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必备考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必备考点内容

唯物论部分(3个)

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适用范围:环境治理中,我们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环境治理中,我们该如何做?如何看待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

原理内容: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方法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

律。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环境治理与科技攻关中,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或科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取得了什么样什么样的成果。

原理内容: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与前提

适用范围:在环境治理、科技攻关、疫情防控中,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理内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做到:第一,从实际岀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方法论:无

辩证法部分(9个)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适用范围:A 与 B 相联系,B 与 C 相联系,ABC 同处于一个统一整体之中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发展观的原理

适用范围:题干或材料提到发展,或材料中提到变化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就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看作变化、发展的过程。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适用范围:“危”与“机”、成功与失败、好与坏、有利与不利、否极泰来、福祸相依原理内容: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

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分析解决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转化。

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适用范围: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人一方、分清主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方法论:只有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两点论”与“重点论”

适用范围:但凡材料中强调,处理好某件事,什么工作是重中之重、关键环节、重点环节、牛鼻子、尤为重要,均可作答

原理内容: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认识论部分(8个)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可以分为两个考点:1、实践决定认识;2、认识的能动

作用)

适用范围:我们在某个领域,经过科研人员、人民群众的科研活动、劳动实践,积累了创新思维、理论认识、工作经验。(实践决定认识)

我们在某个领域,积累了创新思维、理论认识、工作经验,但必须把它用到实处的原因。(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一、实践的本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实践决定认识)

二、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阻碍实践的发展。(认识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之上,推动理论创新。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适用范围:起初我们对某事物、某规律的认识比较浅显,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原理内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特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其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方法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割裂这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或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原理

适用范围:推动人们对于某事物、某规律的认识发展,我们该如何做

原理内容: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做到: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方法论:无

四、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适用范围:在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中,工作人员如何发挥了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不屈的精神

原理内容: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