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

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
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

论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信息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的变现在信息的存储、传递、发布以及获取方式所发生的革命性变革。与此同时,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分布式系统的应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性已经成为分布式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它为开放的分布式系统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服务。分布式系统中的安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涉及可能处于不同机器上的用户或进程之间的通信。确保安全通信的主要机制是安全通道机制。安全通道更明确的说是身份验证、消息完整性以及机密性。另一部分涉及授权,用以确保进程只获得授予它的对分布式系统内资源的访问权限。安全通道和访问控制需要分发加密密匙的机制,还需要向系统中添加或从系统中删除用户的机制。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安全性、加密、安全通道

第一章安全性介绍

1.1安全威胁、策略和机制

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密切相关。非正式的说,一个可靠的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我们可以有理由信任来交付其服务的系统。可靠性包括可用性、可信赖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但是,如果我们要信任一个计算机系统,就还应该考虑机密性和完整性。考虑计算机系统中安全的另一种角度是我们试图保护该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不受到安全威胁。包括4种安全威胁:

(1)窃听;

(2)中断;

(3)修改;

(4)伪造。

窃听是指一个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得了对一项服务或数据的访问情况。窃听的一个典型事例是两人之间的通信被其他人偷听到。窃听还发生在非法拷贝数据时。

中断的一个实例是文件被损坏或丢失时所出现的情况。一般来说,中断是指服务或数据变得难以获得、不能使用、被破坏等情况。在这个意义上说,服务拒绝攻击是一种安全威胁,它归为中断类,一些人正是通过它恶意的试图使其他人不能访问服务。

修改包括对数据未经授权的改变或篡改一项服务以使其不再遵循其原始规范。修改的实例包括窃听然后改变传输的数据、,篡改数据库条目以及改变一个程序使其秘密记录其用户的活动。

伪造是指产生通常不存在的附加数据或活动的情况。例如,一个入侵者可能尝试向密码文件或数据库中添加一项,同样,有时可能通过重放先前发送过的消息来侵入一个系统。

仅仅声明系统应该能够保护其自身免受任何可能的安全威胁并不是实际建立一个安全系统的方式。首先需要的是安全需求的一个描述,也就是一个策略。安全策略准确的描述系统中的实体能够采取的行为以及禁止采取的行动。实体包括用户、服务、数据、机器等。制定了安全策略之后,就可能集中考虑安全机制,策略通过该机制来实施。重要的机制包括:(1)加密;

(2)身份验证;

(3)授权;

(4)审计。

加密是计算机的基础。加密将数据转换为一些攻击者不能理解的形式。身份验证用于检验用户、客户、服务器等所声明的身份。对一个客户进行身份验证之后,有必要检查是否授予该客户执行该请求操作的权限。审计工具用于追踪各个客户的访问内容以及访问方式。

1.2设计问题

一个分布式系统,或者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必须提供安全服务,使得范围广阔的安全策略可以通过这些服务来实现。实现多方面的安全服务时需要考虑很多重要的设计问题,主要有3个:控制的焦点、安全机制分层、和简洁性。

1.2.1控制的焦点

考虑一个应用程序的保护时,基本可以遵循3种不同的保护方法,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方法是把注意力直接集中在与该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数据的保护。第二种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要访问特定数据或资源时,通过明确指定可以调用的操作,以及操作由谁完成来进行保护上。在这种情况中,控制焦点与访问机制紧密相关。第三种方法是把注意力直接集中于用户,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使得只有指定的人可以访问该应用程序,而不是考虑其要执行的操作来实现。

图1三种防止安全威胁的保护方法

(a)防止无效操作的保护;(b)防止未经授权调用的保护;(c)防止未经授权用户的保护1.2.2安全机制分层

安全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决定应将安全机制放在那一层。在这一环境中的层次与系统逻辑组织的层次相关。将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分层的组织结合起来,一般会导致如下图2的结果。

图2分布式系统的多层逻辑结构

在分布式系统中,安全机制通常位于中间件层。位于分布式系统中的中间件层的安全服务仅在其所依赖的安全服务确实安全的情况下才是可以信任的。

1.2.3安全机制的分布

TCB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中所有安全机制的集合,这些机制用于执行一个安全策略。TCB 越小越好。如果在现有的网络操作系统上将一个分布式系统作为中间件建立,那么其安全性就取决于作为基础的本地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我们考虑分布式文件服务器的情况,这样的一个服务器可能需要依赖其本地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各种保护机制。这些机制不仅包括保护文件免受文件服务器外的进程访问的机制,还包括保护该文件服务器免受恶意破坏的机制。因次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系统需要有对其依赖的现有本地操作系统的信任。如果不存在这样的信任,则本地操作系统烦人部分功能性就可能需要合并到分布式系统本身中。考虑一个微核操作系统,其中的许多操作系统服务作为普通用户进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文件系统可以由一个为了适合分布式系统特定需求而裁减的系统完全取代。因此,我们可以用分布式操作系统逐渐取代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系统。

1.2.4简洁性

另一个与决定将安全机制放在哪儿一层有关的重要设计问题是简单性。一般认为设计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因此,如果一个系统设计者可以使用一些易于理解且工作可靠的简单机制,设计工作就会比较容易实现。,不幸的是,对实现安全策略来说简单机制通常不够充分。比如,A希望向B发送一条消息的情况。链接层加密是一个简单且易于理解的机制,它用来防止对站点间消息通信的窃听。然而,如果A希望确保只有B能够接受到他的消息,就需要更多机制。字这种情况下啊,就需要用户级身份验证服务,并且A可能需要了解此类服务的工作方式以便投入其信任,因此尽管许多安全服务都是高度自动

化且对用户隐藏的,但用户级身份验证可能至少需要对加密密匙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诸如证书这样的机制的认识。在其他情况下,应用程序自身本质上是复杂的,引入安全只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简单性有助于最终用户对应用程序投入信任,更重要的是,对设计者确信系统没有安全漏洞有很大帮助。

1.3加密

在分布式系统中,安全的基本措施是使用加密技术。主要包括二类加密系统:

1.3.1对称加密系统:DES

DES设计成运行在64位数据块上,数据块在16轮内转换为一个加密的输出块,每一轮使用一个不同的48位密匙进行加密。这16个密匙中的每一个都来源与一个56位的主密匙。如图3(a)所示,一个输入块在开始其16轮的加密之前,首先要进行初始排列,其逆随后应用于加密的输出上,导致最终的输出数据块。每个加密轮i将前一轮产生的64位数据块作为输入,如(b)所示。这64位分为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每部分62位。右边部分作为下一轮的左边部分。

图3(a)DES的原理(b)一个加密轮次的概要

第i轮的48位密匙从56位的主密钥中得到。首先,排列主密匙并分为两个28位的等分。对每轮来说,每一半首先都左移一位或者两位,之后就取出24位与从移动后的另一半中取出的24位咋一起,就构成了48位的密钥。

图4DES中每轮密匙生成的细节

1.3.2公钥加密系统:RSA

在RSA中,公钥和公钥都是由非常大的素数构成的,产生私钥和公钥需要4个步骤:(1)选择两个非常大的素数,p和q;

(2)计算n=p*q以及z=(p-1)*(q-1);

(3)选择一个与z有关的素数d;

(4)计算e使得e*d=1mod z。

其中一个数d可以随后用于解密,而e则用于加密。

第二章安全通道

2.1身份验证

2.1.1基于共享密钥的身份验证

在基于共享密匙的身份验证的情况下,协议的进行如下图5

图5基于共享密匙的身份验证

2.1.2使用公钥加密的身份验证

基于公钥加密的一个典型身份验证协议如下图6:

图6公钥加密系统的相互身份验证

2.2消息完整性和机密性

除身份验证外,安全通道还应提供对消息完整性和机密性的保证。消息完整性指保护消息免受修改;机密性确保了窃听者不能截获和读取信息。机密性可以通过在发送消息前简单加密该消息容易的实现。加密通过与接收者共享密钥来实现,或者使用接收者的公钥来实现。

2.2.1数字签名

放置数字签名有若干种方式。一种流行的形式是使用例如RSA的公钥加密系统,如图7。A向B发送消息时,使用公钥加密该消息,并向B发出,如果还希望保密该消息内容,那么还可以使用B的公钥并发送给B。

图7使用公钥加密对消息进行数字签名

2.2.2会话密钥

在安全通道的建立期间,在身份验证阶段完成以后,通信各方一般使用唯一的共享会话密钥以实现机密性。而在不再使用该通道时安全的丢弃该会话密钥。使用会话密钥有很大重要的好处:首先,经常使用一个密钥时很容易泄漏该密钥。使用会话密钥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入侵者能够窃听到许多使用同一密钥加密的数据,就有可能发动攻击以得到所使用的密钥的某些特征,并有可能发现明文或该密钥本身,出于这种原因,尽可能不使用身份验证密钥更为安全。此外,这样的密钥通常使用一些相对耗时的带外机制进行交换。

为每个安全通道产生一个单独密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要确保通信各方受到防止重放攻击的保护。通过在每次建立安全通道时使用一个唯一的会话密钥,通信各方至少受到防止重放一个完整会话的保护。

第三章安全管理

3.1密钥管理

建立和分发密钥并不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通过不安全的通道分发密钥是不可接受的,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带外方法,同样,也需要一些机制来废除密钥,也就是说要防止密钥受到损害或无效后被继续使用。

3.1.1密钥建立

在不安全的通道中建立共享密钥的一种精致且应用广泛的方法是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工作方式如下图8

图8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的原理

3.1.2密钥分发

密钥管理中一个更困难的部分是初始密钥的分发。在对称加密系统中,初始共享密钥必须沿着一条提供身份验证和机密性的安全通道交流,如图9(a)所示。在使用公钥加密系统的情况下,我需要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发公钥,即接收者能够确信该密钥肯定可以与声明的一个私钥配成对。换句话说如图(9)b所示,虽然公钥本身可以使用明文发送,但是发送该公钥所通过的通道必须可以提供身份验证。

图9密钥分发和公钥分发

(a)密钥分发;(b)公钥分发

3.1.3证书的生存期

有关证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其寿命。首先考虑一下证书的颁发机构分发终身证书的情况。本质上,该证书声明的是该公钥对证书所标识的实体将一直有效。显然这样的声明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被标识的实体的私钥曾经受到损害,就没有可信的客户会永远能够使用该公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需要一种机制,通过令公众知道该证书不再有效来吊销该证书。吊销证书有多种方式,一种普通方法是使用颁发机构定期公布的CRL。一种替代方法是限制证书的生存期,最后一种情况是将证书的生存期缩短到几乎为零。实际上被分发的证书的生存期都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客户应用程序几乎没有查阅过CRL,而只是假设证书在到期以前是有效的。

3.2安全组管理

许多安全系统都利用了特殊的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的存在说明了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个困难问题。首先,这些服务机构必须是可信的。要提高对安全服务机构的信任,就有必要对他们提供高度的保护以防止所有类型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同样,许多安全服务机构也必须提供高可用性。解决高可用性的方法是复制。但另一方面,复制会使服务器更容易受到安全攻击。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保进程要求加入组G时,该组的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假设组G 使用一个所有组成员共享的密钥CK来加密组消息。此外,该组还使用一个公钥或私钥来与

非组成员通信。只要进程P希望加入组G它就发送一个标识G和P的加入请求JR、P的本地时间T、一个生成的响应填充RP以及一个生成的密钥K。RP和K使用该组的公钥共同加密,如图10所示:

图10安全接纳一个新的组成员

一个组成员Q接收到这样一个加入请求时,该成员首先对P进行身份验证,然后与另一个组成员进行通信来查看是否可以接纳P为组成员。P的身份验证以通常方式依靠证书进行。时间戳T用来确定该证书在其发送时是否仍然有效。

3.3授权管理

分布式系统中的安全管理包括访问权限管理。在非分布式系统中,访问权限管理相对容易,向该系统中添加一个新用户时,就向该用户赋予初始权限。在分布式系统中,情况比较复杂,因为资源散布在多台机器上。

3.3.1权能和属性证书

在分布式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好的多的方法就是使用权能。权能是对于指定资源的一种不可伪造的数据结构,它确切指定它的拥有者关于资源的访问权限。存在不同的权能实现方式。以Amoeba操作系统中所使用的实现方式为例。

权能是一个128位的标识符,内部组织如图11所示。前48位由该对象的服务器在创建该对象时初始花,并有效形成了该对象的服务器的独立于机器的标识符,称为服务器端口,其后的24位用于标识给定服务器上的对象。后面的8位用于指定权能持有者的访问权限,最后的48位用于使权能不可伪造。

图11Amoeba中的权能

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使用的权能的一种概括是属性证书,与用于检验公钥有效性的证书不同,属性证书用于列出证书持有者关于该被标识资源的访问权限。与其他证书相似,属性证书由称为属性证书颁发机构的特殊证书颁发机构分发。这样的一个颁发机构与一个对象的服务器对应。然而,一般来说,属性证书颁发机构和管理实体的服务器不需要是相同的。

3.3.2委派

对于实现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分布式系统的保护来说,访问权限的委派是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将某些访问权限从一个进程传送到另一个进程,使得在多个进程分布工作变得更容易,而又不会对资源保护产生明显的影响。实现委派有多种方式,一种普通方法是利用代理。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中,代理是一个标记,允许其所有者使用与授予该标记的主体相同的或受限的权限和特权进行操作。

总结

安全在分布式系统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分布式系统提供一直机制来实施多种不同安全策略。分布式系统应该提供建立进程间安全通信的功能,原则上安全通道提供通信各方互相进行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并保护消息在传输期间免受篡改,安全通道一般还提供机密性,使得除通信参与方外没有人能够读取该通道中通过的消息。

实现访问控制有两种方式,首先爱你,每个资源能够保持一个访问控制表,正确列出每个用户或进程的访问权限;另一种方式是进程可以携带一个证书明确声明其对一个特定资源集合的访问权限。

参考文献

1、Anderson《Security Engineering: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2、Blaze《The Role of Trust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Systems Security》;

3、Ellison《The Risks of PKI:What You‘re Not Being Told About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4、Kaufman《Network Security》;

5、Menezes《Handbook Of Applied Cryptography》。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

编号:SM-ZD-96562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 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范围 1.1为了指导、规范海南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和日常系统操作管理,提高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水平,规范化操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本办法适用公司信息大区所有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主要操作系统包括:AIX系统、Windows系统、Linux系统及HP UNIX系统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则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计原则 安全管理信息靠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提供,因此,研究安全管理信息,必然要研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管理信息系统,国外简称MIS,是专指以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所谓管理信息系统实际是指那些专门为管理系统生产和提供有用信息以便使其正确地发挥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的的系统。 根据以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一个完整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1.信息源 即根据安全管理系统的需要,解决应从哪里收集安全信息的问题。区分信息源可以有两个标准。一是根据地点不同,可分为内源和外源。内源是指安全管理系统内部的信息,外源则是指安全管理系统以外但与之有关的安全管理环境的信息;二是根据时间不同, 可分为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一次信息源是指从内源和外源收集的原始安全信息,二次信息源是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储存待用的安全信息。选择适当的信息源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为管理用户提供有用安全信息,进行有效服务的重要前提。 2.信息接收系统 即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和可能,解决以什么方式收集安全信息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收集安全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直接的人工收集方式,也有采用无线电传感技术进行安全信息收集的方式。及时、真实、完整地收集原始安全信息,是保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环节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选择适当的安全信息收集方式和相应的安全信息接收装置是设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 3.信息处理系统 是指包括信息加工、存储和输出装置,解决如何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对安全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和输出到安全管理用户的系统。根据技术条件的不同,信息处理可采用多种方式。目前,安全信息加工和存储越来越多地运用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型电脑。与此相适应,信息传输也越来越多采用现代化通信设备,如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 4.信息控制系统 为了保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断为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灵敏的信息控制系统,以不断取得反馈信息,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控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及建议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及建议 一、背景介绍 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软件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保证软件可靠性,需要对软件进行可靠性测试和评估工作,从而尽早发现并改进软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有效提高软件可靠性。为保障软件安全性,需要对软件进行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工作。 目前,随着GJB Z 161-2012 军用软件可靠性评估指南、GJB 900A-2012 装备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102A-2012军用软件安全性设计指南、ARP4761与民用机载系统安全性评估流程及DO-178B/C机载系统合格审定过程中的软件考虑等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空军航定〔2012〕4号《航空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进入条件评估准则》中明确提出关键软件在进入定型测评前必须具备《软件失效风险分析报告》;空军装型〔2010〕131号《空军重点型号软件工程化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在软件研制阶段中,必须要开展软件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工作等规定。美国在70年代研制F/A-18飞机期间首次引入软件安全性技术。在研制F-22和F-35飞机时,则明确要求按照MIL-STD-882和DO-178B开展机载软件安全性工作。在民机领域,波音和空客均严格按照ARP-4761及DO-178B/C标准开展了软件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并作为适航审定的核心要素。在高铁、核工业、汽车、医疗等领域,同样要求按照IEC 61508、EN50128、IEC60880、IEC 61513、ISO 14971等标准,对构建高安全性软件做出严格规定。 从上述可以看出,当前世界各国对于软件产品的可靠性评估、安全性分析验

配置管理计划-xxxxxx系统

. 配置管理计划******系统

修订页版本控制

目录 目录 ........................................................................................................................................... - 3 -1.引言............................................................................................................................................ - 4 - 1.1编写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参考资料 (4) 1.4术语表 (4) 2.配置管理人员与责任 ................................................................................................................. - 5 - 3.用于配置管理的软硬件资源...................................................................................................... - 6 - 4.配置库结构与权限 ..................................................................................................................... - 6 - 4.1配置库列表 (6) 4.2配置库结构 (6) 4.3配置库操作权限 (6) 5.配置项计划 ................................................................................................................................ - 7 - 6.基线计划 .................................................................................................................................... - 7 - 7.配置库备份计划......................................................................................................................... - 7 -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与风险分析--省略-CS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精)

c o m p u t e r s e c u r i t y 工控安全专题 导语 :本文将从 IT 领域熟悉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潜在威胁的角度,借鉴国际上有关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要求及标准,分析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一套基于 I C S 系统的威胁发现与识别模型。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与风险分析——ICS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之一 张帅 2011年 11月 12日,待测伊朗弹道导弹收到控制指令后突然爆炸。事故经媒体披露,迅速引发各国政府与安全机构的广泛关注,对真凶的质疑直指曾攻击布什尔核电站工业控制系统的 Stuxnet 蠕虫病毒。截至目前,事故真相与细节并未公布,但工业控制系统长期存在的风险隐患却已是影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重要因素,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战略实施。为此工信部于 2011年 10月份发布文件,要求加强国家主要工业领域基础设施控制系统与 SCADA 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1 工业控制系统介绍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ICS ,是由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以及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监测的过程控制组件,共同构成的确保工业基础设施自动化运行、过程控制与监控的业务流程管控系统。其核心组件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远程终端(RTU 、智能电子设备 (IED ,以及确保各组件通信的接口技术。 目前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电力、水利、污水处理、石油天然气、化工、交通运输、制药以及大型制造行业,其中超过 80%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依靠工业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作业,工业控制系统已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GMP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性以及工艺适应性的测试和评估,以证实该计算机控制系统能达到设计要求及规定的技术指标,且能够长期稳定工作。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被确定为与GMP相关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验证管理,此类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物料控制及管理、实验室设备控制及信息管理、生产工艺及控制、生产工艺设备控制、公用设施控制。 3.职责 3.1质量保证部: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并确保按照验证方案实施,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批,并负责将验证报告归档保存,组织供应商审计。 3.2使用部门:负责制订用户需求和验证方案,参与系统的验收、安装及组织并落实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3.3物料部:负责筛选供应商并参与供应商审计。 3.4工程部信息管理岗:参与URS和验证方案的制定,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4.内容 4.1定义 4.1.1计算机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本文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 4.1.2源代码:以人类可阅读的形式(编程语言)表示的初始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执行之前,需译成机器可阅读的形式(机器语言)。 4.2验证流程图:见附录。 4.3验证内容 4.3.1验证小组的组成及职责 4.3.1.1验证小组的组成由供应商、质量保证部、设备工程部、IT及使用部门所组成。 4.3.1.2系统验证各实施部门职责

认、性能确认,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 质量保证部: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并确保按照验证方案实施,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批,并负责将验证报告归档保存,组织供应商审计。 采供贮运部:负责筛选供应商并参与供应商审计。 工程部信息管理岗:参与URS和验证方案的制定,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4.3.2计算机软件分类 4.3.2.1 GAMP根据系统的风险性、复杂性和创新性,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类,通过对系统进行分类来协助确定验证活动和文件范围,软件分类如下: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示例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示例 作者:赵文锋计划名CADCSC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项目名中国控制系统CAD工程化软件系统 项目委托单位 代表签名年月日 项目承办单位 代表签名年月日 1 引言 1.1 目的 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CADCSC软件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以保证所交付的CADCSC软件能够满足项目委托书中规定的各种原则需求,能够满足本项目总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批准的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本项目所属的各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配置管理需求。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总体组批准。 1.2 定义 本计划中用到的一些术语的定义按GB/T 11457 和GB/T 12504。 1.3 参考资料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12504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2505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CADCSC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2 管理

2.1 机构 在本软件系统整个开发期间,必须成立软件配置管理小组负责配置管理工作。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属项目总体组领导,由总体组代表、软件工程小组代表、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各个子系统软件配置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由总体组代表任组长。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软件配置管理小组领导,在行政上受子系统负责人领导。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和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必须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有权直接向软件配置管理小组报告子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情况。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对子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必要的规程和规定,以确保完全遵守本计划规定的所有要求。 2.2 任务 在软件工程化生产的各个阶段中,与本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全部信息在软件开发库存放,与前面各个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信息则在软件受控库存放。在研制与开发阶段的阶段产品的过程中,开发者和开发小组长有权对本阶段的阶段产品作必要的修改;但是如果开发者或开发小组长认为有必要个性前面有关阶段的阶段产品时,就必须通过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办理正规的审批手续。因此,软件开发库属开发这个阶段产品的开发者管理,而软件受控库由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管理。软件经过组装与系统测试后,应该送入软件产品库,如欲对其修改,必须经软件配置管理小组研究同意,然后报项目总体组组长批准。关于软件配置要进行修改时的具体审批手续,将在第条中详细规定。 2.3 职责 在软件配置管理小组中,各类人员要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担负起整个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工作。其中各类人员的分工如下: A.组长是总体组代表,他对有关软件配置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特别要对更改建议的审批和评审负责; B.软件工程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在软件配置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软件工程规范; C.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检查在作配置更改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D.各子系统的配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各自的配置管理工作,并参与各子系统的功能配置检查和物理配置检查;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四川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信息管理系统 方案设计 2015-4 1.系统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从国家主要领导到各行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各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愈来愈重视,取得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逐年减少的较好成绩,但我们清醒的看到我们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还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好,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和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 北京市顺义区经过5年的摸索,探索出一种对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分类分级与自查自报”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自2009年在顺义区全区运用以来,成效显著。为此,2011年10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顺义区召开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推广应用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管理系统的经验做法。在此之前,北京市安监局于2010年12月起,已在各区县推广实行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的管理模式。 当前,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已逐步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我们安全生产监管领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安全生

产监管手段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顺义区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管理系统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水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成功实践,是实现安全生产科学监管的有益尝试,推广应用顺义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项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安委办〔2012〕28号)。 其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为指导各地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查报标准制定工作,征得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监管局同意,将北京市顺义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查报标准转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各有关单位,供学习借鉴。 按照总局的要求,结合四川省安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和研发企业在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践经验的基础,建设开发了用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2.系统建设意义 安全生产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企业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点就是要解决好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问题,企业主体责任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是企业生产与安全、企业各层面的社

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系统(北大软件 010 - 61137666) 配置管理系统,采用基于构件等先进思想和技术,支持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管理需求,确保软件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可追溯性。 配置管理系统支持对软件的配置标识、变更控制、状态纪实、配置审核、产品发布管理等功能,实现核心知识产权的积累和开发成果的复用。 1.1.1 组成结构(北大软件 010 - 61137666) 配置管理系统支持建立和维护三库: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 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策略设定分级控制方式,支持建立多级库,并建立相关控制关系;每级可设置若干个库;配置库可集中部署或分布式部署,即多库可以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也可以部署在单独的多个服务器上。 1. 典型的三库管理,支持独立设置产品库、受控库、开发库,如下图所示。 图表1三库结构 2. 典型的四库管理,支持独立设置部门开发库、部门受控库、所级受控库、所级产品库等,如下图所示。

图表2四级库结构配置管理各库功能描述如下:

以“三库”结构为例,系统覆盖配置管理计划、配置标识、基线建立、入库、产品交付、配置变更、配置审核等环节,其演进及控制关系如下图。 图表3 配置管理工作流程 1.1.2主要特点(北大软件010 - 61137666) 3.独立灵活的多级库配置 支持国军标要求的独立设置产品库、受控库、开发库的要求,满足对配置资源的分级控制要求,支持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三库的独立管理,实现对受控库和产品库的入库、出库、变更控制和版本管理。

系统具有三库无限级联合与分布部署特性,可根据企业管理策略建立多控制级别的配置库,设定每级配置库的数量和上下级库间的控制关系,并支持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统一管理。 4.产品生存全过程管理 支持软件配置管理全研发过程的活动和产品控制,即支持“用户严格按照配置管理计划实施配置管理—基于配置库的实际状况客观报告配置状态”的全过程的活动。 5.灵活的流程定制 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定制流程及表单。 6.支持线上线下审批方式 支持配置控制表单的网上在线审批(网上流转审批)和网下脱机审批两种工作模式,两种模式可以在同一项目中由配置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7.文档管理功能 实现软件文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创建、审签、归档、发布、打印、作废等,能够按照项目策划的软件文档清单和归档计划实施自动检查,并产生定期报表。 8.丰富的统计查询功能,支持过程的测量和监控 支持相关人员对配置管理状态的查询和追溯。能够为领导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一致的决策支持信息,包括配置项和基线提交偏差情况、基线状态、一致性关系、产品出入库状况、变更状况、问题追踪、配置记实、配置审核的等重要信息; 9.配置库资源的安全控制 1)系统采用三员管理机制,分权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分配、系统操 作日志管理。 2)系统基于角色的授权机制,支持权限最小化的策略; 3)系统可采用多种数据备份机制,提高系统的数据的抗毁性。 10.支持并行开发 系统采用文件共享锁机制实现多人对相同配置资源的并行开发控制。在系统共享文件修改控制机制的基础上,采用三种配置资源锁以实现对并行开发的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1.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性、完整性 ?防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

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信息的

软件测试在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意义

软件测试在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意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述 1.1 软件测试的概念 1.2 软件测试历史 1.3 软件测试的挑战性 1.4 不进行测试的后果 1.5 测试——底线 第二章、软件测试技术分类 2.1 分类 2.2 静态测试 2.2.1源程序静态分析 2.2.2人工测试 2.3动态测试 2.3.1白盒测试 2.3.2白盒测试与调试的异同 2.3.3黑盒测试 2.3.4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异同 2.3.5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比较 2.4测试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软件测试的规范 3.1软件测试流程 3.1.1 软件测试流程图 3.1.2 .软件测试流程细则 3.1.3软件测试注意事项 3.2 软件测试的10大原则 3.3 软件测试的10个最佳实践 第四章、软件的缺陷 4.1 软件缺陷分类 4.2 产生软件缺陷的原因 4.3 软件测试著名失败案例 第五章、软件测试的重要性(结论) 摘要 软件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虫子”折磨。所谓的“虫子”,是指寄生在软件中的故障,它具有巧妙的隐身功能,能够在关键的场合突然现身。而软件测试就是检测软件中是否有所谓的“虫子”,从而保证新开发的软件的质量。 当一个软件推向市场时,客户最关心的是它的质量。可以这么说,一个软件开发得是否成功完全在于客户对它的满意度。所以,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软件测试的分类很多,其研究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关键词:软件测试重要性错误 论文正文 引言: 随着软件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软件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专业人士也开始转向软件测试这一环节。尽管如此,我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才还是供不应求。所以,我们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员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希望越来越多的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能够从事软件测试。这样就能使我国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速度迅速提高,也会使我国在国际IT行业中的地位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及验证文件示例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及验证文件示例 --主讲 王宝艺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一下附录中的计算机化系统,计算机化系统课程大纲共分为三部分: 大纲内容详见上图 今天上午主要讲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关于计算机化系统,在生产应用中的一些应用,包装设备,剩下两块是关于GMP体系的由王彦忠王老师进行讲。对于计算机化系统,现在有2个热门的话题,关于计算机验证和数据完整性,好多数据管理包括实验室数据和生产数据,检查官一检查作为缺陷提出来。 现在对计算机化附录出来以后,什么是计算机化系统从定义来讲如下: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软件如同我们的思想,硬件如我们人的四肢,缺一不可。好多企业有erp系统也是。为什么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验证,一是他影响药品质量,一是影响人的健康。我们要认清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需要进行计算机验证,只有关系到药品生产质量的,就要进行验证。 我们要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计算机化系统,ERP或者物料的管理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会影响产品质量,我们如果通过风险管理认为这个系统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纳闷就需要验证。如果经过判断,只是作为辅助的工作。 举例wms系统,是否需要验证,分情况,如果库只是作为叉车来用,确定物品位置帮助取放,不需要验证。如果系统嵌入效期的管理,用来判断产品是否过有效期,那么这种情况就需要验证。

对计算机系统验证时还有人员,验证人员对计算机系统培训后,能否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后面还讲到系统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如果是网络版,我们要对计算机网络框架进行验证。这个是我们对计算机化系统做了一个总结,到底什么是计算机化系统这个定义可以让人员对计算机化系统进一步了解。 日常我们使用的计算机化系统有哪些,详见上图。有些人会问到,我们在日常使用的EXCEL表格要不要进行验证,如果表格用作计算实验结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验证。 现在计算机化系统越来越普及,我们为什么要用到计算机化系统,企业最初的想法不过四点,分别为上图中的内容。但是好多企业上完系统之后,往往感觉到实际得到的效果并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如果你在选择这套系统没有好好的验证,可能会导致好多故障,反而会降低效率。有些企业在上ERP时,可能是为提高企业形象,但在选择系统是,对供应商的评估不够,供应商在设计这套系统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最后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计算机化系统的利与弊,详见上图。 计算机化系统与人工比呢有很多优点,详见上图。 当然,计算机化系统与人工相比也有缺点,如上图。导致计算机化系统工作的不准确行原因一般是软件设置不合理,边缘数据的处理模糊,压力测试不到位。发生固定的错误人工未能及时发现,将导致更加严重的错误。还有计算机化系统的依赖性比较强,一旦发生问题,将导致所有的产品生产工作停滞。

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方案

1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案 1.1安全组织结构 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安全管理组织应形成由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具体信息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模式,组织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8-1安全组织结构图 1.1.1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是由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主管领导牵头,各部门的负责人为组成成员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批准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安全策略、分配安全责任并协调安全策略能够实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向,从管理和决策层角度对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支持。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主要责任如下:

(一)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向、目标、总体原则和安全工作法; (二)审查并批准政府的信息安全策略和安全责任; (三)分配和指导安全管理总体职责与工作; (四)在网络与信息面临重大安全风险时,监督控制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 (五)对安全管理的重大更改事项(例如:组织机构调整、关键人事变动、信 息系统更改等)进行决策; (六)指挥、协调、督促并审查重大安全事件的处理,并协调改进措施; (七)审核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活动,如重要安全项目建设、重要的安 全管理措施出台等; (八)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 行审定。 1.1.2信息安全工作组职责 信息安全工作组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日常执行机构,设专职的安全管理组织和岗位,负责日常具体安全工作的落实、组织和协调。信息安全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和解释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决议; (二)贯彻执行和解释主管机构下发的信息安全策略; (三)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类信息安全规划、案、实施、测试和验收评审会议; (四)负责落实和执行各类信息安全具体工作,并对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区别和计算公式

2.1 概述 2.1.1 安全性和可靠性概念 [10] 安全性是指不发生事故的能力,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系 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其中事故指的是使一项正常进行的活动中断,并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损害环境的意外事件。 可靠性是指无故障工作的能力,也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 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系统或系统中的一部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称为故障或失效。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完成规定功能的可能性越大。当系统很容易发生故障时,则系统很不可靠。 2.1.2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联系与区别 [10] 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不仅影响系统 功能的实现,而且有时会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例如,飞机的发动机发生故障时,不仅影响飞机正常飞行,而且可能使飞机失去动力而坠落,造成机毁人亡的后果。故障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联结点,在防止故障发生这一点上,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一致的。因此,采取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既可以保证实现系统的功能,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但是,可靠性还不完全等同于安全性。它们的着眼点不同: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 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以前直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则侧重于故障发生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由于系统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在系统安全性研究中广泛 利用、借鉴了可靠性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系统安全性分析就是以系统可靠性分析为基础的。 2.1.3 系统安全性评估 系统安全性评估是一种从系统研制初期的论证阶段开始进行,并贯穿工程研制、生 产阶段的系统性检查、研究和分析危险的技术方法。它用于检查系统或设备在每种使用模式中的工作状态,确定潜在的危险,预计这些危险对人员伤害或对设备损坏的可能性,并确定消除或减少危险的方法,以便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消除或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事故有害影响的程度 [11] 。 系统安全性评估主要是分析危险、识别危险,以便在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中能够消 除、控制或减少这些危险。它还可以提供用其它方法所不能获得的有关系统或设备的设计、使用和维修规程的信息,确定系统设计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纠正这些不安全状态的7方法。如果危险消除不了,系统安全性评估可以指出控制危险的最佳方法和减轻未能控制的危险所产生的有害影响的方法。此外,系统安全性评估还可以用来验证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或其他文件规定的要求,验证系统是否重复以前的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确定与危险有关的系统接口。 从广义上说,系统安全性评估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功能出现错误? 2、它潜在的危害是什么?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方案设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方案方案起草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存档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验证目的 (2) 2 验证范围 (2) 3 职责确认 (3) 4 指导文件确认 (3) 5 术语缩写 (3) 6 验证实施前提条件 (4) 7 人员确认 (4) 8 风险评估 (4) 9 验证时间安排 (5) 10 验证内容 (5) 11 偏差处理 (11) 12 风险的接收与评审 (11) 13 确认计划 (12) 14 验证谱图编制 (12) 15 审核、结论 (12) 1 验证目的 我司质量检验部现有1台XXX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与工作站软件、计算机系统

及打印机组成色谱仪计算机化系统。为保证这些系统符合GMP标准,满足使用要求和分析测试需求,保证数据的安全,特制定本验证方案,以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2 验证范围 本次验证范围是我部1套紫外分光光度计计算机化系统,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化系统列表 3 职责确认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附录:《计算机化系统》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附录:《确认与验证》 《Cary 60 UV-Vis Specifications》 5 术语缩写

6.1 相关人员已经过岗位培训且考核合格,见附件1:人员培训及考核确认记录。6.2 相关文件系统已编制完成并经过审批,见附件2:验证确认所需文件审核确认记录。 7 人员确认 验证小组成员和所有参与测试的人员均经过验证方案的培训,见附件3:验证方案培训签到表。 8 风险评估 验证小组人员共同对紫外分光光度计计算机化系统验证进行了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了预防和纠正措施建议,具体见下表: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86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正 式版)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 统的设计(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引言 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 人民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始 终是发电企业的永恒主题。然而,由于我国电力工业 的特点及人员、设备、管理以及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 因,目前在发电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 素,因此,为了提高反事故工作的可预见性和安全投 资效益,达到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超前控制、将各种事 故消灭在隐患之中,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分析、预测电 力生产设备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概率的高低,

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全性评价是一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对安全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它是对一个系统(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车间、一个班组、一项工程设计、一个工艺流程、一个装置或设备等)的安全性进行识别,并给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的工作,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预见到系统客观上存在但尚未引发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大致的评价。因此,搞好安全性评价对提高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以快速、高效的性能,改变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我们从繁重复杂的工作中解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示例 计划名国势通多媒体网络传输加速系统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项目名国势通多媒体网络传输加速系统软件 项目委托单位代表签名年月日 项目承办单位北京麦秸创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代表签名年月日 1 引言 1.1 目的 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国势通多媒体网络传输加速系统软件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以保证所交付的国势通多媒体网络传输加速系统软件能够满足项目委托书中规定的各种原则需求,能够满足本项目总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批准的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本项目所属的各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配置管理需求。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总体组批准。 1.2 定义 本计划中用到的一些术语的定义按GB/T 11457 和GB/T 12504。 1.3 参考资料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12504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2505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国势通多媒体网络传输加速系统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2 管理 2.1 机构 在本软件系统整个开发期间,必须成立软件配置管理小组负责配置管理工作。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属项目总体组领导,由总体组代表、软件工程小组代表、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各个子系统软件配置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由总体组代表任组长。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软件配置管理小组领导,在行政上受子系统负责人领导。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和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必须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有权直接向软件配置管理小组报告子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情况。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对子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必要的规程和规定,以确保完全遵守本计划规定的所有要求。 2.2 任务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金山网络企业安全事业部 张 帅 2011年11 月12日,待测伊朗弹道导弹收到控制指令后突然爆炸。事故经媒体披露,迅速引发各国政府与安全机构的广泛关注,对真凶的质疑直指曾攻击布什尔核电站工业控制系统的Stuxnet 蠕虫病毒。截至目前,事故真相与细节并未公布,但工业控制系统长期存在的风险隐患却已是影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为此,工信部于2011年10月发布文件,要求加强国家主要工业领域基础设施控制系统与SCADA 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文章从IT 领域熟悉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潜在威胁的角度,借鉴国际上有关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要求及标准,分析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威胁,并提出一套基于ICS 系统的威胁发现与识别模型。 工业控制系统介绍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ICS),是由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以及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监测的过程控制组件,共同构成的确保工业基础设施自动化运行、过程控制与监控的业务流程管控系统。其核心组件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PLC)、远程终端(RTU)、智能电子设备(IED),以及确保各组件通信的接口技术[1] 。 目前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水利、污水处理、石油天然气、化工、交通运输、制药以及大型制造行业,其中超过80%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依靠工业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作业,工业控制系统已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次典型的ICS 控制过程通常由控制回路、HMI、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3部分组件共同完成,控制回路用以控制逻辑运算,HMI 执行信息交互,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确保出现异常操作时进行诊断和恢复,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ICS 操作过程 SCADA 是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件,通过与数据传输系统和HMI 交互,SCADA 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目前,SCADA 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石油化工、电气化、铁路等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中。SCADA 系统总体布局如图2所示。 图2 SCADA 系统总体布局 DCS 广泛应用于基于流程控制的行业,例如电力、石化等行业的分布式作业,实现对各个子系统运行过程的整体管控。 PLC 用以实现工业设备的具体操作与工艺控制。通常,SCADA 或DCS 系统通过调用各PCL 组件来为其分布式业务提供基本的操作控制,例如汽车制造流水线等。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 与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需求不同,ICS 系统设计需要兼顾应用场景与控制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以优先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在这种设计理念的影响下,缺乏有效的工业安全防御和数据通信保密措施是很多工业控制系统所面临的通病。据权威工业安全事件信息库(Repository of Security Incidents,RISI)统计,截止2011年10月,全球已发生200余起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事件。2001年后,通用开发标准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针对ICS 系统的攻击行为出现大幅度增长,ICS 系统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1982-2009年工业系统攻击事件如图3所示。 图3 1982-2009 年工业系统攻击事件 纵观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的整体现状,西门子、洛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