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镇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学习

【机构】滨州医学院

【联系方式】362998563@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121280.html,

【摘要】目的研究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方法醋酸扭体法。致痛物质钾离子、氢离子、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作用于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醋酸溶液注入小鼠腹腔可刺激腹膜引起持久性疼痛,而产生“扭体”反应。结果哌替啶组与非哌替啶组发生扭体具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哌替啶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关键词】

哌替啶镇痛扭体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pethidine. Method of torsion body method. Algogenic potassium ion, hydrogen ions, histamine, serotonin, bradykinin and prostaglandin 5- on nociceptive nerve endings causing pain, acetic acid solut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mouse abdominal cavity can stimulate peritoneal induces persistent pain, and a " writhing reaction". The results of pethidine group and pethidine group of torsion body has obvious difference ( P <0.05 ). Conclusion the pethidine has good analgesic effect. 【Key word】

Pethidine analgesia writhing reaction

【序言】杜冷丁学名哌替啶,又称作唛啶、德美罗、地美露,又称盐酸哌替啶。其盐酸盐为白色、无嗅、结晶状的粉末,能溶于水,一般制成针剂的形式。作为人工合成的麻醉药物,杜冷丁普遍地使用于临床,它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痛、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8,作用时间维持2—4小时左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平滑肌亦有一定影响。毒副作用也相应较小,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均较轻微,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过量使用等问题。其主要用途有镇痛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但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因仍有成瘾性。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及

其强度。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小白鼠24只,雌雄不限,生理状况良好,体重在35--55g范围之间,小鼠由滨州医学院动物培育中心提供,小鼠为杂交品种;2mg/ml盐酸哌替啶溶液,由滨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提供;生理盐水、天平、小鼠笼、注射器均由滨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提供。

1.2 实验方法

(1)取小鼠24只小鼠,雌雄不限,生理状况良好,体重在35--55g范围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将该24只小鼠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小鼠12只。

(2)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2%的哌替啶溶液0.1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3)给药后30min,给各组小鼠每只均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0.4ml,观察10min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腹部内凹、后知伸张、臀部高起、躯体扭曲)的小鼠数量。

2.实验结果

2.1 结果统计表

表1-1 哌替啶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组别鼠数扭体鼠数无扭体鼠数扭体百分率

哌替啶12 0 12 0%

生理盐水12 9 3 75%

注:哌替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x2=14.2 P<0.05

2.2 计算哌替啶镇痛百分比(P)

P= 给药组无扭体反应小鼠数-NS组无扭体反应的小鼠数× 100%

NS组扭体反应小鼠数

= 100%

如表1-1所示,注射哌替啶组的12只小白鼠均未发生扭体反应;注射生理盐水组的12只小白鼠中9只出现了扭体反应现象,另外3只没有出现扭体反应的现象。通过利用统计学中的卡方检验最终得P<0.05,哌替啶组与注射生理盐水组出现扭体现象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实验分析

哌替啶是在临床常用的药物,其主要用途有镇痛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据相关资料显示盐酸哌替啶溶液在癌症的晚期止痛利用率可达50%以上.但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且有成瘾性。新生儿对哌替啶抑制呼吸作用极为敏感,故产妇于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哌替啶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手术前紧张、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

据相关资料显示盐酸哌替啶溶液在癌症的晚期止痛利用率可达50%以上,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哌替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如可致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悸及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晕厥等;久用也可成瘾;剂量过大可明显抑制呼吸;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等不良现象。其止痛效果仅为吗啡的十分之一,而毒副作用极大。因此,在临床限制了它的使用程度。

本实验中注射哌替啶组的12只小白鼠均未出现扭体现象,扭体百分率为0﹪;注射生理盐水组的12只小白鼠中9只出现扭体现象,3只未出现扭体现象,扭体率为75%;通过计算的哌替啶的镇痛百分比为100%。

总上所述,结合本实验的实验结果中注射哌替啶组的小白鼠和注射生理盐水组小白鼠的扭体数目来看,哌替啶对醋酸引起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海波,卢秀华门诊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 中国医疗前沿2009.15(5) 16 18.

[2] 何娟,杨婉花本院非麻醉科2008—2010年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应用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10(7) 43 46

[3] 李春锦全麻期间常用镇痛药的效果比较及对苏醒的影响网络出版年期2010.11

[4] 王天元,刘晶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2007.9(5)17 19

致谢

首先,对本次实验提供大力支持的滨州医学院动物培育中心、滨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对本次实验提供指导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甩尾法实验模型的制作。2、观察盐酸哌替啶和安乃近的镇痛作用。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3只小鼠 2、器材与药品:水浴锅(55℃)、天平、鼠笼、小鼠固定器、注射器(1ml)3支、注射针头、秒表、0.4%盐酸哌替啶溶液、3%安乃近溶液、生理盐水、0.5%苦味酸溶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筛选实验动物将小鼠装入小鼠固定器,暴露鼠尾,将鼠尾浸水浴锅1/3处,观察小鼠甩尾动作,记录出现甩尾动作的时间作为小鼠的疼痛阈值。选出3只小鼠在6s内出现甩尾动作的小鼠供实验用。 2、动物分组及给药将选出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及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称重编号。将小鼠装入鼠笼,暴露并抓住鼠尾,测量小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给药实验组1小鼠称重:28g,腹腔注射盐酸哌替啶0.28ml,实验组2小鼠称重30g,腹腔注射安乃近溶液0.3ml,对照组小鼠称重22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2ml。并于注射后5、15、30min分别再次测定小鼠痛阈值。 3、记录、整理实验数据

痛阈改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用药前痛阈值用药后痛阈值-×100% 四、实验结果 盐酸哌替啶、安乃近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给药前痛阈值 (s ) 5min 给药后痛阈值15min 30min 实验组1 4″ 6″42 2″82 19″29 实验组2 4″ 4″70 3″6 4″4 对照组 2″ 2″79 2″79 3″ 29 五、讨论与分析 镇痛药的原理:各种伤害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达到大脑皮层感觉区而引起疼痛,中枢性镇痛药如吗啡等

和外周性镇痛药如水杨酸等,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和减少痛觉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1、盐酸哌替啶的作用机制: 盐酸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的人工合成,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作用和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到1/8。 其作用机理为:盐酸哌替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抑制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细胞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阻断神经冲动传递。 2、安乃近的作用机制:安乃近是一种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PG的合成,使局部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引起的痛觉敏感性降低。 3、数据分析: ①实验组1注射盐酸哌替啶后给药后的痛阈值呈“V”字形变化。但平均痛阈值增大,异常数据:15min后小鼠的痛阈值下降,推测可能是时间测量有误差。 ②实验组2注射安乃近后小鼠平均痛阈值改变不大,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小鼠挣扎过度出现脱针现象,推测药物未注入小鼠体内。 ③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小鼠平均痛阈值无明显变化。 六、总结:参考其他组实验数据比较后得出:哌替啶、安乃近均有

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学习 【机构】滨州医学院 【联系方式】 【摘要】目地研究哌替啶地镇痛作用.方法醋酸扭体法.致痛物质钾离子、氢离子、组胺、羟色胺、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作用于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醋酸溶液注入小鼠腹腔可刺激腹膜引起持久性疼痛,而产生“扭体”反应.结果哌替啶组与非哌替啶组发生扭体具有明显地差别(<).结论哌替啶具有较好地镇痛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关键词】 哌替啶镇痛扭体反应 【】 . . , , , , , ,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序言】杜冷丁学名哌替啶,又称作唛啶、德美罗、地美露,又称盐酸哌替啶.其盐酸盐为白色、无嗅、结晶状地粉末,能溶于水,一般制成针剂地形式.作为人工合成地麻醉药物,杜冷丁普遍地使用于临床,它对人体地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痛、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地,作用时间维持—小时左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平滑肌亦有一定影响.毒副作用也相应较小,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均较轻微,对呼吸系统地抑制作用较弱,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过量使用等问题.其主要用途有镇痛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但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因仍有成瘾性.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哌替啶地镇痛作用及其强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材料与方法 一般材料 小白鼠只,雌雄不限,生理状况良好,体重在范围之间,小鼠由滨州医学院动物培育中心提供,小鼠为杂交品种;盐酸哌替啶溶液,由滨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提供;生理盐水、天平、小鼠笼、注射器均由滨州医学院机能实验室提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实验方法 取小鼠只小鼠,雌雄不限,生理状况良好,体重在范围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将该只小鼠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小鼠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地哌替啶溶液;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给药后,给各组小鼠每只均腹腔注射%地醋酸溶液,观察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腹部内凹、后知伸张、臀部高起、躯体扭曲)地小鼠数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实验结果 结果统计表 表哌替啶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地抑制作用 组别鼠数扭体鼠数无扭体鼠数扭体百分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哌替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生理盐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注:哌替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2)

实验一 药物的镇痛作用 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常用的疼痛实验模型的制作。 2. 观察哌替啶、罗通定的镇痛作用。 实验原理 疼痛是临床的常见症状,疼痛除了由于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外,往往还表现出自主神经反应、躯体防御反应和心理情感及行为反应等。痛觉不仅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痛觉也不同。痛觉的观察指标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常用一种衡量痛觉敏感性的指标即痛觉阈值(简称痛阈值)客观地对痛觉做出描述。 解热镇痛药、镇痛药及麻醉药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可通过提高痛觉阈值达到镇痛的目的。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健康小鼠(18~22 g )54只。 2.器材与药品 天平、鼠笼、注射器(1ml )2支、注射针头、秒表;2mg/ml 盐酸哌替啶溶液、2mg/ml 罗通定溶液、6mg/ml 醋酸溶液或1%酒石酸锑钾溶液、生理盐水、30mg/ml 苦味酸溶液。 实验方法 1. 取体重相近的小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A 、实验组B 和对照组(每组18只),称重,并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情况。 2. 实验组A 小鼠腹腔注射2mg/ml 盐酸哌替啶溶液(0.1ml/10g)实验组B 小鼠腹腔注射2mg/ml 罗通定溶液(0.1ml/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3. 给药后20min ,各鼠腹腔注射30mg/ml 醋酸溶液0.1ml/10g (或1%酒石酸锑钾溶液0.1ml/10g ),观察15min 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腹部收缩内凹、躯干后肢伸张、臀部高起)的动物数。 4. 结果计算 收集整个实验室结果,将各组发生扭体反应和未发生扭体反应的小鼠记入下表,并计算药物镇痛百分率。 药物镇痛百分率=%100- 对照组扭体反应动物数 数对照组无扭体反应动物数实验组无扭体反应动物 表13-5 盐酸哌替啶、罗通定对小鼠化学刺激致扭体反应的影响 动物数 扭体反应数 无扭体反应数 镇痛百分率 实验组A 实验组B 对照组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耳廓肿胀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点地梅中剂量及低剂量的镇痛作用和点地梅低剂量对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外,各剂量的点地梅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点地梅中剂量及高剂量对小鼠耳肿胀和点地梅高剂量对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可见,点地梅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并呈量效关系。结论点地梅具有抗炎镇痛活性。 标签:点地梅;抗炎;镇痛 点地梅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的全株,系多年生草本[1]。又名喉咙草、佛顶珠、铜钱草,产于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省区,沿长江流域各省区均有分布[2-4]。点地梅全草入药,性苦、寒,具清热、解毒、消肿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扁桃腺炎[5]、咽喉炎[6-7]、口腔炎等炎症疾病,故有喉咙草之称[8-9]。也有作治跌打损伤药的记载[10]。本研究通过实验初步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点地梅植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饲养条件 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2g,雌性;SD大鼠, 体重120~150g,雄性[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YXK (渝)2012-0001];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观察室,室内光照为自然昼夜交替,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通风良好,环境相对安静。饲料为实验鼠配合饲料(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CXK(渝)2012-0002),将饲料放置于鼠笼饲料槽内,自由摄食及饮水。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 点地梅药材购于安国中药材市场;阿司匹林肠溶片(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13023716);二甲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FA2104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RB-200智能热板仪(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耳肿打耳器(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V-200型足趾容积测量仪(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1.3 样品制备[11] 点地梅购于安国中药材市场,经鉴定为报春花科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Lour.)Merr.的全株。取点地梅药材,用蒸馏水煎煮二次,煎煮液浓缩至每1

疼痛的机理及镇痛机制概述

疼痛的机理及镇痛机制概述 胡琳琳学号:20010841动生技01-4班linlinshanshan2@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121280.html, 摘要:痛觉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和体验,常伴有不愉快情绪和防卫反应,这对保护机体很重要。目前,临床上一直采用药物止痛或神经外科手术止痛,如椎管内注药.交感神经节阻断.椎旁神经根注药.神经干阻滞.PCA技术.胶原酶注射.激光.射频技术等。另外,我国传统的针刺镇痛也有良好效果。它们的作用机理都是阻断.破坏或压抑有关痛觉冲动的发生.传导或是中枢的感觉整合机能。 关键词:疼痛.针刺镇痛和阿片镇痛的机理.神经 痛(Pain)包含两种成份:痛觉和痛反应。每一个“觉得痛”的人,都能根据他过去的经验诉说痛的存在以及痛的性质、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但很难确切地加以描述。痛反应是指致痛刺激引起的躯体和内脏活动变化以及逃避、反抗等一系列的行为表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痛是一种保护性、防御性的机能,它警告机体正在遭受某种伤害性刺激,并促使机体摆脱这种刺激的继续伤害。 致痛刺激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都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破环,结果便释放出某些致痛物质,如钾离子、氢离子、血浆激肽等,进而作用分布在损伤区的感受器。作为一个已被广泛接受的概念,痛感受器乃是遍布全身各处的某些游离神经末梢。当然,决非所有的游离神经末梢都是痛感受器。痛感受器可将不同能量形式(例如机械、化学、温度)的致痛刺激转换为具有一定编码型式的神经冲动,后者沿属于Aδ(Ⅲ类)和C(Ⅳ类)的神经纤维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其中Aδ纤维的传导速度较快,C纤维的传导速度较慢。当痛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可出现性质不同的两种痛觉:先出现一种尖锐的、定位比较清楚的刺痛,又称快痛,刺激作用后立即发生,停止刺激后很快消失;接着是一种定位不甚清楚的灼痛,又称慢痛,通常是在施加刺激后0.5~1秒才感觉到,停止刺激后还能持续数秒钟,并伴有情绪及心血管和呼吸活动的变化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反应。还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痛信息是由两类纤维传导的,快痛由Aδ纤维传导,而慢痛由C纤维传导。 根据现代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看法,外周Aδ和C纤维进入脊髓后,主要和后角深层的细胞发生突触联系;这些后角细胞的轴突越过中线,交叉到对侧,经脊髓的前外侧索上升入脑。前外侧索的成份是很复杂的,包括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顶盖束等;脊髓丘脑束又有新脊丘束和旧脊丘束之分。由新脊丘束传递的信息直达丘脑特异性感觉核,进而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的特定部位,因此便具有明确的定位和可精确分辨的性质,这和快痛的特点颇为吻合。由旧脊丘束、脊网束等传递的信息,经由多突触联结,主要和内侧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相联系,参与形成脑的高级部位的背景活动及感觉的情感动机成份,似可解释慢痛所伴随的强烈的情绪色彩。总之,痛信息经由多条通路由脊髓上升入脑,由于这些不同通路的共同活动和脑的各级水平的分析处理,最后产生疼痛。 经研究发现,脑内一些结构的兴奋活动可以阻遏痛觉的整合。兴奋外周的传人粗纤维,刺激尾核头端.下丘脑外侧以及中脑中央被盖区等处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镇痛效果。此外,近年来研究工作者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神经元的末梢可以释放吗啡样物质。而且大脑的许多部位的神经元胞体上具有吗啡受体。吗啡样物质作用于相应受体亦会产生镇痛效果。下面就两种最普遍的镇痛方法即针刺镇痛(Anaesthesia)和阿片镇痛作简要的介绍。 针刺镇痛是在针刺刺激作用下,在机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极水平,涉及神经,体液许多因素,包括致痛和抗痛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复杂的动态过程。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粗神经纤维的兴奋可导致对细纤维活动的抑制。针刺信号是由较粗的(Ⅱ、Ⅲ类)纤维传导,而痛信号则是由较细的(Ⅲ、Ⅳ类)纤维传导,而且它们经由共同的传导通路、抵达共同的中枢驿站,则可把针刺镇痛效应看作是粗细两类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互相作用的必然结果。另外,针刺还能激活脑内痛觉调制系统.经由脊髓腹外侧索上升入脑的针刺信号,激活了脑的各级水平的许多结构,这些结构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其中包括构成了脑内镇痛系统。脑内镇痛系统发放下行性冲动,最后汇集于中缝大核这一共同的、也许是最后的驿站,然后又通过背胺神经元施加影响。在针刺条件下,很可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121280.html, 点地梅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向彬等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03期 [摘要]目的研究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耳廓肿胀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点地梅中剂量及低剂量的镇痛作用和点地梅低剂量对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外,各剂量的点地梅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 [关键词] 点地梅;抗炎;镇痛 [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31-03 点地梅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 [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的全株,系多年生草本[1]。又名喉咙草、佛顶珠、铜钱草,产于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省区,沿长江流域各省 区均有分布[2-4]。点地梅全草入药,性苦、寒,具清热、解毒、消肿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扁桃腺炎[5]、咽喉炎[6-7]、口腔炎等炎症疾病,故有喉咙草之称[8-9]。也有作治跌打损伤药的记 载[10]。本研究通过实验初步考察点地梅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点地梅植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饲养条件 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2g,雌性;SD大鼠, 体重120~150g,雄性[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YXK(渝)2012-0001];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观察室,室内光照为自然昼夜交替,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通风良好,环境相对安静。饲料为实验鼠配合饲料(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SCXK(渝)2012-0002),将饲料放置于鼠笼饲料槽内,自由摄食及饮水。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 点地梅药材购于安国中药材市场;阿司匹林肠溶片(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H13023716);二甲苯AR(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FA2104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RB-200智能热板仪(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耳肿打耳器(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V-200型足趾容积测量仪(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1.3 样品制备[11]

药理学6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目的】 1.熟悉镇痛药的筛选方法。 2.观察中枢性镇痛药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原理】 1.致痛模型:热刺激、机械刺激和电刺激致痛模型均适用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而扭体法属于化学刺激致痛模型,适用于筛选解热镇痛抗炎药。 本次试验用热板法进行热刺激致痛试验,考察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将小鼠置于55±0.5 ℃的金属热板上,其“舔后足”现象可作为疼痛反应的指标。通过考察疼痛反应出现时间(痛阈),可反映镇痛药的疗效。 2. 哌替啶的镇痛机理:作用机制同吗啡,通过激动丘脑内侧、第三脑室、中脑 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增强体内的抗痛系统的抗痛作用。【材料】 1.器材:电热板、注射器、电子秤; 2.药品:0.1%哌替啶溶液、生理盐水、苦味酸; 3.动物:小鼠12只,20 g左右,雌性。 【试验步骤】 1.小鼠标记,称重; 2.筛选并测定给药前痛觉反应时间(T前):将小鼠置于温度为55±0.5 ℃的金属 板上,测定其痛觉反应(“舔后足”)现象出现的时间。筛选出痛觉反应时间 。 在10-30 s内的合格小鼠,此时间也为T 前 3.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哌替啶组和生理盐水组。若筛选出的小鼠数量 为奇数,则平均分;若为偶数,则哌替啶组多一只。 4.给药:两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哌替啶和生理盐水,给药体积为0.2 ml/10 g。 记录给药时间。 5.测定给药后痛觉反应时间(T后):给药30 min后,用热板法测定其痛觉反应 (“舔后足”)现象出现的时间。 6.计算痛阈提高率。痛阈提高率(%)=(T后- T前)/ T前×100%。

7.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平均值,标准偏差,Student T-Test得到P值。 【结果】 表1哌替啶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 表2 哌替啶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mean±SD,n=6) 组别痛阈提高率(%)P值 哌替啶 生理盐水 【注意】 1.试验选用小鼠均为雌性,因为雄性小鼠阴囊下垂,阴囊皮肤可接触热板,并对疼痛较为敏感,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2. 腹腔注射注意正确的操作,防止将将药物注入皮下。 3. 测定疼痛反应出现时间时,若小鼠置于热板上60 s内仍未出现疼痛反应,则

实验四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实验四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一、热板法 【目的】观察吗啡的镇痛作用 【材料】 动物:昆明鼠,♀ 仪器:恒温水浴1台,大烧杯1只,温度计1支,秒表1只,1ml注射器2支, 药物:0.1%盐酸吗啡,生理盐水 【方法】 取雌性小白鼠数只,测定每只鼠痛反应时间,挑选合格者2只供实验用。将恒温水浴加热并调节到55℃,其内放入大烧杯并固定之(或用热板),预热3分钟后将小白鼠投入烧杯底,立即记录投入时间。小鼠足部受热刺激产生痛反应,以小鼠舐后爪为痛反应指标,用秒表测定其痛反应时间。自小鼠投入烧杯底至舐后爪时间即为痛反应时间(痛阈),以秒计算。一旦出现舐后爪立即取出小鼠,以免烫伤。5分钟后再测一次,如两次痛反应时间均在10~30秒内者为合格鼠,取两次痛反应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正常痛阈。不合格的鼠弃去不用。 取合格鼠2只,称重标记,甲、乙两鼠分别腹腔注射0.1%盐酸吗啡0.1mg/10g及生理盐水0.1mg/10g。注射后15、30分钟各测一次痛反应时间,如60秒内无痛反应则取出,以60秒计算,算出两次痛反应时间的平均值。痛阈明显延长或痛阈提高百分率明显为药物镇痛作用的指征。 【结果】 鼠号体重药物正常痛阈给药后痛阈 1次2次均值15分30分均值% 甲0.1%盐酸吗啡 0.1mg/10g 乙生理盐水 0.1mg/10g 给药后痛阈均值-给药后痛阈均值 痛阈提高百分率=×100% 给药前痛阈均值 如上式中的分子为负数,则以零计算 【注意事项】 1、雄性小鼠阴囊易接触烧杯底或热板,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计算正常痛阈和给药后痛阈拟统计全实验室结果。 3、室温以15~20℃为宜。 二、化学刺激法(扭体法) 【目的】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材料】 动物:昆明鼠(28~32g),雌雄兼用

XX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XX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XX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炎症 模型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实验考察药物对化学致痛的 影响。结果:XX4.68g/kg剂量组给药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的抑制二甲苯 造成的炎症反应,同时能明显的减轻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P﹤0.05);结论:XX 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关键词】抗炎镇痛作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 1 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ICR清洁级小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07-0005。 1.2药物和试剂 XX浸膏,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11204;阿司匹林(南京制药厂,批号100418);二甲苯(上海久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70601);地塞米松(郑州卓峰制药厂,批号9051841)。 2 方法 2.1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肿胀炎症模型[1~4] 取体重18~22g雄性 ICR小鼠,将二甲苯0.02ml均匀涂于小鼠右耳,左耳作 为对照,致炎1h后量取耳朵厚度,然后处死并剪下小鼠左右耳,用9mm打孔器 分别在两耳同一部位打下圆形耳片,称重并记录结果,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2醋酸扭体法考察药物对化学致痛的影响[4~7] 取体重18~22g雄性ICR小鼠,腹腔注射0.6%的醋酸,由于刺激腹膜引起扭 体反应,表现为腹部收缩内陷、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及蠕行等,观察并记录 15min内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 2.3统计学方法 对所获得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在Excel 2007统计软件上进 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XX对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肿胀炎症的影响 取体重18-22g ICR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XX 0.52,1.56,4.68g/kg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给药,其他组灌胃给药,连续7天,于最后一次给药1h后,按照2.1的方法造模,量取耳朵厚度并打下耳片称重,结果可见XX5.85g/k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的抑制二甲苯造成的炎症 反应(P﹤0.05,表1)。 表1 药物对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肿胀炎症的影响(x-±S,n=10) 注:*P<0.05 vs 对照组 3.2XX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的影响 取体重18-22g ICR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组、 XX0.52,1.56,4.68g/kg剂量组,各组灌胃给药,连续7天,于最后一次给药1h 后,腹腔注射0.6%醋酸,观察小鼠扭体次数。结果可见XX4.68g/kg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的减轻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P﹤0.05,表2)。 表2 药物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x-±S,n=10)

药物的镇痛作用

药物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目的】了解用热板法和腹腔注射刺激性药物法筛选镇痛药的方法 【原理】各种伤害如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疼痛。中枢性镇痛药和外周性镇痛药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或者减少痛觉的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 腹腔注射醋酸后刺激腹膜引起深部的、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刺激,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展,臀部高起。 了解用,引起扭体反应来筛选药物的方法 【原理】腹腔注射醋酸后刺激腹膜引起深部的、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刺激,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展,臀部高起。 【材料】 1. 动物小鼠,雌性,体重18-22g 2. 药品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每ml含氨基比林50mg,安替比林2mg,巴比妥9mg),使用时稀释5倍后使用;生理盐水、0.6%醋酸 【方法】 1.将动物编号空白组10只,给药组10只 2.动物选择将热板调节到55度,置小鼠于热板上,测定小鼠的正 常痛反应时间,共测两次,每次间隔5min,以平均不超过30s为合格,共选出3只小鼠。 3.给药空白对照组每只小鼠按照体重腹腔注射0.1ml/10g生理盐 水,给药组每只小鼠按照体重给予0.1ml/10g复方氨林巴比妥稀释液 4.痛反应时间测定将热板调节到55度,30分钟后将各小鼠置于 热板上,测定痛反应的时间1次,如小鼠在热板上60秒无痛反应,按60s 计算。计算两组痛反应提高值,并比较空白对照组与给药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止痛机制

查新报告 检索项目名称中文:止痛机制查新英文: 一、检索目的:通过阅读文献,总结止痛中药有哪些止痛的机制 二、检索要求: 三、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检索范围:中外数据库 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 检索关键词: 中文:1、,2、,3、 英文:1、,2、,3、 检索模式: 中文:1and3,2and3,1and2and3 英文:1and3,2and3,1and2and3 四、检索结果摘要: 根据镇痛中药的分类,可将止痛的机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抑制下丘脑神经元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2、抑制炎症病灶前列腺素合成;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4、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周围; 5、抗炎镇痛和激素样作用,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素排出。 五、检索结果:【1-4】 1、解热镇痛药 前列腺素E(PGE,PGE2)是极强的致热物质,人体发热是由于致热原激活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前列腺素使温感受神经元的敏感性降低,而冷感受神经元的敏感性增高,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发热。解热药能抑制下丘脑神经元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使体温恢复正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中药有70多种,以伞形科、毛茛科、唇形科和豆科为主,例如薄荷、升麻、防风、荆芥、牡丹皮、苦豆子、沙苑子、赤芍等,其它科属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中药有青蒿、生姜、芦根、枳实等。 2、消炎止痛药 局部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可以引起缓激肽、5-羟色胺、组胺等致痛产生和释放,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前列腺素PGE2、PGI2等,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局部组织产生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同时还可以增加致敏物质的致痛作用。抗炎镇痛药由于抑制了炎症病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使炎症减轻,消除。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中药有100多种,以防己科、毛茛科、马兜铃科、豆科、菊科、木犀科为主、例如:汉防己、北豆根、黄连升麻、马兜铃、寻骨风、槐花、海桐皮、豨莶草、小蓟、女贞子、秦皮等,其它科属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中药有五加皮大黄、苦参、丁公藤、天麻等。

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药店店员经典培训教材: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用途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包括:一、麻醉性镇痛药;二、解热镇痛药;三、抗神经痛药;四、抗偏头痛药;五、解痉止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是最常见的镇痛药,临床主要有吗啡和芬太尼等,通过对中枢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如喷他佐辛等; 三、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络酮等。 用途 一、急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患者,主张使用速效和短效药物,如即释吗啡、芬太尼针、杜冷丁针等。需持续镇痛的患者可通过持续给药方法达到长时间镇痛。 二、慢性疼痛。如骨关节痛、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血管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等。对慢性疼痛患者,主要使用控释药物,如控缓释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以达到最小的药物浓度峰谷比。 三、癌痛。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一、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苯胺类(如醋氨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二、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用途 一、解热镇痛。可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肌肉痛和痛经。 二、血栓形成。 三、胆道蛔虫症。 抗神经痛药 抗神经痛药大部分都是经过临床试用发现可能有效,再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探讨其机制,推动新药研究发展的一类药物。主要包括: 一、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 二、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 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 四、其他药物,如神经妥乐平。 用途 一、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第一代抗抑郁剂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慢性腰背痛、慢性紧张性头痛、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多发神经炎性疼痛等神经痛具有镇痛作用。 二、局部麻醉药。可缓解中枢和外周神经痛。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FDA批准了利多卡因贴片局部贴敷治冶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和其他神经痛。

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镇哌替啶镇痛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学习 【机构】滨州医学院 【联系方式】362998563@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121280.html, 【摘要】目的研究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方法醋酸扭体法。致痛物质钾离子、氢离子、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作用于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醋酸溶液注入小鼠腹腔可刺激腹膜引起持久性疼痛,而产生“扭体”反应。结果哌替啶组与非哌替啶组发生扭体具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哌替啶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关键词】 哌替啶镇痛扭体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pethidine. Method of torsion body method. Algogenic potassium ion, hydrogen ions, histamine, serotonin, bradykinin and prostaglandin 5- on nociceptive nerve endings causing pain, acetic acid solut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mouse abdominal cavity can stimulate peritoneal induces persistent pain, and a " writhing reaction". The results of pethidine group and pethidine group of torsion body has obvious difference ( P <0.05 ). Conclusion the pethidine has good analgesic effect. 【Key word】 Pethidine analgesia writhing reaction 【序言】杜冷丁学名哌替啶,又称作唛啶、德美罗、地美露,又称盐酸哌替啶。其盐酸盐为白色、无嗅、结晶状的粉末,能溶于水,一般制成针剂的形式。作为人工合成的麻醉药物,杜冷丁普遍地使用于临床,它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痛、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8,作用时间维持2—4小时左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平滑肌亦有一定影响。毒副作用也相应较小,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均较轻微,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过量使用等问题。其主要用途有镇痛哌替啶对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内脏绞痛、晚期癌痛都有止痛效果。但对慢性钝痛则不宜使用,因仍有成瘾性。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及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哪些? 鸦片类镇痛药是古老的止痛药,也是至今最有效的癌症止痛药。在目前所有的止痛方法中,鸦片类镇痛药是癌症止痛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对于癌症病人的中、重度疼痛,鸦片类药物是必不可少的。鸦片类药物的止痛作用超过其他任何非鸦片类止痛药。与非鸦片类止痛药相比较,鸦片类止痛药几乎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这些药物本身对胃、肠、肝、肾等重要脏器没有毒性作用。当病人的疼痛因为疾病的发展而加重时,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提高止痛效果,而其他止痛药有最高剂量的限制。不推荐使用有争议的鸦片类药物,这些药物包括杜冷丁,鸦片受体激动剂喷他佐辛、布托诺菲、纳布芬。杜冷丁的镇痛作用维持时间很短,而且在反复应用的情况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鸦片受体激动剂的止痛作用非常有限,并且可能产生不愉快的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幻觉等。 1、吗啡这是鸦片类止痛药的典型代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强力止痛药,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这种药物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对所有的疼痛都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性锐痛和内脏疼痛效果好。此药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改善病人的紧张情绪。同时,这种药物可抑制咳嗽中枢,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长期应用可产生依懒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成瘾性。 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呼吸抑制,此药物可抑制呼吸中枢,因此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的患者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对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可导致便秘和排尿困难。吗啡可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扩张脑血管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因此,患者存在脑转移、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使用时应该注意。 这种药物经口服、皮下注射或者肌内注射都可很好地吸收,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过肾脏排出,可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影响,也可少量经过乳汁排泄。但是,这种药物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半衰期短,因此止痛作用维持时间短,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缓释剂型,使作用的维持时间延长。 注意事项:该药可产生恶心、呕吐,在持续用药后会逐渐缓解,并且可使用止吐药物来控制。发生便秘时可用泻药。呼吸抑制、胃肠道排空延迟、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肺心病患者禁用。妊娠、哺乳期患者、儿童禁用。存在脑外伤、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在应用时应该慎重。 2、杜冷丁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止痛药,作用强度是吗啡的1/10,除了止痛作用以外,这种药物还有镇静、镇咳作用,有轻微的呼吸抑制作用。其反复应用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如震颤、精神错乱、癫痫发作。不良反应与吗啡基本相同,可有头痛、头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过量时会出现幻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注意不能与氯丙嗪合用。成瘾性比吗啡轻。 这种药物口服吸收不良,因此很少采用口服给药。皮下注射具有刺激性。因此,多数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在癌症的止痛中,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因为癌症病人多数需要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哪些 鸦片类镇痛药是古老的止痛药,也是至今最有效的癌症止痛药。在目前所有的止痛方法中,鸦片类镇痛药是癌症止痛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对于癌症病人的中、重度疼痛,鸦片类药物是必不可少的。鸦片类药物的止痛作用超过其他任何非鸦片类止痛药。与非鸦片类止痛药相比较,鸦片类止痛药几乎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这些药物本身对胃、肠、肝、肾等重要脏器没有毒性作用。当病人的疼痛因为疾病的发展而加重时,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提高止痛效果,而其他止痛药有最高剂量的限制。不推荐使用有争议的鸦片类药物,这些药物包括杜冷丁,鸦片受体激动剂喷他佐辛、布托诺菲、纳布芬。杜冷丁的镇痛作用维持时间很短,而且在反复应用的情况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鸦片受体激动剂的止痛作用非常有限,并且可能产生不愉快的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幻觉等。 1、吗啡这是鸦片类止痛药的典型代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强力止痛药,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这种药物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对所有的疼痛都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性锐痛和内脏疼痛效果好。此药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改善病人的紧张情绪。同时,这种药物可抑制咳嗽中枢,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长期应用可产生依懒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成瘾性。 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呼吸抑制,此药物可抑制呼吸中枢,因此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的患者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对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可导致便秘和排尿困难。吗啡可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扩张脑血管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因此,患者存在脑转移、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使用时应该注意。

这种药物经口服、皮下注射或者肌内注射都可很好地吸收,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过肾脏排出,可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影响,也可少量经过乳汁排泄。但是,这种药物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半衰期短,因此止痛作用维持时间短,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缓释剂型,使作用的维持时间延长。 注意事项:该药可产生恶心、呕吐,在持续用药后会逐渐缓解,并且可使用止吐药物来控制。发生便秘时可用泻药。呼吸抑制、胃肠道排空延迟、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肺心病患者禁用。妊娠、哺乳期患者、儿童禁用。存在脑外伤、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在应用时应该慎重。 2、杜冷丁这是大家最熟悉的止痛药,作用强度是吗啡的1/10,除了止痛作用以外,这种药物还有镇静、镇咳作用,有轻微的呼吸抑制作用。其反复应用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如震颤、精神错乱、癫痫发作。不良反应与吗啡基本相同,可有头痛、头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过量时会出现幻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注意不能与氯丙嗪合用。成瘾性比吗啡轻。 这种药物口服吸收不良,因此很少采用口服给药。皮下注射具有刺激性。因此,多数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在癌症的止痛中,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因为癌症病人多数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给药,这种方法给药非常不方便,而且长时间反复肌内注射可引起注射部位的红肿、硬结,对病人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3、美沙酮这种药物的止痛效果与吗啡基本相同。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出汗、口干、嗜睡。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胎盘,对胎儿有呼吸抑制作用。可以口服给药,也可以通过肌内注射给药。长期应用具有成瘾性。

止痛药的种类及作用简介

止痛药的种类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疼痛时,常不经指导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合理使用止痛药,可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但长期使用,特别是滥用,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止痛药种类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止痛作用比较弱,没有成瘾性,使用广泛、疗效确切,用于一般常见的疼痛,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第二类是中枢性止痛药。以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属于二类精神药品,为非麻醉性止痛药。曲马多的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热止痛药要强,但又不及麻醉止痛药,其止痛效果是吗啡的1/10。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 第三类是麻醉性止痛药。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但长期使用会成瘾。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随便使用,主要用于晚期癌症病人。 除上述三类止痛药外,还有其他一些止痛药,如中药复方止痛药,肠痉挛腹部疼痛使用的山莨菪碱等。 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止痛药,是很“讲究”的。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应该首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如芬必得、扶他林等;发热伴有头痛或牙痛等,可选用解热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于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选用对胃肠道少刺激的非甾体类药物,只有在非甾体类药物使用无效时才考虑使用中枢止

痛药。以上这些人不能选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晚期癌症病人止痛应遵循阶梯治疗 的原则,从非甾体类药物到中枢止痛药,最后才选用阿片类药物。 止痛药是用来缓解疼痛的常用药物,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常用的止痛药有哪些,现将各种常用止痛药作用及用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1)非麻醉止痛药 非麻醉止痛药在一般药店可直接买到,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对异丁苯基丙酸3种药物。 多数情况,非麻醉止痛药如果使用及时,对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有足够疗效。特别是在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效果较好。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常规剂量的非麻醉止痛药与麻醉止痛药如可待因的止痛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别。所以现在提倡,病人如果使用非麻醉止痛药便可获得止痛效果的,就不要使用麻醉止痛药。因为麻醉止痛药有较大的不良反应。 非麻醉止痛药还有复合制剂,目的是缓解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和增加止痛效果。复合止痛药除了含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或对异丁苯基丙酸3种外,还根据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如加入碳酸镁、氢氧化铝可中和胃酸,减轻胃部不适感;加入咖啡因兴备剂,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加入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有催眠、镇静作用,后一类药物宜在晚上服用,否则引起困倦,无精打采。 (2)麻醉止痛药 麻醉止痛药需要医生特殊的处方才可得到,在过去都是人植物罂粟(鸦片)中提取的,所以也称做鸦片制剂。而如今,许多麻醉止痛药都可以人工合成。 麻醉止痛药有:可待因、二氢吗啡、美沙酮、吗啡、氧可酮及氧吗啡酮。 麻醉止痛药主要用于中度和重度的疼痛,止痛效果明显。常与非麻醉止痛药一起应用,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有助于减少麻醉止痛药的用量。麻醉止痛药的最大问题就是出现成瘾及抗药性。一般来说,在医生指导下,癌症患者在使用麻醉止痛药后发生

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机理

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机理 Cashman JN 摘要 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镇痛作用不仅源于抑制周围前列腺素的合成,还包括其它一些中枢和外周作用机制。环氧合酶-1(COX-1)和C OX-2是两种不同结构的环氧合酶,其中C OX-1存在于正常细胞中,而C OX-2在炎性细胞中产生。对COX-2的抑制,很可能是NSAID镇痛作用的基础。此外,有些NSAID还抑制脂氧合酶产生疼痛的代谢物。对G 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的干预是NSAID镇痛作用的又一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NSAID还具有中枢作用,这种中枢作用可能是由内源性阿片肽介导或阻断5-HT的释放而产生的。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镇痛作用;中枢和外周作用 1 组织损伤、炎症及疼痛的传导 1.1 疼痛的信号及调节 引起组织损伤的有害刺激总是伴随着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其中一些炎症介质直接刺激周围伤害感受器,其它介质敏化伤害感受器,降低刺激阈,但并不引起神经元的放电。急性损伤信号沿两类传入神经纤维传导,临床表现为两种显著不同的疼痛。沿有髓的A- 神经纤维快速传导的第一锐痛(20m s-1),沿无髓的C 神经纤维慢速传导(0.5~ 2.0m s-1)由机械、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第二钝痛。 对周围伤害感受器的刺激增加了背角中神经肽如P物质和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盐的释放,伤害感受的信息沿着脊髓丘脑树传向丘脑,在丘脑腹侧二级神经元和三级神经元的突触将伤害感受的冲动直接传至感觉皮层,最终形成痛觉。在一定程度上痛觉的内源性调节可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控制这种调节可以在C NS 内或在CNS外的周围传入神经末梢。 1.2 与组织损伤有关的化学介质 炎性介质对感受伤害的神经元的作用方式有两种,或是直接偶合于细胞膜受体,如特定的离子通道(氢离子、三磷酸腺苷、5-HT),或是通过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的间接作用,如作用于 2受体的缓激肽,细胞因子(I L-1、I L-6、I L-8、肿瘤坏死因子),二十碳酸[前列腺素和白三烯(LT) B4,LTD4],作用于H1受体的组胺,作用于5-HT1受体的5-HT。有些化学介质可能作用于神经元的其它部位控制受体蛋白质,如离子通道的表达或是控制其它细胞释放介质。此外,许多炎性细胞表达周围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如P物质、降钙素)的受体。对周围伤害感受器的刺激增加了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如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谷氨酸盐。其它的一些介质如血小板激活因子(PFA)作用于血管及炎性细胞,引起持续的小动脉血管舒张。前列腺素是重要的炎性介质,它可以引起痛觉过敏。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被认为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镇痛基础。 2 非甾体抗炎药对周围抗伤害感受的调节 2.1 花生四烯酸 前列腺素的产生依赖花生四烯酸的释放,花生四烯酸是许多酶作用的底物,环氧化和脂氧化是其氧化代谢的两条主要途径。环氧合酶催化氧化花生四烯酸为前列腺环素。脂氧合酶催化底物过氧化产生直链的过氧化氢二十碳四烯酸(HPETE),进一步转化为羟基二十碳四烯酸(HETE)和白三烯。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两条途径都能产生引起疼痛的代谢物。HETE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