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2012中国专家共识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规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提高防治水平,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不容忽视。
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还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的炎症、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增加了胃癌发生的风险。
在诊断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及组织活检、血清学检测等。
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患者只需口服含有尿素的试剂,然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的分解产物,就能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镜及组织活检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还能通过对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胃黏膜的病变程度。
血清学检测则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筛查。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共识报告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案。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药物过敏史、当地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情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治疗疗程为10 14 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
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同时,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家庭成员之间不互相夹菜;不咀嚼食物后喂给孩子等。
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家庭成员也应进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
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我国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对其治疗和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的发布,旨在规范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二、共识目标1. 明确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方案;2. 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3. 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促进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三、共识内容1. 诊断1.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及侵入性胃镜检查。
其中,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为首选方法。
1.2 诊断流程1. 首选非侵入性尿素呼气试验;2. 如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可结合血清学检测及胃镜检查结果判断;3. 如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活动性炎症,可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2. 治疗2.1 治疗原则1. 根除治疗:以抗生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3.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心理干预。
2.2 治疗方案1. 一线方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PPI/铋剂+2种抗生素+甲硝唑);2. 二线方案:不含铋剂的三联疗法(PPI+2种抗生素);3. 特殊人群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3 治疗周期1. 一线方案:通常为10-14天;2. 二线方案:通常为7-10天;3. 特殊人群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周期。
3. 随访与评估1. 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首次复查;2. 如复查结果阴性,继续随访至少1年;3. 如复查结果阳性,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四、总结第六次全国性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文件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实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疾病,已广泛地被全球医学界公认为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规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我国专家积极倡导并制定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一、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范围的疾病,因此,制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已成为迫切需求。
本次共识报告的目的在于规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全国处理标准,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并在临床实践中为医生提供科学可行的治疗策略。
二、诊断与分类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组织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等。
2. 分类标准: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和幽门螺杆菌相关非疾病三类。
治疗策略应根据不同类别进行调整。
三、治疗策略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步骤。
根除治疗的方案以三联治疗为基础,即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期间应注意用药规范和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
根据幽门螺杆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可以选择个体化的联合治疗方案。
2.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处理: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应联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和相应的症状控制方法。
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3. 幽门螺杆菌相关非疾病的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反流性食管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也有一定的关联。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这些合并症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注意事项1. 药物选择与应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选择、用量以及副作用的管理。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应根据其特殊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
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本报告旨在总结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为医疗界提供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会议的主要共识内容: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采用非侵入性方法(如血清学检测、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进行初步筛查。
- 对初步筛查结果阳性的患者,应进行侵入性方法(如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以确诊。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采用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常用的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 治疗期间,患者需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同时避免与对疗效有影响的药物同时使用。
- 对于三联疗法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其他方案,如四联疗法或改用二线治疗药物。
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监测和追踪- 治疗结束后,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 对于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患者,应进行追踪和再次治疗。
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 增强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 饮食卫生要求严格,避免摄入污染食物或水源。
- 在医疗机构中,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与创新- 加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 推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以上为第六次全国大会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报告的主要内容。
此报告为医疗界提供了指导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治疗
四、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我们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为两大类,一个就是有侵入性的,就是有创的检测,另一个就是非侵入性的检测,不需要对人体有创伤。
有创的检测,就是我们要通过胃镜,取些胃黏膜来进行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实验,病理的染色及PCR检测,甚至要做幽门螺杆菌的培养,但培养是绝大多数医院做不了。
那么非侵入性检测,就是无创伤检测,常用的是13C及14C尿素呼吸气实验,这个实验原理就是用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因为幽门螺杆菌能分解尿素,这样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就含有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我们就检测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这个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另外一种无创方法是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有的医院能做,有时候由于试剂会断货,不一定保证天天都能做。
还有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那就是血清检测抗体,血清检测抗体是最简单了,抽个血,查抗体,但是有时不是非常的准确,幽门螺杆菌根除以后,它的抗体在体内要存活有时达的半年以上,所以大部分血清抗体检测的不能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只有一种所谓的抗体就是要能够检测现症感染,目前只见一家公司能做。
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医院采取的无创检测方法就是13C及14C呼气实验,在北京可能用13C的比较多。
农村有的用14C,14C便宜,13C在检测的北京收费是两百五十块钱,和我们做胃镜的收费是一样的,价格偏贵一些,两个检测方法在效果上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13C一点放射也没有,14C呢,有微量放射性,但是是在安全范围之内。
只是国家要求做完14C呼气实验标本一定要回收。
五、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说完了检测方法,如果是阳性,有的就要进行治疗,所以,最后给大家重点讲一下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在欧洲,在我国,学者们开过四次重要的共识会,现在出的是第四版的共意见。
那么,那一些药物对幽门螺杆菌是有效呢?主要是我们所说的抗生素,抗生素里头的青霉素族的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四环素、克拉霉素,还有氨基糖甙类以前我们口服的庆大霉素也是有效。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导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大量研究证实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为了规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保护公众健康,经过广泛讨论和专家共识达成,特发布此次《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一、疾病诊断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1. 确定感染者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症状、生命质量相关的问卷调查(如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感染相关的检测方法(如^13碳呼气试验等)。
2. 根据以上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对相关高危人群应主动进行筛查。
二、感染者的处理1.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处理应以根除治疗为主要手段,同时结合其他辅助手段。
2. 根除治疗应根据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和药物疗效选择适合的方案。
3. 根据感染者的年龄、疾病程度和合并症情况,个体化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三、根除治疗方案1. 根除治疗方案应包括两种抗生素和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
2. 选择抗生素需考虑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状况,应避免使用对其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
3. 应考虑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联合用药,以提高根除率。
4. 根据治疗效果,必要时进行追加疗程或更换方案。
四、根除治疗后的观察1. 患者完成根除治疗后,应进行复查以判断疗效是否达标。
2. 根除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情况。
五、复发及二次处理1. 患者根除治疗后复发的情况应及时处理,早期发现并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二次治疗。
2. 复发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六、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相关注意事项1. 对于未能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并进行相应处理。
2. 感染者应遵守医嘱,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胃肠道刺激的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类等。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解读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越发深入,国内外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几部专家共识和指南的相继发布1-4,国内对Hp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诊治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然而,传统的“检测与治疗”和“筛查与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受到治疗人群的选择、患者依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以家庭为单位防控Hp感染”的理念得以提出,进一步对我国居民家庭Hp感染的传播、处理,感染源的消除,以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建议,以便于指导临床医师、社区和家庭医生对家庭Hp感染的诊治和管理,从而对我国防控Hp感染、预防胃癌的发生、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起积极作用。
为此,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共同参与制定了我国首部居民家庭Hp感染防控和管理的共识和意见——《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并于近日发布5。
为了进一步帮助广大临床医师理解,并在临床中更好地落地实践,本文对该共识的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一、居民家庭Hp的感染和传播【陈述1】Hp是一种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致病菌。
【陈述2】Hp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陈述3】被Hp感染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陈述4】大多数Hp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成年后也会感染。
【陈述5】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Hp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
我国作为一个胃癌大国,Hp感染的防控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是Hp传播的重要途径。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是Hp感染的主要方式,包括父母与子女、配偶之间、同胞之间,其传播主要通过口-口、粪-口和水源途径传播(见图1),造成传播的日常行为有共用餐具、牙具、口嚼食物喂食、亲吻等。
图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已有研究显示,多数Hp感染出现在儿童期,且多发生在12岁前7,而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Hp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8。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I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Gut,2012,61(5):646-664. [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 研究协作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0):655-661. [8]Wang ZH,Gao QY,Fang JY.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ctobacillus..containing and Bifidobacterium-containing prohiotie compound preparation i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J].J Clin Gastroenterol,2013,47(1):25—32. 『9]Li S,Huang XL,Sui jz,et a1.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efficacy of probiotics in Helibobae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in children J 1.Eur J Pediatr.2014,173 (2):153—161.
DOI:10.3760/cma.j.issn.0578—13/0.2015.07.006 通信作者:龚四堂,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 Email:sitangg@126.eom
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2周、抗生素 和铋剂4周。
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
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为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我国多位专家共同讨论并形成了《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
二、共识目标1. 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
2. 规范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共识要点1. 诊断1.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胃镜下取胃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培养等,任意一项阳性即可确诊。
1.2 筛查策略对于具有胃部疾病风险的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部不适症状、家族胃病史等,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
2. 治疗2.1 治疗原则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剂,以提高治疗效果。
2.2 治疗方案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状况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
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疗程为7-14天。
2.3 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治疗结束后,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结果为阴性,则视为治疗成功。
3. 预防3.1 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3.2 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卫生、戒烟限酒等,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
3.3 疫苗接种积极开展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有效手段。
四、总结《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实用的指导原则,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幽门螺杆菌处理方案:全国第六次共识报告
幽门螺杆菌处理方案:全国第六次共识报
告
背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制定统一的处理方案,全国
第六次共识会议就幽门螺杆菌的处理达成一致意见。
处理方案
根据全国第六次共识报告,以下是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处理方案:
1. 检测:对有相关症状或风险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常用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组织活检等。
2. 三联疗法:推荐使用三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治疗方案。
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常用的是克
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疗程为14天。
3. 常规二线治疗:如果三联疗法无效或无法耐受,可考虑使用常规二线治疗方案。
常规二线治疗方案包括PPI+两种抗生素+胃动力药或胃黏膜保护剂。
4. 个体化治疗: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5. 治疗评估:在治疗结束后,需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评估。
可采用非侵入性方法(如呼气试验)或侵入性方法(如组织活检)进行评估。
结论
全国第六次共识报告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处理提出了上述方案。
这些处理方案可供临床医生参考,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有效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专家共识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专家共识作者:贾树才来源:《家庭医学》2012年第11期随着医学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很多胃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的发病,都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密切相关。
因此,根除Hp已成为治疗胃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全球包括我国在内,超过半数(约60%)的人感染Hp,是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需要治疗呢?是不是所有Hp阳性的胃病都需要根除呢?有哪些根除方案?对于耐药Hp又该如何处理?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我国消化内科的专家们已经取得共识。
哪些人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伴幽门螺杆菌相关感染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有胃癌家族史,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息肉,个人要求治疗者。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大家熟知的去痛片、阿司匹林等,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种药。
由于阿司匹林有预防心、脑栓塞等作用,很多患有“三高”的人都在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有少数人会引起溃疡。
阿司匹林和Hp感染,都是导致溃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且有协同作用。
如果两者结合,可使溃疡以及溃疡合并出血的风险成倍上翻。
因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者应该检查Hp,阳性者需要根除。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肠道外疾病近几年来,对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外疾病关系的研究也有新进展。
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在成功根除Hp之后,能得以缓解或治愈。
清除和根除是两个概念必须强调,治疗幽门螺杆菌,要求是根除而不是清除。
这是两个概念,清除是指治疗1 个疗程(1~2周)后,立即复查该菌转为阴性;根除则是指停药至少4周后再次复查仍为阴性。
如果复查为阳性,说明治疗失败或者幽门螺杆菌继发耐药,需要进行补救治疗。
初次治疗一般多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核心加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是国内外推荐的Hp根除的一线方案。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第六次共识报告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第六次共识报告1.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感染H.pylori 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H.pylori感染,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我国组织了一系列共识会议,以更新和统一H.pylori感染处理的临床指南。
本报告为第六次共识会议的结果。
2. 共识目标- 评估和更新H.pylori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 提供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的H.pylori感染处理建议。
- 讨论H.pylori疫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
3. 共识要点3.1 诊断3.1.1 非侵入性诊断- 血清学检测:抗H.pylori抗体检测、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
- 粪便幽门螺杆菌检测。
3.1.2 侵入性诊断- 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
3.2 治疗3.2.1 一线治疗方案- 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PPI/铋剂+2种抗生素)。
3.2.2 二线治疗方案- 含有铋剂的三联方案(PPI/铋剂+2种抗生素)。
- 序贯疗法或压缩疗法。
3.2.3 特殊人群治疗- 老年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的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3.3 预防- 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H.pylori感染的认识。
- 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 针对儿童感染进行早期干预。
4. 未来研究方向- 开发新型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 研究新型抗生素及治疗策略,以应对耐药问题。
- 探讨H.pylori疫苗的研发及应用前景。
5. 结论本共识报告为我国H.pylori感染处理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原则和建议,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H.pylori感染的认识和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详细信息,以指导临床实践和研究。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汇报
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汇报摘要本文汇报了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
我们通过专家讨论和合作达成以下共识,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
背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性疾病,会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保护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共识内容1. 诊断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和胃镜活检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 在使用呼气试验时,应注意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干扰因素,如使用抗生素、制酸剂等药物。
2. 治疗方案-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采用三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三联疗法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
- 对于三联疗法的治疗失败患者,可考虑采用四联疗法,即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一种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如铋剂或胃黏膜保护剂。
-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呼气试验和胃镜活检。
- 若治疗失败或复发,应进行耐药性检测,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4. 健康教育和预防-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等。
- 推广卫生教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结论本文汇报了全国第六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些共识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保护患者的健康。
---Note: 本文所述共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全球人群的胃部。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腺癌的主要病因。
为了加强对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提高诊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我国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专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进行更新。
本次报告为第七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共识要点2.1 诊断2.1.1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包括单剂量和双剂量法)- 血清学检测(抗Hp抗体检测)2.1.2 侵入性诊断方法- 胃镜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检测2.2 治疗2.2.1 根除治疗指征- 消化性溃疡(无论活动与否)-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萎缩性胃炎- 胃腺癌家族史2.2.2 治疗方案- 标准方案:PPI或胃酸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简化方案:PPI或胃酸抑制剂+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补救方案:对以上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采用补救方案,包括PPI或胃酸抑制剂+四环素+甲硝唑等2.3 复查与随访- 根除治疗后,建议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复查,如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可认为治疗成功。
- 如治疗后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三、总结本次共识报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明确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规范诊疗行为,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四、建议1. 加强幽门螺杆菌感染知识的普及,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2. 推广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降低患者痛苦。
3. 严格按照共识推荐的根除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4. 做好复查与随访工作,确保治疗效果。
本共识报告旨在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2012版)
7.分子生物学检测:可用于检测粪便或胃黏膜组 织等标本。适用于标本中Hp含量过少或因含 大量其他细菌干扰Hp检测的情况,还可用于 Hp分型和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目前国际上 已有检测Hp对克拉霉素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 突变的商品化试剂盒。
三、Hp耐药性检测的主要方法 1.通过细菌培养进行检测:包括耐药纸片法、琼 脂稀释法和E-test法等 2.分子生物学检测:对耐药基因突变进行分析, 包括商品化的试剂盒和基因芯片检测等
5.抗菌药物的选择: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 耐药率低,治疗失败后不容易产生耐药(可重复 应用):克拉霉素、甲硝唑、氟喹诺酮类药物耐 药率高,治疗失败后易产生耐药(原则上不可重 复应用)。 6.经典铋剂四联方案的拓展: 铋剂加入(1)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2) 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3)PPI+阿莫西林+氟 喹诺酮类药物组成四联 提高根治率,克服克拉霉素耐药
4. Hp高耐药率的背景下,铋剂四联方案 又受重 视。 铋剂四联方案:铋剂+PPI+四环素+甲硝唑 Maastricht Ⅳ共识:1.克拉霉素低耐药率地 区 标准三联、铋剂四联 2.克拉霉素高耐药率 (>15%-20%)地区 首选铋剂四联,如无铋 剂,推荐序贯疗法或伴同疗法 铋剂的安全性:短期(1-2周)相对高的安全 性。 含铋混合制剂Pylera:枸橼酸铋钾+四环素+甲硝 唑
5.粪便抗原检测:单克隆抗体法具有较高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治疗前诊断和治疗后复查, 操作安全、简便、不需要口服任何试剂。 6.血清抗体检测:检测的抗体是IgG,反映一段 时间内Hp感染情况,部分试剂盒可同时检查 CagA和VacA抗体。Hp根除后血清抗体,尤其 是CagA抗体可维持很久(数月至数年),故 不用于治疗后复查。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或胃MALT淋巴瘤等可作为 现症感染的诊断手段。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最全版)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最全版)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至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
我国Hp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前,就Hp感染的检测、根除治疗适应证及根除治疗方案三大主题撰写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
会议中,分别进行主题报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参会专家发言讨论、专家点评及主持人总结。
会议后,听取了未参会专家的意见,对一些问题进行协商。
会议最后达成以下共识报告。
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一、背景(一)根除Hp的益处1.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根除Hp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彻底治愈[1]。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以上Hp阳性的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黏膜下层者疗效降低[2]。
根除Hp已成为Hp阳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方案[3]。
3.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可等同于Hp阳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或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这是因为Hp感染者几乎均有慢性胃炎。
NUD和FD在诊断标准上存在差异(症状、病程),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将NUD作为广义FD,未严格区分。
一些国际性共识多将NUD作为根除指征[4]。
根除Hp可使1/12~1/5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5,6],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7]。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全文)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全文)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ylori和消化性溃疡学组主办的"H.pylori感染处理Maastricht-5共识研讨会暨第5次全国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6年12月15日至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
我国消化病学和H.pylori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
自2012年第4次全国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会议[1]以来,国际上先后发表了3个重要的相关共识,分别是《H.pylori胃炎京都全球共识》[2](以下简称京都共识)、《多伦多成人H.pylori感染治疗共识》[3](以下简称多伦多共识)和《H.pylori感染处理的Maastricht-5共识》[4](以下简称Maastricht-5共识)。
京都共识强调了H.pylori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ylori相关消化不良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根除H.pylori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
多伦多共识是成人根除H.pylori治疗的专题共识。
Maastricht-5共识是最具影响的国际共识,内容涉及H.pylori感染处理各个方面。
国内举行了相应研讨会[5]借鉴学习这些国际共识,在借鉴这些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订了我国第5次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
制订本共识的方法如下:1.成立共识筹备小组:按照学会相关要求[6],成立第5次全国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会议工作小组,设立首席专家、组长、副组长和组员,分工负责共识会议筹备工作。
2.共识相关"陈述(statements)"的构建: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结合H.pylori感染处理中的关键或热点问题,构建了相关"陈述" 。
"陈述"起草过程中参考了PICO(population, intervention, comparator, outcome)原则[6],并借鉴了国际相关共识[2,3,4]。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旋杆菌专家共识
一、 H.pylori根除指征【陈述1】不管有无症状和并发症,H.pylori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2】根除H.pylori的获益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3】H.pylori“检测和治疗(test and treat)”策略对未经调查消化不良(uninvestigated dyspepsia)处理是适当的。
这一策略的实施应取决于当地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成本-效益比和患者意愿等因素。
它不适用于年龄>35岁、有报警症状、有胃癌家族史或胃癌高发区患者。
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条件;共识水平:100%。
【陈述4】H.pylori胃炎可在部分患者中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5】在做出可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前,必须排除H.pylori相关消化不良。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6】H.pylori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根除H.pylori后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获得长期缓解,是优选选择。
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7】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不管溃疡是否活动和是否有并发症史,均应该检测和根除H.pylori。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8】根除H.pylori是局部阶段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9】服用阿司匹林或NSAID增加H.pylori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风险。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10】长期服用PPI会使H.pylori胃炎分布发生改变,增加胃体胃炎发生风险,根除H.pylori可降低这种风险。
证据质量:中;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陈述11】有证据显示H.pylori感染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2012中国专家共识幽门螺杆菌(Hp)2005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Hp学组)1999年海南会议提出了《我国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海南共识》;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第二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桐城共识》;2007年庐山会议提出《第三届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庐山共识》;2012 年4 月26日在江西井冈山提出《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2年10月发布在《中华内科杂志》。
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1 .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 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 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根除Hp 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 .胃MALT 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 %以上Hp阳性,早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MALT 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劲膜下层者疗效降低。
根除Hp 已成为Hp阳性早期胃MALT 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2012专家指南强烈推荐以上两种情况:根除Hp )3 . Hp 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根除Hp可使8%~20% 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4 .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或糜烂Hp感染者中最终有< 1 %的人发生肠型胃癌,萎缩和肠化是从非萎缩性胃炎向胃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病变阶段。
反复糜烂后可发生萎缩、肠化生。
尽管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发生前,但在这一阶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反应,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但肠化生难以逆转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6 .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PPI)Hp 感染者长期服用PPI可使胃炎类型发生改变,从胃窦为主胃炎发展为胃体为主胃炎。
这是因为服用PPI 后胃内pH上升,有利于Hp从胃窦向胃体位移,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降低胃酸分泌。
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或无酸型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7 .胃癌家族史:除少数(约1%一3%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 p感染、环境因索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虽遗传易感性难以改变,但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索,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Hp感染和服用NSAID 、包括阿司匹林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9 .Hp感染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相关,根除Hp 可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根除Hp可使50%以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上升。
10 .个人要求治疗:情况和获益各异,治疗前应经过医生严格评估。
年龄<45 岁且无报警症状者,支持根除Hp,但年龄>45 岁或有报警症状者需先行内镜检查。
在治疗前需向受治者解释清楚这一处理策略潜在的风险,包括漏检上消化道癌、掩盖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3~10 )2012专家指南推荐根除Hp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1 . RUT (胃粘膜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结果受试剂pH值、取材部位、组织大小、细菌量、观察时间、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
同时取2 块组织进行检测(胃窦和胃体各1 块)。
2 .组织学检测:检测Hp的同时,可对胃粘膜病变进行诊断(HE 染色)。
不同染色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免疫组化染色特异性高,但费用亦较高;HE 染色可同时作病理诊断。
3 .细菌培养:复杂、耗时,需一定实验室条件,标木转送培养需专门的转送液并保持低温。
培养检测特异性高,可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学研究。
4. UBT(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准确性高,易于操作;可反映全胃Hp 感染状况,克服因细菌呈“灶性”分布而造成的RUT假阴性。
但UBT 检测值处于临界附近时,结果不可靠,可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或用其他方法检测。
5 .粪便抗原检测:经过验证的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Hp治疗前诊断和治疗后复查;操作安全、简便。
国际共识认为该方法的准确性可与呼气试验媲美,但国内目前尚无相应的试剂。
6 .血清抗体检测:检测的抗体是IgG,阳性反映一段时间内hp感染情况,只是应用于人群普查,不能反映是否现症感染和治疗后复查是否根除。
需要注意的问题:1.避免某些药物对检测的影响:应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有抗菌作用中药者,应在至少停药4周后进行检测;应用抑酸剂者应在至少停药2 周后进行检测。
2. 不同疾病状态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严重萎缩性胃炎、胃恶性肿瘤可能会导致尿素酶依赖的试验呈假阴性。
不同时间、采用多种方法或采用非尿素酶依赖试验的方法检测可取得更可靠结果。
需要注意的问题:3 .胃粘膜肠化生组织中Hp检出率低,病理提示存在活动性炎症时高度提示有Hp 感染;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排除NSAID ,Hp感染的可能性>95 %。
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如Hp检测阴性,要高度怀疑假阴性。
三: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1 .流行病学和耐药率调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Hp感染率总体上仍然很高,成人中感染率达到40%~60 %”。
推荐的用于根除治疗的6 种抗菌药物中,甲硝唑耐药率达到60%~70%,克拉霉素达到20%~38% ”,左氧氟沙星达到30%~38%,耐药显著影响根除率;阿莫西林、吠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仍很低(1%~5 %) 。
2007年庐山共识推荐的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PPI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PPI +克拉霉索+甲硝唑)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 %。
3 .国际上新推荐的根除方案:序贯疗法:(前5 天PPI + 阿莫西林,后5 天PPI +克拉毒索+甲硝唑,共10d )伴同疗法:(同时服用PPI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新疗法在我国应用的hp根除率: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相比在我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并未显示优势。
伴同疗法缺乏我国的资料,铋剂四联疗法的疗效可以与伴同疗法媲美,而后者需同时服用3 种抗菌药物,不仅有可能增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还使治疗失败后抗菌药物选择余地减小。
因此,除非有铋剂使用禁忌,否则不推荐伴同疗法。
3.在Hp 高耐药率背景下,铋剂四联方案又受重视:经典的铋剂四联方案(铋剂+PPI +四环素+甲硝唑)的疗效再次得到确认。
在最新的国际共识中,一线方案在克拉毒素高耐药率地区,首先推荐钞剂四联方案,如无铋剂,推荐序贯疗法或伴同疗法;在克拉霉索低耐药率地区除推荐标准三联疗法外,也推荐秘剂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
总之,面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的挑战,铋剂四联疗法再次受到重视。
我国仍可普遍获得铋剂,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5 .铋剂的安全性: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已不能获得单独的铋剂(因剂型、剂量、疗程等原因,早年有较高不良反应率而退出市场),但新的含铋混合制剂(枸橼酸铋钾、四环索和甲硝哗置于同一胶囊中)又在试验和推广。
铋剂安全性的荟萃分析表明,在根除Hp 治疗中,含铋剂方案与不含铋剂方案的不良反应相比,仪粪便黑色(铋剂颜色)有差异,提出短期(1 一2 周)服用铋剂有相对高的安全性。
5.在根除Hp治疗的6 种抗菌药物中,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很低,治疗失败后不容易产生耐药(可重复应用);而克拉霉索、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药物的耐药率高,治疗失败后易产生耐药(原则上不可重复应用)。
(一)根除方案组成推荐铋剂+PPI + 2 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4 种组成方案:(1)阿莫西林+克拉霉素;(2)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3)阿莫西林+呋喃唑酮;(4)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抗菌药物组成方案为:(1)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2)克拉霉素+呋喃唑酮;(3)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4)克拉霉素+甲硝唑。
青霉素过敏者初次治疗失败后,抗菌药物选择余地小,应尽可能提高初次治疗根除率(二)一线和二线疗法问题上述4 种为非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方案均有较高根除率,其他方面各有优缺点,难以划分一线、二线方案。
具体操作可根据药品的可获得性、费用、潜在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其中的1 种方案作为初次治疗如初次治疗失败,可在剩余的方案中再选择1 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三)根除治疗的疗程鉴于秘剂四联疗法延长疗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故推荐的疗程为10d 或14d ,放弃7d 方案。
(四)两次治疗失败后的治疗如果经过上述四联方案中2 种方案治疗,疗程均为10d 或14d ,失败后再次治疗时,失败可能性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评估根除治疗的风险-获益比。
胃MALT 淋巴瘤、有并发症史的消化性溃疡、有胃癌危险的胃炎(严重全胃炎、胃体为主胃炎或严重萎缩性胃炎等),有胃癌家族史者,根除Hp 获益较大。
方案的选择需有经验的医生在全面评估已用药物、分析可能失败原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
如有条件,可进行药敏试验,但作用可能有限。
1 .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疗程和药物的选择需考虑既往抗菌药物应用史(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易产生耐药)、吸烟(降低疗效)、药物(阿莫西林等)过敏史和潜在不良反应、根除适应证(消化性溃疡根除率高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伴随疾病(影响药物代谢、排泄,增加不良反应)和年龄(高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获益率降低)等。
2 .补救治疗,建议间隔2 一3 个月。
3 .需告知根除方案潜在不良反应和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
4 .PPI在根除方案中起重要作用: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如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可提高根除率。
四、尚在探索中的其他措施 1 .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某些微生态制剂可以减轻或消除根除Hp 治疗导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否可提高根除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2 .中药:一此研究结果提示,某此中药有提高Hp 根除率的作用,但确切疗效和如何组合根除方案,尚有待更多研究验证。
3 .胃粘膜保护剂:个别胃粘膜保护剂被证实有抗Hp作用,替代铋剂用于四联疗法可获得相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