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英国大陆政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英国大陆政策分析(1945—1973)

——兼从均势角度分析英国与欧盟关系“英吉利以一水之隔,游离与大陆之外,像一只巨帆悬在空阔的海洋上”。英国是欧洲国家,但不是欧洲大陆国家,被一条海峡所阻隔。但从由岛国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决定的国家利益出发来考量,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关系又决非“一水之隔”那么简单,“英国与欧陆关系一直是英国伤脑筋的事——既要加入欧洲共同体,又不想让它束缚手脚。”英国也从来就没有理顺过它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的关系。

“英国外交始终存在着三个稳定的领域,即英联邦政治、英美特殊关系、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本文的写作重点就是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以下简称“大陆政策”),而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在实践中具体落实下来就集中体现在了它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的政策上,并且涉及到英美特殊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或者具体说英国对欧共体的政策,大致上可以1973年作为分界线,分为英国加入欧共体之前的政策和加入之后的政策两个大时期。这两个大时期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特别是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之前的政策又占据着重要位置,因为一方面它与英国的历史传统密不可分,体现了英国历史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基本上决定了英国加入欧共体之后大陆政策的大致走向。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选择了1945—1973年这段时期作为分析材料,刚好从二战结束初期到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为止。笔者又根据这个大时期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大陆政策,具体又分为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两个阶段来分析,探索这两个阶段英国大陆政策的形成、演变及其原因,并从英美特殊关系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但是本文并未到此结束,笔者还试图通过这段历史时期英国大陆政策的分析,结合目前英国外交中的一大困境——英国与欧盟关系——从英国传统的“均势政策”的角度作了新的诠释,从另一种视角分析了两者之间若即若离、龃龉不断关系的原因所在。

一、五十年代的大陆政策:超然的孤立主义

我们考察英国五十年代的大陆政策,离不开两个基本点:历史上英国对欧洲大陆政策的传统和左右英国战后近20年对外政策的“三环外交”。

由于自身是岛国的原因,并且是较早地采取对外扩张的海洋国家,英国一直超然于欧洲大陆

之外。在欧洲大陆群雄并立的时代,英国总是以这种超然的姿态干预大陆事务。历史上有英国卷入的欧洲战争,如两次百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等,都是英国凭借军事上、特别是海上的优势,用武于岛国之外的。它的对欧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试图以此制彼,竭力维持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的均势,不允许哪一个国家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尤其不能容许哪一个大陆国家向英国的霸权地位挑战。换句话说,传统上英国一向是采取“孤立主义”政策的,运用的是“均势”的现实主义手法。

由于这种历史传统的影响,英国从未把自己与其他欧洲大陆国家放在同一个水平层次上来看待,即使战后初期也是如此,而是摆出了超于西欧国家之上的全球性大国的姿态。丘吉尔下面的这段话,就很能反映出英国当时的这种心态:“我们所处的地位在哪里呢?我们不是欧洲防务集团的成员国,也不想被并入某种联邦欧洲体系当中去。我们觉得,我们同这两者都有联系,这可以用‘with’这个介词来表示,而不是用‘of’来表示——,我们是跟它们在一起的,但却不属于它们--------”

而英国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在外交政策中便是丘吉尔提出的“三环外交”。1948年10

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说:“我认为,在自由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是并存的,如果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联合的力量足以推翻它们,或者甚至向它们挑战。现在假如你们想到这相互连接的三个大环,那么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连接点上。这个岛位于许多空中航线的正中心;我们有机会把它们全部连接在一起”。

对丘吉尔“三环外交”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第一个环是依靠英国本身和英联邦国家的力量,这是一切的基础;第二个环是追随和依靠美国,同美结成“特殊关系”,这是关键所在;第三个环是英国要充当西方的二号盟主,控制西欧联盟。可见,丘吉尔的“三环外交”由中心向外围,重要性呈递减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英国的大陆政策被置于“三环外交”的框架之中,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环。二英国是凌驾于欧洲大陆之上的,它是以“监护者”的身份看待与大陆关系的,欧洲大陆要在英国领导之下,“这决定了英国直到50年代中期采取的都是这样一种基本立场;既支持进展中的欧洲联合运动又希望维持与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特殊关系。”

正如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所言:“英国并不自认为是个纯粹的欧洲国家。毕竟,她的危难经常源自欧洲,可是救兵却来自大西洋的彼岸。”英美特殊关系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就已形成。而战后的50年代这种特殊关系就表现在双方在欧洲问题上的相互利用。对于英国来说,二战后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就是苏联,而自身又决非苏联对手,只有把美国的力量留在欧洲,成立一个安全体系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即英美特殊关系是保障欧洲,尤其是英国安全的重要手段。而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 TO)的成立,正好满足了英国的这种“安全需求”。这样英国也得以把重点放在欧洲大陆和本土的防务上。另一方面,英国正是借助这种“特殊关系”,使自己成为美国与西欧之间的联系人,而不是与其他国家平起平坐,满足了英国的大国心理——英国主导下的欧洲联合。

这样,五十年代英国大陆政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方面,大陆政策在英国总体外交中的重要性不足,次于英联邦和英美特殊关系,是服从于英国利益和英美特殊关系需要的;另一方面,英国采取了不介入大陆事务的“孤立主义”或“超然”的态度,以局外人的身份促进欧洲联合但不加入其中,而是想置于其领导之下,而当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又采取了拒绝加入的政策。正如肯尼思·沃尔兹(WALTZ)所言:“英国十多年中对欧政策的犹豫不决,反映了它不愿把欧洲置于其他利益之上,甚至是放在同等水平。”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五十年代的英国大陆政策呢?本文认为,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因素,集中体现在其挥之不去的大国心态。虽然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英国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都受到了严重削弱,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但是英国并不甘愿承认自己沦为“二流大国”,仍然强烈地自认为是欧洲和世界的主宰。造成英国大国心态的具体原因又可以归结为两点:1、英国二战中顽强地作战表现。二战中英吉利海峡成功地阻止了希特勒德国的侵略,并且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下抵住了德国大规模空袭,从而使英国成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堡垒和强大的后方基地,并且为美国决定是否参战赢得了足够的思考时间。正是由于英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了如此重要的作用,英国人在战后才更加确信自己在国际事务中仍扮演着大国角色;2、当时的英帝国由三个部分组成:英伦三岛、自治领以及殖民地。当时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二战中,英联邦国家和英国的附属殖民地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样起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这同样增强了英国的大国意识。

二、经济因素。1、虽然战争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是战后初期英国的经济实力仍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