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作者:曹玲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05期

被人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技校学生的心目中常遭到“冷遇”。他们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脱几节无所谓。他们偏重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技能课,因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身为技校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像蜜一样牢牢粘住学生。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我仅以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的体会,谈谈浅见。

一、利用教材本身魅力,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应该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如果教者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说《荷花淀》里的水生嫂们,她们在“小家”与“大家”产生矛盾的时候,识大体,顾大局,毅然送夫参军,而她们自己也不甘于落后,在斗争中成长为英勇的战士。从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真正内涵。而现今的学生,大多数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较少,缺少集体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这些题材,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启发他们为开创祖国的未来努力学习本领。

二、善于运用激疑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学习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的:无疑——有疑——质疑——释疑。而老师就是释疑的人。运用激疑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激疑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状态。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我在实践中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布障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则疑,疑则思。教师通过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布障设疑,激起学生的疑问,通过释疑使问题步步深入,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项链》结尾才道出钻石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全文则嘎然而止。我问:为什么文章

开头不交代项链是假的,要到结尾才道出钻石项链是假的呢?学生答:那她就不会借了,假项链有什么好借的。也有的答:那她就不用去借高利贷,也不用付出十年艰辛了。把钻石项链是假的放在结尾,就使得上述情节变得合情合理了。一个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在同学们的积极发言下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构思巧妙。矛盾层递,欲抑先扬,悲剧结尾。激疑的关键就是要有疑。

2.培养学生善疑的品质,诱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灵感往往是一闪即逝,学生求异思维也常有一刹那的表现,应该立即锁定它。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新知时尝到创造的甜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激疑是为了培养学生善疑的品质。

3.设置问题坡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奋力攀登

语文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善于在学生心理上制造不平衡,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问题也不是越难越好,不符合实际的陡坡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我们给学生的坡度既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又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学生有“坡”可爬,要花力气,经过奋力又能到达顶峰,自然乐在其中了。比如我在上《景泰蓝的制作》时,就有很多同学提出疑问:景泰蓝是什么?有了这样的疑问,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下去:景泰蓝是一种手工艺品。学生问:是一种什么样的手工艺品?这时我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种景泰蓝的工艺品。当学生看到有花瓶、绣球、牙签盒、手镯等,都饶有兴趣地问:“这些都是景泰蓝么?用什么做的?”就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入了对话的状态,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据专家研究分析,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起20%的作用,80%靠情商。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何其之大。现代课堂教学不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人际交往方式。我们应该变传统教育的高压型为宽松型。很难相信一个正襟危坐、欲动不敢、欲言不能的人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更何况是这些好动的学生。我们固然不可能一下子抛开文化传统的积淀而奉行西方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可随意站立、走动,甚或可自由出入(更何况那也未必效果最佳),但我们的课堂气氛至少应该是在不摒弃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一些宽松与和谐。

四、善于运用教师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这个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教记叙文则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为主;教抒情散文和诗歌,则以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为主;教说明文,则运用说明性语言;教议论文,则运用逻辑严密的论证性语言。第三,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相关的课内外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课程充满魅力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享受学习的过程,就是成功。

(责任编辑全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