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斜截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300
250 200
λ=1.0 λ=1.5
150 100
50
0
λ=2.0 λ=2.5 λ=3.0
fcu
20 40 60 80 100 120
图4—8 混凝土强度对梁抗剪能力的影响
3、纵向钢筋的配筋率ρs 纵筋会产生销栓力,所以其配筋率愈大愈好。
4、配箍率ρsv和箍筋强度fsv
有腹筋梁出现斜裂缝后,箍筋不仅直接承受相当部
在中和轴附近,正应力小,
剪应力大,主拉应力方向大致为 45°。当荷载增大,拉应变达到 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时,混凝 土开裂,沿主压应力迹B 线产生腹 部的斜裂缝,称为腹剪斜裂缝。
主裂缝 腹剪斜裂缝
腹剪斜裂缝中间宽两头细,呈枣核形,常见于薄腹 斜裂梁缝中产(生如原T、因工—、—箱主形拉截应面变)超,过如了图混所凝示土。的极限拉应变
a
狭义剪跨比
剪跨
受剪破坏的三种主要形态
1、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1)斜拉破坏
①剪跨比l 较大(l >3);
②一旦出现斜裂缝,就很快形成临
P
界斜裂缝,脆性性质显著;
斜拉破坏
③破坏是由于混凝土斜向拉坏引起
的,称为斜拉破坏;
④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
强度。
属脆性破坏——“一裂即坏” f
(2)剪压破坏
截面应力为抛物线
x
h
h0
中性轴
抛物线
直线
h
第Ⅰ阶段裂缝出现前 第Ⅱ阶段裂缝出现后
材力公式
主拉应力
tp
2
2 2
4
主压应力
cp
2
主应力与梁轴线的夹角
2 2
4
1 arctan( 2 )
2
下面讨论第Ⅱ阶段(斜裂缝出现前)的主应力和剪应力
② ① ③
主压应力迹线
主拉应力迹线
中性轴处,因σ=0,故主拉应力与梁轴线成45°,主压应力与 梁轴线成135°;中性轴以下,由于不考虑混凝土受拉作用,故σ
(4-5)式适用于矩形、T、工截面等高度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及连续梁(包括悬臂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的通用表达 式,箱形截面也可参照本条进行。
符号含义:
Vd ——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上由作用(或荷载)产生的最大剪 力组合设计值(kN);
0——结构重要性系数;
α1——异号弯矩影响系数,计算简支梁和连续梁近边支点梁段的 抗剪承载力时, α1=1.0;计算连续梁和悬臂梁近中间支 点梁段的抗剪承载力时, α1=0.9;
VA=Vc+Va+Vd
3)随荷载的增加,其中一条斜 裂缝发展成临界斜裂缝或主裂缝 。最后剪压区砼在压力、剪力共 同作用下发生破坏。
斜裂缝出现以后,发生了应力重分布!:
(1)剪压区面积变小,剪压区AA’混凝土的剪应力、压 应力都增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B′
Sa
C
VA
B Vd Ts
剪压区
A Vc A′ Dc
A
A' 剪压区应力分布
分的剪力,而且有效地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对提 高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和纵向钢筋的销栓作用有积 极的影响。
箍筋作用
承担剪力; 限制裂缝展开,保证界面剪力传递;
箍牢砼而约束砼侧向变形,提高砼抗剪能力; 联合受拉纵向钢筋,防止砼沿纵筋方向撕裂,保 证纵筋销拴力Vd的传递。
SV
SV
SV
SV
SV
配箍量一般用配箍
率ρsv表示,即
SV
sv
Asv bsv
n Asv1 bsv
配箍率愈大,斜截面抗 剪强度愈高。
为了提高斜截面的延性, 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作箍 筋。
5、弯起钢筋
返回
弯起钢筋也起抗剪作用,但较箍筋稍逊一筹。原因是: ①钢筋粗,根数少,承载范围大,约束斜裂缝能力差; ②没有套箍作用; ③在弯起点处形成局部压力,易压碎砼或产生水平裂缝; ④联系梁上下受拉区和受压区共同工作效果不如箍筋。
第四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问题由来
弯筋
P
P
箍筋
h
b
Asv1
s
纵筋
Q
剪弯段 纯弯段 剪弯段 M
箍筋 抗剪钢筋(腹筋)
弯起钢筋(或斜筋)
§1 受弯构件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一、无腹筋梁的受力分析及破坏形态 (一)斜裂缝出现以前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试验也采用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进行。
受无弯腹构筋件梁在荷:载只作有用纵下筋,同,时没产有生腹弯筋
结构抗剪力一般可写成下式:
VA Vu Vc Vsv Vsb Vd Sa
后2项可不计
二、简支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
α Sa
Vsv Ts Vsb
VA
Vd
Vc Dc
剪跨比m——反映了截面弯矩与剪力的相对大小 P
m = M m——广义剪跨比
Vh0
对右图集中荷载 m M Va a
h0
Vh0 Vh0 h0 V
6、其它 截面尺寸、截面形状、加载方式等。
§3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对斜截面三种破坏形态的处理原则: 斜压破坏——采用限制截面最小尺寸的构造措施加予避免; 斜拉破坏——采用保证最小配箍率的构造措施来防止; 剪压破坏——由于发生这种破坏形态时梁的受剪承载力变化幅
度较大,必须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桥规》采 用的基本计算公式就是根据这种破坏形态的受力 特征建立的。
矩和剪力。
剪弯段 纯弯段 剪弯段
竖裂缝出现前的梁内应力分布(第Ⅰ阶段)
② ① ③
主压应力迹线 主拉应力迹线
σtp
σcp
σtp
σcp

<45 o

45 o
σtp σcp

>45 o
P
P
A
a
a
h0 h As
b
(E -1)As
A
材力公式
法向应力
剪应力
s=M I0
y0
=VSZ
bI0
σ符号:压正,拉负
第Ⅰ阶段应力 计算式
§2 影响斜截面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能力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m
P
P
V
fcbh0
0.4
0.3
a
a
0.2
对无腹筋梁来说,剪跨比 越大,抗剪承载力也越低, 当λ≥3 ,剪跨比的影响 不再明显。
对有腹筋梁,剪跨比的影 响要小一些。
0.1
0
1
斜压
2
3
剪压
图4—7
l
4
5
斜拉
2、混凝土强度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
一、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1、计算图式
Vu由Vc、Vsv 、Vsb三部分抗
力组成。
Vu Vc Vsv Vsb
无弯起钢筋时:
Vu Vc Vsv
Vc
D
θs
0Vd
Ts Vsv
θs
Vsb
图4—11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图示
Vu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Vc —剪压区砼的抗剪能力 Vsv—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的抗剪能力 Vsb—与斜裂缝相交的弯起钢筋的抗剪能力
工形截面腹板宽度(mm);
h0——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的有效高度,自纵向受拉钢筋合力作 用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mm);
P ——斜截面内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
P 100, As / bh0,当P 2.5时,取P=2.5;
fcu,k——混凝土强度等级(MPa); ρsv——斜截面内箍筋配箍率, sv Asv / bsv; fsv——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斜截面内箍筋各肢的总截面面积(mm2) ; sv ——斜截面内箍筋的间距(mm); Asb——斜截面内在同一弯起平面内的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mm2); θs——弯起钢筋的切线与与梁纵轴线的交角。
y0——截面上应力计算点A至换算截面中性轴的距离
I0——换算截面惯性矩(对换算截面中性轴的惯性矩)
SZ——应力计算点以外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对换算截面中性轴的
面积矩(或静矩)
应力分析:
✓第Ⅰ阶段——整体工作阶段;
✓当梁下缘正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后,进入第Ⅱ阶段。
在第Ⅱ工作阶段梁下方受拉开裂,中性轴以上砼正应力(压 应力)计算按上面第一式,下方拉裂退出工作,应力为0;剪 应力中性轴以上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中性轴以下部分(h0-x)按 直线变化(保持恒定)。
箍筋和砼的共 同抗剪能力
0Vd Vu 123 0.45103 bh0 (2 0.6 p) f f cu,k sv sv
0.75103 fsd Asb sins
(4-5)
不设弯起钢筋时的抗剪承载力
弯起钢筋的 抗剪能力
0Vd Vu Vcs 123 0.45 103 bh0 (2 0.6 p) f f cu,k sv sv
②主压应力方向与支座——荷载
P
作用点连线大体一致;
③混凝土在斜向压应力作用下压
坏;
④斜压传力机构,取决于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
⑤脆性破坏。
斜压破坏 f
总结 P
斜压破坏
剪压破坏
无腹筋梁的受剪破坏都是脆性 破坏! ⑴斜拉破坏——承载力最低; ⑵斜压破坏——承载力最大; ⑶剪压破坏——承载力居中。
斜拉破坏
f
α2——预应力提高系数,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α2=1.0;对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α2=1.25,但当由钢筋合力引 起的截面弯矩与外弯矩方向相同时,或允许出现裂缝的预 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取α2=1.25;
α3——受压翼缘的影响系数,对有受压翼缘截面,取α3=1.1; b ——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处,矩形截面宽度(mm) ,或T形、
=0 ,而剪应力保持不变(与中性轴处相同,τ=τmax),所以主
应力数值不变,σtp=σcp=τmax,主应力轨迹成直线,与梁轴线保持 45 °不变。
中性轴处,剪应力达最大τmax,中性轴以下至受拉钢筋重心处, 因受拉混凝土不计,故S0保持不变,在h0-x范围内,剪应力分布 成矩形;中性轴以上,剪应力分布与均质梁相同,按二次抛物
前为MB !
斜裂缝出现后,截面B—B’处σs 取决于斜裂缝顶端A—A’ 处的弯矩
MA。
MA 斜裂缝出现使B处的σs增大了!
3、裂缝出现后剪力传递机理
拱体
拱顶
I
II

拉杆
拉杆拱模型
拱体
拱顶
I
II

拉杆
剪力传递机理: ①斜裂缝间齿状体混凝土有如斜压腹杆(Ⅱ、Ⅲ); ②箍筋的作用有如竖向拉杆; ③临界斜裂缝上部及受压区混凝土相当于受压弦杆(Ⅰ); ④纵筋相当于下弦拉杆。
①剪跨比1<λ<3;
②先出现几条斜裂缝,承载力 没有很快丧失,并发展出临界 斜裂缝,荷载还可以继续增加 ,临界斜裂缝继续向上延伸;
③剪压区面积缩小,拱顶处混凝土 在剪应力和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 达到混凝土复合受力下的强度而破 坏; ④破坏征兆稍为明显。
剪压破坏 P
f
(3)斜压破坏
①剪跨比很小(l<1);
线分布。
max
VS0 bI0
S0——换算截面中性轴以上部分对换算
抛物线
中性轴
截面中性轴的面积矩(或静矩)
直线



根据a的不同 (M和V比值不 同)
主压应力迹线 主拉应力迹线
当tpmax>ft时,
梁的剪弯段开
裂,出现斜裂
缝!
(二)斜裂缝出现以后 1、照片裂缝AB是主裂缝或临界裂缝。
斜裂缝种类 A
(4—6)
对于等高度梁,设计时只要验算支点处剪力 0Vd0,就可以对 全梁作出判断了!
结论:如验算不能满足要求,应加大构件截面尺寸!不能靠单纯 增加腹筋用量。
当剪跨比较大时,可能产生斜拉破坏。当箍筋少于一定数量 时,斜裂缝出现后,箍筋因不能承担斜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 转嫁过来的拉应力,很快达到屈服,其受剪承载力与无腹筋梁 基本相同。
2、有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也是三种破坏形态:
①斜拉破坏——剪跨比 >3,且腹筋数量过少,腹筋很快达 到抗拉强度;
②剪压破坏——剪跨比1<λ<3,且腹筋数量适当,与斜裂 缝交遇腹筋首先屈服,而后剪压区砼破坏。 破坏征兆明显;
③斜压破坏——剪跨比λ<1,或剪跨比适当但腹筋数量过 多,或腹板很薄,破坏时腹筋未屈服。
3、适用条件——规定剪力的上下限
(1)当配箍率超过一定值后,则在箍筋屈服前,混凝土已产生 斜压破坏,故取斜压破坏作为抗剪承载力的上限。
(2)斜压破坏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截面尺寸。
(3)“桥规”处理:剪力不超过上限值——限制截面最小尺寸

0Vd 0.51103 fcu,k bh0(kN)
(2)与斜裂缝交遇的主筋应力显著增大。
D
C VA
B′
Sa
Vd Ts
B
C a
MB
斜裂缝出现前,B处的钢 筋应力σs由B处的正截面 上弯矩MB决定。
剪压区
Vc A
O
A’
Dc
z
忽略Sa、Vd 取左边脱离体AA’BCDA,对Dc 作用点O取矩,由平衡条件:
VA
a
Ts
z
s
As
z
斜裂缝出现
s
VA As
a z
MA As z
斜裂缝主要有两类:腹剪斜裂缝和弯剪斜裂缝。
2、斜裂缝出现后梁中受力状态的变化
D
C
VA
B′ Sa
Vd B Ts
临界斜裂缝
剪压区 1)斜裂缝出现前——梁中剪
A
力由全截面砼承担。
Vc A′ Dc 2)斜裂缝出现后——剪力一部
分由梁上部剪压区砼承担Vc, 并由上部砼拱传递到支座;
另一部分通过斜裂缝间的骨 料咬合力Sa以及纵向钢筋的销 拴力Vd传到支座。因此,剪力 传递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2、基本公式
受剪承载力计算一般表达式:
0Vd Vu Vc Vsv Vsb Vcs Vsb
Vd——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上由作用(或荷载)产生的最大 剪力组合设计值(kN)
Vcs——斜截面内混凝土与箍筋共同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kN)
0——结构重要性系数
《桥规》第5.2.7条根据国内外试验资料,理论推导并考虑材料 性能后给出了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