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办学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 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
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xx工业技师学院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建校于1974年,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2年1
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晋升为技师学院,成为集职前教育、职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就业服务为一体,以培养高级工、技师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目前,学院是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数控铣工及汽车维修工技能实训基地、全国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市首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北京市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北京市数控专业技能大赛基地,曾举办过全国第一、二届数控技能大赛、全总第三届职工数控铣床技能大赛和北京市第一、二、三届职工数控技能大赛总决赛赛事任务。
学院现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多元。
教职工400余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20余人。在校生5000余人,其中高级工班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60%以上,学制式技师班学生近百人。
面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高端引领、多元办学、能力本位、内涵发展‛的方针,坚持‚专业建设与市场接轨、办学质量与社会接轨、办学理念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和‚企业的需求就是学院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开拓高技能人才培训市场,拓展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在数控、汽车、机电、环保与生物制药、、计算机技术等五大类15个专业开展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其中数控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批准,开展院校学制式技师的培养。‚十一五‛期间,学院培养高级工13798人,技师、高级技师2151人。
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高技能人才越发地显得紧缺和重要。据悉,‚十二五‛时期,北京市高技能人才总体缺口13万人,其
中技师、高级技师缺口5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发挥技师学院主动培养的作用,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就显然尤为紧迫和重要。这些年,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我院关注企业的需求,紧紧依托‚校企合作、一体化课改‛两大抓手,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积累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认可。
一、对高技能人才的准确定位是做好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一般来讲,它必须具备如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独立解决生产技术中关键问题的能力;第二,适应设备更新和产品更新的能力;第三,具有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与丰富产品品种的能力;第四,具有有效带动和协调其他技术人员技术攻关,或整个生产环节的组织能力。
他们与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构成企业的人才群体,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企业效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造就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必须经过较系统、较全面的学校培养和训练,并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成熟,在终生学习中持续提高。这已是发达国家多年总结出来的培养模式和强国经验。技师学院是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脱颖而出的,它必须突破传统院校的办学理念与模式,贴近市场、面向企业,在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
创新,克服传统教育观的束缚,运用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探索出一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二、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两大抓手基于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理解和成长规律的把握,我们认为,要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参见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社出版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紧紧抓住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改革两大关键,对接需求,开发课程,实施教学。
1、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的高素质劳动者,首先就要会干活、能干活,对接企业需求,对接岗位需要,离开了企业的通力合作和积极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就失去了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说,只有校企合作才能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产生高技能人才批量培养的规模效应;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步入快车道。
这些年,我院一直坚持‚企业的需求就是学院目标‛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拓展校企合作的范围和内容,探索开放多元的校企合作形式。
目前,学院已与百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每个专业至少与5家以上的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促进了专业办学质量的提升、办学特色的凝练、办学成果的突显。
学院80%的高级工班和100%的技师班都是与企业合作的订单班,像数控专业有SM
C、福田康明斯、北京机床所、红旗订单班;汽车系有北京现代、东风标致、北京奔驰、宝马订单、恒日订单班;机电系有中心国际、康特荣宝订单班;环保与生物制药系有青岛圣翰、戴安、北京理化所订单班等。这些订单班的设立,绝不是挂个牌、命个名,
而是从组班开始,校企双方就把这些学生‚真正地当成自己的人‛。对于学校来说是‚学生‛,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员工‛,企业从课程设臵、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全过程地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培养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训计划,强化专项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养成,增强了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校企双方定期组织学生召开由企业领导专家、学院领导教师参加的校企双方联谊会、座谈会、交流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开展专项主题活动,设立企业奖学金,按照企业班组形式建制班级,引进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班级,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增强了学生归属感。应该说,这些订单班学生身上被‚烙上‛了企业的鲜明印
记,学生们提高了‚企业人‛、‚职业人‛的意识,保障了学生实习就业后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一体化课程改革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
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甚至理实一体的教学都很难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实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才是我们要追寻与实践的教学模式。
我院自2004年启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以来,紧紧围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改原则,开发学习领域和教学项目,探索和实践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目前学院开发出了像汽车系的倒车雷达、改装车、卡丁车,数控系的液压扳手、桌面小铣床、EMCO两冲程发动机、数控铣床改造、转向箱体,机电系的气动和液动控制回路功能实现项目群、MPS(模块化生产系统)项目群,环保系的水质、室内气体监测项目群、食品安全检测项目群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专业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项目,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为什么说工学一体化教学适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基于如下三点原因:
一是课程开发体现了工学结合。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流程包括职业与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习领域、课业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五个步骤,每一步都紧密地与企业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课程内容来自于企业,来自于典型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二是教学项目的实施就是一个工作过程。在实施教学项目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教师作指导,学生为主体,按照收集学习信息、制订项目学习计划、研讨实施方案、执行方案、检查验收、评估反馈六个环节实施教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作过程,达到了‚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所教、所学、所用三所对接‛的理想效果。三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改,学生在完成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而开发出的教学项目过程中,不仅仅掌握了专业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出学生责任感、质量意识、团队协作、信息收集、沟通协调等综合职业素质,这些也正是企业需要、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加强师资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