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案例 谈谈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次作业: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指在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基础,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认知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蓝本,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也非常符合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开讲”,一开始就充满趣味、童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一定能促使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并持久保持。教学前给孩子们出了几个有趣的谜语,猜中谜语的有小礼物。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在学生兴奋的言语后老师加以肯定及鼓励。伴随着老师亲切的话语,缩短了师生心灵间的距离,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极大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探索新知。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记得我在讲授《九寨沟》一课时,在解题之后问道:“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为什么会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呢?”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很快行动起来,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除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不一会儿大雨便从天而降,学生都往窗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
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边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便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便成为了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小组合作探索新知的策略
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索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在这里还应正确处理合作探索的实效性,注意合作学习是否流于形式。
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带上拼音头饰自己找朋友,学生兴趣盎然,利用自己的头饰和其他人合作,才能正确读出音节。学生通过和别人合作学习拼音,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的策略
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不仅要富于创意,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既学习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从创设情境、协作讨论到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探究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通过小组活动 , 让每个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精心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使每个孩子的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掘。同时课堂中自始至终进行着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总之,我们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能力、条件因素等进行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