拓时期,三是创新时期。
文人篆刻的兴起时期:以文彭为代表的篆刻家,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树坛立帜为起点标志,从1522到1572年为第一时期。
文人篆刻的开拓时期:以《集古印谱》的问世为标志,从1572年到1597年。
文人篆刻的创新时期:以朱简的《印品》为标志,直到明灭亡。
2、简答:明代篆刻艺术兴起的必要条件?
答:①篆刻的物质基础:大量的易于受刀的石材的供应;
②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印学的知识,而且自己能篆刻,对印章有一下的审美能力,并有志于篆刻艺术的人,才能坚持篆刻创作。
23、简答:明代篆刻创作跟不上理论要求的原因?
答:明代的篆刻理论是先进的,如果拿篆刻的创作与之比较,却显得后者是相形见绌,跟不上理论的要求。其原因:①理论对创作指导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慢慢地渗透的,因而有些人误认为这仅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形成了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倾向;
②搞理论工作是艰苦的,没有像刻印那么便当轻松,因而放弃了搞理论;③搞理论工作,更需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
25、简答:我国印章发展的两条流向?
答:自战国时代的古玺到秦、汉、六朝印章,官印与私印基本没有多大区别,简单地可分为两大类:①古玺类。②汉印类。到了六朝以后,南齐的官印如“永兴郡印”,以及唐代官印开始放大。自此,官印与私印就分成两条流向:①官印沿着放大的趋向发展,一直到现在成为圆形简化汉字印,原有的艺术性消失,这是一条实用的流向。②元、明文人篆刻兴起,它继承了古玺、汉印的传统,加以发展,成为一条篆刻艺术的倾向。这两条流向也是泾渭分明的。
27、简答:明代篆刻艺术的特点?
答:①明代在整个印学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它继承了汉印的艺术成分,开拓了文人篆刻艺术;它确立了篆刻艺术是古文字在石质上表现的形式,并加以普及,开创了篆刻流派。明代的篆刻家可以说是我国文人篆刻的拓荒者,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