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辩证法》学习考试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辩证法》
绪论
1、军事辩证法的涵义答案:军事辩证法是一门研究军事领域里矛盾运动的普遍本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对军事实践经验和其他军事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军事观和军事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科学理论基础。
军事辩证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唯物辩证的战争观2、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3、军事力量建设的辩证规律4、军事认识的辩证规律5、作战指导的辩证法
2、军事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答案:军事辩证法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军事科学的交叉点上,是在两者相互融合的边缘地带生长、发育和壮大起来的,因此,军事辩证法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军事学的边缘学科。
军事辩证法以军事运动整体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军事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军事方法论相统一的科学体系。
3、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创立了人民战争的学说。
2、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战争方法论,为中国革命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3、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战争认识论。
4、揭示了科学的战争指导规律。
论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辩证法。
4、邓小平军事辩证法思想答案:1、强调对敌斗争是文韬武略全副本领的斗争,必须文武兼备。
2、创造性的提出了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发展的辩证关
系。
3、作出了军队和国防
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
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强调
要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
建设的关系。
4、强调要辩
证地看待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之间的关系,坚持
三者的辩证统一和全面发
展。
5、论述了人与技术的
关系,强调必须坚持战斗
力标准。
6、制定了未来反
侵略战争的作战方针原
则,强调必须坚持现代条
件下的人民战争和积极防
御的战略方针。
5、江泽民军事辩证法思
想答案:1、指出要用“两
个武装”相统一的思想全
面提高军队的素质。
2、提
出按照“政治合体、军事
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
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全面建设部队。
3、确立国
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走出一
条符合中国国情并反映时
代特征的现代化建设道
路。
4、制定了“一个基点”
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
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
略方针。
5、阐明确保“打
得赢”、“不变质”是新时
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最重要
的核心问题。
6、强调按照
“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军队建
设。
6、学习军事辩证法的意
义和方法答案:《意义》
1、探索战争规律的向导
2、
开启军事思维的钥匙3、指
导军事实践活动的武器4、
攀登军事科学高峰的捷
径。
《方法》1、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注
重理解2、坚持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注重应用3、坚持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
合,注重创新
第一章战争观与新军事
革命
第一节战争观
1、战争的起源、发展和消
亡战争随着私有制和阶
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
也不是永远要存在下去
的,而是将随着私有制和
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消
亡而最终归于消亡。
2、战争的根源和动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
料私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
对抗性的生产关系和经济
利益,是发生战争的最普
遍、最深刻的根源。
所有
战争发生的根源即根本动
因虽然是一样的,但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战争的具
体动因又有一定的时代特
征,而且即使是同一时代
的战争的动因也是多元化
的。
3、战争与政治㈠战争和
政治的对立;㈡战争和政
治的统一
4、战争与经济㈠、经济
力量是战争的客观物质基
础;㈡、战争对经济有反
作用。
第二节战争的基本矛盾
1、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
是战争的基本矛盾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
前,军事家们曾对战争的
根本目的作过种种概括,
这些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科
学地揭示战争的基本矛盾
奠定了基础;㈡、马克思
主义认为:保存自己和消
灭敌人是战争根本目的中
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保
存自己就是不让敌人解除
自己的武装,剥夺自己的
抵抗力;消灭敌人就是接
触敌人的武装,剥夺敌人
的抵抗力;保存自己和消
灭敌人是对立统一的;保
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普及于
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
的始终,规定和制约着战
争中的其他一切矛盾,是
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
2、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
的辩证关系
(一)保存自己和消灭敌
人的对立;(二)、保存自
己和消灭敌人的统一。
第三节新军事革命
1、军事革命的涵义:军事
革命应是在时代的科技、
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
的综合作用下所导致的包
括战争形态、作战理论与
作战方式、军队结构、军
事训练、国防体系在内的
军事领域方方面面的根本
变革。
2、军事革命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共发生了六次军事
革命。
16-17世纪期间为第
一次;18世纪至19世纪初
为第二次;19世纪后半叶
至20世纪中期为第三次;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为第四次;核时代军事革
命为第五次;现在发生的
为第六次。
3、世界新军事革命的特
点
㈠、新军事革命的丰富内
涵,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
容,主要包括军事技术革
命、武器装备革命、军事
理论革命和军事组织体制
革命四个方面。
㈡影响军
事革命的主要因素:经济
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
思想文化因素。
4、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影
响
㈠、空间、时间和效能方
面的变化,首先是空间方
面的变化,其次是时间方
面的变化,第三是效能方
面的变化;㈡对若干重要
领域的影响①武器装备发
展从强调产品的先进能力
转向注重产品的经济可承
受能力;②航天产品生产
从强调性能转向强调效费比和实现产业化;③武器研制和军事训练从强调实物试验和演习转向强调计算机分布式交互仿真;④争夺信息效益将成为战争的重要目的之一;⑤组织国防的信息屏护十分重要;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成为世界军备的主要倾向;
⑦军队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⑧新的作战方法将会不断出现;⑨更加重视后勤保障艺术。
第二章现代战争系统与现代军事观念
1、战争中的人人是战争系统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战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更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战争中人的因素的涵义:战争中的人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
人的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人的因素仍然是赢得高技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2、武器装备的涵义:武器装备是指用于作战和作战保障的器械、设备、用具的统称。
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在军事行动中用于直接杀伤敌人的技术手段;从广义上讲,武器装备是由各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用以直接打击敌人和敌方目标的完整技术系统。
地理环境的涵义:是指跟人类军事活动相对应、在地球表层上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人类军事活动条件的种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3、战争时间的涵义:指的是战争运动的时间形式,是指战争的持续性,包括战争的进程和战略的阶段,战役战斗的阶段以及
时机等。
4、战争空间的涵义:指的
是战争运动的空间形式,
它包括战争的规模、范围,
军事力量的密度。
5、战争速度的涵义:
6、战争中的物质因素及其
作用㈠、战争中的物质因
素是构成战斗力的客观基
础;㈡、战争中的物质因
素是主动和被动的客观条
件;㈢战争中的物质因素
是作战行的的前提,是确
定作战方式的基本依据之
一;㈣、战争中的物质因
素决定战略战术原则;㈤、
战争中的物质因素制约战
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㈥、
战争中的物质因素影响战
争的进程和结局。
7、战争中的精神因素及其
作用㈠、政治状况、政治
思想、人心向背是决定战
争胜负的重要因素;㈡、
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
术原则对取得战争胜利具
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㈢、
主动、灵活和有计划的指
挥艺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
重要保证;㈣、士气和勇
敢精神是夺取战争胜利的
重要因素。
8、战争中物质因素与精
神因素的相互关系㈠、物
质因素决定和制约精神因
素;㈡、精神因素对物质
因素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㈢、物质因素的作用和精
神因素的作用是密不可分
的。
9、高技术对军事观念的
影响㈠、高技术在军事上
的渗透和运用,使技术和
谋略达到了均衡合一;㈡、
树立多元一体化的大系统
作战观念;㈢、树立大空
间作战观念;㈣、树立作
战的时效观念;㈤、强化
作战的信息观念;㈥、强
化常规威慑观念;㈦强化
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㈧
继续保持核生化威慑观
念。
10、现代防卫观防卫观
是人们对维护国家安全与
稳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也就是关于国家防卫的基
本观点。
㈠、在信息时代,
在防卫上必须扩宽思维的
时空范围;㈡、国家防卫
要考虑地缘明确的“硬范
围”和超越地缘边界的“软
环境”;㈢、国家防卫目标
既要着眼于战时赢得反侵
略战争的胜利,又要保护
和平时期多元化的国家利
益。
11、现代胜负观胜负观
是对战争胜负的基本观点
和看法。
㈠、军事活动中
胜负的基本含义;㈡、高
技术战争条件下新的胜负
观。
第三章现代战争准备的
辩证关系
1、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
争准备的基本原则我国
的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战
略,我们进行战争准备的
目的是以备遏战,打得赢
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
因此,我国战争准备必须
坚持可靠性、经济性和积
极防御的原则。
㈠、可靠
性原则,战争准备的可靠
性原则是指战争准备必须
确保国家战略利益的安
全,这是战争准备的第一
原则。
我国的战争准备,
必须立足于确保打赢现代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
争;㈡、经济性原则,战
争准备的经济性原则是指
战争准备必须与国家经济
发展水平相适应,尽可能
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
大的安全效益;㈢、积极
防御原则,积极防御原则
是战争准备的一个重要原
则,是实现可能性原则和
经济原则的重要战略保
证。
2、新安全观与战争准备
信息革命和现代高技术战
争的发展,使国家安全发
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安全
越来越重要,信息边疆同
地缘边疆具有了同等重要
的意义。
地缘前后方也逐
渐模糊,出现了前后方一
体化的趋势,战争准备必
须坚持平战结合的思想。
(一)、高技术战争条件
下的国土安全和信息安
全。
随着世界政治军事形
势的新变化,国家安全观
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国家
安全中的国土安全、军事
安全的重要性已经让位于
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国
际生存空间的安全。
(二)、高技术战争中地
缘安全的辩证关系。
现代
高技术战争,由于军事高
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
了兵力武器作战的空间性
能,作战向大纵深、高立
体化发展。
使得高技术战
争的前后方的区分逐渐淡
化。
(三)、高技术条件下信
息边疆的安全防护。
与维
护国土安全的地缘边疆相
对应,要维护国家的信息
安全就必须保卫信息边
疆。
信息边疆关系着一个
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兴亡。
鉴于信息安全方面日益严
重的种种威胁,世界各主
要国家都在制定对策保卫
自己的信息边疆。
(四)、高技术条件下人
民战争的准备。
国防建设
走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
道路,是邓小平新时期军
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
军队建设论述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新时期贯彻毛
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一项
重要内容。
这一战略思想,既包括国防建设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把国防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系统中,使之有机会结合起来;又蕴含着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建设国防,巩固国防,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
3、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武装力量的体制准备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可以用于战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是一定国家或政治集团实现其统治或完成其政治任务的暴力工具。
(一)、正规部队与后备力量的辩证关系①正规部队与后备力量的优缺比较②正规部队与后备力量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三结合”的武装力量是我国军民结合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制的主要组织形式。
体现了正规部队与后备力量的有机结合。
①“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的本质②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民群众参战方式的新变化。
(三)以备遏战的战争动员体制。
①健全完善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动员机制,提高人民战争的快速反应能力②做好战区部队扩编动员准备,保证战时快速转换平战体制③做好战区群众工作,打牢高技术条件是人民战争的基础。
4、高技术条件下军队的数量与质量
(一)、军队的数量与质量
①军队的数量和质量的涵义②军队的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
(二)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途径①减少军队员额
数量②提高军队的素质③
积极研制、发展和装配新
式武器装备
第四章战争规律与战争
指导规律
1、战争规律的涵义战争
规律就是战争实践诸要素
之间的客观的、普遍的、
必然的本质联系,是战争
活动的客观机制。
2、战争规律的体系战争
规律是由不同层次、不同
作用的规律相互制约构成
的规律体系。
①战争的根
本规律和非根本规律②战
争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战争的社会运动规律和
内部运动规律。
3、战争指导中的基本关
系①战争目的的与战争
手段②战争活动的全局与
局部③战争活动的主动与
被动
4、战争指导规律的涵义
战争指导规律,就是战争
指导者在认识和运用战争
规律的基础上,驾驭和赢
得战争的活动规律,是已
被正确认识并自觉运用的
战争规律。
5、战争指导规律的体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
分和理解。
①军事力量建
设规律和军事力量运用规
律②一般的军事指导规律
和特殊的军事指导规律③
全局性的军事指导规律和
局部性的军事指导规律
6、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
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战
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的
关系,总的来说既互相区
别又互相联系。
具体来说,
①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
律互相区别。
首先,战争
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是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
其次,
二者的差别性,还表现在
二者的地位和表现形式
上。
②战争指导规律是对
战争客观规律的自觉遵
守。
从表现形式上看,战
争指导规律和战争规律是
不同活动领域的规律。
但
是从内容上卡,二者是相
互联系的。
其中战争规律
是战争指导规律的客观基
础,而战争指导规律则是
对战争规律的自觉遵守。
③战争指导规律是对战争
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战争
指导规律,是战争指导者
根据自己的目的、利益和
力量对比等各方面客观因
素,把战争客观规律的作
用“最佳化”到自已这方
面来的结果。
④战争指导
规律是对战争规律的近似
反映。
战争指导规律与战
争规律尽管在内容上是紧
密联系和直接统一的,但
战争指导规律往往只能大
致地、近似地反映战争规
律,而不可能将战争规律
完全展示出来。
7、以弱胜强的制胜之道
战争力量是诸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使得敌对双方
的力量对比表现为强与
弱。
战争力量的强与弱,
既有相对的一面又有绝对
的一面,并且在一定的条
件下相互转化。
(一)、强胜弱败规律的
普遍性①强与弱、胜与败
的涵义及辩证关系②强胜
弱败规律及其表现
(二)、以弱胜强规律的
特殊性
一般来说,强胜弱败是战
争的普遍规律,以弱胜强
是战争的特殊规律。
以弱
胜强,就是因为在战争期
间,有一个双方力量强弱
的相互转化,如果没有这
个转化,以弱胜强是不可
能的。
而这个转化正式运
用强胜弱败的战争指导规
律正确指导战争行动的结
果。
(三)、人民战争的创新
与发展实行现代人民战
争,应当敢于创立和发展
新的作战形式,大胆吸收、
丰富和完善高技术局部战
争条件下新出现的各种作
战形式,使各种新旧形式
都变成为适合现代人民战
争胜利的武器。
第五章现代作战方式的
矛盾运动
1、线式作战的涵义和特
点线式作战,从广义来
看就是指,战场具有比较
清晰的战线,敌对双方的
作战以近乎线性规则的方
式相抗衡。
①、交战双方
战线明确;②、战场呈现
出相互对峙的线状界限;
③、作战严格按着线性规
则进行;④、攻防界限明
显。
2、非线式作战的涵义和
特点非线式作战,是指
作战没有固定的战线,战
场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状态
的作战方式。
①、敌对双
方的交战没有明确稳定的
战线;②、作战布势梯次
配置的结构已不复存在;
③、作战任务的区域分界
线模糊;④、战场流动性
大、范围广、兵力密度小,
结构不规则,没有边际线
的限制和划分。
3、线式作战与非线式作
战的结合线式作战以往
使用的武器装备主要是机
械兵器;非线式作战中,
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软”打击与硬杀伤结
合的作战方式,是非线式
作战方式的一大特色。
通
过“软”打击可以为非线
式作战创造出条件,但是,
对于一些关键的防御重点
和要塞,就必须通过硬杀
伤才能实现。
在作战中,
既要实施非线式作战,又
要实施线式作战。
4、对等作战与非对等作战的涵义
5、对等作战与非对等作战的关系
6、非对等作战的特征
7、非对等作战的基本要素
8、非对等作战在进攻作战中的运用
9、对等作战在防御作战中的运用
10、非对等作战在防御战中的运用
11、非对等作战在特种工艺作战中的运用
12、非对等作战的发展趋势
㈠、中西方非对等作战之比较;㈡、未来面对非对等作战的挑战①高能见度的透明战场②高强度、全纵深综合火力同时覆盖战场③频繁高速机动的非线式战场;㈢高技术条件下应对非对等作战的基本对策①加强对敌高技术装备武器弱点的研究②对抗敌高技术武器非对等攻击的基本方法。
13、正规作战与非正规作战的概念。
正规作战是以正规武装力量为作战主体进行的常规作战行动。
非正规作战一般是指以非常规武装力量为主体所进行的超出一般军事行动范围和规则的非常规作战行动。
14、正规作战与非正规作战的特征。
正规作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正规作战中的战争非接触性;二是正规作战中的战争信息化。
非正规作战区别于正规作战的显著特点。
主要表现在:一是作战目的的从属性;二是作战力量的多元性;三是作战方法的多样性;四是作战空间的广阔性;五是作战行动
的分散性;六是作战任务
的艰巨性;七是作战力量
建设的经常性、规范性;
八是作战人员(指挥人员)
思维空间的训练与开发。
15、非正规作战的指导原
则。
㈠、预先做好多手准
备,以求快速灵活应变;
㈡、建立合成编组,使其
具有“四种能力”;㈢、重
视与正规作战密切配合,
提高作战综合效益;㈣、
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情
况,实施机动灵活的指挥;
㈤、积极争取主动,力求
速战速决。
16、非正规作战与正规作
战的结合。
①佯动诱击,
牵制消耗敌人;②小群多
路,游动寻歼敌人;③缠
扰打插,破敌整体布势;
④攻心乱谋,从心理上瓦
解敌人;⑤长期隐藏,突
发作用。
17、恐怖主义的涵义与特
点
18、反恐怖作战的涵义与
特点
19、恐怖作战与反恐怖作
战的辩证统一①两者是相
互对立的;②恐怖与反恐
怖是统一的。
20、恐怖主义的发展趋
势。
21、反恐怖作战的发展趋
势。
第六章现代作战指挥方
式
1、指挥主体与指挥媒介
的矛盾指挥主体是指现
代作战中的指挥员和指挥
机关的结合体,他在作战
指挥方式中起着主导和驾
驭的作用。
指挥媒介是连
接指挥主体和指挥客体的
中介要素。
通常包括两大
类:一类是硬件媒介,另
一类是软件媒介。
指挥主
体与指挥媒介的矛盾主要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指挥主体与软件媒介的
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挥主
体与硬件媒介的关系。
2、指挥客体与指挥媒介
的矛盾指挥客体是指指
挥主体指挥行为的实践
者,主要包括被指挥的单
位和个人。
指挥客体与指
挥媒介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指挥客体
与软件媒介的关系,二是
指挥客体与硬件媒介之间
的关系。
3、指挥主体与指挥客体
的矛盾在作战指挥方式
中,指挥主体与指挥客体
在指挥过程中既相互依
存,又相互制约。
一方面,
双方彼此互为存在的条
件,另一方面双方又互相
制约。
指挥主体和指挥客
体与指挥媒介之间的矛
盾,是主要矛盾。
4、集中指挥方式的涵义
和特点集中指挥方式
又称为命令式指挥方式、
集权式指挥方式,是指部
队实施军事行动时进行集
中统一的指挥。
5、分散指挥方式的涵义
和特点分散指挥方式
又称为训令式指挥方式、
分权式指挥方式、委托式
指挥方式、指导式指挥方
式,它是指部队在分散行
动时,根据上级总的意图
和原则性指示,结合具体
情况所进行的独立自主的
指挥。
6、集中指挥方式与分散
指挥方式的关系集中指
挥方式与分散指挥方式,
既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
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
统一的,二者是对立统一
的关系。
7、集中指挥方式与分散
指挥方式的网格化集中
与分散相结合的网格化指
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一
是在指挥体制上表现为外
形扁平,二是在指挥方向
上达到了纵横一体。
8、按级指挥方式的涵义
和特点所谓按级指挥方
式,是指依照隶属关系逐
级实施指挥的方式,即按
照编制序列,实行从上到
下的一级一级的递阶式指
挥。
9、越级指挥方式的涵义
和特点所谓越级指挥方
式,就是指在紧急情况下
和对执行特殊任务的部
队,超越一级或数级实施
指挥的方式,它是在特殊
情况下使用的跨级指挥层
次的一种指挥方式,即根
据特殊需要而采取的带有
一定强制性的指挥方式。
10、按级指挥方式与越级
指挥方式的关系按级指
挥方式与越级指挥方式是
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相互
对立的方木主要表现在:
一是两种指挥方式具有不
同的涵义和要求,因此不
能混淆二者的基本特征和
使用范围;二是在运用这
两种不同的指挥方式进行
指挥时,所使用的工作方
法不尽相同。
按级指挥方
式与越级指挥方式相互统
一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
是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
联系的;二是二者是相互
包含、相互转化的。
11、按级指挥方式与越级
指挥方式的信息化按级
指挥方式与越级指挥方式
的信息化,是随着军事信
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
必然趋势。
军队指挥信息
化系统的建立,使按级指
挥与越级指挥相结合不仅
更加需要,而且更具可能。
实现军队指挥信息化后,
对各级指挥员来说,大大
增强了按级指挥方式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