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与魔性_三言_二拍_中的僧尼形象探析

佛性与魔性_三言_二拍_中的僧尼形象探析
佛性与魔性_三言_二拍_中的僧尼形象探析

佛性与魔性: 三言 、 二拍 中的僧尼形象探析

刘欢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僧尼作为 三言 、 二拍 中大量出现的形象类型历来较少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盲点。这些僧尼可分为两大类型:得道佛僧、淫邪魔僧。其中魔僧形象尤为丰满,呈现出丑多美少的审美倾向。由此,本文进一步就时代社会思

潮、宗教信仰、话本叙事以及作者思想等方面探悉这一审美取向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僧尼形象;佛性;魔性[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08)06-0028-03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便对古代

小说的创作产生广泛的影响。明代话本小说 三言 、 二拍 中出现大量的僧尼形象,其中 三言 中涉及僧尼的有25篇, 二拍 中有17篇,约占小说总篇目的21%,然而,这一形象历来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拟从分析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僧尼形象入手,探讨其独特的审美意趣以及形成这一审美意趣的深层原因。

佛性:弘法度生,尚侠聪慧

三言 、 二拍 中僧尼形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得道佛僧(尼)、淫邪魔僧(尼)。其中,前者体现了僧众佛性的追求,后者则突出了人性中魔性的一面。

礼佛参禅、普度众生,小说中具佛性的僧尼形象继承了佛经与佛教文献资料中所记载的修行者特征,他们多法术高超,先知先觉;弘法度生,行侠仗义;且天性聪慧、品德超群。与众生和魔障相比,表现出佛性的一面。

其一,法术高超。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 恒言 卷22),写黄龙寺慧南禅师,说法如云,度人如雨,而且神通广大,法力高强,与道士吕洞宾斗法时大显神通,后又点化吕使之皈依佛教。 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 恒言 卷31)中的竹林寺和尚 双眉垂雪,横眼碧波 、 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严峰顶人 ,法术高超,不仅能出没无影,还掌管着人间的祸福穷通。 乔兑换胡子宣淫,显报施卧师入定 ( 初刻 卷32),卧禅法师的戒行是诸山之首冠,入定后能通灵天界、冥府,受到南北二斗的点示,终于为铁生禳解了凶病。

此外,这些得道高僧,多能预知后事。如 明言 卷22、卷37, 二刻 卷33,其中的圣僧、法师虽结茅而居,却洞悉世事,或以诗预示点化奸臣得好便收;或兼习兵机,未卜先知,帮助君主战胜敌军。

其二,行侠仗义。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助人向善本为义中之事,然而小说中僧尼却不仅限于此,他们甚至表现出侠义的精神特质。如 杨谦之客舫与侠僧 ( 明言 卷19),李姓侠僧是此类形象的典型,他为人豪爽直率,仗义疏财,且有始有终。不仅送盘缠给本分廉洁的杨公,甚至让有法术的侄女李氏陪护杨去俗尚妖法的蛮僚错杂之地就任。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 恒言 卷32)之胡僧也是颇通法术,能预知吉凶,且乐于为世人指示迷津,救拔苦海,他及时救了因走投无路企图自杀的黄生,并资助他进京会试,最后又百般设法使黄生得以夫妇团圆。 初刻 卷40中宦囊一空的李君正因受到青龙寺主僧的救助才得以摆脱窘境,重新发达。

其三,天性聪慧。五戒禅师( 明言

28 2008年6月枣庄学院学报

Jun .2008

第25卷 第3期

J OURNAL OF Z AOZ H UANG UN I VERSI TY Vo.l 25NO.3

[收稿日期]2007-11-03

[作者简介]刘欢萍(1983-),女,安徽池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卷30)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长成出家,禅宗释教,如法了得。僧人陈可常( 通言 卷7)也是无书不读,无史不通,且能出口成诗,极得众人称赏。有趣的是,小说中此类能诗善词的僧人颇多。他们或用诗词化导凡心,如佛印劝东坡急流勇退的长歌就十分玄奥, 字字如联珠,行行如贯玉 ( 恒言 卷11);晦庵和尚( 明言 卷31)作 满江红 ,劝人乐天知命,云 得意浓时休进步,须防世事多番覆 ,词颇慷慨之音,且以设问和反问句法警醒世人。或以诗词参禅悟道,光华寺普能和尚( 明言 卷37)写的悟道诗, 觉来悟定胡麻熟,十二峰前月未西 ,妙通佛性,颇得禅境。

魔性:心沉欲海,恶炽火坑

三言 、 二拍 中,此类形象不仅在数量大大超过佛僧形象,而且远为丰满生动。这群出家人既不能 四大皆空 ,也就无法谨守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真可谓是酒色财气样样不落。不能看破红尘,守身行善,又不能弘法度凡,反而成为诱唆闺秀犯禁的爱情 闺塾师 。此类恶僧尼可谓是把人性中的魔性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其一,色相不空,心沉欲海。

本是色即是空,谁想空即是色,这些贼秃荡尼之间淫纵放荡。 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 恒言 卷15),极乐庵庵主了缘勾搭小和尚去非做了光头夫妻。小说末尾的小曲十分形象: 可怜老和尚,不见了小和尚。原来女和尚,私藏了男和尚。分明雄和尚,错认了雌和尚 二刻 卷21也写光善寺无尘和尚与尼姑真静勾搭成奸。 夺风情村妇捐躯,假天语幕僚断狱 ( 初刻 卷26),入话诗云: 美色从来有杀机,况同释子讲于飞。色中饿鬼真罗刹,血污游魂怎得归? 天平禅寺老和尚与徒弟、门子后庭相会,淫亵不可名状,后又为荡妇杜氏争风吃醋而杀死杜氏。

不仅自己淫纵,还淫及无辜,甚至为此不择手段以致杀人。如 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 恒言 卷39),宝莲寺寺僧设计哄骗良家妇女祈嗣,于寺底穿墉穴地,假作送子罗汉,奸淫良女无数。 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弄 ( 初刻 卷34)记功德庵中游僧王氏扮为尼姑,诱骗良女无数,而翠浮庵的庵主也和老檀越共享一个小和尚。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 喻世 卷35)中简帖僧更是此辈中的翘楚,他颇有心计,以信帖、钗环离间皇甫夫妇,坐得渔翁之利。更有甚者,如上述的 恒言 卷15,非空庵空照、静真勾引踏青路过的赫监生,设计剃发扮尼,恣意淫乐直至淫死。

其二,谋财害命,恶炽火坑。

东坡居士对佛印师的嘲谑形象地道出了这类恶僧的德行: 不毒不秃,不秃不毒。转毒转秃,转秃转毒。 ( 恒言 卷12)这些和尚贪婪成性,利心比俗人更狠,再无个餍足之期。 恒言 卷39,写僧家的款待, 赛过吕太后的筵宴,不是轻易吃得的 ,若遇着肯舍的,便说是可扰之家,千般谄谀;若遇着不肯舍的,背后百样诋毁,走过去还要唾几口涎沫。

其三,牵针引线, 慈 渡爱河。

秃月老广开方便门,慈航渡爱河,然而他们却是恶冰人多于善月老。 初刻 卷6,历数三姑六婆之一的尼姑 妙手 通闺的本领:她们功夫闲,心计巧,且走千家万户,见识多,路数熟。 智赛良、平,辩同何、贾 ,无事诱出有事来。而且借着佛天为由,庵院为囤,可以引得内眷来烧香,子弟来游耍。 从来马泊六、撮合山,十桩事到有九桩是尼姑做成、尼庵相会的。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 警世 卷29),老尼姑惠寂为张浩和李莺莺私传书信,并暗约会期,设计偷情;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 喻世 卷4),尼姑为阮三与陈玉兰设计相会,不想却害死体弱的阮三,而陈小姐又珠胎暗结,名节不保。 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 ( 初刻 卷6)的入话,资性贞淑、品行端洁的狄氏明艳绝世,少年风流的滕生垂涎三尺,无路可通时委托静乐院慧澄尼姑代为设法,尼姑巧舌宛转,百般心机,终致狄氏丧失名节。此卷的正话也叙奸狭淫荡的赵尼姑尤为可恶,她不仅勾搭无赖卜良,还设计暗算姿容绝世的巫氏,致其失贞于卜良。小说末尾,明言警戒: 只为轻与尼姑来往,以致有此。有志女人,不可不以此为鉴。

反观:丑多美少,情教合一

行善弘法、持斋把素是作为佛教徒的

29

刘欢萍 佛性与魔性: 三言 、 二拍 中的僧尼形象探析

本义所在,小说中塑造一系列高僧、善僧本不足怪,然而却出现大量的反面僧尼形象,他们贪淫奸恶、无所不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笔者认为,结合时代社会思潮、僧尼宗教信仰以及话本叙事特征、作者文学主张,可以深刻透视僧尼形象丑多美少的审美倾向。

首先,就社会思潮与时代心理而言, 伴随着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市民运动的开展,儒家传统的政治及道德等思想受到越来越尖锐激烈的抨击,佛道两教的教义观念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洗 [1](P56)。理学发展到王阳明的心学阶段,又经李贽吸取禅宗破除传统权威的发展,提出人人都有佛性,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认为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这一反禁欲思想在明末的社会中产生很大影响,小说领域自然出现相应的回响, 三言 、 二拍 中大量出现的淫僧尼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末社会的反禁欲思潮,因为艺术作品中极端否定的东西,也可能包含着肯定,是 一种通过调和的渲泄达到的肯定的形式 [2](P247)。对此, 醒世恒言 卷39,至慧和尚的一番自白更是把反禁欲思想表现得一清二楚: 我想当初佛爷,也是扯淡!你要成佛作祖,只戒自己罢了 我们是个凡夫,哪里打熬得过!又可恨昔日置律法的官员,你们做官的出乘驷马,入罗红颜,何等受用!也该体恤下人,积点阴德,偏生与和尚做尽对头,设立恁样不通理的律令!

其次,佛教信仰与市民生活。出家人非四大皆空,看破红尘,岂能枉论遁入空门,然而考察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没有坚定明确的宗教信仰。一方面,他们的入教动机很少出于信仰,或因家道贫穷,自幼被父母送入寺院以延性命的,如至慧和尚,因家贫难养被父母送入寺院,出家,长成后对父母的举动颇有埋怨;或因从小体弱多病,误信僧尼欺骗入寺的,如 初刻 卷34中的杨氏女。他们并非出于己愿入教,没有信仰,何言守戒,虽然想还俗过正常人的生活,但又贪图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生活。另一方面,一些苦修成道的高僧,面对形形色色的魔障诱惑,因为不能坚定意志,自然坠入劫狱,破坏佛性,如五戒禅师、玉通禅师。

最后,僧尼形象丑多美少的审美倾向与作者文学主张有着密切关系。冯梦龙受李贽离经叛道的影响很深,对宗教的禁欲色彩持抨击态度,主张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 情史 序)。然而,他并未摆脱儒家思想的桎梏,以情说教,为所有出位的角色安排可厌的形象与可怕的下场,已正世道人心。冯梦龙将 三言 书名标明 喻世 、 警世 、 醒世 ,用意就在教诲众生,使 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 明言

叙 ),并强调 崇儒之代,不废二教,亦谓导愚适俗,或有藉焉。以二教为儒之辅可也 ( 恒言 叙 )。凌濛初比冯氏更为注重小说的教化作用,虽然他 始以游戏为快意耳 ,但更为强调的是意存劝戒, 最有益的,论些世情,说些因果,等听了的触着心理,把平日邪路念头化将赚来,这个就是说书的一片道学心肠 ( 二刻 卷12)。

综上所论, 三言 、 二拍 中僧尼形象呈现出丑多美少的审美倾向,与时代社会思潮、僧尼宗教信仰以及话本叙事特征、作者文学主张,均有着密切关系。探索小说的这一倾向,对于更深入了解话本小说特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美]赫伯特 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北京:三联书店,1989.

[3][俄]瓦 费 佩列韦尔泽夫.形象诗学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吕艳]

30

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明代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代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多变 1.常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 2.为了使故事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3.悲剧性和喜剧性的情节相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 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语言通俗贴切。 一、“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解决,这是适应我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而形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 二、“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与以粗笔勾勒见长的宋元话本相比,“三言二拍”既有了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了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体现出白话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新进展。同时,作者从宋元话本那里承继了以行动表现人物的写人手法,有时把人物置于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中来显示其内心矛盾,有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突出强调、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三、“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作者将宋元话本粗具形态的白话变成了流畅生动的文学语言,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达到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

三言二拍论文

品三言二拍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有感 南京审计学院茅金波12031113 12 物流1班“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主要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幸福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思想。 这学期,我很有幸地选到了“三言二拍”这门选修课,之前偶尔有接触过这种故事。经过这学期老师的讲解我越发地对这些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言二拍”中的每一则故事都有它的深意,各自传达出不同的寓意。闲暇时细细品读别有一番味道。 在众多的故事中,我对这一则情有独钟——“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师在课上有提及这则故事。单纯的文字记录并不能将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刚巧它曾被改编成电影《毡笠缘》,老师截取了几个经典片段向我们展示。我就这样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老电影独有的味道,不似现代电影的离谱科幻或矫揉造作,灰白纯净的背景下,宜春和金郎的爱情淳朴而美好。 课后我回去把老电影又看了一遍。我羡慕他们纯净美好的爱情,也被他们爱情的忠贞不渝而震撼继而又是满满的感动。当镜头闪过他们因为拥抱而害羞的脸,我会不自觉地笑起来。最后经历挫折后的重逢是完满的结局。 可能现代人写出这样的故事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的封建主义制度下,人们的思想行为被严格限制的时代能有如此思想上的突破实属不易。作者大胆地写出自己心中对爱情的追求。就以“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这则故事为例,它是以“毡笠”为线索,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结合其他元素来叙写,歌颂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可贵品质,赞扬了女主宜春善良忠贞的美好品德,同时也向世人传达出一种观念“善恶各自有报”。 这则故事本身有着吸引我的魅力,其实“三言二拍”中有很多其他的更具内涵深意的故事,只是撞进我眼里的是毡笠缘。 平时不怎么多接触这些文章,所以我谈的只是一些粗鄙之见了。以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看那一时期的文章,我们能感受到人们对自由、幸福、平等的渴望和追求,现实的残酷只能让文人墨客以文字的形式抒发出来。结合历史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对当时作品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言二拍”蕴含的深刻哲理不是一朝一夕能体会清楚的,选修课开启的是我对它的兴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摘要】“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是市民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涌现了大量的商人形象,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潮,商人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当时社会风气下商人形象的典型的代表,但与此同时,又不可忽视冯梦龙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在作品中流露出的不足,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探究“三言”中出现的商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三言”商人形象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绪论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墨憨斋一别号,系因其居题为“墨憨斋”而得,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冯梦龙自少有才气,但生活放荡不羁。崇祯三年,57岁时方考取贡生。61岁时,任福建寿宁知县,颇有政名。65岁时,离任返乡。明亡后,忧国而死,卒年73岁。 冯梦龙的一生颇不得志,但这却促成了他在文学上的更大的成就。他把一生的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刊行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也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1](章培恒文学史) “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的选集。所谓的“话本”即是“说话人”使用的一种文学底本;而主“说话”本是一种口头艺术,“口说古今惊听之事”,在民间由来已久。至两宋,伴随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等大都市的繁荣,杂剧场中“说话”形成专门。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人诗文,也不同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新的文体,鲁迅在《是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到“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话本小说也被称为“俗文学”,兴起于唐末五代,发达在两宋,繁荣则是在晚明,当时晚明有一股思想解放的思潮,对俗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冯梦龙正是在这种新的思潮的影响下,从事俗文学的研究,编纂了三言,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三言”作为拟话本短篇小说集,题材十分地广泛,它能覆盖各个社会阶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晚明社会思潮的变化,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但在这些形象中描写量最大,最富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是关于商人的描写。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倍受争议的群体。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经历了一段过程。自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周时,商业由官府控制;而春秋战国时,

西游记中女妖精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女妖精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是我们自小便熟知的作品,然而,不同年龄时间的我们对于《西游记》又有着不同的见解。由最初的看热闹,也开始分析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其中吴承恩在创作中刻画正面形象的同时,还向读者展示出许多女性反面形象,接下来笔者将对于女妖精形象做出系统而简要的分析。 一、女妖的美貌 《西游记》中的女妖魔,虽为取经人的对立面,均非善类,但与那书中的男性妖魔相比,却几乎是清一色的美人。个个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共写到十一个(群)女妖,她们大都美比天仙。作者在第二十七回对白骨精的描写“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这是白骨精为迷惑唐僧师徒而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怪不得八戒动了凡心。 第六十回中写玉面狐狸精“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始,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难怪玉面狐狸精又叫玉面公主,原来她有倾国之色,也怪不得牛魔王会抛弃自己的结发前妻罗刹女。 第七十二回中写七个美人儿,“比玉香尤胜,如花语更真。柳眉横远灿,檀口破樱唇。钗头翘翡翠,金莲闪降裙。却似嫦娥临下界,仙子落凡尘。”使得那一心向佛、六根清净的唐三藏都“看得时辰久了”。而八戒那贪色之徒就可想而知了,怪不得吴承恩大师会将七十二回取名为“盘丝洞七情迷本,垢泉八戒忘形。” 第八十二回“妮女求阳,元神护道”中写白毛老鼠精的美貌更是传神,“发盘云髻似堆鸦,身着绿绒花比甲。一对金莲刚半折,十指如同春笋发。团团粉面若银盆,朱唇一似樱桃滑。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嫦娥还喜恰。”连嫦娥都惊喜她的美色,而孙行者则担心师父为美色所惑,“只怕一时动心”。 作者从外貌、肌肤、身材这几个方面来描写女妖,把女妖写得很美,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描写也不过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西游记》中女妖外表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作者在塑造这众多女妖的美貌时显然是别有用心,同样也应合了曹植《美女篇》中“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描写女人美丽即为妖艳的说法。既为女妖,那也就少不了妖艳了。 二、女妖的魔性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 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残存二十九篇。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班级08(2)学号08111233 课题名称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 的自我意识 学生姓名孙小云 指导教师丁福林 2012年5 月28 日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代表了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具有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她们蕙质兰心、有情有义、聪慧机智、大胆叛逆。作为文学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她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中,她们身上所闪耀的自我意识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上的变化,“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在自我意识的觉醒方面表现得十分显著,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爱情追求上的大胆热烈、对世俗感情和情欲的追求、对平等和尊严的渴望以及对展现机智和个性的渴望。也正是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其具有一番独特的魅力。 Abstract "San Yan Er Pai" as excellent short vernacular novels set in China, not only represents a short vernacular novel of artistic achievement, will shape our aesthetic values of a range of distinctive, with images of women, their good and pure quality Orchid heart, feeling, intelligent wit, bold rebellion. As literature promenade in the immortal of art image, they has themselves unique of personality, in these different of personality in the, they who by shine of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particularly highlight, as social of changes, and with of and to of thought of changes, "three statements II took" in the of women image in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area performance was is significantly, thi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main performance for in love pursuit Shang of bold warm, and on secular feelings and lust of pursuit, and Desire for equality and dignity and the desire for show of wit and personality. Awakening is also on the ownership makes these women images in contrast with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has a unique charm.

从三言二拍看中国明后期社会现状

我们都知道,文学的发展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必将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小说也不例外。小说是现实社会的反映, 它来源于现实, 却又高于现实, 其内容往往暗含着当时社会的大体情况。因此,阅读小说,是一个了解社会背景与文化的好途径。 明代的三言二拍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出了明后期的社会现状。仔细游走于其中的每一个故事, 你就会从中挖掘出当时社会一张又一张的缩影。而各方面的变迁和新特点的出现, 是当时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也正因如此, 明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朝代之一。 一、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得到不断壮大,明代后期的商人,小贩,作坊主以及工匠等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分子,也成为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很显然商人地位得到了很大地提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写到:“一品官,二品客”,商人已凭借金钱的力量树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二刻”中的《赠芝麻识破假形》就有云: 经商亦是善业, 不是贱流。一反对商业的鄙夷态度, 徽州风俗甚至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 科第反在次着。在《两县令竟义婚孤女》中,王奉把原来许配给官家之子的女儿与侄女掉包后嫁给了富商之子,这就从侧面反映出百姓对商人的追逐已经高于对官员的追逐。而与商业相对立的门第和仕途则显得有点黯然失色。而且,商人不再是奸诈狡猾为富不仁的形象, 反而是忠厚、正直、恪守信义等具有优良品德的一批人。《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

弟》、《施润泽滩阙遇友》等都刻画了一个个道德高尚的商人形象。 二、社会走向黑暗与腐朽 与商业的兴起相悖的是明后期社会逐渐走向黑暗,皇帝无能、宦官专权,官府愈加腐朽,社会秩序紊乱。这些现象, 在三言二拍的故事中, 也有着深刻的反映。 首先,“三言”中的《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详细地展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斗争。明朝嘉靖年间,圣人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然而还是出了一个奸臣----严嵩。以他和其儿子严世蕃为首的一群从上到下的反动统治阶级成员,权尊势重,朝野侧目,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凡有与他作对的,立见奇祸真是忠臣番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而与之相对峙的, 则是一组反抗权奸恶势力的正面人物,其中的代表,当属沈襄沈小霞。他的正直高洁机智勇敢,都深深的烙在了读者的心中。正是他们的存在,给了明王朝以希望的保留。然而,正势力与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斗争激烈, 也明显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与王朝的没落邪恶分子竟然能在朝野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势力, 这在明朝前期是难以想象的。 再者,官场异常黑暗, 封建制度充满了虚伪与腐朽。《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就刻画了一个凶恶残忍的官吏形象。杨佥宪“自道日暮穷途,所为愈横。家事已饶,贪心未足,终日在家设煤运局,为非作歹”,仅为了一点私利,就毫不手软地杀害了张贡生等四人, 其手段之残忍、动机之可怕都令人发指。这些无不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与封建法制的虚伪本质,。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一、“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 (3) (一)“三言”、“二拍”的新商人形象 (4) 1、守义求利型商人形象 (5) 2、重情重义型商人形象 (6) 3、诚实守信型商人形象 (7) 4、追求自身价值型商人形象 (9) (二)“三言”、“二拍”的传统商人形象 (9) 1、好色型商人 (10) 2、贪财型商人 (11)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原因 (11) (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1) (二)明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2) 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 (13) (一)提高了的商人社会地位 (13) (二)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5) 总结与体会 (16) 致谢辞 (16)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市民小说的代表作,有两百多篇短篇小说,而其中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如此之多的商人形象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而商人们的种种心态以及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具有深刻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明代商业 Abstract " San Yan"," Er Pai" as Chinese native born citizen novels,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 short stories, of which the merchant as the hero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full of rich flavor of commercial. So many merchant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all sorts of people's mentality and images in the author 's pen look full and have a profoun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 San Yan" and " Er Pai" business image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an Yan”;“Er Pai”;Merchant image ;The Ming Dynasty C ommerce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及其劝诫意义 摘要:“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作者通过这些反面商人形象劝诫世人,做人应该老实本分,多做好事;为人贪婪,用心险恶,必然自取灭亡。 关键词:“三言”;“二拍”;反面商人形象;劝诫 明中叶以后,商业思潮兴起,正面反映商品题材的一系列小说出现,“三言二拍”是其典型代表之一。这两部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明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其中对商业活动的直观再现和商人阶层的真实描绘尤其引人注目,在此之前,从没有一部作品能如此关注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和商人们的经商际遇、生活情态及其精神面貌。作者冯梦龙、凌濛初作为具有启蒙色彩的思想家,看到了商业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极大的热情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正面商人形象,赞扬了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同时也看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伤风败俗、道德沦丧的现象和行为。因此,作为商人形象的补充,他们在“三言”“二拍”中描写了数量不少的反面商人形象,这些正反两方面的商人形象是晚明商人世界的真实再现。这些商人形象作为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具有的鲜明特征。 一、“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 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二拍”作品而言,其主要表现商人生活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生活的,则全部有六十六篇之多。在这些篇章之中,涉及到反面商人形象的有二十六篇,占了整个“三言”“二拍”的三分之一左右,其比例是很高的。“三言”“二拍”中具有代表性的反面商人形象见表1。 1、反面商人形象的特点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具有以前文学作品中反面商人形象的共同特点,其丑陋的心态和扭曲的人性为世人所唾弃。 1.1好色 “三言”“二拍”中很多篇章对好色的商人作了生动地描述。《乔彦杰一妾破家》(警世通言卷三十三)的商人乔俊“长而魁伟雄壮,好色贪淫。”《许察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二拍卷二十一)里的王禄“手头饶裕,又见财物易得,使思量淫荡起来。”他们往往为了美色不惜花费钱财,如《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椽居郎署》(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里徽州商人“偶然间瞥见爱娘颜色”便一定要娶去做妾,“只要事成,不惜重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里的徽州新安盐商孙富垂涎于花魁娘子杜十娘的美貌,与李甲用白银一千两作为交换。 金钱和美色都是商人最想得到的,为得到美色往往不择手段。《程朝奉单遇无头妇王通判双雪不明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好色的徽州商人程朝奉“拥着巨万家私,心里只喜欢的是女色。见人家妇女生得有些姿容的,就千方百计,必要弄他到手才住。”(《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里的江淮客商王八郎“与一个猖伎往来得密”,“每要取他回家,家中先已有妻子,甚是不得意。”于是就把结发妻子赶出家门。 1.2 不择手段,盘剥敛财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钱日益成为主宰社会的力量,并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砝码。为了更快地猎取更多的财富,一些商人往往不择手段。“三言”、“二拍”对此有极生动的反映。《卫朝奉狠心盘贵产陈秀才巧计赚原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里的卫朝奉狡诈贪婪,“有百般的昧心取利之法”。以少充多,以次充好,以假当真,无所不为。《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里的郭七郎虽然“家资巨万,产业广延,有鸦飞不过的田宅,贼扛不动的金银山”却仍然对借他本钱做生意的商人极尽盘剥之能事,“不平心是他本等:大等秤进,小等秤出。自家的,歹争做好;别人的,好争做歹”。《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警世通言卷十五)矫公“自开解库,为富不仁,轻兑出,重兑入,水丝出,足纹入,兼将解下 表1 “三言”“二拍”中具有代表性的反面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概述: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二拍主要描写的内容:1、商人题材,商人的地位在三言中得到提高。2、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的思想。 3、描写对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4、“情”与“理”的矛盾与向“礼”的回归。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明末清初是拟话本小说的创作高峰期。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话本小说的体制:题目、入话(诗词)、头回(又叫“笑耍头回”、“得胜头回”、与正话相关的短故事)、正话(散文、韵文)篇尾(缀以诗词或题目、作者出面总结全篇主旨,或对人物事件作出评论)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探析_三言二拍_中商人致富模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1期双月刊 2010年1月 明代是中国小说对商贾生活反映最集中、最精彩的时代。冯梦龙的 《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三言二拍”中的商人虽然有着不同的籍贯习俗(徽商、晋商、苏商和江西商人等)、性格特征,但是他们的致富手段却形成了几种明显的模式,显现出模式化的特征。描绘商人的致富模式是“三言二拍”小说的重要内容。研究“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便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的特征与文学价值。 一、模式类型 笔者将“三言二拍”中商人的致富模式按照模式的主次关系、 作品数量的多少,大致分为以下六类。(一)机遇致富型 由于意外的机遇或者巧合的促因,以不劳而获或者轻松的方式获取大量的钱财,短时间内成为富贾,是靠机遇致富的商贾们的主要特征。机遇致富型模式是“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最具特色,也是数量最多、最主要的模式,尤以“二拍”为代表。作品中经商被认为是一种大胆行为,凌濛初在创作商人形象时偏重于强调运气发财,《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 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的主人公文若虚开始跟随几个走海贩货的人外出航海,只是抱着见见世面,看看海外风光的态度,并没奢望挣多少钱,谁知他却意外地高价出售了带去的橘子。得了钱之后的文若虚只打算守着这些银钱回去,没想到在荒岛上又意外拾得龟龙壳(里面有24颗夜明珠),带回国后成了无价之宝,发了大财。文若虚的发迹反映了晚明重商的社会风气,同时也迎合了老百姓期望一夜暴富的心理。 作品中经商被认为是一种大胆行为,凌濛初在创作商人形象时偏重于强调运气发财,他在《初刻拍案惊奇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入话中有诗为证:“命若穷,掘得黄金化做 铜;命若富,拾得白纸变成布。” [1] 此外,《喻世明言·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入话中酒家婆宋五嫂,善煮鱼羹,偶然间皇帝品尝到她做的鲜美的鱼汤,赐金一百文。后此事传遍了整个临安府,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宋五嫂的鱼汤,遂成巨富。正文中汪信之“因与哥哥汪孚酒中争论一句闲话,憋气出走,路见荒山无数,只有破古庙一所,绝无人居,山上都是炭材。便因山作炭,卖炭卖铁,就起个铁治。铸成铁器,出市发卖。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数年之间,发个大家事起来。”[2]《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的刘东山因夸技逞能而被一神力少年强盗劫走百金,后来得到 收稿日期:2009-10-20 作者简介: 张越(1982-),女,湖北襄樊人。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探析“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 张 越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50) 摘要:“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主要显现出机遇致富型、行善得报型、苦心经营型、命中注定型、囤积居奇型和放高利贷型六大模式化特征。基于致富模式的研究,总结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佛教的果报思想、作家的儒家思想是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三言二拍”商人致富模式小说又具有语言的通俗性、内容的世俗化和情节的新奇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三言二拍”;致富模式;商人致富;社会环境;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1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4X (2010)01-0078-03

三言二拍

谈“三言”、“二拍”中的“商”与“士”互渗 王穆秋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10级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中, 居首位的士与居于末位的商,其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到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叶以后,商士互渗现象相当普遍。“三言”、“二拍”从多个层面展现了商与仕的生存方式、生活情调和婚恋选择,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新特点的商人形象和士人形象,实现了由士人独自登场到士商共同舞台、由商士对峙到商士互渗的多重超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鲜明地时代特征 。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士人互渗 一、商人业儒仕进与文士弃儒经商 在生活方式上,文士摆脱了对科举的依赖,走向了商业经营的道路;与此同时,商人在发家致富之后,又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来加入士子仕宦的行列。可以说,士人经商与商人业儒的现象在明代非常普遍。[1] 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抑商”政策,并且规定“有市籍者不得为宦”。但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官僚政治体制造成的官本位意识不得不对商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尽管历朝历代这种严厉的“抑商”政策使商人对仕进不敢有任何奢望,但越是这种挤压,就越使商人步入仕途的愿望更加强烈。在艰难境地中求商的商人体会到了受尽权利揶揄和凌辱的苦楚,因此政治嗅觉变得极其灵敏,政治触须也极其发达,尤其当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为培植他们的愿望提供良好的时机时,商人便会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机会努力向官场发展、攫取官衔。,所以他们一旦经商致富,便通过各种方式向官场发展。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商人社会地位的不断上升。商人一旦经商致富,往往花钱请老师在家里教自己的孩子习儒业,之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如《张廷秀逃生救父》(《醒》卷二十)中以贩布为生的褚卫夫妇俩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夫妻珍重如宝,延师读书”,后来两人一起参加殿试,俱在二甲。《卖油郎独占花魁》(《醒》卷三)中曾以二两本钱起家,后来家道殷富的秦小官和花魁娘子王美,“夫妻偕老,生下两个孩儿,俱读书成名”。《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醒》卷七)中富商大贾高赞,各有一男一女,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管谷,教着两人儿女在家读书”。后来从高赞定要择一读书君子作为女婿来看,他也期冀儿子走科举之路,以光耀门楣。 吴仁安先生在《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一书中这样描述洞庭望族形成的原因。他说,作为商贾云集之地的洞庭,在明清之际就出现多名状元、探花、进士,“而且都遵守一条不成文的族规加法:即对于族中子弟凡聪明能文者皆由他科举入仕途,凡缺乏才气、拙于词章者皆由他外出经商,族中有儒有贾。由此可见,那些富商大贾们,之所以要把商业资本转向投到科举上去,使商业资本转化为政治权利,很显然,是想借此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扩大财富,荫庇子孙后代,确保家族的长久利益。 与此同时,明代中叶以后仕宦制度的调整,使得大批富贾商户的子弟可以通过金钱势力上升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作业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时练习作业(七)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B[本题材料“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反映了《诗经》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故选B项。] 2.“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是汉赋。A项选自《诗经·秦风·蒹葭》;B项选自汉代《上林赋》;C项选自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D项选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故选B项。] 3.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所强调的是( ) A.文章必须记载历史B.文学艺术必须真实 C.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D.希望得到皇帝赏识 B[“为时而著”,是说创作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事而作”,指创作要缘事而发,于事有益,突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真实。故选B项。] 4.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段话说明了( ) A.唐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B.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C.大唐盛世政治经济的繁荣 D.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杜子美、韩退之、颜鲁公、吴道子分别为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文化的繁荣。故选A项。] 5.他的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魄,也有“但愿人长久,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崇尚、倡导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可以博通古今,无所不为;女子则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即便是名门爱女,父母让其读书识字,也只要她识些姓名,学“妇德”而已。“三言”中的不少作品都以男女对照的方式,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赞扬了那些在学识、才智、能力等方面堪称“巾帼英雄”的女性。说明女性才思敏捷,聪颖机智,只要给予发挥能力的机会,就不会比男子差分毫。《施润泽滩阙遇友》有一定典型意义。小商品生产者施复与喻氏两人,养蚕织布,“开起三、四十张织机”,主人公喻氏看市平凡,实际上是一个市民阶层的新女性,她有一双勤劳致富的巧手,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定程度的独立经济地位争取了独立人格。夫妻之间不存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夫妻关系,而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遇事商议,共同劳动的新型家庭关系,体现了晚明江南地区男女在家庭生活及经济中的平等地位,反映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提高。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喻世明言》卷二十八)显示女子会有打仗、做官、经商等各种能力。作者一开篇就表明他对女性才干的欣赏,常言道,有智妇人,赛过男子,古来妇人赛过男子的也尽多。塑造了具有经营才能,善于应付意外事变的女性形象黄善聪,她和父亲在外做生意,父亲突然去世,14岁的她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在买棺盛殓父亲后,与人合伙经营,“经过几年勤苦经营,手中颇有活动,比以前不同”,黄善聪的故事说明女子不但能办理父亲的后事,而且也很有经商的头脑,她们在能力上并不比男子逊色。这里通过女性经营实业的才能和应变能力,塑造了聪明颖悟、才干、谋略及胆识等非同一般的女性,用以说明女子不但不落后于男性,而且她们在学识能力上可以与男子争风。这较之“男尊女卑”、抹杀女子的聪明才智的传统观念,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赵春儿重旺赵家庄》(《警世通言》卷三十一)中,赵春儿是个很有远见、很能隐忍的女子,她心里明白丈夫赵可成的纨绔习气和奢靡败家的作风难以改变,就埋下银子以备将来成就丈夫的大事。即使家计再艰难,自己再劳苦,她也忍受着,不曾透露半点。果真,十几年过去了丈夫终于有机会凭监生的学历谋取朝廷之职,无奈囊中羞涩,无法通融,如此关键之时赵春儿多年的心计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她见丈夫有了悔改之意才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丈夫谋得官职和仕途之通。最后很有远见的丈夫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夫妻二人安安稳稳的度过晚年。作者将之塑造成为一个有远见有胸怀的女子,她不但改变了丈夫的人生命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的委琐的人格。这对于一个女人家来说实在很不容易,十几年“卧心藏胆”的隐忍和宽广的胸怀,为一般的男人所望尘莫及,这种胸怀和做人的魄力很值得后人欣赏。《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警世通言》卷五)中的大嫂王氏几年没有丈夫的消息,但是仍然不肯相信丈夫已经死去,为了保全自己不被卖掉,让婶婶杨氏与自己换了发髻,骗过了被狠心小叔叫来的强盗,婶婶却给带走了!让那好赌的没有人性的小叔子陪了夫人又折兵去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的故事广为人知,身为娼妓的杜十娘深知自己为人所不齿的社会地位,所以积攒下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赢得一个好归宿。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与他。”从十娘希望从良一事,可以看出她并非自甘堕落,而想走出烟花柳巷、走出摆脱被人玩弄、被人役使的命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讲她是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虽然烟花场中许多年,“不知历过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但杜十娘所向往和追求的,是她与男子在平等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立人格的真正的爱情,正是这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上演了一幕“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歌可泣的悲剧故事。究其自身的原因,那就是她太相信爱情、太渴望追求人格独立的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个烟花女子即便从良了,也很难得到男人的尊重和真正的爱情,即使她们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但想要在社会上寻求独立的人格地位,那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失望。好容易逃离了妓院鸨母魔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 摘要:“三言二拍”以话本形式生动描述了明朝中后期商人的形象特征,他们具有“以商为本,坚持不懈”、“有情有义,义利兼得”、“知情重情,尊重女性”、“自强自立,有勇有谋”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受到时代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局限,显露出“好色无耻”、“贪婪吝啬”、“奸诈狠毒”的局限性。论文通过上述特征的详细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丰满的商人形象特征,也从传统的贱商观念和新的重商思想的碰撞、集体作品取向、作者思想等角度阐释商人特征成因。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封建思想政治环境正确认识 引言 “三言二拍”是一部比较完整概述明朝中后期市民生活的书籍,其中作品新主角是商人。对中国文学史而言商人形象的产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在这之前,我国古代文学对商人特征的描绘是比较局限、不具体,甚至有部分文章是歪曲事实,不尊重商人,然而随着秦重、蒋兴哥这一类别的商人形象的涌现,艰难的中国商人的自身的形象特征终于有机会被写进文学作品中,开始进入中国文学的历史走廊,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大体系增添色彩。另一方面,产生于特定时代的商人难免脱离时代的特征,他们的文学创作土壤仍然是当初的文化土壤,所以也有古代商人的特点,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这些特征又有了新的表现。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商人生活及思想意识的印记,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人生活的渗透。以“三言二拍”为文本,探究小说中商人形象及其成因,对我们认识文学创作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极具价值。这个课题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到目前为止,学术成果已比较丰富,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此课题进行综合讨论。 一、“三言二拍”商人性格特征 (一)正面特征 1.以商为本,坚持不懈 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受政策影响,那时人们大都有“贱商”观念,然而,在“三言二拍”中却相反,商人们对商业不断开拓进取,

“三言二拍”中“负心汉”形象论文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负心汉”形象摘要:“三言”“二拍”中描写了诸多男性形象,其中有一类“负心汉”形象十分显著,他们普遍呈现着软弱性、功利性和虚伪性。既传袭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富贵易妻”的模式,又有着新时期的特色。 关键词: 负心汉软弱性功利性虚伪性男性弱化 abstract: “three words”“two pat” describes the many male characters, among them a scorned han “image is very significant, they generally on the weak, utilitarianism and hypocritical. but if it is preached that strik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wealth easy wife”mod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period. key words: occasion han weak men weakening utilitarianism hypocritical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这样一类人物形象。他们大部分是贫寒书生,初时落魄潦倒颇不得志,可一旦机运巧合得以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立刻背情负义攀附权门,抛弃原有的发妻或情人。这种人物即为被斥为“薄悻无情”的“负心汉”。纵览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以此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为少数,情节内容大同小异套路十分相似。尤其是在三言二拍这部既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