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驿路梨花》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彭荆风在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这一短篇小说,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独出心裁,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讴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立意新而深;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标题譬喻深刻。

根据单元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本文学习重点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看看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弄清记叙的顺序。同时,要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第二点中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的其中一点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艺术性。

三、说学情

从1999年开始,我校开展了“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教改实验,这一届学生从2002年9月开始参与教改,经过近2年的努力探索,初步培养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阅读速度达每分钟500字以上,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叶老说得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务必启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动情、动心,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本课学习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法

1、依据课改的新动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本课教法采用师生互动法,朗读领悟法,迁移反馈法。

2、采用上述教法的理由:

(1)师生互动法: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间互相“沟

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方式要开放互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探究,从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叶老指出:“上课的活动,由学生与学生讨论或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应当讨论的都讨论到,须待解决的都得到解决,就没别的事了。”

(2)朗读领悟法:叶老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指出:“讨论完毕以后,学生对于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都弄清楚了,就不妨指名吟诵。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论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3)迁移反馈法:“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利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概括,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目的。钟德赣老师在《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一书中指出:“根据控制论的反馈原理,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评价获得经验及行为变化的整个过程叫学习。反馈存在于反刍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在不断反刍中要注意进行不断的信息反馈,老师要在课堂注意及时发出前馈信息,进行正确的导向,并及时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部署,真正做到有的

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说教学环节

(一)内容呈现,置身其中

多媒体课件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乐曲,投影与课文相关图片后。让学生伴随乐曲快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心灵,让学生陶醉于美的氛围。

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快速阅读课文,逐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速度。

(二)问题情境

小说是以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艺术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篇小说依次写了哪些人物?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行文里主要以哪一句话贯穿全文?(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投放三个问题)

这一环节,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情节,理清线索。

(三)交流对话,问题探究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话题二:本文构思的巧妙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这一环节设计的两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相机点拨。

通过这一环节,基本解决了教学目标的第二点。

2、学生与教师对话

话题一:雷锋的名字在课文中只出现了一次,本文是用哪些内容或办法来表现雷锋的精神的?

这一环节设计由学生自主学习,向老师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也许学生提的并不一定是这一话题,教师可应用教学机智,相机而变。

3、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课文采用插叙有什么好处?

话题二: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也有所不同,课文中描写梨花的四个句子中的“梨花”有哪些含义?

明确:1、自然界梨花;2、梨花姑娘;3、助人为乐的精神。

这一教学环节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与学生探究。设计符合新课改强调的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的理念,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把“一言堂”变成“群英会”,真正做到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所说的“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四)朗读感悟

录音机播放课文中描写梨花的四个句子给学生听(教师在课件中先剪辑好)。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