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宏量元素又称为主要元素

人体内的宏量元素又称为主要元素
人体内的宏量元素又称为主要元素

人体内的宏量元素又称为主要元素,共有11种,按需要量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其中氧,碳,氢,氮占人体质量的95%,其余约4%,此外,微量元素约占1%.在生命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镁的含量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习惯上把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若缺乏某种主要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

另有两种可能必须的微量元素,为镍和砷,体内含量各为0.1ug/g.

铁铁是血液中交换和输送氧所必需的一种元素,

锌锌是一种与生命攸关的元素,它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转换物质和交流能量的“生命齿轮”作用.它是构成多种蛋白质所必需的.铜铜元素对于人体也至关重要,它是生物系统中一种独特而极为有效的催化剂.铜是30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铬在由胰岛素参与的糖或脂肪的代谢过程中,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也是维持正常胆固醇所必需的元素.

钴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分,B12是形成红细胞所必需的成分.

碘碘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甲状腺素.

氟氟是形成坚硬骨骼和预防龋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高等动物都有一套复杂的系统,来接受生存环境带给它的信息,并通过神经把这些信息传输给生命的总指挥??大脑,然后大脑才能发出各种指令,指示体内的各个职能部门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这套传输和指挥系统中,金属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 A红细胞和血小板B白细胞和血小板C 血小板D 红细胞和白细胞 2.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B血浆蛋白C血红蛋白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4. 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

A贫血遗传病C 扁桃体发炎 D 缺钙 5. 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危险,其原因是()A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 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含有更多白细胞和抗体D 无含氮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6 .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D 血浆 7 .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8 .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A与心脏相通B管壁薄而弹性小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D

与动脉伴行A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B管壁厚,破损时血液 9 .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A主动脉B 毛细血管 C 静脉D 体动脉 10 .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 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T左心房T主动脉 B 右心室T右心房T肺动脉 C右心房T右心室T肺动脉 D 右心房T左心室T主动脉12 .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喷射而出 C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 于进行物质交换 14. 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 时所观察到的情况。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 A a、b、c B a 、c、b C c、b、a D c、a、b 15. 下面对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静脉血的血管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C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D 有利于血液与 A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 13. 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16. 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一)常量元素 1.Ca 99%的Ca构成骨骼和牙齿,其余存在于血浆和软骨组织中;参与凝血过程,是多种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幼龄动物Ca缺乏可患佝偻病;成年动物患软骨症或骨质疏松症;当血Ca过低时,动物常出现痉挛、抽搐(如奶牛产后麻痹综合征)。动物性饲料和矿物性饲料中Ca含量较高,是Ca的主要来源。 2.P 80%的P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大部分构成软组织成分,小部分在体液中;以磷酸盐形式参与许多物质代谢过程,形成高能化合物,供机体生命活动利用;幼龄动物P缺乏可患佝偻病,成年动物患软骨症;缺P动物常表现为食欲不良、增重减缓、全身虚弱,幼龄动物常啃毛、骨、泥土和破布;母畜发情异常,屡配不孕。禾本科耔实和糠麸中含P 量较高,主要以植酸P的形式存在。 3.Mg 70%的Mg以磷酸盐与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25%左右的Mg与蛋白质结合成络合物存在于软组织的细胞中;Mg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在糖和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Mg缺乏症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如乳牛、肉牛和绵羊,其主要症状为痉挛。Mg普遍存在于各种饲料中,尤其是糠麸、饼粕、青饲料和谷物类以及块根茎类饲料中含Mg丰富。 4.Na、Cl 分布于细胞外液中,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与酸碱平衡的主要离子;以重碳酸盐形式存在的Na可为反刍动物创造适宜环境;Cl与H离子结合成HCl,可激活胃蛋白质酶,并保持胃液呈酸性,具有杀菌作用。动物缺乏Na和Cl,表现为生长性能受阻,成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体重减轻。食盐是动物Na和Cl的最好来源。 5.K 参与缓冲系统的形成,维持酸碱平衡和神经及肌肉系统的兴奋性,通过影响葡萄糖吸收来影响CH2O代谢。动物长期缺乏K,表现为生长停滞、肌肉软弱和异食癖。植物性饲料尤其是幼嫩饲料中含K丰富,动物一般不会缺K。 6.S 通过体内的含S有机物起作用。动物缺乏S常表现为食欲丧失、掉毛、多泪和垂涎,并因体质虚弱而死亡。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含S丰富,在动物脱毛、换羽期间,可补充硫酸钠、硫酸钙、硫酸镁等以加快脱毛、换羽的速度。 (二)微量元素 1.Fe 动物体内的Fe约有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有20%左右的Fe和蛋白质结合贮存于肝、脾和骨髓中,其余的Fe存在于色素酶和多种氧化酶中,其主要功能是作为O2的载体以保证体内O2的正常输送。缺Fe常见的症状是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症。各种天然植物性饲料特别是幼嫩青绿饲料含Fe甚多,日粮中补充Fe的原料通常是FeSO4,补饲量要注意控制,以免引起慢性中毒。 2.Cu 多种酶(如Fe氧化酶、过氧化物、氨基酸氧化酶)的构成成分,其生理功能极其多样,骨骼的构成、红细胞的生长、被毛色素的沉着等均有适量的Cu存在。家畜日粮中Cu缺乏会引起动物贫血、骨代谢失常、羊毛生长稀疏等;羔羊由于母羊缺Cu可引起运动失调;家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科学 姓名:黄秀兰 学号:2 指导老师:吴小莉 【摘要】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三条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和凝集素(MBL)激活途径。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中由第三道防线所引起的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他们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相互协调发挥着作用,以协调机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免疫效应补体激活途径 在季节变迁之际,在南雁北飞之际,有人会被风一吹就凉了,有人却铁骨铜皮毫不介意天气冷暖。有些人感冒一两天就好,有些人却要折腾好久。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生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导致作用效果的不一样呢,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个叫做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如何工作呢?以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探究。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那么什么又叫免疫?所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 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 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 A 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 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 约1~3秒。 (2)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 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 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 移至ADP ,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 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 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 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 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 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

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 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 TP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酸。 (二)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 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的消耗逐渐增多,ADP水平逐渐增高,NAD+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 (1)能量代谢加强。 (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 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三) 大强度运动: 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类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在整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时,部分骨骼肌内由糖酵解合成ATP。血乳酸浓度是由运动肌细胞产生乳酸与高氧化型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乳酸代谢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时: 在接近和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极量运动时,肌内以ATP、CP供能为主。超过10秒的运动,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直至运动终止。 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 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

婴幼儿宏量营养的需要及食物来源——讲义

一、宏量营养素的概念 婴幼儿从母乳和食物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素和能量。营养素是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宏量营养素就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二、蛋白质的需要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初生到6月龄婴儿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为6g/d ,均比成人大5~10倍,非母乳喂养婴儿的蛋白质适宜摄入量应适当增加。 7~12月龄婴儿蛋白质的平均需要量为15g/d,推荐摄入量为20g/d,1~3岁的幼儿蛋白质的平均需要量为20g/d,推荐摄入量为25g/d。 婴幼儿缺乏蛋白质的会出现什么症状呢?2003年安徽阜阳出现“大头娃娃”事件震惊全国。时隔17年,近日湖南郴州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这是由于婴儿天天吃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导致发育不良。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主要有:蛋类含量占11%一14%,禽畜肉和鱼虾含量15%一20%;豆类、大豆可达36%一40%。 三、脂肪的需要及食物来源 良好营养状况的乳母,其乳汁能满足0~6月龄婴儿的营养需要。中国营养学会推荐0~6月龄婴儿花生四烯酸的适宜摄入量为 150m

g/d。7~12月龄的婴儿,推荐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适宜比例为40%;推荐亚油酸的适宜摄入量为4.6g/d。1~3岁的幼儿,推荐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适宜比例为35%。推荐亚油酸的适宜摄入量为3.1g/d。 婴幼儿对必需脂肪酸缺乏较敏感。膳食中缺乏必需脂肪酸易导致婴幼儿皮肤干燥或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患有顽固湿疹(皮疹)的2个半月婴儿。同一个孩子把亚油酸加进膳食中一个月后得到了有效改善的情形。 为婴幼儿挑选到合适的食用油很重要,同时给幼儿喂食富含脂肪的食物也很关键。主要有:动物类、坚果类和植物的种子。 四、碳水化合物的需要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0~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其全部营养需要,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为60g/d;7~12月龄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摄入量为85g/d ;1~3岁的幼儿推荐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的平均摄入量为120g/d。 婴幼儿过多进食糖果、甜食糖含量高,并容易发生龋齿。 如果长期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超过身体需要量(热量高)时易引起超重和肥胖碳水化合物的的食物来源主要有:谷类含量可达60%一80%,薯类含量占15%一29%;水果蔬菜含量为10%一20%。 总之,宏量营养素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大量摄入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宏量营养素相互作用,共同担负起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任务。对婴幼儿来说,合理的营养尤为重要。因

第四单元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 ) A 红细胞和血小板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 D 红细胞和白细胞 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 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4.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得的病症是() A贫血 B遗传病 C扁桃体发炎 D缺钙 5.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危险,其原因是() A 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 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 含有更多白细胞和抗体 D 无含氮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6.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7.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8.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A与心脏相通 B管壁薄而弹性小 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 D与动脉伴行 9.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A 主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体动脉 10.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B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D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12.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3.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A 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B 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C 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 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14.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 况。下列各项中, 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 A a、b、c B a、c、b C c、b、a D c、a、b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1}人体机体本生就具有免疫系统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仅要躲避各种猛兽的猎食,更要面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包括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侵犯。它们会在人体内繁衍.增殖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一百多年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口死因统计报表记载,传染病{如伤寒霍乱鼠疫和天花等}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致死原因,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瘟疫不知曾夺取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人类仍在不断繁衍壮大群体。一百多年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口死因统计报表记载,传染病{如伤寒霍乱鼠疫和天花等}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致死原因,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瘟疫不知曾夺取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人类仍在不断繁衍壮大群体。{2}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

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骨髓和胸腺免疫细胞发育成熟的部位。脾脏和遍布全身的淋巴结是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器官,淋巴结与血管平行分布的淋巴管相连,构成淋巴系统,主司免疫系统的运输和组织液的回收与过滤。这些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协作识别微生物或外来抗原,调动相应的细胞分子发起多方位的立体攻击,限制微生物在人体内的繁殖,直至将其彻底清除。 1 天然免疫系统 任何有生命的机体都具有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的本生就具有的本领,称之为天然免疫。免疫细胞分工明确,例如:肥大细胞是守卫机体门户的“哨兵”,它们在识别微生物所特有的各种危险信号之后,立即招集各种免疫细胞至被侵的组织部位投入战斗;巨噬细胞是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中的“常驻边防部队”,它们具有较强的吞噬杀伤能力,它不停的随血液循环,一旦机体的任何局部被微生物感染,它能迅速穿出血管抵达“出事地点”吞噬并清除入侵的异物抗原,它担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一)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A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 ,生成ATP (C ATP CP ADP +???→?+磷酸激酶 )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CP 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CP 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以上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三)不同活动状态下三大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检测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单选题 1.王俊同学发烧了,到医院检查身体.验血后发现白细胞数目升高,医生会告诉他什么呢?() A. 营养不良,应该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品 B. 你贫血了,多吃些含铁的食物吧 C. 你可能患了坏血病,赶快住院治疗 D. 你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发炎了,需要用一些消炎药 2.长期生活在深圳的人,进入青藏高原后,血液中会增加的细胞是()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3.血细胞的形态各异,结构也不尽相同,没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红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和白细胞 D. 血细胞和红细胞 4.下面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小板有运输二氧化碳的功能 B.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C. 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 D. 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 5.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B. 人体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C. 在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肌肉细胞 D. 有些神经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辩,如手臂上的“青筋” 6.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 动脉 B. 静脉 C. 动脉与静脉 D. 毛细血管 7.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某种血管有脂肪、胆固醇等物质的沉积,使管腔变窄,管壁硬化,该种血管是()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不能确定 8.下面对毛细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管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管内血流速度极快 C. 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管内血流速度极慢 9.如果在肌肉注射某药品后,跟踪检查,首先发现该药品的应是心脏中的()

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区别

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人体内大约含有27种必需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为:O、C、H、N、Ca、P、K、S、Cl、Na、Mg等,约占人体重的99.95%, 微量元素仅占人体重的0.05%,它们是:Fe、F、Zn、Si、Br、Sn、Cu、V、I、Mn、Cr、Se、Mo、Ni 、Co,但其作用不小。 有益元素是指人体中假若缺少这些元素(如Li、Ce、Ai、As、Rb、Ti、Sr、B和稀土元素)虽然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认为是健康的。 有20~30中普遍存在于各组织中的元素,它们的浓度是变化的,而它们的生物效应还没有被完全确定,它们也可能来自环境的沾污,因此称沾污元素。当觉察出有害的生理或行为症状时,沾污元素就成为污染元素了,例如,血液中的铅、镉和汞虽然浓度极低,但是起着有害作用,它们是污染元素。 缺乏维生素A:夜盲、角膜炎。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牛奶、鸡蛋、胡萝卜、蔬菜叶、鱼油等。 缺乏维生素E:不育、肌肉营养不良;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植物油、牛奶、鸡蛋和肉类。 缺乏维生素K:血友病;富含维生素K的食品:鲜蔬菜。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软骨病;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鱼油等。 缺乏维生素B1:脚气、神经失调;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肉类、酵母、带荚的果实、谷类。 缺乏维生素B2:皮肤病、神经失调;富含维生素B2的食品:肉类、牛奶。 缺乏维生素B5:易怒、痉挛;富含维生素B5的食品:肝、酵母、谷类。 缺乏维生素B12:恶性贫血;富含维生素B12的食品:肝、肉类、鸡蛋、牛奶。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柠檬、水果、青椒、白菜、土豆。 缺乏泛酸:胃肠炎、皮肤病;富含泛酸的食品:肝、酵母、鸡蛋。 缺乏叶酸:贫血;富含叶酸的食品:蔬菜叶 补钙大致有这几种:奶类,豆类,坚果类,蔬菜类,还有虾皮. 食物中不是所有的钙都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离子状态的钙才易被人体吸收。也不是说吃含有钙的食物就能补上钙的,有很多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只有更好的参考这些因素再加上良好的钙源才能又快又好的补上体内缺少的钙。其他如牛肉、牛奶、鸡肉、鸡肝、蛋黄、贝类、花生、谷类、豆类、马铃薯、蔬菜、红糖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锌。海鲜和水产中的锌含量较多,如生蚝、海蛎肉、鲜赤贝、螺蛳、蚌肉此外冬菇中锌的含量也比较高。另外动物的肝脏中也含有丰富的锌。建议吃香菜:含有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可以利尿,维持血糖含量并防癌。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 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 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 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 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 在剧烈运动时,首 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 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 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马拉松跑600589略有增加 400米跑162显著增加 100米跑80未见增加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 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整理版本

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 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 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 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 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 酸。 (二)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 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 骨骼肌内ATP 的消耗逐渐增多, ADP 水平逐渐增高, NAD+ 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 (1)能量代谢加强。(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 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三)大强度运动: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类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在整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时,部分骨骼肌内由糖酵解合成ATP 。血乳酸浓度是由运动肌细胞产生乳酸与高氧化型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乳酸代谢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时:在接近和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极量运动时,肌内以 ATP、CP 供能为主。超过10 秒的运动,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直至运动终止。 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 整理版本 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一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 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动用,然后糖酵解供能,最后糖原、脂肪酸、蛋白质有氧代谢也参与供能。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骨骼肌等组织细胞内有氧代谢速率仍高于安静时水平,它产生的能量用于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的恢复,如磷酸原、糖原等。 不同强度运动时磷酸原储量的变化:(1)极量运动至力竭时,CP储量接近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单元测试卷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人煤气中毒,从肺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2.三种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A.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人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D.只有血小板 3.某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急救。验血表明,此人的血液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均发生凝集反应,由此可知,此人的血型为() A.A型 B.AB型 C.B型 D.O型 4.下列不属于血红蛋白特性的是() A.在氧浓度高的地方跟氧容易结合 B.在氧浓度高的地方跟氧容易分离 C.在氧浓度低的地方跟氧容易分离 D.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5.在甲试管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后得到上清液;乙试管血液中什么药 品也不加,静置一天后也得到上清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上清液中含血红蛋白,乙试管上清液中含纤维蛋白 B.甲试管上清液中含纤维蛋白,乙试管上清液叫血浆 C.甲试管上清液叫血浆,乙试管上清液叫血清 D.甲试管上清液叫血清,乙试管下清液叫血浆 6.某人开始时右下腹部剧烈疼痛,后全腹痛。经医生检查发现其右侧腹股沟处淋 巴结肿大,血常规化验显示白细胞数为18×109个/L。如果你是医生,你判断此人可能患的是什么病?() A.急性胃炎 B.急性肺炎 C.急性阑尾炎 D.急性肝炎 7.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 mL不会影响健康 8.甲、乙、丙、丁四人同行,甲因车祸需要输血,医生用A型标准血清检测四人血液,只有甲、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通过配血实验,若只有丁能为甲输血,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支精密的军队,24小时昼夜不停地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任何一秒内,免疫系统都能协调调派不计其数、不同职能的免疫“部队”从事复杂的任务。它不仅时刻保护我们免受外来入侵物的危害,同时也能预防体内细胞突变引发癌症的威胁。如果没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即使是一粒灰尘就足以让人致命。 根据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而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并不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或是器官,相反它是由人体多个器官共同协调运作。骨髓和胸腺是人体主要的淋巴器官,外围的淋巴器官则包括扁桃体、脾、淋巴结、集合淋巴结与盲肠。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当我们喉咙发痒或眼睛流泪时,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在努力工作的信号。长久以来,人们因为盲肠和扁桃体没有明显的功能而选择割除它们,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盲肠和扁桃体内有大量的淋巴结,这些结构能够协助免疫系统运作。 自从抗生素发明以来,科学界一直致力于药物的发明,期望它能治疗疾病,但事与愿违,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人们

对化学药物的使用只会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某种成分,但它无法替代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且还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副作用,扰乱免疫系统平衡。反而是人体本身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而适当的营养却能使免疫系统全面有效地运作,有助于人体更好地防御疾病、克服环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袭。营养与免疫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联,成就了营养免疫学创立的理论基础。 综合起来,免疫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 一、保护: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 二、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藉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 三、修补:人体细胞具有自我修补功能,而免疫系统则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协助。免疫细胞可以杀死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同时自身细胞立即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虽然它的力量令人赞叹,但仍可能因为持续摄取不健康的食物而失效。研究已证实,适当的营养可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换言之,影响免疫系统强弱的关键,就在于精确平衡的营养,不均衡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不纯净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产生失调,导致慢性疾病。营养免疫学的研究焦点就在于如何藉着适当的营养滋养身体,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进而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健,这是由陈昭妃博士撷取中国人对本草植物的使用心得,并融合对于营养免疫学的深入研究所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2.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3.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A 肺 B 心脏 C 肝脏 D 主动脉 4.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会发生() A 贫血 B 血液凝固 C 红细胞凝集D发炎 5.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 A 55次/分 B 60次/分 C 75次/分 D 85次/分 6.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的部位是()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7.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 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8.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得的病症是() A贫血B遗传病C扁桃体发炎D缺钙 9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A与心脏相通B管壁薄而弹性小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D与动脉伴行 10.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A a、b、c B a、c、b C c、b、a D c、a、b 12.某人不小心手被刀割伤,流血一直不易被止住。他可能是血液中什么成分缺少?()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D血小板 13.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的血型是AB型,在下列供血中,她应该输入的血液是()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14.当动脉瓣关闭时,心脏内的血流方向是() A 心房→心室B心房→心室C心室→动脉D心室→心房→动脉 15.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A 只经体循环 B 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 只经肺循环 D 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二、综合题 16.我们可通过下列实验证明血红蛋白的特性。 (1)取一支试管,加入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掉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此刻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色。 (2)然后将试管斜置10分钟后,斜面的红细胞呈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_______色。 (3)上述现象说明:血红蛋白和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周围环境中有关。其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在最初几天内,血液中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有更多的与结合,满足人体的需要。 17.下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血涂片的情况,分析回答: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复习过程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 统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一)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A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 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 ,生成ATP (C ATP CP ADP +?? ?→?+磷酸激酶)。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CP 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CP 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以上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 ) A 红细胞和血小板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 D 红细胞和白细胞 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 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4.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是() A贫血 B遗传病 C扁桃体发炎 D缺钙 5.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危险,其原因是() A 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 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 含有更多白细胞和抗体 D 无含氮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6.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7.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8.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 A与心脏相通 B管壁薄而弹性小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 D与动脉伴行 9.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A 主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体动脉 10.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B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D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12.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3.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A 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B 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C 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 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 质交换 14.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 到的情况。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 A a、b、c B a、c、b C c、b、a D c、a、b 15.下面对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运输静脉血的血管 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 管 C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D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16.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 A 肺 B 心脏 C 肝脏 D 主动脉 17.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 心房→心室→静脉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D心室→心房→动脉 18.某人不小心手被刀割伤,流血一直不易被止住。他可能是血液中什么成分缺少?()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血小板 19.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B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C 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 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