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与地区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配第·克拉克定律:研究经济发展和产业 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 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有了一定提 高后,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第一产业将 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
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利用经济统计体系,对产业结构变 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依据人均 GDP,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的 变化,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 产业结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工业是国 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 业化的过程。重工业化阶段(以原材料工业 原材料工业 为中心)为第一阶段,高加工度化过程(以 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为第二阶段,技术 加工、组装工业 集约化为(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第三阶 高新技术产业 段。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生产中处于控 制地位 1 (1)跨国公司的“全球增值链”和“国际生 产网络”优势。 (2)“生产者驱动”价值链:跨国公司在前 向和后向联系的生产网络中处于控制地位: 密集使用核心技术的生产环节。
(3)“购买者驱动”价值链:商贸公司的控 制地位,他们设计产品和说明书,在全球范 围搜寻生产者,待产品生产出来后,再购回 这些产品。 例如耐克公司本身并没有鞋类生产能力,而 是依靠一个全球化的专门业务网络,分别负 责设计、开发、制造、包装、运输和销售等 环节来销售鞋类产品。
国别与地区经济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娄芳
美国模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区分的四类基本标准: 1、工业化的程度 2、科学技术水平 3、生产力水平 4、市场经济环境
世界经济体的分类标准
世界银行(WB)的分类标准 1、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DP在935美元以下 1 GDP 935 2、中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DP在936-3705美 元之间 3、中高收入经济体:人均GDP在3706-11455 美元之间 4、高收入经济体:人均GDP在11456美元以 上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分类标 准 1、发达经济体 1 2、转轨经济体 3、发展中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类标准 1、先进经济体:主要包括30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G8集团在内的工业化国家等。 G8 2、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包括现 金经济体之外的所有143个国家和地区。
单纯从国别视角来研究产业结构已不能 完全适应现实经济系统的要求,而需要 立足全球视角来研究。 在经济现实中,除了贸易联接机制外, 国际直接投资因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和 经济周期等因素也可通过错综复杂的渠 道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已超过了贸易的作 用,成为各国产业结构相互关联的核心 区动力。
产业政策是计划?补救措施?赶超政策? 加强竞争力的政策?
宏观经济变量
财政政策 整体经济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产业政策 外部变量 气候 战争 外国产出
引致变量
产出 就业和失业 价格 净出口
产业政策有助于解决“马歇尔冲突” (Marshall’s Dilemma – 市场绩效和规模 经济之间的两难) 产业政策有助于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 产业政策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
通产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存在三个层 次的产业发展风险 (1)产业竞争力问题 规模经济状态 结构经济状态 关联经济状态
(2)涉及产业安全的三项指标 产权状态(控股或合资) 品牌状态(自有品牌、外商品牌及市场份额) 技术状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或外国技术)
(3)产业发展的最终结果 从产业发展状态 – 潜在风险 技术不断更新或有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趋势 从产业抑制状态 — 现实风险 有产业发展的市场和资源,但经营方式落后, 体制问题是产业发展的阻力或内耗。。 产业萎缩状态 – 实际损害 产业的市场已饱和,缺少关键技术、人才。此 因素分别由市场占有率和边缘化指标来显示。
产业政策遍布每一个国家
产业政策的分类 按内容分: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 策和产业结构政策 按目的分类:经济性政策和非经济性政 策
产业结构的关联机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同区域内各国产业结构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 等方式加速相互之间的资源配置和重组。 一个国家与周边国家的产业结构相联系 从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本国应有的 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用贸易结合度和 相互依存度系数来进行定量分析。另外也可 将国际投入产出模型作为分析工具。
霍夫曼测算了若干国家的霍夫曼系数值的变化: 1/ 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有巴西、 智利、印度、新西兰等。 2/处于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 匈牙利、南非、澳大利亚等 3/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瑞士、美国、法国、 德国、比利时、瑞典等 4/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还没有出现。
霍夫曼定理→影响广泛→遭到批判。 1/仅从工业内部比例关系来分析工业化过程是 不全面的(梅泽尔斯 A.Maizels) 2/忽视了各国的产业间的生产率差异 霍夫曼系数相同‡同一发展阶段 3/库兹涅茨发现美国的资本比例是长期稳定的, 资本资料工业能优化经济增长的结论是没有 根据的。 4/霍夫曼定律中排出了既不属于资本资料又不 属于消费资料的“中间资料”。以75%以上 来作为划分标准,难以准确判断行业的具体 属性。
2/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德国经济学家W.G.Hoffmann把工业部 门分成了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 和其他工业三类。 为了避免划分中的混淆,规定,凡某产 业产品用途75%以上属于资本资料的产 业划分为资本资料工业,而当有75%以 上属于消费资料的产业则为消费资料工 业。
3/钱纳里·泰勒分类法:是美国经济学家 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发达国家的制造 业时,将制造业部门分成了初期产业、 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分类方法。
两类国际商品链 (1)生产技术主导型商品链:掌握核心技术 的厂商,将名产商品生产中非核心技术的部 件或环节扩散到其他国家,自己牢牢控制着 商品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实现利润最大 化。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很多技术密集型的产 业的商品链中扮演主角。
(2)销售技巧主导型国际商品链:拥有名牌 产品的厂家把它的产成பைடு நூலகம்生产基地转移到其 他国家,自己则控制着商品链中的销售渠道、 品牌和技巧,并承担提供设备、设计产品和 联系市场的工作,主要进行组织和协调工作。 这种商品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家用消 费产业。 “脑国”和“躯国” – 徐建龙判断
初期产业:食品、纺织、皮革,用于满足 基本生活需要,产品具有较强的最终需求 性质,向后关联系数较小,生产工业简单 中期产业:金属矿藏业、橡胶工业、木材 加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和煤炭工业等。包 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明显的最终需 求性质。 后期产业:服装和日用品、印刷出版、纸 制品、金属和机械制品等。为最终产品。
一国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域内周边国家的互 为联动,而且也和域外各国的互相波及和 演化。 以往的产业政策一般以本国的产业为对象, 更多的作用于本国的结构调整和预期,而 没有顾及国外政府可能做出的反应与调整, 以及该调整会对本国结构运行和政策执行 的反向影响。
各国产业结构的互联加强,直接导致产业政 策对内作用弱化,对外作用强化的质变。 尽管政策有本国独立制定,但政策制定的基 础和实施效果已超出本国的地理边界,扩大 到与本国产业发展相关的国际区域和周边国 家。
按要素集约度分类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 本密集约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对劳动力需求依赖程度较大, 范围可以用就业系数来界定,如服装、纺 织、食品等。 2/资本密集型:对资本的需求度较大,用资 本系数来界定范围 ,如钢铁、石油化学工 业等。 3/技术密集型:对技术的需求依赖较强,产 品的物耗小而附加值高,如计算机工业、 航天工业、新材料新能源工业等。
重工业化过程: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的 重工业化过程 《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中,利用了近20个国家的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 工业的比例关系。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 净产值
工业化的四个阶段,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1/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生产占统治地位,而 资本资料工业生产不发达,霍夫曼系数在5附近; 2/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在2.5左右; 3/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在1左右,资本资料生产 与消费资料生产已相当; 4/第四阶段,霍夫曼系数下降到了1以下,资本资料 工业超过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
生产结构的分类法: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的产 业间关系和比例的产业划分法,主要有三种 代表性的方法 1/农轻重分类法: 农– 大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轻– 轻工业,主要是消费资料产品的生产, 包括纺织业、食品业、印刷业等; 重– 重工业,主要生产资料产品的生产,包 括钢铁工业、石油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 业和化工工业等。社会主义国家较常采用。
第一产业:和人类第一个初级生产阶段相对 应的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产业:和工业大规模发展阶段相对应的、 以对原材料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的制造业为 主 第三产业:以非物质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包 括商业在内的服务业。
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与1971年颁布了 《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和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 7/交通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服务业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产业政策的产生 早期产业政策的思想和理论依据
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 → 国家干预经济 → 用强制力实施经济保护:高额进口税率、 退税和补贴来鼓励出口、允许特殊行业的垄 断权。 18世纪后期美国遇英国货物冲击 → 关税调 节 → 最早的产业保护。
产业政策的概念
产业政策是经济政策的一种,经济政策的目 标是调整宏观经济。 产业政策是政府针对产业所制定的政策,是 与产业相关的一切法令和政策。 通过对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参 与某个产业的生产、经营和交易活动,以直 接或间接地干预商品、金融、服务等市场形 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
发达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
1/ 科技方面 “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都发生在发达 国家 二战后,以信息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 生物技术和空间家属为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也发生在发达国家 95%以上的诺贝尔奖是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获 得的。
2007年,16%的发达国家人口创造了80% 的世界产值,其人均收入为37556美元,远 远高于7958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 2/ 产业结构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高级化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80% 第一、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并意味农业和工业 的落后,而是其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和电气 化。
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在对社会再生 产分析时,从实物形态把社会总产品分 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 生产和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的生产。 1/第一部类:各种生产工具、设备、原料、 材料的生产,用于生产性消费 2/第二部类:生产各种个人消费品的部门, 用于个人消费。
三次产业分类法:费希尔(1935)将人 类的经济活动分为三个产业,即第一产 业(Primary Industry)、第二产业 (Secondary Industry)和第三产业 (Tertiary Industry)。
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是波特从企业的生产 过程中分析出来的。 一个企业内不同的生产环节有不同的价 值增值率。 在不同产业中的企业价值链构成也不相 同,价值链中战略环节的位置也有所差 异 大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包括多个生产环节, 所以价值链也相当于整个产业价值链。
企业要具备优势,即要占有甚至垄断价 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而国家的产业优势也需要占有或垄断该 产品价值链的战略优势。 一个国家产业的竞争优势不是体现在最 终产品上。而是体现在战略环节的价值 创造上。 只有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战略环节,抓住 价值链,才能具有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