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摘要: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较轻的围护墙体、较好的抗震性、较快的施工速度以及灵活多样的布局等优势,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着最为主要的结构形式。本文主要对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各种结构的建筑不断涌现,其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广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式是多层框架建筑最常用的结构,也是近年来,建筑结构中发展很快,应用很多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1、梁柱节点箍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常见问题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梁柱节点区域的钢筋设置过于密集,构造太过复杂使得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出现了裂缝和错综交横的隐患,使得梁的受力钢筋出现变化和交叉,这既影响了钢筋绑扎进度,还影响着施工质量。在框架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都是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等到梁钢筋安装结束后再进行整体沉梁。在这种施工条件下,节点区的箍筋就很难进行绑扎,以致于梁柱节点处出现不放、少放或者是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排挤在一起,这样极容易给工程施工留下相关安全隐患。

1.2预防措施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多数工作人员也逐步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和企业在工作中采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挤的施工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规范、不科学,其施工做法显然不符合工程相关规范要求。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规定,为了确保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的作用,箍筋在绑扎的时候始终要在封闭状态进行,并且在末端设置一定的弯钩。也有一些企业和单位在施工中一般都是在沉梁之前就先把柱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钢筋与其他柱筋的摩擦也容易引起下落的时候出现不平衡,因此在施工中常常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第一,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第二,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

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受力钢筋接头处理中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1.1常见问题

框架结构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如处理不当,会在受力后出现从接头处拉开或断裂现象,在很在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整体质量,轻则使构件产生裂缝,重则会导致结构失稳,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受力钢筋接头的质量问题,对其接头形式及位置严格控制,确保接头质量。

1.2预防措施

钢筋接头形式必须严格遵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一200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直径大于22mm的Ⅰ级钢筋,以及直径大于25mm的Ⅱ、Ⅲ级钢筋的接头,均宜采用焊接形式进行接头连接;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的受压钢筋的接头,当直径大于32mm时,应采用焊接;另外,对于大直径钢筋(≥28)可使用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新技术。其技术特点是:接头具备较高的强度和可靠的连接质量;钢筋丝头加工易于操作,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加工且不需要频繁的搬运钢筋;此种连接形式下钢筋机械性能及其芯部材质没有变化,接头具备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及很好的抗疲劳机能,无关于其化学成分;加工损耗、设备投入较小且便于施工,质量控制相对容易;各个方位的同径及异径可旋转钢筋连接,固定轴向和不可旋转钢筋的连接都能使用,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对于钢筋接头位置的的控制,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即无论是焊接或绑扎接头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钢筋接头不宜设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在同一构件中要相互错开。

3、当梁和柱等的强度不一样的时候,易于出现的品质不良现象

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的现浇框架结构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现浇框架结构中,因结构设计的要求,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常采取不同的强度等级。从构件的结构重要性和受力特征来看,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往往是弊多利少,容易出现下列问题:(1)一个浇筑平面内出现三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增加了施工难度,延长了施工工期,而且很可能由于管理不善,常会出现低强度低等级的板浇筑了高强度的混凝土,而高强度等级的梁或节点处浇筑了低强度的混凝土,造成质量隐患。(2)经常会造成一块楼板上四周设置施工缝、梁端部设置施工缝等不正确的施工工艺,处理不当,不但增加施工难度,而且造成质量隐患。

可采取下列预控措施:(1)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最好运用强度等级的统一,运用较为简化的施工工艺,对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还应采用较多的施工材料进行作业。(2)柱采用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梁和板采用另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在

节点处采取特殊措施,比如用钢筋网分割等办法,以保证节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致。在施工过程中,应由专人负责节点处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振捣。

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误区

对于保护层来讲,它的意义是确保钢筋不会锈蚀,而且确保其有着非常好的锚固特征,要高度的关注。不过因为规定不清楚,或者是设计者未认真的论述,此时就会面对如下的一些不利现象。

4.1没有明确好主梁以及次梁等的关联,此时就导致厚度不合理,进而发生不利现象,干扰到后续的构件的稳定性特点。

4.2对于地上的区域和地下的区域位置的柱子来讲,由于它们所处的氛围是不一样的,结合规定,要使用不一样的保护层。然而设计者很容易忽略此类内容,不开展专项的设置活动,在建设的时候就容易发生两点不利现象。第一,均是结合环境要素来设置的,此时就导致地下区域的保护层的尺寸不合理。第二,根据基础的环境条件对地下部分进行处理,地上部分则按照正常环境进行处理。与地上部分的保护层相比,地下部分的保护层的厚度相对较大,导致钢筋从地面出现后形成外撑,导致地下部分组织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小,导致安全隐患形成。

4.3使用的应对方法:(1)积极地分析构件中所有钢筋的联系,结合其方位来布局保护层和水平面的高度等,并且开展截面处的设计活动。第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布局主筋处保护层的尺寸,明确其方位,它的保护层尺寸一般是按照如下的公式来分析,可采用a+d1(a为箍筋保护层最小厚度,d1为箍筋钢筋直径),而且要超过设定的最下尺寸,这样能够明确其合理的方位。对于交叉区域的钢筋来讲,也可以按照如上的一些措施来设置。结合其合理地方位,明确构件的高度而且做好配筋运算活动,并在建设图中标注好具体的方位内容。(2)合理辨别相同构件的环境特征,要关注不一样的氛围中的保护层的具体尺寸。对于地下的柱子可以把它的断面增加,此时可以合乎保护层的规定,而且确保其方位是一样的,这样就能够合乎受力的规定。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如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结构及构件的质量及安全周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有些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针对这些常见的质量问题,要不断的积累和探索相关的控制措施与解决方法,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更好的的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欣.现浇框架结构梁柱钢筋常存在的问题[J].林区教学.200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