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如何保障科学民主决策
在我国现有的企业类型中,国有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企业。不论是中央直属国有企业还是地方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由以前的全民公有制单位改制而成,大部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少部分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这类企业的出资方往往只有国资委一家行使所谓“出资人”的职责。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形同虚设的监督体系,有可能会造成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中的机制缺陷,因此通过内控制度建设和贯彻执行是国企保障科学民主决策和风险防范的基石。
一、提高依法治企意识、倡导科学民主决策理念
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是两个基本要求。从理论上和原则上讲,这两个要求应该是统一的,但在实际决策中,有时候可以做到统一,有时候却会发生不一致甚至冲突的情况。如何处理好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关系,是决策中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决策,从过程来说,要遵循正确的决策原则和决策程序;从结果来说,决策方案要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科学决策的实质是要解决好决策的“真理性”问题。民主决策,从过程来说,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从结果来说,决策方案要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民主决策的实质是要解决好决策的“价值性”问题。决策应做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科学决策为民主决策提供理性基础,民主决策为科学决策提供价值取向。在实际决策中,情况就很复杂。在任何决策中,都存在“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关系问题,具体说,就是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利益和少数人的利益关系问题。
民主决策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的意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少数人的利益服从多数人的利益。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少数”和“多数”的区分,能不能作为判断“正确性”、“合理性”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认为,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少数人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多数人的利益是合理的,少数人的利益是不合理
的。实际上,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在一些情况下,或者说在多数情况下,可能是这样。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是多数人的意见不正确,少数人的意见正确;多数人的利益不合理,少数人的利益合理。从历史到现实,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而且有不少教训。因此,在实际决策中,不能简单以“多数”和“少数”作为意见和利益的取舍标准,要辩证分析、处理好这个关系。
科学决策的实质,就是决策方案要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这是一个“真理性”问题,在这一点上,不能简单以“多数”和“少数”为判断标准。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建立专家评审制度是必要的,选择合适的专家对决策方案是否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结果可作为掌握决策权却不是内行的企业领导人的决策依据,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应该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理念纳入管理方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领导干部和员工都熟悉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干事准则。有效避免重大决策企业领导一支笔、一言堂、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权力过大又缺失有效监控往往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
二、建立长效机制并持续改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再一次指明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要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建章立制,首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制度,保证持续改进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建立“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要和经营战略的“三重一大”事项标准,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三重一大”问题的内容、形式、程序、方法以及考核监督等事项作出严格规定。让企业员工清晰的了解企业中哪些事情是经过何种决策过程决定的,从而使决策过程在一
定范围内做到透明并能够被监督,这是保证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条件。
建立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坚持企业政务公开,形成企业职能部门为主体开展决策方案制定和落实的运行规则,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工会组织的作用,建立企业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决策的机制。将征集整理后的职工提案列为每年职代会的议事议程,坚决落实重大事项职代会表决机制,贯彻职工提案限期答复、限期落实整改的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建立企业党政领导班子绩效目标考核机制。形成企业从上到下各级领导权、责、利对等,绩效目标层层分解,实现目标有措施有考核、奖罚分明的责任追究体系。从而避免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政绩冲动强烈,只重视任期内上项目、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漠然视之,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超越实际需要贪大求洋,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后任留财富,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发生。
建立企业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虽然这一制度有其滞后性,有事后论英雄的嫌疑,但这的确是一种风险防范措施。它是一道紧箍咒,时时提醒当政领导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把权力牢牢控制在国家法律和企业制度确定的范围之内,不得滥用职权做违法违纪有损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的事。尤其当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有冲突时,更要带领企业干部员工研究处理好三者关系,兼顾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对那些被认为有政绩,但实际上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决不能任其一走了之、心安理得地易地为官,必须加以认真追究。
还必须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法纪制约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领导干部树立和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绩效观。在领导干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生产经营、持续发展、诚信守法等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不能只凭听一、两次汇报就判定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只看一、
- 3 -
两个“亮点”就评定一个干部绩效大小,必须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绩效的根本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通过分析干部绩效的形成过程、实际效果、长远影响,看干部德才素质的优劣,让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成日忙于投机钻营、拉拉扯扯、上蹿下跳的“穷折腾”型干部则遭到组织和群众的唾弃。
制度建设还需遵循够用、适用、管用、少而精,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不能走形式主义只建不执行的老路。对以往不规范不科学、缺乏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重要方面尚未形成制度,民主分散、集中无力的应及时建立健全新的制度。
三、坚持调查研究
在推进决策科学化进程中,要求企业领导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及时发现和和纠正决策中的不合理因素,以争取获得社会、企业发展最大的成果,同时把代价或难以避免的损失减到最小程度。不但要听成绩,还要听缺陷,听失误,掌握全面、客观、公正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成日高坐机关,仅凭文件、会议、汇报开展工作,则往往会为会上的美文华章所陶醉,被虚假的汇报材料所欺骗,难以真正了解基层实情、知晓百姓冷暖。真诚倾听员工呼声,是为了正确把握员工的需求和愿望,明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把员工的愿望真实反映出来。要下大力气解决事关企业全局、又与员工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把满足员工的愿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长远性,切实保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能否真实反映基层员工愿望,是检验我们的决策和举措是否科学、民主的“试金石”。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真实反映群众愿望、虚心吸纳群众智慧、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