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比较优势理论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呢的相对 英/葡=1.1 成本 葡/英=0.9
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单位)
所需劳动(劳 毛呢产量(劳 所需劳动(劳 动时间/单位) 动时间/单位) 动时间/单位)
英国
2.2
220
葡萄牙
2.125
170
分工后
国家
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英国
1
1.2 1
葡萄牙 1.125
交换后
2、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 (1)明确的假定: 两国家、两产品与一要素(劳动)之生产与交换模式。 自由贸易 生产要素国内的充分流动与国际的完全不流动。 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固定,因而不存在技术变化。即一种假定的 静态经济状态。 物物交换+零运输成本。 (2)暗含的假定: 完全竞争的市场。 充分就业的经济。 3、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国家间应该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 工。际机会成本递增
【机会成本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递增的,但李嘉图模式下假定了机会成 本的不变】

相对商品价格: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且一国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X、 Y,则生产X的机会成本等于X相对于Y的价格(PX/PY)。根据机会成
本理论,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反映了他们的比较优势所在,并为互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大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 裕的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国富论》上册 P.11)。

斯密是在分工原理基础之上,由国内社会分工推及国际分工: 一国内部的劳动者按照不同职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实施分工,彼 此交换产品,则可以增加每一个参与分工者的个人利益。这种对
所需劳动 (劳动时 间/单位)
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2.7
190
分工后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1 1.375 1.7 1
交换后
3、绝对利益论简评 (1)贡献: 1、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2、斯密的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 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局限性:绝对利益论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情形。 引出的问题: • 按照斯密理论,一国只有在生产某种商品方面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 地少于另一国,另一国在生产另一种商品方面的成本绝对地少于该 国,两国之间才可进行互利的贸易,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假定一国 在生产所有商品方面的成本耗费都少于另一国,两个之间能否进行 互利贸易? • 这个问题及其答案为李嘉图所感悟到,由此导致了一个系统贸易理 论的产生,这便是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1871)一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3)重商主义的错误及其批判 重商主义的错误:

约瑟夫·熊彼特:“所有的错误都集中在仅仅一个命题上,不过, 这个命题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加以表述:(1)出超和入超是衡 量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或遭到的损失的尺度;(2)出 超和入超是国际贸易中利益或损失之所在;(3)出超或入超是整个 国家获益或损失的唯一根源。”(《经济分析史》vol.1,p.529)。
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一个现代经济寓言 【曼昆《经济学原理》Pp.40 】

比较优势理论是受到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启发而提出的 【1799年李嘉图(David Ricardo )在一次度假中阅读了《国富论》, 对经济学产生兴趣】;

如果两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 人强些,不过制帽时只强五分之一或百分之二十,制鞋时强三分 之一或百分之三十三,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 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于双方都有利么?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 商务印书馆(中文版),P.108.
(2)奖出限入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3)保护关税政策: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之一 (4)发展本国工业政策:认为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够多出 口竞争力强的工业制成品。
6、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简评
(1)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将重商主义政 策建议归纳为三个命题: • 出口垄断——借助国家权力垄断对外贸易; • 外汇管制——国家管制贵金属的流入与流出; • 贸易差额——奖出限入。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章, Pp.500-536) 【熊彼特五大名著其他四部:《经济发展理论》(1912);《经济周期: 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1939);《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47、50);《从马克思到凯恩斯10大 经济学家》(1952)。】 (2)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积极意义及不足之处

(二) 绝对优势论(绝对利益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古典经济学说的奠基人
(“经济学之父”),提倡“自由放任”的自由贸易思想(“看不见的 手”)。他的《国民财富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国富论》)(An E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一味追求贸易顺差[的 政策]不仅是愚蠢的,而且是注定要失败的一种政策;因为不断积累 的黄金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升,进口增 加,最终使多余的货币流出。”(《政治论丛》1752 ,《休谟经济 论文选》,商务印书馆,1997) 亚当·斯密继承了休谟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并在批判中形成一个科 学的贸易思想。
国家
酒产量(单 所需劳动 毛呢产量 位) (劳动时间 (单位) /单位)
1 120 1
所需劳动 国内相对成 (劳动时间 本 /单位)
100 酒/毛呢=1.2 毛呢/酒 =0.83 酒/毛呢 =0.89 毛呢/酒 =1.125 英国生产? 葡萄牙生产?
英国
葡萄牙
1
80
1
90
国际相对成 酒的相对成 英/葡=1.2 本 本 葡/英=0.67


对重商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促成了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而绝对优 势理论又启发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贸易经济学的早期历史显 然是这样演进的。
(一)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1、什么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重商主义是在中世纪晚期,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欧洲商业迅 速发展时期(1500—1800)产生的一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

社会财富由土地转向金银,金银被认为是财富的唯一代表;

对外贸易是金银的主要来源。
在上述背景下,重商主义应运而生。
3、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观点




重商主义的“商”是对外经商,该学说实质上是重商主义的对外 贸易学说,即重商主义者关于对外贸易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主要观点: 金银或货币=财富,一国国力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贵金属; 对外贸易是取得贵金属或货币的主要源泉,因而是增加一国财富 的重要途径; 增加国民财富的贸易政策,应是多卖少买乃至不买,或曰保持贸 易顺差的政策。
(4)社会无差异曲线
本绝对低于别国从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
2、绝对优势理论举例:定量分析
国家
所需劳动 酒产量 (单位) (劳动时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 (单位) (劳动时 间/单位) 间/单位) 120 1 70
英国
1
葡萄牙
1
80
1
110
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 毛呢产 (单位) (劳动时 量(单 间/单位) 位)
每个人(或每个家庭)看来是划算的事,对整个国家来说也是有利的。

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原则, 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如果各国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
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则可达到国内不同职业者之间分工所达到的 同样利益。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无论是一国内部职业群体之间的分工,还是国际上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都奉行一个原则,即绝对优势原则。所谓绝对优势原则,即放弃自己
(本国)生产成本绝对多于别人(别国)的产品生产,而专门生产自己(本 国)生产成本少于别人(别国)产品的生产。

《国富论》摘录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力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
(二)比较优势理论:现代解释(新古典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古典解释的分析工具: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 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
1、分析工具 (1)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


来源于边际效应学派 边际分析的实质是数学分析,其含义是一个经济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 或发生微小变动,所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程度,可以△Y/ △X表示。 边际分析是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数学基础。
惠贸易提供基础。
(3)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生产可能性曲线:P65
生产可能性曲线不仅是对机会成本,而且还是对资源约束、一般均衡、
帕雷托效率等概念最为形象的图解。
【帕雷托效率又称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
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生产上的帕累
4、重商主义学说的发展阶段
在具体贸易政策中心上,不同时代的重商主义者的主张不同,由 此出现了早期与晚期两个阶段 (1)货币差额论(早期):15—16世纪中叶 (2)贸易差额论(晚期):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晚期

5、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1)货币政策:

早期——对对金银进行管理,禁止货币输出
晚期——有所放宽,允许输出适量货币,以期获得更多的货币
(2)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P64) 机会成本“是为了获取已挑选的具体实物中具有更高价值的选择物而放 弃或损失的价值”。这一概念“表述了稀缺与选择二者之间的基本关 系”,“暗含着拒绝和挑选备择品,……”。(《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 大辞典》);萨缪尔逊等:“在稀缺的世界上,选择一种东西就意味 着放弃其它别的东西,一项决定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的商品或服务的价 值”。 机会成本理论认为,机会成本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 在机会成本低的商品上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应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 出口部分改产品以换取本国边际成本高的产品,这样的分工交换能够为 各国带来利益。(结合前面的例子分析)
科学的贸易理论的提出与经济学作为科学的创立同 时发生,迄今为止各个杰出的经济学家都在试图用 自己的理论或方法解释贸易。 贸易理论大多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A.贸易的基础是什么,利益何在? B.贸易模式取决于什么因素? 本讲主要内容 一、重商主义、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两种解释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托最优就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进行生产。】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伯勒(Gottfied Haberler)将机会成本和生 产可能性曲线两个概念同时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中(《国际贸易理论及 其在商业政策上的应用》),并给予李嘉图理论以第一个完整而简练 的新古典解释。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和边际机会成本递增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P66图3-1,3-2)
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重商主义是“大约从1500年到 1800年间简单连贯的欧洲经济思想史和国民经济政策史的漫长篇
章。”
2、重商主义的历史背景

15世纪以后,西欧封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货币经济
关系急剧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削弱,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 强,社会经济生活对商业资本的依赖增强;
Nations ,1776 )系统地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了他的绝对优势理 论,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这个学说构成他的自由贸易政策主 张的基石。

亚当·斯密简介
1、绝对优势论的主要论点 (1)分工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有三:(A)分工促使劳动者技能提高;(B)节省劳动者转 换工作的时间,因而免除损失;(C )专用机械、设备的发明成 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