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方法

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人物形象:他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1)他是个样的人,从“……”(原文或概括事件)可以看出。

(2)他是个样的人,从“……”可以看出。

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的方法技巧:①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的描写分析,

②抓住细节描写分析,③抓住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对此人物的评价分析,④在与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常见题型:1.本文的记叙顺序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某段为插入的一段内容,请分析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方法:1. 顺叙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印象鲜明。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印象深刻。

3.插叙作用:①补充交代了内容,②丰富人物形象(即表现了某人的品质),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即为下文作铺垫),④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

四、记叙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感。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距离,好像在面对面交谈,便于直抒胸臆。

3.第三人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注:1、2中的“便于直抒胸臆”需要联系文章指出所抒发的具体情感。

五、记叙文的题目 1.题目的作用: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的中心。③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④激发阅读兴趣,吸引读者。(一般用到①②④,第三点根据情况判断选择)

2.某题目好在哪里?简明新颖,生动形象(看是否用了某种修辞),从上面①②③④中选择合适

的答案。

3.题目的含义:表层含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基本意思,即本义)+深层含义(和文章中心相关

的比喻义,象征义)

六、文章开头的作用

⑴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⑵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

⑴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⑵本身:①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

⑶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

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文章中间段落的作用

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本身表达了(有写作手法结合手法)……

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⑶文章由……转为……

(如①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②由写物转为写人;③由历史转为现实;④由感性转为理性等)

八、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

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开头),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入深思。

九、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②拟人:生动形象,活泼有趣,能表现作者(或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害怕、喜爱、憎恶);③强调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人物的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④排比:增强语气,强调某一事物的某一特征或某种感情,句式整齐;⑤设问:引起注意,启发思考,激发读者共鸣或留下鲜明的印象。⑥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人物形象/人物感情;⑦对偶:句式整齐,音韵

2.答题格式:修辞+作用+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形象(或思想情感)

十、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描写:1.人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人物身份,②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情感;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②渲染(烘托)……的气氛,③衬托人物

的心情,④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⑤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注意:结合原文内容选择作答。

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

4.按照描写人物的角度,描写可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

十一、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点题、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十二、重要字、词、句(段)的理解

1.词语含义=手法+字面义+语境义+作用(情感)(紧扣主题作答)

2.某一词能否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3.一句话中某几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①原顺序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等〕一致,②这些词是递进关系,③这些词与上文〔后文〕相照应。)

4.谈谈你对某句(段)的理解(把某些表意含蓄或用到修辞的词语换成表意直接明确的词语,再写出句段的含义及情感)。

十三、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一个属概念,“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都是它的种概念,具体可作如下归类: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抑扬结合、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寓意、象征,还可包括修辞中的对比、讽刺夸张、衬托(正衬、反衬)。

具体解释一些词语。

象征:文章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如《白杨礼赞》中以白杨树的挺拔、顽强、力求上进象征抗日军民的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意志。

欲扬先抑:它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如《白杨礼赞》中写到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好女子”,这是抑;而后一转笔,说它是“伟丈夫”,这是扬。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其中“托”为借、假托的意思,文章往往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有差别的反面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用菊作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洁(高尚)品质。

托物寓意:一般指借物表意、言外蕴旨的古文诗作的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者则别有一番韵致。总而言之,只要你能从深远的情志出发,选择与表情达意相切合的吟咏对象,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加以描绘,做到咏物不即不离,既绘其形,又传其神,并以物喻人,使咏物与抒怀融为一体,那你运用托物寓意、言外蕴旨的技法就是成功的,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饶有韵致,耐人咀嚼。(4)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