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关系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两极体系瓦解与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一)两极体系
两极体系的形成经过了三个阶段:
(1)1945年雅尔塔会议划分势力范围;
(2)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
(3)1955年北约和华约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二)、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1、冷战时期的多极化倾向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际关系中出现了多极化倾向,但远未构成对两极体制的挑战。
因为:
⏹这种倾向是在两极体制下发生的,受到了两极体制的严密控制。
⏹在当时,也还没有别的国家或集团向美苏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形成一极。
⏹
2、冷战后的多极化进程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且与六、七十年代的多极化倾向不同,主要表现在:
⏹冷战后的多极化进程是六、七十年代以后多极化倾向的继续与发展;
⏹冷战后的多极化进程是在两极体制解体后发展起来的,不再受两极体制的制约;
⏹对于各行为主体来说,冷战后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不像冷战时
期更多地考虑的是集团的利益。
在两极格局终结之后,美、俄、欧、日和中等五大力量,投入了一场以争夺构筑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为特征的竞争之中。
具体表现为:
⏹美国一直想构筑单极世界。
⏹欧共体要把欧洲恢复成昔日“世界的中心”。
⏹日本要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来形成世界新秩序。
⏹俄罗斯要“重建大国地位”。
⏹中国要成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一极。
到1996-97年间,多极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这主要表现为形成了几个相互制衡的战略三角,从而构筑了一个新的大国关系框架。
这些战略三角主要有:
⏹美欧俄军事政治三角
⏹美日中军事政治三角
⏹俄中美准军事政治三角
⏹欧亚美经济政治三角
此外,各主要大国间也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如果说科索沃战争使得多极化出现了很大的倒退的话,2001年的“9·11事件”则使得多极化进程更加弱化。
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后多极化进程有了明显的发展。
3、关于冷战后世界格局的不同理论及对多极化问题的争论
⏹“单极格局论”
⏹“单—多极格局论”、“复合格局论”、“一超多强论”
⏹“多极格局论”
⏹“过渡时期论”
现阶段美国单极世界的趋势明显和多极化的进程之间并不矛盾。
虽然当前的多极化进程较之单极世界的趋向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
当前多极化进程之所以与单极世界相比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是因为目前倡导多极的力量与主张单极世界的美国在实力上还有太大的差距。
这表现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国际影响力等很多方面。
如果美国能够保持此差距,则世界可能走向单极世界。
如果其他强国与美国的差距缩小,则世界可能走向多极世界。
在多极化问题上,盲目的乐观和悲观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把多极化看作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过程,出现反复甚至倒退都是正常的。
应该把当前的情况看作是主张单极世界的图谋和主张多极化的势力之间的较量,到底哪种力量最终会取得胜利,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见分晓。
三、冷战后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
●新的国际关系逐渐形成,但与旧有的冷战思维同时存在。
●在建立国际新秩序和处理国际关系的过程中,各国对自己的安全利益特别关注。
●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了。
●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所增强。
●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仍不能低估。
●大国之间的核战争威胁已经明显减少,但核扩散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全球的缓和与局部冲突的加剧同时并存。
除如上问题外,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如国际组织的作用问题、南北差距的扩大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在冷战后有了新的发展,并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