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色(pH9.0) 。
3. 简要操作
试带浸入尿中 定时间
取出,读取结果
1. 指示剂法:常用的指示剂 有溴麝香草酚蓝、石蕊和酚红 等。
2. pH计法(电极法):使用
pH电极直接精确地测定尿液
pH值。
3. 精密pH试纸法
pH 计
4. 广泛pH试纸法
5. 滴定法
1.标本及时测定 2.试纸 3.操作 4.其他:作为其它检查项目的质控指标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裂解产物在远 端肾小管、集合管内酸化、浓缩、凝集而 成的圆柱形蛋白聚集体。
形态:管型一般呈直或微弯的圆柱状,两 边平行,两端钝圆,长短、粗细取决于形 成部位肾小管的直径、局部环境条件,类 型主要取决于内容物的成分,偶可成破裂 状。
(1)原尿中含有蛋白质或细胞(原尿中的白蛋 白和肾小管分泌的T-H蛋白) (2)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能力 (3)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血红蛋白管型 血小板管型:见于DIC 肌红蛋白管型:肌肉挤压伤患者 胆红素管型:金黄色的非晶性胆红素颗粒 窄幅管型:新生儿及小儿尿中,直径15µm以下 细菌管型:表示肾实质受细菌感染 真菌管型:表示肾脏受真菌感染
➢ 粘液丝:多为长条状,不规则,粗细不等,边缘不 清晰,末端尖细卷曲、分支。
1. 原理:为干化学反应,采 用双指示剂法,与待测标本 接触后,试带发生颜色变化 。
检测结果可用肉眼与标准色 板比较,也可用仪器判读结 果。已在临床普及应用。
2. 试带:模块中有溴麝香草酚蓝和甲基红等 成分。
(1)溴麝香草酚蓝检测范围为pH6.0~7.6。 (2)甲基红检测范围为pH4.6~6.2。 变色范围为橙红(pH4.5)-黄绿色(pH7.0)-
管型中颗粒含量占管型面积1/3以上。它是 由发生变性的细胞分解产物或血浆蛋白质 及其他物质直接聚集形成。
外形常较透明管型短而宽大,易折裂,可有不规 则的断端,呈无色、淡黄褐色或棕色,其颗粒轮 廓清晰。 粗颗粒管型:充满粗大颗粒,常呈暗褐色
细颗粒管型:含许多微细颗粒,不透明,呈灰 色或微黄色。
临床意义: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淀粉样变性、重金属、化学物质、药物中毒 等。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④混合细胞管型:管型内同时存在两种或 两种以上细胞,主要见于活动性肾小球肾 炎、缺血性肾小球坏死、肾梗死及肾病综 合症等。
管型中脂肪滴含量占管型体积的1/3以上。 为肾小管损伤后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 大量脂肪滴进入管型内形成。
为验证性试验
动化,也可POCT,个别
项目特异性强
操作繁琐,个别项目干扰 个别项目灵敏度低、检测
因素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渐被取代
范围窄
尿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尿中酸性磷酸盐(主要 是H2PO4-)和碱性磷酸盐(HPO4-)的相对含 量,受饮食、运动、药物和疾病种类影响较 大。
测定尿液酸度可间接反映肾小管的功能。
多来源于食物或盐类代谢的结果。 分为生理性结晶和病理性结晶。
一般无临床意义,但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报告。
新鲜尿中经常看到草酸钙结晶,同时伴有 较多的红细胞,应怀疑有尿结石的可能。
可通过显微镜下形态观察鉴别,也可利用 加热、加碱、加酸、加有机溶剂等化学方 法进行鉴别。
显微镜下为无色方形闪烁 发光的八面体或信封样, 有两条对角线互相交叉, 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形。 尿液中出现无临床意义, 如数量增多,并伴有尿路 刺激症状及红细胞,则应 考虑结石可能。
临床意义:提示局部肾单位长期阻塞,有少尿或 无尿现象存在,说明肾病变严重,预后差。可见 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 变性时等。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又称为宽幅管型。宽度可达50µm以上,为一般 管型的2 ~6倍,形状宽大而长,不规则,易折 断。常见于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慢性肾炎的 晚期出现,提示预后不良等。
①红细胞管型:低倍镜下呈棕黄或红色。 管型内的红细胞通常已破损。
临床意义: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 出血、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②白细胞管型:白细胞呈球形,常重叠聚集 成块状,在形态上与上皮细胞管型不易区分 ,但白细胞管型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阳性。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提示肾单位有淤滞现象,表示肾有实质性疾病, 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动脉硬化,病 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及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 应等。
管型基质内含有细胞且其数量占管型体积的1/3 以上时称为细胞管型。
根据管型 基质内所 含细胞的 种类分为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混合细胞管型
无色六角形薄片状结晶, 边缘清晰,折光性强。 不溶于乙酸而溶于盐酸, 能迅速溶解于氨水中, 再加乙酸后结晶可重新 出现。在先天性胱氨酸 病时可大量出现。大量 出现有结石可能。
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 油滴状,表面有密集辐射 状条纹,折光性强,似脂 肪滴,不溶于盐酸而溶于 乙酸。正常少见,常与酪 氨酸结晶同时出现,增多 见于急性肝萎缩、急性磷 中毒等。
1. 干化学试带(多联)法:简便、快速。
2. 其他方法:
(1)pH计法精密度高,但需专用仪器,仅适用 于医学研究。
(2)指示剂法试剂不便保存及运输,易受黄疸 尿、血尿的干扰。
(3)滴定法测定尿中可滴定酸,操作繁琐,已 很少用。
(4)pH试纸法检测范围宽,但准确性差,不能 仪器测定。
无色,呈非晶形、颗粒 状、三棱形,排列成星 状或束状,可溶于乙酸 。若长期在尿中大量出 现,则应排除甲状腺功 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 毒等疾病。
主要来自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和放射 造影剂类药物,还有一些尚未被人们 认识或某些新药也可能形成结晶。
系黄红色成束的小针 状或小片状结晶,溶 于氢氧化钠溶液,遇 硝酸可显绿色。见于 阻塞性黄疸、急性肝 坏死、肝硬化、肝癌、 急性磷中毒等。
显微镜下为黄色或暗棕 色的菱形、三棱形、蝴 蝶形、斜方形等不同形 状的结晶体,正常尿液 中可出现,如伴有红细 胞出现,提示有膀胱或 肾结石,或机体尿酸代 谢障碍。
尿酸结晶
主要为尿酸钠、尿酸钾 和少量尿酸钙及尿酸镁 等的混合物。肉眼观察 为黄色沉淀物,显微镜 下呈无色细小的颗粒状 ,加热或加碱均可使之 溶解,一般无临床意义 。
1. 原理:磺基水杨酸为生物碱试剂,在酸性环境 下,磺酸根阴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为 不溶性蛋白盐沉淀。
2. 试剂: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 3. 简要操作:
随机尿pH最大范围在4.6~8.0之间, 多 数尿在5.5~6.5左右。
1. 酸碱平衡状态的观察指标
pH值↑
pH值↓
疾病 食物
碱中毒、肾小球 性酸中毒
蔬菜、水果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代谢性碱中
毒、糖尿病
肉类及混合性
药物
小苏打、利尿药
氯化铵
生理活动
饭后碱潮
剧烈运动、应激
2. 泌尿系感染的辅助诊断 3. 判断泌尿系统结石种类及指导临床用药:
结晶形态各异。目前临床上 常见的磺胺甲噁唑结晶呈无 色透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六 面体,厚度大,有立体感, 散在或集中呈十字排列;磺 胺嘧啶结晶呈不对称麦秸束 状或球状。磺胺类结晶可溶 于丙酮。用药过量尿中可出 现。
球状、束状、多形性结 晶。可溶于氢氧化钠溶 液,但不溶于乙醚、三 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对 人体无影响,多次排尿 后可自动清除。
(2)酵母样真菌:呈卵圆形,似红细胞,折光性较强 ,可见芽孢和假菌丝,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女性尿液 或碱性尿液中。
念珠菌
(1)血吸虫卵 (2)阴道毛滴虫 (3)肠道寄生虫或虫卵 (4)微丝蚴 尿中的寄生虫及虫卵多
因标本被污染所致。
多见于遗精及前列腺 炎的男性尿中,也见 于性交后的两性尿中 。
反应载体 反应介质
泛影葡胺
1. 脂肪球(脂肪滴、脂肪颗粒)
折光性强,大小不等,可被苏丹Ш染成红色 ,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以大肠埃希菌、链球菌、 葡萄球菌等多见。主要因 收集标本时污染所致。若 出现大量细菌,并伴有大 量脓细胞和上皮细胞,提 示有尿路感染。
(1)白假丝酵母样菌:不染色时无色,呈椭圆形或短 圆柱形,有时因芽生孢子而集群,一般为尿液被阴道 分泌物污染所致。
根据所含有形内容物质的多少,分为单纯管型 或复合型管型。
复合管型所含内容物较多,如内容物数量超过 管型体积1/3时,以所含内容物命名。
又称玻璃管型。各类管型的基本结构单位,由T-H蛋白 及少量的血浆蛋白质组成。
形态:圆柱状,大小长短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 面光滑,质地菲薄,两边平行,两端钝圆,折光性较弱, 适合较暗视野观察。S-M染色可提高检出率。
形态:呈灰色、灰蓝色,脂肪滴大小不等, 圆形,折光性强。
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可见于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等。
未染色
苏丹Ⅲ染色
形态:均一的不含细胞及颗粒的蜡质管型,呈浅 灰色或淡黄色,有蜡烛样高度折光,质地较厚, 外形宽大,易折断,边缘常见裂纹。在广泛的pH 介质内及低渗尿中均不溶解。
反应原理及现象 检测手段及参数 优点
缺点
湿化学 试管等容器
干化学 塑料支持带
标本中待测成分与液体试 剂发生反应
形成沉淀或发生颜色变化
标本中待测成分与固定在 支持带上的干试剂发生反 应
颜色变化
肉眼观察或仪器测定,检 肉眼观察或仪器测定,检
测透射光强度
测反射光强度
个别项目准确度高,仍作 操作简便、快速,可以自
在碱性或低渗性尿中易消失。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健康人清晨浓缩尿液中偶见。 当肾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
长期发热,心功能不全,麻醉或服用利尿药后, 可见少量透明管型。 老年人尿中也可增多。 明显增多见于肾实质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 炎,肾病,肾淤血,恶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 竭等。
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结石多见于碱性 尿;尿酸盐、胱氨酸结石多见于酸性尿。
健康成人蛋白质含量为30~130mg/24h,其 中2/3来自血浆,分子量在4.0万 ~7.0万, 以清蛋白为主,少量来自肾小管、尿路及 生殖道的分泌性蛋白。
蛋白尿:当尿蛋白排出量> 150mg/24h、或 尿中蛋白浓度>100mg/L时,常规化学定性 检查呈阳性,称为蛋白尿。
➢ 类圆柱体:一端或两端尖细呈螺旋形卷曲。 ➢ 假管型:看不到基质,边缘不齐,粗细不等,两端
破碎,颗粒密集,色泽发暗。 ➢ 混合细胞团:排列较松散,边缘不整齐,两端不圆。 ➢ 标本污染:两边不平行,两端不圆,无内容物。
粘液丝
类管型
尿结晶:尿液中盐类物质的结晶体。尿结 晶的析出与这些物质在尿中的饱和度、浓 度、pH值、温度及保护性胶体物质的浓度 有关。
1. 原理: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加酸可 使蛋白质的pH接近等电点,促使蛋白质沉 淀,还可溶解碱性盐类结晶。
2. 试剂:5%乙酸溶液
3. 简要操作:
尿液5ml
加热标本上 1/3处至沸腾
观察结果
加乙酸
观察结果 继续加热至沸腾 立即观察结果
4. 方法学评价: 本法准确,可与尿中所有蛋白质发生反应,假 阳性少。通常作为蛋白质的确证试验,但操作 比较复杂。
临床意义:出现提示有化脓性炎症,常见于 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亦可见于非 感染性炎症(如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及 肾小球肾炎等。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③肾上皮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嵌 有多量肾小管上皮细胞。所含细胞比白细胞略大 ,常见叠瓦状排列,根据细胞核的形状可和白细 胞相区别。细胞变性后,核形模糊,胞体大小不 定,识别困难。
呈略带黑色的细针状, 成束状或羽毛状,溶于 氢氧化铵而不溶于乙酸 。正常少见,增多见于 严重的肝脏疾病、组织 大量坏死性疾病和代谢 紊乱性疾病。
呈无色缺角的长方形或 方形透明薄片状结晶, 常浮于尿液的表面,大 小不一,单个或叠层。 可溶于三氯甲烷、乙醚。 见于肾淀粉样变、肾盂 炎、膀胱炎、脓尿和乳 糜尿内。
3. 简要操作
试带浸入尿中 定时间
取出,读取结果
1. 指示剂法:常用的指示剂 有溴麝香草酚蓝、石蕊和酚红 等。
2. pH计法(电极法):使用
pH电极直接精确地测定尿液
pH值。
3. 精密pH试纸法
pH 计
4. 广泛pH试纸法
5. 滴定法
1.标本及时测定 2.试纸 3.操作 4.其他:作为其它检查项目的质控指标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裂解产物在远 端肾小管、集合管内酸化、浓缩、凝集而 成的圆柱形蛋白聚集体。
形态:管型一般呈直或微弯的圆柱状,两 边平行,两端钝圆,长短、粗细取决于形 成部位肾小管的直径、局部环境条件,类 型主要取决于内容物的成分,偶可成破裂 状。
(1)原尿中含有蛋白质或细胞(原尿中的白蛋 白和肾小管分泌的T-H蛋白) (2)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能力 (3)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血红蛋白管型 血小板管型:见于DIC 肌红蛋白管型:肌肉挤压伤患者 胆红素管型:金黄色的非晶性胆红素颗粒 窄幅管型:新生儿及小儿尿中,直径15µm以下 细菌管型:表示肾实质受细菌感染 真菌管型:表示肾脏受真菌感染
➢ 粘液丝:多为长条状,不规则,粗细不等,边缘不 清晰,末端尖细卷曲、分支。
1. 原理:为干化学反应,采 用双指示剂法,与待测标本 接触后,试带发生颜色变化 。
检测结果可用肉眼与标准色 板比较,也可用仪器判读结 果。已在临床普及应用。
2. 试带:模块中有溴麝香草酚蓝和甲基红等 成分。
(1)溴麝香草酚蓝检测范围为pH6.0~7.6。 (2)甲基红检测范围为pH4.6~6.2。 变色范围为橙红(pH4.5)-黄绿色(pH7.0)-
管型中颗粒含量占管型面积1/3以上。它是 由发生变性的细胞分解产物或血浆蛋白质 及其他物质直接聚集形成。
外形常较透明管型短而宽大,易折裂,可有不规 则的断端,呈无色、淡黄褐色或棕色,其颗粒轮 廓清晰。 粗颗粒管型:充满粗大颗粒,常呈暗褐色
细颗粒管型:含许多微细颗粒,不透明,呈灰 色或微黄色。
临床意义: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淀粉样变性、重金属、化学物质、药物中毒 等。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④混合细胞管型:管型内同时存在两种或 两种以上细胞,主要见于活动性肾小球肾 炎、缺血性肾小球坏死、肾梗死及肾病综 合症等。
管型中脂肪滴含量占管型体积的1/3以上。 为肾小管损伤后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 大量脂肪滴进入管型内形成。
为验证性试验
动化,也可POCT,个别
项目特异性强
操作繁琐,个别项目干扰 个别项目灵敏度低、检测
因素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渐被取代
范围窄
尿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尿中酸性磷酸盐(主要 是H2PO4-)和碱性磷酸盐(HPO4-)的相对含 量,受饮食、运动、药物和疾病种类影响较 大。
测定尿液酸度可间接反映肾小管的功能。
多来源于食物或盐类代谢的结果。 分为生理性结晶和病理性结晶。
一般无临床意义,但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报告。
新鲜尿中经常看到草酸钙结晶,同时伴有 较多的红细胞,应怀疑有尿结石的可能。
可通过显微镜下形态观察鉴别,也可利用 加热、加碱、加酸、加有机溶剂等化学方 法进行鉴别。
显微镜下为无色方形闪烁 发光的八面体或信封样, 有两条对角线互相交叉, 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形。 尿液中出现无临床意义, 如数量增多,并伴有尿路 刺激症状及红细胞,则应 考虑结石可能。
临床意义:提示局部肾单位长期阻塞,有少尿或 无尿现象存在,说明肾病变严重,预后差。可见 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 变性时等。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又称为宽幅管型。宽度可达50µm以上,为一般 管型的2 ~6倍,形状宽大而长,不规则,易折 断。常见于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慢性肾炎的 晚期出现,提示预后不良等。
①红细胞管型:低倍镜下呈棕黄或红色。 管型内的红细胞通常已破损。
临床意义: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 出血、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②白细胞管型:白细胞呈球形,常重叠聚集 成块状,在形态上与上皮细胞管型不易区分 ,但白细胞管型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阳性。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提示肾单位有淤滞现象,表示肾有实质性疾病, 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动脉硬化,病 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及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 应等。
管型基质内含有细胞且其数量占管型体积的1/3 以上时称为细胞管型。
根据管型 基质内所 含细胞的 种类分为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混合细胞管型
无色六角形薄片状结晶, 边缘清晰,折光性强。 不溶于乙酸而溶于盐酸, 能迅速溶解于氨水中, 再加乙酸后结晶可重新 出现。在先天性胱氨酸 病时可大量出现。大量 出现有结石可能。
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 油滴状,表面有密集辐射 状条纹,折光性强,似脂 肪滴,不溶于盐酸而溶于 乙酸。正常少见,常与酪 氨酸结晶同时出现,增多 见于急性肝萎缩、急性磷 中毒等。
1. 干化学试带(多联)法:简便、快速。
2. 其他方法:
(1)pH计法精密度高,但需专用仪器,仅适用 于医学研究。
(2)指示剂法试剂不便保存及运输,易受黄疸 尿、血尿的干扰。
(3)滴定法测定尿中可滴定酸,操作繁琐,已 很少用。
(4)pH试纸法检测范围宽,但准确性差,不能 仪器测定。
无色,呈非晶形、颗粒 状、三棱形,排列成星 状或束状,可溶于乙酸 。若长期在尿中大量出 现,则应排除甲状腺功 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 毒等疾病。
主要来自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和放射 造影剂类药物,还有一些尚未被人们 认识或某些新药也可能形成结晶。
系黄红色成束的小针 状或小片状结晶,溶 于氢氧化钠溶液,遇 硝酸可显绿色。见于 阻塞性黄疸、急性肝 坏死、肝硬化、肝癌、 急性磷中毒等。
显微镜下为黄色或暗棕 色的菱形、三棱形、蝴 蝶形、斜方形等不同形 状的结晶体,正常尿液 中可出现,如伴有红细 胞出现,提示有膀胱或 肾结石,或机体尿酸代 谢障碍。
尿酸结晶
主要为尿酸钠、尿酸钾 和少量尿酸钙及尿酸镁 等的混合物。肉眼观察 为黄色沉淀物,显微镜 下呈无色细小的颗粒状 ,加热或加碱均可使之 溶解,一般无临床意义 。
1. 原理:磺基水杨酸为生物碱试剂,在酸性环境 下,磺酸根阴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为 不溶性蛋白盐沉淀。
2. 试剂: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 3. 简要操作:
随机尿pH最大范围在4.6~8.0之间, 多 数尿在5.5~6.5左右。
1. 酸碱平衡状态的观察指标
pH值↑
pH值↓
疾病 食物
碱中毒、肾小球 性酸中毒
蔬菜、水果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代谢性碱中
毒、糖尿病
肉类及混合性
药物
小苏打、利尿药
氯化铵
生理活动
饭后碱潮
剧烈运动、应激
2. 泌尿系感染的辅助诊断 3. 判断泌尿系统结石种类及指导临床用药:
结晶形态各异。目前临床上 常见的磺胺甲噁唑结晶呈无 色透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六 面体,厚度大,有立体感, 散在或集中呈十字排列;磺 胺嘧啶结晶呈不对称麦秸束 状或球状。磺胺类结晶可溶 于丙酮。用药过量尿中可出 现。
球状、束状、多形性结 晶。可溶于氢氧化钠溶 液,但不溶于乙醚、三 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对 人体无影响,多次排尿 后可自动清除。
(2)酵母样真菌:呈卵圆形,似红细胞,折光性较强 ,可见芽孢和假菌丝,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女性尿液 或碱性尿液中。
念珠菌
(1)血吸虫卵 (2)阴道毛滴虫 (3)肠道寄生虫或虫卵 (4)微丝蚴 尿中的寄生虫及虫卵多
因标本被污染所致。
多见于遗精及前列腺 炎的男性尿中,也见 于性交后的两性尿中 。
反应载体 反应介质
泛影葡胺
1. 脂肪球(脂肪滴、脂肪颗粒)
折光性强,大小不等,可被苏丹Ш染成红色 ,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以大肠埃希菌、链球菌、 葡萄球菌等多见。主要因 收集标本时污染所致。若 出现大量细菌,并伴有大 量脓细胞和上皮细胞,提 示有尿路感染。
(1)白假丝酵母样菌:不染色时无色,呈椭圆形或短 圆柱形,有时因芽生孢子而集群,一般为尿液被阴道 分泌物污染所致。
根据所含有形内容物质的多少,分为单纯管型 或复合型管型。
复合管型所含内容物较多,如内容物数量超过 管型体积1/3时,以所含内容物命名。
又称玻璃管型。各类管型的基本结构单位,由T-H蛋白 及少量的血浆蛋白质组成。
形态:圆柱状,大小长短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 面光滑,质地菲薄,两边平行,两端钝圆,折光性较弱, 适合较暗视野观察。S-M染色可提高检出率。
形态:呈灰色、灰蓝色,脂肪滴大小不等, 圆形,折光性强。
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可见于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等。
未染色
苏丹Ⅲ染色
形态:均一的不含细胞及颗粒的蜡质管型,呈浅 灰色或淡黄色,有蜡烛样高度折光,质地较厚, 外形宽大,易折断,边缘常见裂纹。在广泛的pH 介质内及低渗尿中均不溶解。
反应原理及现象 检测手段及参数 优点
缺点
湿化学 试管等容器
干化学 塑料支持带
标本中待测成分与液体试 剂发生反应
形成沉淀或发生颜色变化
标本中待测成分与固定在 支持带上的干试剂发生反 应
颜色变化
肉眼观察或仪器测定,检 肉眼观察或仪器测定,检
测透射光强度
测反射光强度
个别项目准确度高,仍作 操作简便、快速,可以自
在碱性或低渗性尿中易消失。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健康人清晨浓缩尿液中偶见。 当肾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
长期发热,心功能不全,麻醉或服用利尿药后, 可见少量透明管型。 老年人尿中也可增多。 明显增多见于肾实质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 炎,肾病,肾淤血,恶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 竭等。
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结石多见于碱性 尿;尿酸盐、胱氨酸结石多见于酸性尿。
健康成人蛋白质含量为30~130mg/24h,其 中2/3来自血浆,分子量在4.0万 ~7.0万, 以清蛋白为主,少量来自肾小管、尿路及 生殖道的分泌性蛋白。
蛋白尿:当尿蛋白排出量> 150mg/24h、或 尿中蛋白浓度>100mg/L时,常规化学定性 检查呈阳性,称为蛋白尿。
➢ 类圆柱体:一端或两端尖细呈螺旋形卷曲。 ➢ 假管型:看不到基质,边缘不齐,粗细不等,两端
破碎,颗粒密集,色泽发暗。 ➢ 混合细胞团:排列较松散,边缘不整齐,两端不圆。 ➢ 标本污染:两边不平行,两端不圆,无内容物。
粘液丝
类管型
尿结晶:尿液中盐类物质的结晶体。尿结 晶的析出与这些物质在尿中的饱和度、浓 度、pH值、温度及保护性胶体物质的浓度 有关。
1. 原理: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加酸可 使蛋白质的pH接近等电点,促使蛋白质沉 淀,还可溶解碱性盐类结晶。
2. 试剂:5%乙酸溶液
3. 简要操作:
尿液5ml
加热标本上 1/3处至沸腾
观察结果
加乙酸
观察结果 继续加热至沸腾 立即观察结果
4. 方法学评价: 本法准确,可与尿中所有蛋白质发生反应,假 阳性少。通常作为蛋白质的确证试验,但操作 比较复杂。
临床意义:出现提示有化脓性炎症,常见于 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亦可见于非 感染性炎症(如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及 肾小球肾炎等。
未染色
Sternheimer染色
③肾上皮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嵌 有多量肾小管上皮细胞。所含细胞比白细胞略大 ,常见叠瓦状排列,根据细胞核的形状可和白细 胞相区别。细胞变性后,核形模糊,胞体大小不 定,识别困难。
呈略带黑色的细针状, 成束状或羽毛状,溶于 氢氧化铵而不溶于乙酸 。正常少见,增多见于 严重的肝脏疾病、组织 大量坏死性疾病和代谢 紊乱性疾病。
呈无色缺角的长方形或 方形透明薄片状结晶, 常浮于尿液的表面,大 小不一,单个或叠层。 可溶于三氯甲烷、乙醚。 见于肾淀粉样变、肾盂 炎、膀胱炎、脓尿和乳 糜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