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范围 (1)
三、编制原则 (1)
四、工程概况 (2)
4.1工程简介 (2)
4.2水文情况 (2)
4.2.1地下水 (2)
4.2.2水化学特性 (2)
4.2.3涌水量情况 (2)
4.3技术标准 (3)
五、施工组织安排 (3)
5.1施工组织机构 (3)
5.2管理职责 (4)
5.3施工组织计划安排 (5)
六、施工准备 (5)
七、技术要求 (6)
八、施工方法 (8)
8.1综合接地 (8)
8.1.2初期支护综合接地布设 (9)
8.1.3仰拱综合接地布设 (10)
8.1.4二次衬砌综合接地布设 (12)
8.1.5电缆槽综合接地布设 (14)
8.1.6洞室综合接地布设 (14)
8.1.7 K型槽道综合接地布设 (18)
8.1.8施工注意事项 (19)
8.2过轨管预埋 (20)
8.2.1过轨设施设计 (20)
8.2.2洞口过轨管布设 (22)
8.2.3洞室过轨管布设 (23)
8.2.4接触网隔离开关处过轨管布设 (25)
8.3施工注意事项 (27)
九、保证措施 (28)
9.1标准化管理 (28)
9.1.1管理制度标准化 (28)
9.1.2施工现场标准化 (28)
9.1.3人员管理标准化 (30)
9.1.4过程控制标准化 (30)
9.2质量保证措施 (30)
9.2.1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 (30)
9.3安全保证措施 (33)
9.3.1一般措施 (33)
9.3.2高空作业保证措施 (34)
9.3.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35)
9.3.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36)
9.4环境保证措施 (38)
9.4.1环境保护措施 (38)
9.4.2水污染的防治 (38)
9.4.3河流保护的方案和措施 (39)
9.4.4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方案和措施 (40)
9.4.5噪音的防治 (41)
9.4.6大气环境污染、粉尘污染防治的方案和措施 (41)
9.5水土保护措施 (42)
9.6文明施工 (42)
9.6.1文明施工目标 (42)
9.6.2文明施工管理 (43)
9.6.3文明施工措施 (43)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颁发的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工程建设相关文件;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 );
4.《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6-2010);
5.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8-2010);
6.《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7-2010);
7.《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8.《时速350公里双线隧道接口工程设计》(贵南隧附04);
二、编制范围
本项目管辖范围内(D2K407+377.3~DK420+383.25)隧道工程综合接地施工。

三、编制原则
1.接地安装位置及方式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
2.接地安装方式不得影响桥梁、隧道、轨道、声屏障等结构性能;
3.接地安装位置和方式应便于现场维护;
4.接地安装材料应符合环保、节能要求;
5.接地钢筋焊接施工应符合有关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及防火规范的规定;
6.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设计施工图纸、铁路施工验标的要求,优化组织,
统筹安排,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四、工程概况
4.1工程简介
某隧道进口里程为D2K408+460,出口里程为D2K411+834,全长3374m,中心里程为D2K410+127,隧区位于溶蚀峰从洼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210~470m,相对高差最大25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270m,隧道内线路纵坡呈人字坡,坡度分为12.5‰上坡(D2K408+460~D2K410+00段)、3‰下坡(D2K410+000~D2K411+834段),洞身Ⅲ级围岩为2975m,Ⅳ级围岩为427m,Ⅴ级围岩为31m, 棚洞及明洞长121m。

4.2水文情况
4.2.1地下水
测区地下水以岩溶管道水、基岩裂隙水为主,由于地址构造活动的影响,构造接力裂隙,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在接力密集地带附近地下水量较大、较丰富。

4.2.2水化学特性
测区及附近取地表水1组,钻孔水5组进行水质分析,水质类型为SO42-·HCO3-Ca2+·Na+型、HCO3-Ca2+型,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酸性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H1。

4.2.3涌水量情况
大气降水入渗法按2.24万方/天考虑,极端暴雨条件下隧道最大用水量洼地发按7.19万方/天考虑。

4.3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2.正线数目:双线;
3.设计行车速度:350km/h;
4.线间距:
5.0m;
5.牵引种类:电力;
6.列车类型:动车组;
五、施工组织安排
5.1施工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施工管理、全面履行合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设计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全面实现建设目标,针对管段内隧道施工特点,组建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项目经理部下设三分部负责本段的隧道施工,三分部分别设分部经理、
分部书记、分部总工程师各1人,分部副经理2人;设置工程管理部、安质环保部、计划合同部、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部、5个职能部门及3个隧道架子队。

各部室按业务分工和职责范围,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工程进行有效、全面地监控和管理,承办各项业务工作。

5.2管理职责
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及职责一览表
项目分部主要管理人员及职责一览表
5.3施工组织计划安排
计划开工日期:2018年12月10日。

计划完成日期:2020年09月30日。

六、施工准备
1.岗前培训: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
标准。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

2.技术交底: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实行三级交底制度。

3.施工机械应根据现场需要及时到场。

4.对施工中所需的材料抽样检测,报监理验收。

七、技术要求
1.综合接地系统的贯通地线接头连接、综合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牢固,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2.贯通地线铺设平顺,不得形成环状;外护套无损伤、变形,贯通地线连接处采用防腐措施,可缠绕防腐胶带处理。

3.敷设在电缆槽内的贯通地线与通信信号电缆之间采取物理(M20水泥砂浆)隔离措施。

4.优先考虑结构物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或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利用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作为接地体,全封闭衬砌隧道在仰拱填充层内设置钢筋网作为隧道接地体。

5.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及工程实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拆模后的接地端子与混凝土面齐平或高出不大于5mm。

(2)施工后的接地端子孔塞应完整,端子孔内无异物堵塞。

6.构筑物内兼有接地或连接功能的结构钢筋、专用接地钢筋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²或直径
不小于14mm。

(2)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²或直径不小于16mm。

(3)当结构钢筋的截面不符合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或局部更换直径为14mm或16mm的钢筋。

7.结构物内的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8.外露的接地钢筋采用外裹素混凝土的防腐措施。

9.综合接地系统通用接地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及横向连接线的材料应符合《铁路贯通地线暂行技术条件》TJ/DW142的规定。

(2)接地端子、L形连接件等的材料及规格应符合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

(3)外露贯通地线防护软管采用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

10.综合接地系统构件接地标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接地端子处的电缆槽盖板、防护墙、隧道壁上适当位置设置接地标识。

(2)构筑物内兼做接地或连接功能的结构钢筋及专用接地钢筋应涂刷有色漆进行标识。

11.各种接地钢筋、接地极、接地端子间的焊接要求单面焊搭长度不小于100mm,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焊缝连续饱满、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6mm的“L”型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满足焊接要求。

12.通信信号、电力过轨管材质、规格、型号和预埋角度要求应符合设
计文件。

13.要求预埋过轨管成品符合三防要求,外漏管口无堵塞、无进水、无破损。

八、施工方法
8.1综合接地
8.1.1设计原则
1.贯通地线
贯通地线采用铜截面为35mm²的耐腐蚀接地钢缆,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填砂防护措施。

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上部的纵向连接钢筋每100m通过Φ16的连接钢筋与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2.桥隧型接地端子布设
每100m在通信信号槽底部两侧分别布设一个;每50m在两侧通信信号槽靠线路侧侧壁分别布设一个;每个洞室布设两个;在隧道进、出口及隧道内每500m两侧的隧道壁分别布设一个。

3.接地体布置及连接
(1)接地体的布置
对于一般拱墙设防水板的衬砌隧道应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

①有底板钢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层的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
②Ⅱ、Ⅲ复合式衬砌地段隧道,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
③Ⅳ、Ⅴ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作为接地极;
④锚杆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焊接。

⑤接地钢筋的连接
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接地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8.1.2初期支护综合接地布设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体断面图
1.Ⅲ、Ⅳ、Ⅴ级围岩在初支施工时,利用隧道系统锚杆和钢架作为接地极,以环向间距为2倍的系统锚杆长度选择锚杆作为接地锚杆,以一个台车
长度(每12米)为间距选择钢架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用于接地的钢架通过Φ16连接钢筋与纵向连接钢筋上下行交错连接。

接地极通过隧道锚杆、钢拱架、钢筋网片进行焊接。

2.每个台车位的隧道接地极均通过环向Φ16接地钢筋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3.接地极在初支施工时必须在边墙底部将连接钢筋预留至混凝土表面,以便与隧道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4.伸出混凝土面的Φ16接地钢筋,在施工电缆沟槽时,与其纵向的Φ16结构钢筋焊接,焊接采用“L”型焊接。

8.1.3仰拱综合接地布设
1.在仰拱填充层内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钢筋网作为隧道接地极。

2.接地极按照1m×1m的单层钢筋网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

3.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4.每个台车位的隧道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5.图示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

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截面应满足接触网最大短路电流要求。

施工时应对接地钢筋作出标识,便于检查。

6.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联接均应保证焊接质量。

图示为接地钢筋电气连接示意,各工点施作时应根据具体的钢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

隧道仰拱接地体断面图
隧道仰拱接地极投影关系图
8.1.4二次衬砌综合接地布设
1.隧道衬砌结构有钢筋地段
(1)利用隧道衬砌内层环、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2)接触网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为接地钢筋。

(3)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为接地钢筋。

(4)在每个台车中部选择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5)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2.隧道衬砌结构无钢筋地段
在接触网基础位置处设置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并与接触网吊柱弧形基础或接地端子焊接;环纵向接地钢筋应焊接。

3.布置原则
在隧道进出口及隧道内每隔500m处,于隧道两侧侧壁距离轨面6m处设置两个接地端子,并与环向接地钢筋焊接。

二次衬砌接地钢筋断面图
8.1.5电缆槽综合接地布设
1.在通信信号槽内底部靠线路侧的边角处,可凿毛混凝土面、涂刷界面剂,再用水泥砂浆灌封贯通地线。

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每100m在两侧通信信号槽底部分别设置1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置1处。

接地端子用于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3.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原则上每50m在两侧通信信号槽靠线路侧壁上分别设置1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置1处。

在无砟轨道线路区段,用于无砟轨道板接地的接地端子可按每100在两侧通信信号槽靠线路侧壁上分别设置1个,用于轨旁信号设备及其他设施接地的接地端子可按需设置。

4.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通信信号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8.1.6洞室综合接地布设
1.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m范围内设置2根环向接地钢筋,
环向接地钢筋应与初期支护锚杆接地体连接;洞室两侧墙壁下部设置2个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

2.接地端子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Φ16纵向结构钢筋连接采用“L”型焊接。

专用洞室平面图
专用洞室立面图
变压器洞室平面图
变压器洞室立面图
8.1.7 K型槽道综合接地布设
1.K型槽道预埋处,预留2个接地端子,分别位于线路左侧,自水沟电缆槽盖板上2m、5m位置各布设一个。

2.K型槽道布置里程如下表所示:
K型槽道布设参数表
3.K型槽道接地端子预埋示意图如下所示:
K型槽道预埋布置图
8.1.8施工注意事项
1.所有用作接地极的接地钢筋在各自工序施工完毕后必须预留连接位置,并对接地钢筋做出标识,便于检查及连接。

2.接地钢筋设置时必须在同一断面设置,两侧均需预留连接钢筋至混凝土表面,预留长度不小于60cm。

3.隧道接地极均以一个台车位为单位,即每12m设置一处。

4.接地端子设置位置在施工前必须将各端子的里程全部标识出,在电缆槽施工时及时安装。

5.所有的接地端子在混凝土施工时必须用土工布等材料将其包裹,在
模板拆模后及时找出,并在对应电缆槽侧壁上进行标识,以便查找。

6.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均应保证焊接质量,焊接时应满足下图所示方式及要求:
综合接地钢筋连接相关要求
8.2 过轨管预埋
8.2.1过轨设施设计
1.管段内电力、接触网、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信号五个专业所提过轨设施主要情况如下
(1)电力设施过轨设计
①在隧道进、出及各专用室附近均设置一组过轨管,每组过管为4根φ150钢管。

②电力变压器洞室附近均设置一组过轨管,每组过轨管为4根φ150钢管。

③过轨管弯曲半径不小于1米,管线引入电缆腔、电力电缆槽交角大于
45度,并与电力电缆槽连通。

(2)接触网设施过轨设计,接触网电缆过轨管设置于隧道内隔离开关衬砌处。

①过轨管采用满足JC/T988-2006电缆用玻璃钢保护管,内径100mm、壁厚8mm,环向刚度大于230KN/㎡的无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共2组接触网穿管及过轨管。

②各预埋过轨管端头应打磨光滑保护电缆、并露头1cm,加防水堵头,避免砂石、水等进入导致堵塞,每根管内预留穿线用φ4mm的铁丝两根,以便穿缆。

(3)通信设施过轨设计
①隧道进出口及专用洞室处均需预埋通信用过轨管4根φ100mm镀锌钢管。

②在过内洞口及专用洞室采用八字形过轨。

③过轨管:过轨管内径不小于100mm,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相关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腐、不碎,过轨管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或软布等堵塞,并在每根管中预埋设两根φ4mm铁丝以便穿缆。

(4)信号设施过轨设计
①隧道进出口、专用洞室处均预埋信号用过轨管2根。

②过轨管为内径φ100mm的HDPE管。

本标段过轨管线分布在隧道进出口、电力洞室、通信洞室、接触网开关洞、直放站洞室、斜井正洞交汇处。

8.2.2洞口过轨管布设
1.电力专业在洞口附近设置一组过轨管(4根φ150钢管),过轨管引入两侧电力电缆,与电力电缆交角成45度,过轨管线均设置于中心水沟的下方,钢管沿各方向的夸曲半径均不小于1m,过轨管采用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相关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腐、不碎。

2.信号专业在洞口附近设置一组过轨管(2根φ100DPE管),过轨管采用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相关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腐、不碎。

3.通信专业在洞附近设置一组过轨管(4根φ100钢管),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合用过轨管,过轨管采用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相关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腐、不碎。

4.各过轨管线管口均要求打磨光滑保护电缆,并在电缆槽露头1cm,管口应设堵头,采用冷封胶,以防渗水。

5.各过轨管内均预留穿线用φ4mm钢丝2根。

过轨预埋管平面图
过轨预埋管侧视图
8.2.3洞室过轨管布设
1.电力专业在专用室附近设置一组过轨管(4根φ150钢管),过轨管引入两侧电力电缆槽、与电力电缆槽交角成45度,过轨管线均设置于中心水下方,钢管沿各方向的弯曲半径不小于1m,过轨管采用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相关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腐、不碎。

2.信号专业在洞口附近设置一组过轨管(2根φ100DPE管),过轨管采用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相关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腐、不碎。

3.无线通信专业在专用洞室附近设置一组过轨管(4根φ100钢管),过轨管采用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相关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腐、不碎。

4.各过轨管线管口均要求打磨光滑保护电缆,并在电缆槽露头1cm,管口应设堵头,采用冷封胶封堵,以防渗水。

5.各过轨管内均预留穿线用φ4mm钢丝2根。

专用洞室过轨预埋管平面图专用洞室过轨预埋管侧视图
变压器洞室过轨预埋管平面图
变压器洞室过轨预埋管侧视图
8.2.4接触网隔离开关处过轨管布设
1.过轨管采用满足JC/T988-2006电缆用玻璃钢保护管,内径100mm、壁厚8mm,环向刚度大于230KN/㎡的无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共2组接触网穿管及过轨管。

2.Ⅰ-1组共1根φ100mm的过轨管,由隧道衬砌内引出后穿过电力电缆
槽、水沟,穿入线路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Ⅰ-2组共1根φ100mm的过轨管,由隧道衬砌内引出后过轨至线路对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过轨管弯曲半径不小于1.0m。

3.Ⅱ-1组共1根φ100mm的过轨管,由隧道衬砌内引出后穿入线路同侧电力电缆槽内;Ⅱ-2组共1根φ100mm的过轨管,右隧道衬砌内引出后过轨至线路对侧电力电缆槽内,过轨管弯曲半径不小于1.0m。

4.各接触网过轨管间净距不小于20cm。

5. 各预埋过轨端头应打磨光滑保护电缆、并露头1cm,加防水堵头,避免砂石、水等进入导致堵塞,每根管内预留穿线用φ4mm的铁丝两根,以便穿缆。

过轨管预埋平面图
过轨管预埋侧视图
8.3施工注意事项
1.对具体隧道工程,与设计逐一对接明确与隧道工程同步实施的附属工程位置、内容及要求。

2.各洞室应根据工点地质条件、规范及专业要求设置,并应尽可能设置于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较少的地段,不应设置衬砌类型变化处,并应与衬砌节缝(施工缝、伸缩缝、沉降缝)保持不小于2m的净距。

①施工中应对洞室和相关地段正洞切实进行监控量测及其反馈分折,并提出优化参数方案和采取及时的安全措施,保证洞室与正洞稳定,结构可靠。

②洞室支护及结构砼,应根据具体环境作用条件,采用与正洞工程相匹配的建筑材料及设计措施,结构砼强度等级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规范》及本线有关要求,并采取保证相应耐久与抗侵蚀性能的措施。

3.进行过轨管预埋前,认真核对预埋过轨管的位置,以便准确预埋。

4.自混凝土中暴露在外的金属件应与砼中的钢筋隔离,并应对该构件采取磨圆、除锈等措施,以消除构件锈蚀对其承载力及衬砌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5.洞室衬砌背后的空隙应回填密实,洞室初期支护与衬砌外轮线间的空隙,应使用与衬砌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同时灌注。

6.洞室应与正洞衬砌整体浇筑,洞室后墙应与拱圈、边墙整体浇筑。

7.隧道内应尽量减少焊接工作,当进行钢筋等钢制材料间的焊接施工时,应加强有害气体的监测、通风,并加强对防水板、无纺布等易燃材料的保护。

九、保证措施
9.1标准化管理
9.1.1管理制度标准化
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基础,全面落实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确保建设质量、安全、工期、环水保等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9.1.2施工现场标准化
施工现场设置“八牌二图二栏一表”,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姓名,开、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

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当
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卡。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

堆放大量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施工现场材料码放整齐有序,不得占用施工道路,不得占压消防安全设施,并远离变压器、高压线杆等。

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全面管理,所有施工人员要办理暂住证。

严禁接收三无盲流人员。

做好防盗窃工作,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在施工区内,施工人员无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尊重所在地区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争取各行政管理部门支持,自觉遵守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和规定。

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限,车辆轮胎及车外用水冲洗干净,保持道路的清洁。

经常对道路进行维修、维护,确保道路晴雨畅通,并方便沿线村民的生活与生产。

在施工现场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习惯和风土人情,自觉遵守当地民风、民俗、宗教习惯和风土人情,搞好与驻地政府群众之间的关系,做好工地文明共建工作。

加强对工程质量及创优标准的宣传。

施工组织设计阶段明确各专业施工目标及标准,并通过书面展板等形式向全体参战职工进行宣传,让全体员工对工程创优及工程质量标准都有一个全面了解。

施工中做到样板先行。

通过样板工程的施工,积累施工工艺技术参数,并做为全标段施工样板进行推广。

制定奖罚措施,定期进行评比,并投入专项资金对各作业队工程标准化管理进行评比、奖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