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土地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题目: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0902090022
姓名:韦韩
日期:2011-9-13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摘要:土地是地球陆地的表层部分,是人娄赖以生存和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质量和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实现良性循环。

本文分析研究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利用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青海省;土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
一、青海省土地资源特征:
青海省土地资源面积总量为72.1654万平公里,约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

一是面积大,利用率低。

人均耕地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建设用地面积不足 1%
二是土地质量差。

耕地资源中,中低产田约占 70%,畜牧业用地中,产草量偏低
三是地域性强,区间差异大。

我省宜农地资源少,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局部地段。

宜牧地主要分布于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柴达木地区东南部。

不同地域由于海拔、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很大差异
四是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治理难度大。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大部分土地生态环境脆弱,东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和南部地区沙漠化、盐渍化及草地退化剧烈,恢复治理被破坏的土地较为困难,开发未利用土地也十分不易
近年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建设用地比重逐年增加。

从整体来看,建设用地、农用地有一定的增长,未利用土地略有减少;由于生态退耕项目的实施,全省林地、牧草地面积逐年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发,各类交通、水利设施规模明显扩大,一批水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用地增加较快。

二、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主要从农、林、牧三个方面进行:
1.宜农耕地
宜农耕地指现有耕地。

1999年全省有耕地61.16万公顷,其中大部分耕地集中于日月山以东的湟水和黄河流域一带,其次是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祁连山北部边缘和青南高原东南部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也有小面积的分布。

2.宜林土地
宜林土地包括现有林地和后备宜林土地,前者有3O3万公顷;后大约有107万公顷。

主要分布于祁连、大通河、湟水、黄河上游、隆务河、班玛、玉树等林区阴坡和半阴坡。

这些地区气候良好,降水较多,坡度适当,土层较厚,适于林木生长发育。

以云杉树种居多,次为桦、杨树,是青海林业生产基地。

3.宜牧土地
因青海省牧草地比例较大,牧草地是全省第一用地类型。

宜牧土地包括现有的草地和后备草地。

青海省共有草地面积3,64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16O万公顷。

近年,青海省采取分季轮牧、草场围栏建设、草原水利建设等措施,人工草地面积逐年扩大。

根据牧草地的等级、载畜能力等综合因素分析,青海省牧草地生产能力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黄南、果洛、玉树、海北、西宁、海南、海西、海东。

4.不适宜农林牧土地
不适宜农林牧土地包括戈壁、沙漠、寒漠地、冰川与永久积雪地、盐滩、风蚀劣地等。

这些土地地表没有植物,或植物非常稀少。

这类土地面积很大,全省共有3,038.4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之多。

三、青海省近年用地变化情况:
截止2007年10月31日,我省农用地面积为655805916.0亩,占60.9%。

建设用地为4869220.8亩,占0.4%。

未利用土地为415545647.6亩,占38.7%。

可见我省农用地面积最大,未利用地次之,建设用地比例最小。

增减变化趋势、规模如表所示:
2007年青海省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表
地类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整体来看,建设用地、农用地有一定的增长,未利用土地略有减少。

(二)由于生态治理、荒山种草等项目的实施,我省林地、牧草地面积逐年增加。

(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前几年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明显扩大,公路、铁路和水电站用地增加较快。

而今年反映为独立工矿用地增加较大。

(四)地处“三江源”的玉树、果洛两州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其他农用地面积增加较多。

耕地变化情况及分析
(一)耕地减少情况
1.建设项目占用耕地10100.4亩,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占用9026.5亩,交通建设占用耕地1073.9亩,水利建设占用耕地0亩。

本变更调查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实际变更占用耕地4479.5亩,本变更调查年度批准实际占用耕地1068.0亩,本年批准未建设占用耕地1988.9亩,未批先建占用耕地2564.0亩。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22.4亩。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推进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为重点,我省进一步调整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优化农村经济结构,2007年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22.4亩。

3.生态退耕0亩。

我省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是“中华水塔”,为加强水土保持,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我省逐年有计划的进行生态退耕,已累计退耕220.75万亩。

2007年我省无退耕计划,故生态退耕为0亩。

4.灾毁耕地149.4亩,主要集中在黄南州,由于尖扎县出现极端天气,日降水量创历史最高记录,致使山洪冲毁130亩耕地。

5.其他原因减少耕地317.1亩。

(二)耕地增加情况
全省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7074.8亩,占增加耕地的61.7%;复垦增加耕地45.2亩,占增加耕地的0.4%;整理增加耕地4294.5亩,占增加耕地的37.5%;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40.0亩,占增加耕地的0.4%。

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按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标准,我省耕地后备资源3745500.0亩,其中可开垦土地3609000.0亩,可复垦地136500.0亩,耕地后备资
源的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对废弃宅基地,工矿用地的整理, 2007年度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11414.5亩。

2.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40亩。

地处三江源头的玉树州着力培育暖棚经济,种植辣淑、食用菌、西红柿、黄瓜等细菜,增加耕地40亩。

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及分析
2007年,我省新增建设用地48809.7亩。

其中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15384.2亩,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16661.2亩,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12010.4亩,本年度未批先建4753.9亩。

在各项建设中独立工矿中增长较快,新增29659亩,大部分分布在我省海西州。

海西州柴达木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盐湖资源、油气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煤炭及其他非金属,经过50多年的开发,柴达木地区已建成中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盐湖集团、西部矿业、青海中信国安、青海锂业、青海碱业等一批大型资源开发龙头企业。

为进一步开发柴达木地区资源,国家发改委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各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5.5万亿元,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13个。

四、土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资源、地貌、自然灾害是影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的制约;二是认为因素的破坏。

北部和南部热量不足,限制农业的发展;水土不够平衡,供需不协调,对农业和牧业影响很大;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环境条件极差,植被一旦破坏,恢复极为困难。

同时,东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达2l万平方千米。

西部地区的风蚀、土地沙化、盐渍化也比较严重。

在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下,还有人为造成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减少。

青海省土地资源中,长期存在着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浪费破坏严重。

土地的乱占滥用,随意改变地类利用方向,矿藏的乱采乱挖,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地的超载放牧等,造成多种资源日益减少和贫瘠化,人均占有资源量不断降低。

同时,青海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效益低,中低产田比重大,占耕地面积的68 48%,草地载畜量少,每公顷只有2.59只羊。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环境、土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如青海湖近年来.由于滥捕,鱼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湖地区盲目开荒,造成以农挤牧,农牧分离,引起农牧矛盾;滥垦滥牧引起的土壤沙化;东部地区农业内部比例失调,等等。

由于用地不合理,土地退化,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水平低下,人均耕地日益减少,减步的耕地多为平坦肥沃的耕地.主要是建房、乱占较为严重。

东部地区用地单一.过度的垦殖用于粮食生产,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严重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市场发育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对于土地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和中低产田改造,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引导农民使用节水灌溉设备,对农民采取节水措施给予补贴。

提高农牧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牧业投入品的利用水平。

发展畜牧业、林草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农牧业布局,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牧业;加快农村牧区富裕劳动力转移。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998年以来,青海省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等多个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随之而来的管护任务逐年增加。

所以需要通过配套项目建设等措施,巩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果。

在三江源地区,通过加快生态移民、禁牧舍饲、后续产业等配套措施,解决牧民基本生活和增收等问题。

(三)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总量。

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征地和土地转让最低价格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和征地补偿办法。

建立以生产粮食为主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在正常年份,保证农村粮食供求大体平衡。

(四)强化土地保护责任意识,依法严格保护耕地应进一步明确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保护耕地措施,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切实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提高全省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化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守住我省 813万亩耕地底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努力实现我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

参考文献
[l] 青海土地科学考察趴青海土地资源及其利用[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2] 青海统计局编青海统计年鉴97(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998
[3] 杨军,周笃臻.关于青海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探讨[J]、青海科技.1997,4(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