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幽门螺杆菌的主要危害
感染其它健康人口 破坏胃的正常结构及功能(100%) 导致胃酸减少或缺乏(25%)
a.增加肠道感染的机会 b.减少人体对铁质及维生素B12的吸收 急慢性胃炎(70-90%) 发展成消化性溃疡及溃疡综合症(17%) 发展成胃腺癌(1-3%) 发展成胃淋巴瘤 发展成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DU和80%左 右的GU,都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目 前,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呼 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疗 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GU等疾病。马歇尔和沃 伦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 ,大幅度提高了GU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 ,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
②.幽门螺杆菌与胃炎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与众多因素相关
a.菌体动力和黏附作用 b.抗酸作用和免疫保护: c.损害胃黏膜屏障 d.炎症反应与免役反应
6.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
百度文库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
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 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等),能抵御经口 而如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黏膜上皮 下报发现了HP以后,才认识到HP几乎是能突破 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Goodwin把HP对胃 黏膜屏障的破坏作用比喻成对“屋顶”的破坏给屋 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 主 要包括:a.使HP穿透黏液层在胃上皮细胞定居的 因素 b.对胃上皮细胞起破坏作用的毒因子 c.各 种炎症细胞及介质 d.免疫反应物质等
HP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DU和GU的危险 性,大约1/6HP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治 疗HP感染可加速溃疡的愈合和大大降低消化性 溃疡的复发率。不用抑酸剂,单用抗HP治疗药 物,表明也能有效的治愈DU和GU。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胃癌是世界上肿瘤中仅次于肺癌的死亡原因 。
从早期描述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研究的结 合,肠型胃癌的学说早已形成。当时认为是环境 因素导致未刺激,引起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低 胃酸症,接着发生细胞过量生长,使亚硝酸盐转 变成N-硝基胺,引起组织异化,最后发生肿瘤。 近年来对HP感染的大量研究中提出了许多HP致 胃癌的可能机制;a.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转化黏 膜 b.类同与病毒的致病机制c.HP引起炎症反应 ,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
HP系微须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 和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HP对临床微生物试验中常用于鉴定肠道细菌 的大多数经典生化试验不起反应。而氧化酶,触 酶,尿素酶,碱性磷酸酶,r-谷胺酰转肽酶,亮 氨酸肽酶这七种酶是作为HP生化鉴定的依据。
HP的全基因序列已经测出,其中尿素 酶基因有四个开放性读框。HP的尿素酶极 为丰富,约含菌体蛋白的15%,活性相当 于变形杆菌的400倍。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 成氨云保护细菌在高酸环境下生存。
2.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幽门螺杆菌(HP)在光镜下是一种革兰氏阴 性杆菌,常作S形或弧形弯曲。电镜下呈单极多 鞭毛,末端钝圆。细菌长2.5-4.0um,宽0.51.0um,HP的运动源于鞭毛的螺旋推进运动, 而鞭毛在HP定居过程又起“抛锚”的作用。当诞 生培养时间或体内抗生素作用时,HP也可发生 球形体样变化。
HP虽不是引起胃炎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之 一。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高达95% HP相关性胃炎的特点: a.皮变性 b.多型核细胞浸润 c.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d.萎缩 e.肠化生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a.胃溃疡
与胃炎一样,HP也不是引起GU的唯一 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它的机制主 要是:HP感染后的炎症造成胃黏膜损伤, 而损伤的胃黏膜不能有效的抵制胃内的低 酸度而造成的溃疡。
b.十二指肠溃疡
目前导致DU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 HP感染无疑是DU发病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HP 引发的DU可能的学说主要是胃上皮化生学说, 此学说认为HP感染后造成胃酸异常分泌,引起 的十二指肠内的胃上皮化生,HP定植与肠内的 胃化生上皮,引起黏膜损伤并导致DU形成。但 也有学说认为HP并不直接定植与十二指肠,而 是它感染后引起的细胞毒素,炎症介质及持续的 免疫反应造成十二指肠损伤,并引起溃疡。
幽门螺杆菌简介
1.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1983年,马歇尔等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培养 出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认 为该细菌可能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致 病菌。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进行研究,证实了这 种关系的存在,在临床治疗实践中也取得了瞩目 的成就,被认为是近年来胃肠病学的重大进展。
5.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发病机制
①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溃疡的形成
幽门螺杆菌进入人胃后,首先通过菌膜表面 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 ,并分泌酸性抑制蛋白叫少胃部的PH值,以利 于自身的存活,然后借助菌体一端的鞭毛运动穿 过黏膜层。并通过分泌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 氧化酶,以保护其不受中心粒细胞的杀伤作用。 HP感染使胃上皮细胞PH升高,干扰了正常的胃 酸对胃泌素的反馈作用,使胃泌素水平升高,胃 部的高酸度极易使感染HP后损伤的胃黏膜形成 溃疡。胃部的高酸度引起的十二指肠上端胃上皮 化生,菌体分泌的细胞毒素及炎症介质,机体的 持续免疫反应共同造成十二指肠溃疡。
3.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及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范 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其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 甚至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目前已知发 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 共卫生条件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主要 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 HP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幽门螺杆菌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评价说,马歇尔和沃伦先 驱性的发现,使胃溃疡从原先人们眼中的慢性病 ,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酸分泌抑 制剂句可以治愈的疾病”。
在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发表后,全球范围内 相关研究急剧升温,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论文不计 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 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 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 识也不断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