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1)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1)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1)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4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以及万有引力的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平抛运动后,又一种变速曲线运动。在曲线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并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此前,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及其快慢描述方法。这些知识都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三、设计思想

“匀速圆周运动”是以概念教学为主的一节课,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物理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以“情境产生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针对“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展开探究活动,在问题交流讨论中发展学生观点,最终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具有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视频剪接(由4个片段剪接而成,片段1:风力发电机;片段2:水流星;片

段3:旋转木马;片段4:驴子拉磨)

2、动画模拟(flash)

3、PPT教学演示课件

4、计算机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设计

附表

的快慢。

②定义:质点通过的弧长s 跟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t 的比值。 思考:从定义可以看出线速度的计算公式吗? ③大小:v =t

s

④单位:m/s 。

【教师设问】我们已经学习过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那么圆周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它的线速度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⑤方向: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于半径)。

【教师设问】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吗?为什么?

【教师追问】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和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结论】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曲线运动。 v =t

s 为计算线

速度大小的公式,并依据弧长的国际单位是m ,时间t 的国际单位是s ,推出线速度的

国际单位是m/s 。 【学生讨论】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就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学生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线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大小不变,但方向始终在变化。

【学生讨论】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指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率不变;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指的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二者并不相同。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创设情景】动画模拟

创设情境在

节二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角速度甲、乙物体沿圆周运动,相同时间

甲经过S1的弧长,乙经过S2的弧长。

问题 1 哪个小球比较快?

问题 2它们运动的弧长S1和S2所对

应的圆心角大小有什么关系?

问题3你认为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

慢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师归纳】可以用相等的时间里

半径扫过的角度大小比较匀速圆周

运动的快慢:

角速度

①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

的快慢。

②定义: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

?跟所用时间t的比值。

思考:从定义可以得出角速度的计

算公式吗?

③大小:ω=

?/t

④单位:rad/s。

【说明】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

动而言,角速度ω是恒定的。

【课件模拟】

①皮带传动

②齿轮传动

观察、分析

【学生】弧长越

长,对应的圆心角

越大,运动也越

快。

【猜想】可以用转

过的圆心角大小

描述匀速圆周运

动快慢。

【学生】掌握角速

度的物理意义,理

解计算角速度大

小的方法,角速度

的单位。掌握

180°=πrad

①靠皮带传送的

两轮不打滑时,轮

边缘上的点的线

速度相等,因为在

相等时间内边缘

上各点走过的弧

长相等;共轴转动

的点与圆心的连

线在相等时间内

转过相同的角度,

所以同一轮上各

点角速度相同。

②齿轮传动时,接

触点处速度大小、

激发学生兴

趣的同时,帮

助学生自己

探究得出角

速度的相关

知识。

环节二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教师活动】投影知识点并点评

f=1/T

V=2πr/T =2πrf

ω=2π/T =2πf

v=ωr

?→

?v=ωr

【讨论】v=ωr

(运用控制变量

法)

1)v一定时,ω

与r成反比

2)ω一定时,v

与r成正比

3)r一定时,v与

ω成正比

处理和运用

信息解决问

题的综合素

质。

课堂练习一个大轮通过皮带带动小轮转动,

皮带和两轮之间无滑动,大轮半径

是小轮半径的3倍,大轮上一点S

离转轴O1的距离是半径的1/3,大

轮边缘上一点P,小轮边缘上一点Q,

则v Q:v P:v S=________

ωQ:ωP:ωS=__________

交流、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分

析归纳能力。

小结一概念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

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

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二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

公式:V=s/t 单位:m/s

方向: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率圆周运

有效帮助学

生梳理本节

课的知识和

内容

环节三巩固练习

内化知识

八、教学流程图

符号说明:

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

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

学生进行的活动

九、板书设计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讲授、推理归纳法 导入新课 (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例: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1)用多媒体投影一个质点做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2)并出示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3)举例:通过放录像让学生感知: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

(4)通过电脑模拟:两个物体都做圆周运动,但快慢不同,过渡引入下一问题。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 a: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与t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线速度 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的大小 4)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5)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

6)得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 a: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b:出示阅读思考题 1)角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和的比值 3)角速度的单位是 c:说明: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d:强调角速度单位的写法rad/s a: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5.3 直线运动》word教案 (2)

直线运动

【点拨】师: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 【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议一议】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 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 —t 图、v —t 图。 【小结归纳】(板书)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演示课件】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1991年在日本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跑完100m 的情景,并附有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 【想一想】刘易斯在这100 m 的运动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m/s) 距离(cm )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 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 . . .

吗? 生:不是。 【议一议】为什么刘易斯在这100 m 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100m 的运动过程中,哪个10m 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 【交流】学生: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等(或他在每一段的速度不等)。 【投影】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观察照片分析苹果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小结归纳】(板书) 2、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描述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使用v=s/t 示速度,但这个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匀速直线运动 [例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v= t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速度v 和路程s 成正比,和时间t 成反比 D.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例2]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 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 在甲前面0.6米处

高中物理第二章1圆周运动教案2教科版必修2

第一节圆周运动 教学准备: 1.摩天轮图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图片;“嫦娥一号”绕月的仿真模拟演示;表针针尖做匀速圆周运动视频. 2.两物体做圆周运动,比较运动快慢的课件. 3.发动机图片.

表达式: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用表达式:

教学流程图:

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反思: 一、注重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物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以哪个物体运动快为主要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归纳,解决实际问题. 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还是对问题的探究,都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并努力增大参与面. 三、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将生活实例理论化,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实例,可使学生充分动起来,找身边的圆周运动.最后又紧扣生活,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体现了物理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人类登上火星后,在火星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固定的半径为r的竖直光滑圆轨道内部,一小球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如图所示。若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火星的质量为( ) A.B.C.D. 2.一匝由粗细均匀的同种导线绕成的矩形导线框固定不动,其中矩形区域存在磁场(未画出),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已知,,已知长度的电阻为,则导线框中的电流为 A.B. C.D. 3.如图所示,圆环形导体线圈a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a的正上方固定一竖直螺线管b,二者轴线重合,螺线管与电源和滑动变阻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运动描述教案.doc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和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轶闻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真的能抓住这颗高速飞行的子弹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0-15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3.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我们的教室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4.什么是机械运动? 5.什么是参照物?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准备展示。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docx

匀速直线运动(一) [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既使他们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物理图像的教学,进一步训练他们运用、分析物理图线的技能。 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 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 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 教具、实验器材] 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 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秒表。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播放课件flash 动画:龟兔赛跑。 2.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猜想:兔子快(乌龟快)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生活实践在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后举例: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 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 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 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理解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 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理解到需要引 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 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实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 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有的,学习和研究圆 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 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理解类 比方法的使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理解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 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 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 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 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5.6-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5.6-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物体的合外力,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是沿半径方向(法向)的合外力;(2)知道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3)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相关公式;(2)能用上述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例。 2.难点:理解向心力是由法向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力。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公式中各量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归纳法、推理法。 四、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向心加速度a的公式怎样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可得,对应的向心力公式有哪几个?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周运动问题,而且大多是变速圆周运动,本节课我们应用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来分析几个实际问题,并从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推广到变速圆周运动的分析。 (二)进行新课 1、分析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 (2)定圆心找半径: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找到圆心和半径。 (3)搞清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不能认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除了受到另外物体的作用外,还要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根据研究对象在某个位置所处的状态,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分析哪些力提供了向心力。对于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是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的。 (4)列方程:建立以向心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坐标,根据向心力公式列方程。对于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仍然适用,但要注意公式中各量的瞬时对应关系。 (5)解方程: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2、实例分析 【实例1】车辆转弯 (1)自行车(或摩托车)转弯 我们在骑自行车转弯时,有向外滑出的趋势,地面对自行车有指向内侧的静摩擦力F1,这个静摩擦力提供自行车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

《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苏科版《5.3匀速直线运动(共2课时)》教案 课题:§5.3 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公式。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导语二师: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 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师: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为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中的内容,是直线运动知识的拓展,也是曲线运动知识 的深入研究。本节课中,根据圆周运动的自身的特点,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的 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后面几节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学习的 基础,同时为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打下基础。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 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有关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同时初步掌握了微元法和比值定义法,再加上在 数学上对圆的认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研究圆周运动问题基本能力,就知识本身而言,本节 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不是困难。由于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内容相对其它节而言比较单调,应 通过举一些实例引起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认识现象从而理解概念。此外,高一 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周运动的概念;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例子,掌握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概念; 3、学生通过学习圆周运动的模型,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以及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 4、掌握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计算圆周运动的一些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由来的理论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2、掌握发现、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合理猜想、实验法、归纳法,极限法等; 3、通过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展示获取感性认识,经过理论探究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理性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与描述直线运动快慢的方法的比较。 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充分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教案1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 1.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 2.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物理情景 教学难点: 物理情(图)景与几何知识有机结合,将物理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 思想方法: 数理结合,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 由此得到 圆周运动的周期 2、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 (1)圆心的确定 方法一:已知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时,可通过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作垂直于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如图所示,图中P 为入射点,M 为出射点)。 方法二:已知入射方向和出射点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入射点作入射方向的垂线,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作其中垂线,这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如图示, P 为入射点,M 为出射点). r mv qvB 2 =qB mv r =qB m v r T ππ22= =P M v v O -q P M v O -q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 利用平面几何关系(圆的相关知识),求出该圆的可能半径 (3)运动时间的确定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的时间为T ,当粒子运动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时,其运动时间可由下式表示: 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基本类型 (1)进入半无边界磁场 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粒子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从隔板ab 上一个小孔P 处与隔板成45°角垂直于磁感线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区,粒子初速度大小为v ,则 (1)粒子经过多长时间再次到达隔板? (2)到达点与P 点相距多远?(不计粒子的重力) 变式训练:如图直线MN 上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正、负电子同时从同一点O 以与MN 成30°角的同样速度v 射入磁场(电子质量为m ,电荷为e ),它们从磁场中射出时相距多远?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差是多少? (2)进入平行边界磁场 如图,一束电子(电荷量e)以速度v 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 ,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中,穿出磁场时速度方向与入射方向间的夹角为30O 。求电子的质量和穿过磁场的时间。 b P v 45° O M N B O v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物体和质点(subject and mass point)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理想化模型:指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近似的一种思想) 活动与交流 1.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哪些情况不需要? 2.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 讨论交流 1.同一物体有时看做质点,有时又不能看做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时,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不考虑火车的长度,而研究火车通过某一座桥时,这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 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不能当做质点来处理. 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 3 物体看成质点条件 a)当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b)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 c)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做质点,有时不能当做质的质点 实例分析 在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有 A 远洋航行的巨轮 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word教案1

课题三、匀速直线运动自主空间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以及其判断方法,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是本教时教学重点; 用s-t图像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是本教时教学难点。 实验准备长玻璃管(一端封闭)、小漏斗、烧杯、水、停钟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思考:生活中运动非常多,可将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必须要有标准,若以运动路线为标准,可将运动

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生活中的直线运动并不多,按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可将它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其中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新课学习] 一、匀速直线运动 教材P113活动5.7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 所用时间——可分别在0cm、10cm、20cm、30cm、40cm 处用橡皮筋做上标记,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远一些。 学生活动:测量时间并计算气泡通过每一个10cm的速度。 用描点法画出气泡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像,发现:对应一段时间内,路程与时间比值恒定,即速度不变。 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学生给匀速直线运动下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例1:一辆小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任意截取1s的时间,则在这些1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10m。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周运动呢?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

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圆周运动教案

第16讲 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之间的关系. 2.理解向心力公式并能应用;了解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 ★重难点一、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 1.圆周运动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2.对公式v =ωr 的理解 当r 一定时,v 与ω成正比; 当ω一定时,v 与r 成正比; 当v 一定时,ω与r 成反比。 3.对a =v 2r =ω2r 的理解 当v 一定时,a 与r 成反比; 当ω一定时,a 与r 成正比。 4.常见的三种传动方式及特点 (1)皮带传动:如图甲、乙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A =v B 。 (2)摩擦传动:如图甲所示,两轮边缘接触,接触点无打滑现象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A =v B 。

(3)同轴传动:如图乙所示,两轮固定在一起绕同一转轴转动,两轮转动的角速度大小相等,即ωA =ωB 。 【典型例题】(多选)在汽车无级变速器中,存在如图所示的装置,A 是与B 同轴相连的齿轮,C 是与D 同轴相连的齿轮,A 、C 、M 为相互咬合的齿轮。已知齿轮A 、C 规格相同,半径为R ,齿轮B 、D 规格也相同,半径为1.5R ,齿轮M 的半径为0.9R 。当齿轮M 按如图方向转动时( ) A .齿轮D 和齿轮 B 的转动方向相同 B .齿轮D 和齿轮A 的转动周期之比为1∶1 C .齿轮M 和齿轮C 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9∶10 D .齿轮M 和齿轮B 边缘某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3 【答案】ABD 【解析】A 、M 、C 三个紧密咬合的齿轮是同缘传动,因为M 顺时针转动,故A 逆时针转动,C 逆时针转动,又A 、B 同轴转动,C 、D 同轴转动,所以齿轮D 和齿轮B 的转动方向相同,故A 正确;A 、M 、C 三个紧密咬合的齿轮是同缘传动,边缘线速度大小相同,齿轮A 、C 规格相同,半径为R ,根据v =ωr 得,A 、C 转动的角速度相同,A 、B 同轴转动,角速度相同,C 、D 同轴转动,角速度也相同,且齿轮B 、D 规格也相同,所以齿轮D 和齿轮A 的转动角速度相同,故B 正确;A 、M 、C 三个紧 密咬合的齿轮是同缘传动,边缘线速度大小相同,根据v =ωr 得 ωM ωC =r C r M =R 0.9R =109 ,故C 错误;A 、M 、C 三个紧密咬合的齿轮是同缘传动,边缘线速度大小相同,根据v =ωr 得 ωA ωM =r M r A =0.9R R =910,又A 是与B 同轴相连的齿轮,所以ωA =ωB ,所以 ωM ωB =ωM ωA =109 ,根据v =ωr 得 v M v B =ωM r M ωA r B =109×0.9R 1.5R =23 ,故D 正确。 ★重难点二、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匀速直线运动(一)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既使他们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物理图像的教学,进一步训练他们运用、分析物理图线的技能。 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具、实验器材] 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秒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 2.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 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猜想:兔子快(乌龟快) 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 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活动一:

完整版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卢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运 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圆周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疑惑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认识,让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共鸣。 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学生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提出问题:除了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能否用其它物理量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 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利用物体做圆周运动转过一圈所需要时间多少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 慢,即周期。 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即v *r r。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4、能利用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并理解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概念,运用极限思想理解线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2、体会在利用线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后,为什么还要学习角速度。能利用类比定义线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出角速度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的运用,体会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2、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轻松融洽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必要性。2、理解线速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物理必修2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 的来源。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 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3))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 析向心力的方法。 (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 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 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2))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看书第六节内容,完成同步学案预习“课前自主梳理”;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大家都知道圆周运动需要向心

R mv 2 力,你能谈谈对向心力的认识吗? 课堂学习 【小组学习】 一、问题 1——汽车拐弯(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1. 汽车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来提供的? 2. 如果要让汽车安全拐弯需要满足怎样的关系? ( 即动力学方程) 3. 汽车没能安全拐弯的原因是什么? 4. 那在怎样的情况下汽车恰好能安全拐弯呢? 5. umg 0 , 并指明 v 0 为临界速度。那么, 在不改变汽车行驶速度的情况下,要让汽车安全拐弯,我们可以怎么办? 6. 刚才我们根据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分析了汽车拐弯的安全问题, 有没有办法让其他力来提供向心力呢? 实例 1——火车拐弯(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你 可有仔细观察过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构造吗? 如果铁路弯道是水平的,那么火车拐弯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火车质量大,速度也大,因此所需的向心力大。外轨长期受到强烈挤压就会损坏。你能想办法改进一下吗? 4.现实中, 铁路建造完工后, 倾斜角 θ 和转弯半径 R 就已确定, 因此要使外轨不受轮缘的挤压,应该调整火车的行驶速度。请求出这个速度?那么,火车如果不是按此速度行驶,会怎么样呢? 实例 2——拱形桥(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运动的描述教案5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祁集中心校白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 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 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 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5、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 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 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7、让学生看课文第30页图12.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 是静止? 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