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哲学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分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 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2.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
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二、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和要素的含义
(1)系统:
(2)要素:
3、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课堂学习案
【探究一】2015年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9日闭幕,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对于优化家庭结构有正面、有效的作用。
尤其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之痛。
二胎全面放开势必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
有关研究认为,全面二胎政策将显着加大社会对婴儿和儿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
与之相关的奶粉、尿布、婴儿推车、幼教等市场将首先受到影响,得到发展的助推力。
随着新生人口的增加,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需求势必将会增加。
新一波的人口红利将会到来。
生育政策的松化将相对缓解养老金缺口,优化男女性别比例,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会影响社会各个方面,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3.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讨论: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
【探究二】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
1.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你能否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客观性对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
4.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探究三】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1.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什么
2.为什么联系具有多样性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3.判断下列联系属于哪种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时势造英雄。
()无风不起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探究四】
1.《井底之蛙》中的蛙和《盲人摸象》中的盲人他们共同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呢那么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呢
2.有一天,张三到山上游玩,在林中见到一张捕雀的大网,他走进一看,发现捕到的麻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于是他似有所悟地回到家中,用一截短绳结成了一个像网眼那么大的小绳圈,第二天也来到林子中捕雀……一天结束了,他却一只雀也没捕到。
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网能捕到呢
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你发现“整体”与“部分”还有哪些区别呢
【探究五】
案例一: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没有各个零部件能形成钟表吗电池作为钟表的组成部分,若长时间不更换,也会导致钟表停止工作,为什么
案例二:战国时期,燕国的太子丹有一次宴请壮士荆轲,为了讨好荆轲,他还特意叫来一位能歌善舞的美人,为荆轲弹琴奏乐。
席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灵巧,纤细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善于察言观色的太子丹问:“壮士爱什么”荆轲不假思索的回答:“爱其手”。
太子丹立即吩咐,将美人的双手赠给荆轲。
不一会儿,侍者端出一个盘子,里面放着美人那双被砍下来的血淋淋的手。
这一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案例三:据说山东有一位医生能治一切驼背,方法之独特,手术之简便举世无双。
一驼背备厚礼求治。
医生说:“包你背直”。
就让驼背伏在地上,他在驼背上放一门板,蹦上去就是几下,那驼背杀猪般嚎叫:你要踩死我呀医生说:只要驼背能直,管你生死乎
讨论:你敢给这样的医生治病吗他犯了什么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六】辨正误
1.联系是普遍的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2.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
()
3.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不能改变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 )
4.联系的多样性等同于联系的普遍性。
( )
5.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 )
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
7.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
8.整体处于支配地位,因此部分毫无意义。
()
9.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
10.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
11.系统就是一个整体,因此系统可以和整体等同。
()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总结】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综述句)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识别的关键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2015年课标卷Ⅰ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5年课标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5年海南政治2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4)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6.图3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
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7.(2013江苏)“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2013全国课标).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
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
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
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
轨迹,并由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关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海南2013)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
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
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
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
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①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就是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12江苏)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
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11.(2012北京)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
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
从哲学角度,以上论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2天津)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
如图l所示,“五行”相生相
克。
“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
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2浙江)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2广东)“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
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
这体现了
A .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B .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 .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 .系统优化的方法
15.(2012全国大纲)物联网通过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
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 (2012重庆)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
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
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 .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17.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
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