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作品中女性形象问题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李煜词抒情手法研究
李煜是南唐词人的代表之一,他不仅影响着有宋一代的许多词人,也影响着后世包括清代纳兰性德等一大批词人的创作。作为国主,李煜是失败的,然而作为文艺家,诗文书画音律均有很高造诣,他无疑却是成功的。从帝王到臣虏的人生巨变赋予了他深沉的生命体验,成就了他词人的成就。其词在内容题材上前后期有较大不同,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写亡国之痛,但前后期皆是真实情感的倾泻,正如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所描述的,“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促”。
李煜的词言情深广、真切,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这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创新有莫大的关联。不能不说其突出地表现手法是李煜词流传至今的一大要素。这一个问题,历代学者已经或多或少给予关注。李煜作词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与他的经历、性格等也有一定关系。对于李煜词的表现手法,谷英姿在《论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中这样评价:“李煜词反映生活所采取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同一首词就运用了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但李煜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他采用了不同于当时词人的表现手法,开始大量运用直抒胸臆的赋法,而很少运用男女别情方式的比兴、寄托。这也是与李璟、冯延巳词的重要区别。”[1]
“俞平伯《读词偶得》、詹安泰《李璟李煜词》、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许文亮《谈李煜词的抒情手法》、黄锦平的《试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等皆认为,直抒胸臆,不用典,不雕琢,直用赋体白描,表现清晰明畅、真挚自然的情感,这是李煜词里所运用的一种较为鲜明的表现手法。”,“其善用对比手法,即由此情此景,比照彼情彼景,以苦乐互见,抚今追昔,增强愁苦或快乐的气氛,使主题思想更为突出。”,“李煜词中,或明喻或暗喻,把人人可能具有,但不可捉摸的“愁”、“恨”,表现为各具特征的具体形象,有情态、有形状、有长度,象雨丝,似青草,如江水。这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具体形象,不仅传达了词人的情感,还唤起了读者的联想,比一般的苍白词句更能感人。”[2]
本综述即从多方面,参考若干学人在对李后主词表现手法有不同的认识,对李煜词的抒情手法做分开介绍,兹说明。
1.情景交融
李煜词抒情手法的高妙之处在于情与景的融合,以文人的细腻清新的笔触展现帝王的独特心理和情感。樊增祥《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声音感人,回肠荡气,以李重光为君。”
例如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李后主是最能够声情合一的作者,就是把词的抑扬顿挫的节奏的声音跟它内容的感情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声请合一。”[3]朱晞颜《跋周氏埙簇乐府引》:“若江南李后主、西川孟蜀王,号称雅制。观其忧幽隐恨,触物寓情,亡国之音思极矣。”董其昌《评注便读草堂诗余》:“(中主词)布景生思,因思得句,可人处不在多言。”况周颐《蕙风词话》云李重光“性灵”[4]乃铮铮佼佼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李后主、晏殊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5]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间词话》“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6]
李煜写词时感情的宣泄,是“全无反省与节制的任纵”。这里,所谓“情胜”,所谓“以血书者”,所谓“全无反省与节制的任纵”,都道出了李煜词浓郁的抒情色彩。正如王增保《论词绝句》所评:“落花流水寄唏嘘,如此才情绝世稀。”
李煜作词能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沉痛、深刻而又凄切动人的真实情感。
例如王兆鹏在《李煜词集》导读中写道:“词到李煜手中,才有了真实的生命,真实的性情。”[7]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词人者,不失为赤子之心者也”,“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之词,人工之词也”[8]。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卷)》:“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主思路凄婉,词场本色。”[9]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原载《时事新报。学灯》):“后主词纯以白描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其高超之艺术造诣,感染后来无数广大群众,影响后来词学发展。”王鹏运《半塘老人遗稿》曰:“莲峰居士(按:李煜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他(李煜)不是从外延来认识的,他是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主观的一个真挚深切锐感的心灵来感受,而且是这么坦率地表达出来。”[10]
2.对比反衬
对比的手法在李煜词创作的后期尤为突出。李煜在此种通过对梦境、醉乡等的描述,和对幽囚屈辱、凄楚生活进行对比反衬,更强烈地抒写了对故国的依恋。
例如范冬冬《李煜词的特色分析》:“李煜词中较多运用今昔对比,这样就可以把旧事与今日贯穿起来,拉长时间和空间的幅度,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叹。”[11]许瑞蓉《随笔依情,单纯明净——李煜词艺术特色述略》:“善于将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情感,是李煜词的显著特色之一。据统计,李煜现存30多首词中,竟有14首有关梦境的描写,而且多是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凄苦相对比之作。”[12]李锦煜《论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质》:“他(李煜)的后期词作,绝大多数篇章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对比手法,收到了“以哀景写乐,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13]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其前后两期绝端相反之生活,乃所以促成其词境之高超,其作品判若两人。”[14]陈丽芳《李煜后期词的成就与影响》:“用含蓄、间接、反衬的方式,通过对梦境、醉乡的描述,形象地抒写对故国的怀恋和对幽囚屈辱、凄楚生活的反感。”[15]“李煜后期词中,往往有两个时间和空间,两个时间:过去和现在,形成一组对立关系。过去是短暂的,美好的,无法挽回的;现在却是漫长的,痛苦的,难以忍受的。两个空间:梦境和现实。这两个空间又形成两种对立情绪,梦中的欢乐与现实的悲哀。”[16]
3.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本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出的那些虚像和虚景;“实”,是指作者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诗词作品结构更为巧妙紧凑,情感更加动人心弦。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这样的论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在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17]可见,创作时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虚构物象,并取眼前所无之景与现实的实景形成对照、映衬、反衬等关系,从而在“神与物游”中更加透彻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吴惠娟在《唐宋词审美观照》中即指出李煜词善用泛指意象的特点,她说:“(李煜词)因浓缩了历经极端欢乐与极端悲愁后的人生感悟,故他的‘春花秋月’已不是小园美景而是一种宇宙意识。‘雕栏玉砌’已不是精美殿堂而是一国家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已不是个人命运的哀叹而是囊括了整个人类共有的不幸。”[18]姚春梅《一江春水向东流——论李煜词的抒情艺术》:“虚实相生,以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