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是民生之本,现阶段总体就业形势严峻,而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大比例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在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和求职问题变得更加难上加难。
大学生就业问题仅仅是一般劳动就业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可能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当收入差距的产生仅仅是由于不相关的个人特征,如种族,性别,或宗教信仰等原因时,我们称之为歧视。通常歧视可以有两种含义:(A)对不同的人依据个人特征而给予不同的待遇;(B)对某一特定群体设置不利的规则。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因此我们可以推之女大学生就业环节中的性别歧视就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的情况。
性别歧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歧视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据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对62个定点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在一些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使用“黄金年龄段”拒收35岁以上女职工等现象同样突出。而在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时节,女性平等的就业机会更是受到了挑战。
性别歧视在人才市场上最直接的表现是招聘市场上很多职位并不是职业资格的原因限定招聘的性别。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或者录用女大学生时会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歧视方式来拒绝女大学生:
1.显性歧视:用人单位直接在招聘会上打出“谢绝女生”或者“只招男生”的横幅,直接拒女大学生于千里之外,就业的大门始终只为男大学生敞开着,致使女大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自我价值得到认可或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女大学生在职业获得过程中难度大,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据南开大学调查显示女生投简历的份数多于男生,投20份以上的女生多于男生11个百分点,而投递五份以下的简历男生多于女生11个百分点,而获得面试的机会女生却少于男生,寻找工作的时间花费多于男生;据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份调查表明:65.3%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碍是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37.1%的女生在求职中有多次被拒绝的经历;江西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保障法》实施10周年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有34. 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
2.隐性歧视:用人单位利用各种借口和条件将女大学生拒之门外。比如提高女大学生就业条件的门槛,有的单位甚至认为一个女研究生的价值相当于一个男本科生。有的单位对女生实行双重标准,将过分苛刻的要求(例如对于证书,学历,执业资格等的要求)置于女大学生身上。有甚者要求女大学生3-5年内不得结婚生子,要求女大学生能够经常出差,会喝酒等这些不人道的要求。即便如此,男生依旧有着毋庸置疑的比较优势。用人单位在待遇给付上也总是向着男性,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大量存在。通常女大学生都是怀揣着较低的就业预期前往应聘,但遭到拒绝的次数也大大多于男性。即使进入工作岗位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女性的社会保障极其不完善,劳动权益保护率低,特别是生育保险制度在用人单位得不到落实。这些歧视否认或限制了男女平等就业的权利,与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相背离,造成人不能尽其材,滋长了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偏见,从而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
所有的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了就业市场上女大学生受到严重的性别歧视的影响,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性别歧视的产生?用人单位又是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而偏爱男大学生呢?
造成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主要包括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长期形成的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附加的就业成本及女性就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我们试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以此探求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一)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劳动力市场上总体供大于求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受供求规律变动的影响。随着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毕业到2004年达到239.1万,2005年达到了307万,2006毕业生377万人,而2007年则达到448万,历年来的就业率为70%。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女生的比例己达到45%,即便是男女平等就业,07年也有66.8万之多的女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根据女毕业生就业率低于男毕业生来看,将远远多于70万的女毕业生就业无门。另一方面毕业生人数呈现跳跃式的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缓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精减机构,缩减人员,大量的机器设备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再加上高校的盲目扩招,不断新增专业,而原来有些冷门的专业或己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依然存在,而这些专业每年招收的人数并不少于往年。女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供给紧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她们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供大于求,相应地出现了女大学生的“买方市场”,企业有更多自主的权力来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2.人力市场调节的不灵活性
市场调节要求市场各要素在价格上能灵活变化,在数量上能够灵活进出市场,以实现供求新的平衡。在人力市场上,尽管也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供求平衡;但当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时,市场调节就显得困难了。因为在就业困难时期,当人们生活困难,就越要谋生路,更要寻找工作,因此让人力资源退出市场十分困难。现今就业压力大,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虽然企业有调整工资的强烈愿望,但是这样做会导致职员的强烈反对且国家有关法律也有所规定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有所顾忌,不能随便的辞退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