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改革方案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2002/5/16)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是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在下列方面重点突破:
1.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多样、灵活和有选择性的课程,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习规划人生,确立发展方向。
2.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密切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体现课程的时代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独立选择与判断的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生规划能力奠定基础。
3.建立新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学校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设计与管理的权力;全面推行学分制管理,为每一个学生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充分发掘并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建立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
4.建立新课程评价制度,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全面推行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行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成就国家认定制度,使评价成为改善课程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
1.新课程的特点:
●基于学习领域,实现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
●打破班级和年级的固定界限,鼓励跨班级跨年级选修;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
●确定共同必修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实行学分制,反
映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历程。
2.新课程结构
.*
.* 几点说明:
(1)学习领域:由一个或几个科目组合而成,同一学习领域中的不同科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价值。学习领域中的科目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并规定相应的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组织实施。
(2)模块:是某一科目内具有综合性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2学分,艺术、体育与健康领域内的模块1学分,以便于学生选择。
三、新课程的管理与运行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有一整套管理与运行机制的配合,它们既是课程改革的保障系统,同时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打破年级、班级的固定界限,鼓励跨班级跨年级选择课程
学生入学后,编入一定的班级(行政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各自不同的潜力与兴趣爱好,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可以打破年级、班级的固定界限,鼓励跨班级跨年级选择课程。
2.实行短学期制
每学年由4个短学期组成,每个短学期为10周(9周上课,1周考试)。学生在每个短学期可以选择6-8门课程。并行课程明显减少,有利于课程的灵活选择,同一课程学习时间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身深入学习。
3.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 新课程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需要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如班主任制度、学生咨询制度、辅导员制度和学生互助制度等,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机会接受充分的选课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减少选课的盲目性,保证学习计划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只有将选课制与指导制相结合,才能使课程改革收到预期效果。
4.实施全面的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管理是以学分为单位刻划学生学习的量和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毕业应获得的总学分。它是一种灵活的弹性的管理方式,有利于选课制的有效实施。
高中课程改革必须构建选课制、指导制和学分制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互相支撑,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必要条件,指导制是选课制的有效保证,三者都为学生充分的发展服务。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学校自主权的大小直接相关。学校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对课程开发负有主要责任,也蕴涵巨大能量,应该赋予学校更充分而合理的自主权。学校自主权的扩大,实际上是学校开发多样化课程的基础,它为学生对课程真正而有价值的选择提供基本保证。学校自主权的扩大,更能使学校灵活发展,从制度上、体制上为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为学校特色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在具体操作上,要淡化行政对课程的直接干预,使学校在遵循国家课程政策的前提下,有较大的课程开发的自主权,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方案,进行课程管理,发掘和整合课程资源。同时要加强对学校教
.* 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6、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高中课程改革需要重视学校课程的开发,学校课程既可以是学校独立开发,也可以是学校联合开发。鼓励学校与学校的合作,包括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等其它中等学校乃至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在条件许可的地方,高中学生可以跨校选择课程。建议大学积极参与到高中课程改革之中,特别是为高中学校开发课程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学校要充分发掘自身内部的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实验楼、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要全面向学生开放。要特别关注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课程改革必须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
1.全面推行反映学生状况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成长记录等多种途径,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过程。内容包括学生平时的学业成绩、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报告、论文、作品,对学生个人的特长及潜能的描述,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经历及其自我评价,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客观描述学生的成就、优势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