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学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班级管理的任务 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组织好教师集体和家长集体 落实学校管理目标,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
(一)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的设计 指导班级建设
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 专制型 放任型 民主型
(四)群体实验。 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 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 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 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而根据动作和时间分析的理论, 每个工人应该完成标准的定额为7312个焊接点,但是工人每天只 完成了6000~6600个焊接点就不干了,即使离下班还有较为宽裕 的时间,他们也自行停工不干了。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 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 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 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 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进一步调查发现,工 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 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 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 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 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 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3、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 令》,将清末的各种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实行分班教 学,并设有级任教师。 4、1949年,新中国的中小学实行分班教学,并设立专职 班主任以取代级任教师。 5、1988年颁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正规 化道路
2、特征
学习性
不成熟性 教育性 社会性
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一)班级 1、概念
班级是按照教育目的,把年龄相近、文化 程度基本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学生,划分 为固定小范围集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 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个别教学制 班级授课制 导师制 分组教学
道尔顿制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发展
(二)管理 1、概念
美国早期管理学家詹姆士〃穆尼:某物体太重太 大,一个人搬不动,两个人联合起来就能搬动。两人 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协调共同努力。他们必须同时举起 物体,往两人商定的方向搬动,又必须同时将这物体 放在两人商定的地方。 有目的 群体 运用技能 组织机构和制度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按 照一定的原则,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他 人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 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管理活动的根本属性:协调性 协调人际关系 协调工作关系 协调人事关系
2、国外主要的管理理念 (1)泰罗的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
“生铁实验”与“铁锹实验”
生铁实验
1898年,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生铁实 验”。实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小组 中进行的。要求将厂房四周广场上每块重约92磅重的 生铁块搬到火车车厢里,起初每个工人平均日工作量 是12.5吨。泰罗相信经过对工人体力、搬运动作研究 进行分类研究后,可以找到搬运生铁的最佳方式,工 作量预计能提高到每个工人平均日工作量达到47~48 吨的水平。为此,他选择了不同酬的方式来激励工人。 即用“天天挣1.85美元”机会替代原先统一的“天天 挣1.15美元”的做法,激励有体力剩余的工人尽力搬 运。结果,他的实验对象施密特实现了日工作量47.5 吨的目标,其他工人被挑出来加以练习后,每人天天 都能以47.5吨的速度搬运生铁,生铁搬运量提高3倍, 工人平均日工作量增加35吨。
(3)行为管理学派
梅约的人际关系学派 需要、动机——激励学派 斯金纳的强化学派 X理论、Y理论、Z理论 领导方格理论
梅约的人际关系学派:霍桑实验
(1)照明实验(1924年11月—1927年4月)劳动绩效与照明无关 这项实验在霍桑工厂前后共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实验是 在挑选来的两组绕线工人中间进行的,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 是参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不断地增加照明的强度,例如 将实验组的照明度从14、26、46、76烛光逐渐递增,而参照组的 照明度始终保持不变。研究者企图想通过实验知道照明强度的 变化对生产的影响,但是实验的结果,两组的产量都在不断提 高。后来,他们又采取了相反的措施,逐渐降低实验组的照明 强度,还把两名实验组的女工安排在单独的房间里劳动,使照 明度一再降低,从0.3以至降到0.06烛光,几乎和月亮光差不多的 程度,这时候,也只有在这时候,产量才开始下降。 研究人员在这次实验结束时的报告说:“这次实验的结果, 两组的产量均大大增加,而且增加量几乎相等,两个组的效率 也几乎没有多大差异,纵然有某些微小差异,也属在许可误差 范围之内。因此,仍然不能确定改善照明对于工作积极性的影 响。”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9 8 7
管 理 方 格 图
对 人 的 关 心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对生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心

1.9
9.9

9 8 7
管 理 方 格 图
对 人 的 关 心
6 5 5.5
4 3
2 1 1.1 1 2 3 4 5 6 7 8 9.1 9


对生产的关心

3、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管理因素包括理性和经济因素及人性和 情感因素 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效率和效益 管理的内容包括人的积极性及班级工作 管理方式采取强化理论 管理对人的激励方式在于满足、提升需 要层次
(三)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协调各种因素, 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的目 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有一个男孩子第一次弄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 裤子长了一些。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点,可奶 奶说,眼下的家务事太多,让他去找妈妈。而妈妈回 答他,今天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子又去 找姐姐,但是姐姐有约会,时间就要到了。这个男孩 子非常失望,担心第二天穿不上这条裤子,他就带着 这样的心情入睡了。 奶奶忙完家务事,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 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后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 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也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可以 想象,第二天早上大家会发现怎样的情形!
(3)访谈实验。工作绩效与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人际关系有关
梅奥等人制订了一个征询职工意见的访谈计划,在1928年9月到1930 年5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研究人员与工厂中两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 访谈。 在访问的过程中,访问者起初提出的问题,大都是一些“直接问 题”,例如工厂的督导工作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虽然访问者事先 声明,将严格保守秘密,请工人放心,可是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仍然 遮遮掩掩,存有戒心,怕厂方知道,自己受到报复,谈话总是陈腔客套, 无关痛痒。后来改用了“非直接问题”,让受访者自行选择适当的话题, 这样职工在谈话中,反而无所顾忌了。结果在这次大规模的访问中,搜 集了有关工人态度的大量资料,经过研究分析,了解到工人的工作绩效 与他们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与其他同事的关系有密切联系。 同时,这次大规模的实验,还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在 这次谈话实验以后,工厂的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经研究者的分析 认为,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方法有许多不满意,但 无处发泄,这次实验,工人无话不谈,发泄了心中的怨气,由此而感到 高兴,因而使产量大幅度上升。
七、班级管理环境
物质环境 制度环境 文化环境
班级管理与儿童权利
(一) 对儿童权利的认识 过去的观点:儿童是“不懂事的孩子”“教训的对 象”。忽视了儿童有自己成长的需要,忽视了儿童的 权利。直到20世纪儿童的权利才承认。 (二)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立法 (64) 1、1924年《日内瓦儿童宣言》是成人社会第一次在 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权利正式承认。 2、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 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以正式国际组织的形式对儿童的 权利加以肯定。
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专制式
班主任
学生 学生 学生 班干部 学生
学生
放任式
学生 班主任
班干部 学生
学生
民主式
班主任
学生 班干部
学生
学生
学生
(二)班级制度管理
根据实际制订班级制度
基本制度是班级发展的基石 班级制度是基本制度的操作平台 管理的目的是发展人 班级制度应该是灵动和有时效性的
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制度
班级制度:是以学校制度为基础,由班主任、任课教师 和全体学生共同制订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组织秩序。 如何建立健全班级制度: • 统一认识,发挥班级制度的积极作用。 • 科学地制订班级制度。
实施制度管理
班级常 规管理 工作
• 班级计划制定和总结; • 班级文化建设(教室的布置、 班徽、班歌、班训,图书、 报纸栏,班报,板报的设 立及管理); • 学生操行的评定; • 日常德智体卫劳动及课外 活动的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执行班级管理
(三)班级教学管理
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 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建立并维护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建立班级教学管理指挥系统
(四)班级活动管理
主题活动 团队活动 文艺活动
五、班级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班级管理的计划 班级管理的实施 班级管理的检查 班级管理的总结
(2)福利实验(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人际关系是 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因素 • 这项实验又称实验室实验,实验共进行了几次, 其中有一次是在继电器装置实验室进行的。 • 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地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 素,梅奥选出了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中从事装配 继电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增加福利措施, 例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 等。结果产量提高了。两个月后,他们取消了这些福 利措施,发现产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可 见增加福利措施对生产效率并无直接影响。
1、雏形:出现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兄弟会学校 2、最初设立班级的学校:法国的居耶纳中学、德国的 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学 3、最早使用class一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埃拉斯莫斯 4、标志:
班级授课制在中国
1、最早: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 文馆”。
2、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并试行的 《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各 学堂要按学生程度深浅分学级 并编班上课。
(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 的管理学家。
14项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原则 2.权力与责任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7 .人员的报酬原则 8.集中的原则 9.等级制度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的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原则
铁锹实验
“铁锹实验”也于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起 初,不管搬运什么物料,工厂中每个工人使用的都是相 同尺寸的铁锹。泰罗研究后发现:统一尺寸的工具,存 在生产能力的浪费。于是,他提出了:是否存在一个使 不同的工人天天的铁锹的运送量达到最大化的可能性? 泰罗认为铁锹的尺寸是关键因素,且面对铲运不同物料 时,不宜固定在同一种尺寸上。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后, 泰罗发现重型物料如铁矿石以小铁锹为宜,而轻型物料 如煤屑应以大铁锹为宜;同时不同体力的工人所用的铁 铲应该有区别,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工人的劳动能力。 基于泰罗的实验,工厂要根据所要搬运的不同原料来选 择恰当尺寸的铁锹,并把它分配给不同体力的工人,其 结果是非常出色的,工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 140人,每人天天平均工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人天 天平均收入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