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感人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感人故事
【篇一: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人(别斯村精准扶贫典型材
料)】
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人
别斯村精准扶贫对象—孟苏桥许多人生活的担子总是一头装着痛苦和不幸,一头载着幸福和希望,当他们靠着自己的顽强和不屈,依
然无法保持着这只重担的平衡的时候,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显然在他们“幸福和希望”这一头增加了砝码,使他们能够生活
之路上继续前行。

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别斯村精准扶贫对象孟苏桥就是这样一个行者,
他的人生历程一波三折,当他靠着同命运抗争勇气,依然无法保持
生活重担平衡的时候,党和政府在担子的这一头,及时添加了“幸福
和希望”,让他从一个不幸的人又成为一名幸运者,下面,让我们听
听他的故事吧!孟苏桥现年44岁,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别斯村人,父母都是农民,有6个兄弟姐妹,在家里排行老二,村里老人都说“老二”最捣蛋,不听父母话,喜欢做“坏事”,但又是最懂事,最孝
顺的。

孟苏桥家里地少,兄弟姐妹多,农民的孩子早当家,做为家里的长子,孟苏桥老早就想着帮父母减轻些负担,早点出来挣钱,供养弟
弟妹妹完成学业。

他1988年初中毕业,他也有自己的梦想,想学一技之长,挣很多、很多的钱,不让父母再那么辛劳,让弟弟妹妹有好的学习条件,早
日完成学业。

但家里条件不允许他去花时间
去学习技能,那么多张嘴要吃饭,那么多的家务要处理,家里还有
30多亩土地和20多亩的水面需要他管理。

他很不幸,梦想破灭了,他只能像个大男人一样早早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16岁的孟苏桥每年要种植70亩地的棉花,要帮助父母干家务,小
小的肩膀就抗起了家庭的重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孟苏桥把家务打
理的井井有条,供弟弟妹妹们完成学业,弟弟妹妹相继考上好的学校,在银行、医院、教育等部门参加工作。

同时幸运降临了,孟苏
桥结识了结发夫妻窦玉玲,1994年他们结婚了,婚后两人一起操持
家务,养育了两个孩子,孟如民和孟子琪,孩子很懂事,给他们带
来了很多的欢乐,过着男耕女织其乐融融的生活,孟苏桥的好日子
来了,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2005年不幸的事突然降临在孟苏
桥头上,他很不幸。

2005年,孟苏桥全身无力,生活不能自理,路都走不成,缓慢的走
在路上,被一颗小小的石头绊倒都会摔的鼻青脸肿;上厕所后都不
能自己擦屁股,呆半天还需要有人扶他出来。

此时,他的世界一片
黑暗,两个孩子还小,家里还有这么多事,怎么办、怎么办。

妻子
带他去乌市医学院进行全面检查,最终确定重症肌无力,妻子带他
跑遍大半个中国的大医院,医生给出重症肌无力为世界性的难题,
治愈不了。

妻子又通过网络寻医、找中医,在乌市找到一家诊所说
可以用
中药和针炙可以医治,近四年中医保守治疗,奇迹出现了,孟苏桥
可以自己走动了,可以干一些家务了。

但花去了20多万元,负债累累。

0元,流转土地3375元。

孟苏桥说我感觉像初中毕业的感觉一样,走着走着完成了十六七岁
的梦想,用一技之长挣钱养家糊口。

我不但要自己挣钱,三年后我
还要把我的生产母羊、牛给其他有困难的兄弟,把我的技术一并传
授给他们,也让他们致富。

【篇二:xxx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xxx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
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

担任***市交通局党委、局
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
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
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
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
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
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
实干、埋头苦干。

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市农
村公路10年远景”和“***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科学合理的确定了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


面改善农村的交通,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
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
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

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
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
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
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

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
一起出。

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
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
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
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

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
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争取,
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
我市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
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
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

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
设施建设中,做到早、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

切实加快***市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
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
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
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

形成以***为中心,以二、三级干线
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
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
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
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
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目标。

2003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2004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


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目标的89%。

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
造了良好的交通。

2004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至省界52.3公里为
3年工程)。

续建***至省界、***至***、***至***、***至***、***至***、***至***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

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
亿元。

建设7条总计142.9公里,***区至***公路、***区至***公路、
***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

2005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至***42
公里、***至***10公里、***区至***5公里、***至***46公里、***至
***19.3公里、***至***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

在改善
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
民提高出行,2005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

现已完成立项准备。

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中,有的乡镇配合难度大,人员不到位,他看
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帮助解决。

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的同时,按照市委、市的要求,2004年,他又在公路建设项目多,缺口大,筹资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优先安排
计划,优先落实,累计投入扶贫建设40余万元,先后帮扶了***、***等单位。

还开展了以“扶两村、建三项”为内容的扶贫工作,投入扶
贫建设26.7万元,扶持***建设卢家桥(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12米,宽6米,净高2米,总造价4.6万元)、西德村德
家桥(投资13.4万元,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6米,
宽6米,净高1.65米)和德家过水园管涵(全长5米,宽8米,采
用直径1米园管四排,工程总造价8.7万元)三个项目。

随着这些扶
贫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农村乡镇、村屯通行,加速区域经济的
发展。

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一条条公路的延伸,带动了附
近乡镇经济的发展,使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状况明
显改善,运输商贸迅猛发展;矿产、林果、旅游资源得以迅速开发;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
明显转变;沿线农民通过地产供应、劳动力投入等方式,获得了直
接经济收入;进一步加强了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
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
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引导了乡镇企业的合理集聚,完善了小城镇
功能,壮大了县域经济,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更快地转移到
小城镇就业。

【篇三:精准扶贫发言材料】
在全市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的发言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我区及时调整工
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
这张扶贫“精准牌”。

---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
我区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村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

全区先后3次组织专门力量对61个行政村
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村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识
别贫困人口1.66万人,并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
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平川区“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确立
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区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

并对识别出来的
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
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
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
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

切实
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
队合理利用起来,按照每村1名包片领导,2名驻村干部的人员配备
标准,全区抽调36名干部在贫困村组建12个帮扶工作队,每月至
少进村1次,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
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中心村建设起来,把偏远村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
把乡村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
健康发展。

---管“好”扶贫资金,确保精准扶贫“准确滴灌”。

为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我区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从4个方面
进行了规范。

一是实行制约机制。

严格执行扶贫管项目、财政管资
金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按照计划、执行、监督三分离的原则和管
理方式,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二是实行监督机制。

严格执行财政报账制度,做到“七个坚持”:坚持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并按规定工作日划转,坚持按批准的扶贫计
划拨款,坚持按项目建设进度拨款,坚持按规定的比例拨款,坚持
资金拨付逐级审批,坚持以合法票据报账,坚持在项目验收合格
后拨付质保金。

三是实行检查机制。

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建设质量
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项目完成后由审
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四是实行公开机制。

项目资
金到位后,扶贫、财政联合发文,将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各乡镇,并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同时,在项目
实施乡村通过公告公示牌进行公开。

---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
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级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
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
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
帮扶模式。

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以
区委区政府为搭建平台主体,统筹安排整合资金。

通过“渠道不变,
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财政
专项资金投向,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
上不减少的同时,削减专项资金项目数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合
理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扶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
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村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
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