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在西方美学史 上,比较早像毕达哥拉斯就对“美”的问题有所 论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主要形式 是“秩序、匀称与 明确 西方美学史上,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从主客 二分式到天人合 一式)在 20 世纪出现了。 海德格尔批评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 (“主体——客体” 的结构关系),提出一种“天人 合一”的思维模式(“人”——“世界” 的结构关 系)。
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问题
【1】我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的争论,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集中 在 这个问题上:美在心还是在物?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 美感决定 美呢还是美决定美感?【2】在当时那场讨论中,参 加讨论的学者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或 者说,主要分成四派。 (一) 蔡仪:美是客观的一派是蔡仪的观点。他主张美是客观 的,也就是认为自然 物本身就有美。例如,一株梅花的美,美就 在梅花本身,和人没有关 系。他说:“美在于客观的现实事物, 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 也是艺术美的根源。”【3】“物 的形象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 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 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4】这是明确肯定美在物,美 是客观的。那么,物的什么特性使物成为美呢?蔡仪认为 是物 的典型性。他说:“美的本质就是是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 显现着种类的一般。”【5】后来他又对典型性作了进一步说 明:“就是 以非常突出的现象充分的表现事物的本质,或者说, 以非常鲜明生动 的形象有力的表现事物的普遍性。”【6】 他说:“美的规律从根本上说 就是典型的规律。”【7】所以,蔡 仪的美的理论可以概括为“美是典 型”的理论。
社会美 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 社会美【1】和自然 美一样,是意象世界,不同的是社会美见之 于社会生活领域,而自然美见之于自然物和 自然风景。 社会生活是人的“生活世界”的主 要领域。我们前面说过,“生 活世界”是有生 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 物一体 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 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但是在 世俗生活中, 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 世界,人与 天地万物有了间隔,因而“生活世界” 这个本原的世界就被掩盖(遮 蔽)了,人的生活 失去了意味和情趣。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领 域比在 野生的自然风景区更为常见。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一、 美感是体验 二、 审美态度 三、 美感与移情 四、 美感与快感 五、 美感与高峰体验 六、 美 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七、 意识与无意识 八、 美感与宗教感 九、 美感的综合描述
第三章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一、 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二、 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三、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四、 审美风尚和
第十五章 人生境界 一、 什么是人生境界 二、 人生境界的品位 三、 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 四、 追求审美的人生
第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的研 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义世界和 价值世界
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哲学学科,那种 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 学美学的思潮对美 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第三,美学是一门交 叉学 科,美学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 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 学、文化史、 风俗史等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第四,美 学是一门 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从国际范围看, 至今还找不到一个成熟的、现代 形态的美 学体系。
“美”的概念的区分。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 “美”的概念比较随便, 例如炎热的夏天吃一 根冰棍,你会说:“多美啊!”肚子饿了,你会说: “我现在就希望美美地吃一顿。 广义的“美”的概念与狭义的“美”的概念的区 分 狭 义的“美”的概念是指我们将在审美范畴中 讨论的“优美”,即一种 单纯、完整、和谐的 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我们在平常使用 “美” 的概念往往是指这种狭义的美,如说:“西 施是一位美女。”“西湖的 景色很美。”但是 美学学科领域讨论的“美”不限于这种狭义的 美(优 美),而是广义的美,它包括一切审美对 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 崇高、悲剧、戏剧、 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 态。
美学原理目录绪论
• • • • • • • • • •
什么是美学 第一章 美是什么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第三章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第四章 自然美 第五章 社会美 第六章 艺术美 第七章 科学美 第八章 技术美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 第十章 悲剧与喜剧 • 第十一章 丑与荒诞 • 第十二章 沉郁与飘逸 • 第十三章 空灵 • 第十四章 美育 • 第十五章 人生境界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一、 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二、 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三、 崇高的文化内涵 四、 崇高的审美特征 五、 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六、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第十章 悲剧与喜剧 一、 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 二、 悲剧的本质 三、 悲剧的美感 四、 中国的悲剧 五、 喜剧和喜剧的美感
第四章 自然美 一、 自然美的性质 二、 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三、 自然美的发现 四、 自然美的意蕴 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本章提要 第五章 社会美 一、 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 二、 人物美 三、 日常生活的美 四、 民俗风情的美 五、 节庆狂欢 六、 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第六章 艺术美 一、 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 二、 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 三、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四、 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五、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六、 什么是意境 七、 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 本章提要
第七章 科学美 一、 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性质 二、 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 三、 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 四、 达· 芬奇的启示 第八章 技术美 一、 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二、 功能美 三、 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 四、 “日 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精神时代的一种 描述 本章提要
柳宗元的话:“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在意象 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了实体 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另方 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那 么,“美”在哪里呢?中 国传统美学的回答 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 动 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 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山苍 树秀,水活石润, 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 意象也 是艺术的本体。 如果“情”“景”二分, 互相外在,互相隔离,那就 不可能产生审美意象。 才能构成审美意象。
第十二章 沉郁与飘逸 一、 沉郁的文化内涵 二、 沉郁的审美特征 三、 飘逸的文化内涵 四、 飘逸的审美特点
第十三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 本章提要
第十四章 美育 一、 美育的人文内涵 二、 美育的功能 三、 美 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 五、 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
朱光潜在这里用的“意象”的概念相当于我们 一般说的“表象”, 即郑板桥说的“眼中之竹”, 而他说的“诗的境界”则相当于我们所 说的 “意象”,也即郑板桥说的“胸中之竹”和“手中 之竹”。 自然美的意蕴 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 中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物 美,而是人心目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 的意象世界。自然美是在 审美活动中生成 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 自然美的生成(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要依赖 于社会文化环境的 诸多因素,依赖于审美主 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环境,因 而自然物不能“全美”(所谓“全美”即在任何时 候对任何人都能生
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 价值的。但是这种以 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 式所作的阐释,只是对作品意蕴的一种近似 的概 括和描述,这与作品的“意蕴”并不是一 个东西。同时,对于一些伟 大的艺术作品来 说,一种阐释只能照亮它的某一个侧面,而不 可能穷 尽它的全部意蕴。因此,这些作品存 在着一种阐释的无限可能性。 第八章 技术美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本章先对审美形态和 审美范畴的内涵怍一简要的论述,然后讨 论优美和崇高这一对范畴,最后讨论中国美学中的阳刚之 美与阴柔之 美即壮美与优美这一对范畴。 一. 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我们在第三章中谈过,审美活动 乃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审 美活动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不同的社会 文虎环境会 发育出不同的审美文化。不同的审美文化由 于社会环境、文化传统、 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不同而 行车工自己独特的审美形态。我们知道, 同一个艺术家创 造的一系列意象世界,往往会显示一种相同的色调, 相同 的风貌,我们称之为“艺术风格”。那么,审美形态就是在特 定
悲剧与喜剧 “悲剧”这个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这 里讨论的悲剧, 是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种的悲 剧(广义的悲剧),而不是作为戏剧样式 之一种 的悲剧(狭义的悲剧)。有人为了区别于作为 戏剧样式的悲剧, 就把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称为“悲”,或“悲剧性”。 一. 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 在历史上,很 多美学家对悲剧进行过研究。其中有影响的是亚 里士多德、黑格尔和尼采。 (一) 亚里士多德:悲剧引起怜 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 (二) 黑格尔: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 (三) 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一派是吕荧、高 尔太等人的观点。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美 在心不在物。 还有一派是李泽厚的观点。他主张美是客观 性和社会性的统 一。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还有一派是朱光 潜的观点。他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他认 为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 关系上。 “物的形象”是“物”在人们既定的主观条件(如 意识形态、 情趣等)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 识的结果。 第一, 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 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的 观点就是:不存
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三、 美学研究的对象 四、 美学的学科性质 五、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六、
第一章 美是什么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二、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美学界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五、美在意象 六、意向的分析 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 本章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