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复习题纲(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彖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第一賽地理课程目标
1、地理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2、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地理教学后应该表现出來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3、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
(1)课程目标处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因此,地理课程目标成为教育目的、培养日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成为地理教师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纲领。
(2)课程冃标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向导。
在课程编制的过程屮,判断“哪些地理基础知识最有价值”、“哪些地理科学方法最有价值”都要把地理课程目标作为主要依据。
(3)课程日标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地理课程实施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创造性地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过程。
因此,课程目标的可行性将直接决定地理课程能否顺利实施。
(4)课程冃标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尺。
地理课程评价就是用一种标准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判断,而地理课程目标为这种判断提供主要准则。
课程目标的可测性将直接决定能否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切实有效的评价。
4、简述地理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特点
(1)类型:课程目标一般分成行为FI标、生成性FI标和表现性FI标三种类型。
(2)特点:
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适合。
生成性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和生成性,
表现性目标则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地理课程内容。
如果重点放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行为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
如果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性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如果要鼓励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表现性目标较为适宜:
5、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研究:学生、社会及地理学科三个因素。
第二章、地理课程内容
1、地理课程内容是指地理学科中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以及处理这些内
容的方式。
2、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1、着力体现地理课程日标的基本规定。
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对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是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
课程目标与内容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
2、要体现地理学的基本特点。
⑴课程内容要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应从内容编排和教育价值上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⑵课程内容要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应从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际联系等三个方面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特征。
3、要突出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⑴基础性的含义:①反映地理学科基本结构的内容。
②地理知识体系中那些迁移力最强、迁移程度高的内容。
③较长时期内己被广泛认可或使用的地理知识。
⑵需注意的问题:① 重基础并非重传统,拒绝地理学科前沿发展成果。
② 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非否认学生的创新发展。
③协调好地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
4、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兴趣。
选择课程内容吋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求与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5、地理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恬,并不是毫无选择将地理学科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和盘托出",而应处理好如下儿个问题:①既要考虑地理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也要考虑与未来社会的联系。
②要避免功利主义倾向。
③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3、简述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教材价值取向的优缺点:
“地理课程内容即地理教材”,该观点将地理课程内容作为学生要习得的知识来对待。
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地理知识这一基点上。
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
所以,地理课程内容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地理教材。
该观点的优缺点如下:
⑴优点:有利于考虑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教师与学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有据可依。
⑵缺点: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因此,许多学生是为了应付外部力量(如应付考试、应付教师和家长)而学。
“读完一一讲完一一背完一一考完一一忘完”,是学生所经历的一种过程.
第三章、地理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2、地理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掌握教师以定论形式传授的地理知识,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
3、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1)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及地理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群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4)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知识;
(5)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
4、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
1)提出地理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2)提出假设或猜想。
教师要引导学牛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问题联系起來提出假设。
3)收集地理信息。
收集有关信息是证明假设或猜想是否正确的基础。
4)整理分析地理信息。
对收集的或己知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抽象,概扌舌, 综合等。
5)得出结论(解释)。
解释是对假设或猜想的说明,把经过整理分析的地理信息与假说联系起來。
6)表达与交流。
将得出的结论表达出來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5、探究式学习的注意事项
(1)教师可以按不同程度探究的基本特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等确定探究的难易、综合程度;
(2)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和谐气氛,使学生敢于自主探究。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3)探究式学习具有探究活动的计划性差,探究过程长,耗用时间多,对教学设施和教师的要求高等缺陷。
所以,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先作一个框架式的课前计划,即在计划里给课堂以外预留较多的空I'可,这样就更能够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更有利于促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出现,也能使课堂探究活动的气氛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涨。
(4)探究式学习强调探究式学习对地理教学的意义,并不反对其他学习活动,并不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四章、地理教学方法
1、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冃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合。
2、地图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包括地球仪)、剖面图和其它示意图,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读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属于象征图象直观方法。
3、地理略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技巧把复杂的原图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所以, 又叫黑板略图,简称略图或板图,缩图、速写图和示意图。
4、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以小组活动为核心,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屮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方法。
5、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各种真实的工作与生活情境,由学生扮演情境屮的各种角色,以了解社会屮的实际问题及其人际关系,并寻找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6、地理讲授法的特点
(1)能将地理知识快速地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
(2)适应性强,方便、灵活,无论课内、外教学,还是感性、理性知识都可运用,且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情况随时调节进度、修改教学内容。
(3)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率作用。
教师讲授时的情感,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度等,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
(4)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或校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缺乏学生主动活动和及时做反馈的机会,影响学生积极性,易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
(6)教师讲授的完善,不等于学生真正领会,也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
7、地理教授法的运用要求:
(1)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对讲授的知识要点、系统、结构、联系等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
(2)讲授的内容要精心组织,明确范I韦I和深度,要讲在关节点上,使Z条理清楚,主次分
明,重点突出。
(3)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鲜明生动,通俗有趣,要富于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和逻辑性。
(4)要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要讲中有导,讲导结合,使学生愿学、愿想、主动学。
(5)讲授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
板书可显示教学要点、教学进程,使讲授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直观教具可边讲边演示,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8、地理谈话法的运用要求
(1)宜与其他方法,如讲授法等配合使用,以保障知识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
(2)教师备课时要针对教学冃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特点设置问题。
并对答案作充分准备。
(3)提问要注意逻辑顺序,问题的难易要适当,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4)要把握好提问的吋机和对象,不要在一次谈话中,对一个学生提出过多的问题,要注意提问对象的普遍性,使各类学生均能参与。
(5)提问的语言要明确、具体,使学生一听就了解,同时要给学生思考时间。
(6)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要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当学生出现“口欲言而不能"或“跑题”的情景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提问的角度、范围和深度, 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可轻易批评,学生回答的全过程,教师要认真倾听,不可随意打断。
(7)谈完一个问题后,应有明确的结论,学生答错可由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最后由教师做明确的结论。
9、地理教学挂图
1.挂图应具备的条件:
(1)图幅大小要适当,要适合全班学生的观看。
(2)图上的内容要重点突出,图面反映的地理事象要简明扼要,不能繁多。
(3)图的符号要明显,注字和符号需粗重、醒目。
(4)图的颜色要清晰、美观、醒目。
2.挂图的选择与悬挂:
(1)确定主图和辅图:一节课若用两张以上的挂图,一定要选一张为主图,其它则配合主图使用。
挂图内容耍紧扣教材,每一张挂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应单一化,表现形式要力求简明,醒目美观。
(2)挂图的悬挂:要使全班学生都看清,高低适中,不反光不背光,一般悬挂在靠窗一侧。
一节课使用多张挂图吋,若图幅大小相仿,又不同吋使用,可采用重叠挂图法。
为了对照说明,则釆用并列挂图法,一般在需要时才挂出地图。
3.指图要求
(1)教师时应站在图的一侧,不能遮住学生视线,指图要及时、迅速,和语言协调统一, 指图工具要与挂图保持适当距离。
(2)指图要有目的性,切忌指空图。
(3)指图要准确规范,要严格区分出地理事物反映在图面上的点、线、面。
(4)指图方向要合乎地理事物的规律,速度要慢些,还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看图。
4.读图要求
(1)师生要根据所讲问题,共同观察和分析挂图,从图上寻求答案。
(2)当挂图所反映的地理特征、规律并不突岀时,可用略图加以辅助。
(3)使用挂图要和桌上地图的使用配合起来,使其在看挂图、找图集时形成“自动化” 的过程。
(4)使用挂图吋,还要用各种辅助符号或特殊标记,使所讲授的地理事物从整体的挂图中分离出來,使之特殊化,并便于记忆。
10、演示法的运用要求
(1)无论哪一种演示,都必须和讲述法、谈话法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注意各种方法的穿插和渗透。
(2)演示要根据教学进程在适当的时候展示,并及时撤下,以免学生提前或迟迟地沉湎于演示中非关联内容的细枝末节。
(3)演示的内容一般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内容,以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迎刃而解。
(4)演示必须突出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防止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无关的问题上去;演示的方式应多样,使学生能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演示对象,并尽可能地让学生洞察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5)演示各种教具或实验,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要注意适量,除了专门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或实验演示课以外,一般每堂课的演示不宜过多;此外,演示和学生的操作、练习也要密切配合。
11、发现法的运用要求
1)钻研教材,提出富有兴趣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学习探索。
2)把提出来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疑问。
3)指导学生思考的途径要符合地理规律,鼓励学生具有发现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这是关键。
4)教师要帮助学生提供发现的线索和依据,为学生创造主动发现的有利条件。
5)发动学生独立钻研,启发学生彼此磋商得出结论。
6)对学生提出的假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检验。
12、地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案例主要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有头有尾、富有情节的具体描述,一般不作分析和解释。
从内容上看,案例既可以反映某些地理原理与规律,乂可为多层面、全方位分析提供可能。
从来源上看,案例是对真实地区、事件等的描述。
从构成上看,案例包含特定的地点、时间、现象等,主要为说明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
13、简述案例分析的一般程序
(1)个人体验。
这一阶段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初步理解案例中所揭示的基本事实。
引导他们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去思考和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并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案例所展示的情境进行联系。
(2)小组讨论。
对一些相对复杂的案例,需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这一过程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学会分亨他人的成果,体会合作的作用。
(3)指导分析。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指导方法可归纳为:对比分析、变式分析、延伸分
析、反证分析。
14、简述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1)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提供了环境,而组间同质则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2)在小组合作学习屮,小组成员需进行角色分工,以明确各自的责任。
每个小组的分工, 根据任务、目标的不同,可以有所差别,但儿个基本的角色是学习小组所必须具备的:召集人(小组的实际
领导者)、记录员(相当于小组的秘书)、报告员(相当于小组的新闻发言人)。
15、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
①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之间交流与交往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白己的弱点和氏处,从而产生心理的相容,体验到与他人建立起和谐关系的乐趣。
既满足了每个学生“表现欲" 和“归属感''
的情感需求,也避免了目前班级授课屮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而处于旁观者地位的局限。
②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社会考察、专家访谈、收集资料、公众调查等学习活动,都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局限性:
①表现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交流相対小组间的交流要多得多,有时会出现小集体主义倾向,一旦偏激就会不利于组间的交流与合作。
②有些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关注可能比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更受到重视。
这样使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花费在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冲突等问题上。
③小组合作学习在规模较大的班级中并不一定适用,学生人数过多不仅给分组、排座等带来困难,同吋小组合作学习也难以控制,有吋会产生看似热烈,实际混乱的局面。
因此,合作学习只能是对集体教学的补充,而不能完全取代集体教学。
合作学习紺要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具有生命力。
16、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1)学习的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习目标应具有合适的难度,应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活动的激情,应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2)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合作学习的分配比例。
合作学习毕竟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投人的精力相对较多。
如果在短时间内频繁采用,即使是喜爱合作学习的学生,也会厌烦。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精讲,又有学生有效的合作,教学效果才会较为理想。
(3)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仍然需要教师在学习活动设计上掌握主导权,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操作,使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拓展和加强了。
第五章中学地理基础知识教学
1、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事物地理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具有直观、生动、具体的特点。
2、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抽彖思维活动形成。
3、地理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不能解决新的地理学习任务吋,所产生的那种智力困境
状况。
4、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1)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
就是使学生明确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
①在绪言课和各章节的讲授过程屮,以引言的形式,使学生懂得学好地理的重要意义。
②在讲授地理知识过程中,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
③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3)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适当变换呈现方式。
(4)设计地理游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5)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评价。
5、地理名称的教学策略
1)必须和地图紧紧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指图提出地名,学生耍查找地名,把所学地名从地图的“地名海洋”里分离开来,注意防止泛地名化。
2)教师要正确书写地名,并领读地名。
3)从所反映地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去识记。
4)从地名的语意、语源联系起來去识记。
5)记住地名要充分运用记忆策略,并要经过多次复现。
6、地理分布的教学
(1)点状分布描述城市和港口、山顶、工矿、旅游景点等分布应从它的地理位置、相对位置(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地区部位、与相关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几方面去说明。
(2)线状分布:山脉、河流、岸线、寒潮、台风等分布,则从源地、走向或流向、流经地区、形态等儿方面描述,有时还要表述分布的态势,如用手势表示屮南半岛的河流和山脉与我国的横断山联为一体,呈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态势。
(3)面状分布:如大洲、国家等分布,应从半球位置、地理位置(包括四至点)、地区部位与相邻行政区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描述。
森林、湖泊、沼泽、沙漠、作物、土地类型等则从各要素在区内的位置、面积、形状、集中与分散、密度及组合关系等几方面描述。
总Z,地理分布知识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建立空间方位观念,在学生的头脑屮准确地描绘一幅幅地图。
当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述在自己的头脑小清晰地浮现出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形态的吋候,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7、地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1)重视地理直观手段在地理概念过程中的作用。
2 )关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性概念。
3)接触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例证,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地理表象。
4)重视逻辑思维的“加工"作用。
5)重视练习对地理概念的检验作用。
6)运用组织策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结构。
具体地理概念的讲解教师呈现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经过教师的具体比较、分析和综合,学生对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抽象地理概念的讲解是指那些本质特征无法通过观察得到,而只能以定义形式获得的地理概念。
讲解这类概念的方法是:先给出概念的定义,分析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涵义包括哪儿部分内容,分析概念的外延。
内涵与外延综合起来构成了概念的全部意义。
8、地理特征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明确地理特征的内涵,把握主要地理要素特征知识的教学思路。
2)教师讲解分析问题的思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如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时,应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儿方面分析。
进一步说,河流水位的变化应分析我国雨带的推移和雨季
的反短;流量的大小应分析河流流经的干湿地区;含沙量的大小应分析流域内植被、地形和土质状况;结冰期的长短应分析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别是0° C等温线的位置。
3)引导学生从地理图像中分析和归纳出地理特征。
如我国降水特征,就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屮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出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分析归纳出我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的特征。
4)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地理特征
5 )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概括地理特征
6)善于运用地理特征解释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如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讲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9、地理成因的教学策略
1)分解难点,循序渐进。
从感知开始,从感知材料上找出寻求的地理特征、规律后,进而分析其
成因。
2)教师要注意讲解的科学性与严密性。
3)教师在分析成因时要配合各种直观手段,特别是图解法,深入浅出地讲清问题,同时,必须运
用启发式,诱导学生积极动脑。
比如讲环境问题的成因时,首先逐项列出造成环境问题的各种原因,然后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射章地理过程与方法
1、地理过程是指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
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地理科学方法是在学习和研究科学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解释论证, 解决问
题等所遵循的途径和使用的手段。
3、确定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地理学习兴趣。
创造机会使学生经历“仿真”的地理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血,对经验的记忆更持久,同时其自信心得到了发展。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领悟地理科学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地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工作的技能,领悟地理科学方法,提高地理科学素养。
(3)理解科学的本质。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事实际的探究活动,从而认识和领悟到科学的本质,形成较高的地理科学素养。
(4)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
(5)培养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
在过程屮培养整体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培育空间思维方式。
第七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1、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内容
1)、讲授方法的设计:讲授法、谈话法等。
2)、板书的设计:何时写、写什么、主、副板书、如何布局、运用何类型板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